侧脑室穿刺引流术并腰大池置管引流治疗重症脑室出血的临床分析
2020-05-19任间乐
任间乐
(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人民医院,内蒙古 鄂尔多斯 014300)
0 引言
重症脑室出血是神经内科常见疾病,以往,临床应用侧脑室穿刺引流术治疗,治疗后预后效果较差,存在较高的致残率与致死率。为了进一步提高重症脑出血患者的预后效果,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我院特选取50 例重症脑室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组比较,给予侧脑室穿刺引流术治疗基础上,加入腰大池置管引流,获得满意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重症脑室出血患者50 例入组,选入时间为2016 年1 月至2019 年6 月,以电脑随机分组法分为两组,每组各有患者25 例,对照组病例中男14 例,女11 例;年龄35-72 岁,平均(51.58±4.59)岁,脑室铸型位置:左侧16 例,右侧9 例,4 例第四脑室积血患者;观察组病例中男12 例,女13 例;年龄37-72 岁,平均(51.73±4.23)岁,脑室铸型位置:左侧12 例,右侧10例,3 例第四脑室积血患者;两组资料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纳入标准:①根据病史、临床症状、头颅CT 检查综合分析确诊为原发性脑室出血患者;②头颅CT 提示,于基底节区、侧脑室前角旁或丘脑处可检出出血燥,存在一个或多个脑室铸型脑室出血;③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法(GCS)评分≥8 分;④自愿参与研究,患者和家属完成手术后配合随访。排除标准:①排除GCS 评分<8 分;②排除存在脑疝病人;③排除存在严重全身性器质性病变患者;④排除未完成治疗或随访时间<3 个月患者。
1.2 方法。两组手术治疗均在发病6-24 h 内完成,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与颅内压,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脱水降低颅内压治疗,维持酸碱平衡、维持电解质平衡等基础治疗。对照组于侧脑室采用锥颅钻孔穿刺后实施引流术,开展头颅CT检查,明确颅表穿刺点位置,以存在明显铸型的侧脑室前角为穿刺点,将颅骨与硬脑膜应用电钻钻通,利用一次性无菌硅胶引流管,穿刺针引导将引流管置入,缓速释放脑脊液,使颅内压降低[1]。颅压平稳后,连接三通转向阀,连接引流袋、引流瓶,固定于患者床铺下方,引流管固定位置应位于患者穿刺点10-15 cm 左右位置。针对存在脑室内存在积水、积液以及引流不畅患者,可将尿激酶注入脑室内,注射剂量为2×104IU,药物注射3-4 h 后方可将引流管打开,通过反复注入尿激酶、引流两项操作,观察到引流的脑脊液清亮后方可停止操作。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腰大池置管引流术,脑室穿刺引流后见脑脊液清亮停止引流,待6-14 h 后开展腰大池置管引流术。术中选择17 G 硬膜外穿刺针,穿刺部位选择腰部,选择19 G 硬膜外麻醉管理器,置入位置选择为脊髓蛛网膜下腔,穿刺部位应用一次性贴膜胶覆盖并采用胶布进行妥善固定。将腰部引流器与颅脑引流器一端相互连接,进行持续引流,根据颅压情况对滴速进行控制,将引流量控制在1150 mL/d。
1.3 观察指标。比较观察两组采用不同术式后的脑脊液与脑室积血改变情况,术后3 个月采用GOS 预后评分量表对患者的神经功能进行评分,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对患者的生活能力进行评分。
1.4 判断标准。GCS 评分判断标准:总分为15 分,分数越低提示意识障碍越重,15 分意识清晰,12-14 为评估为轻度障碍,9-11 分则为重度障碍,8 分以下为昏迷。ADL 评分判断标准:总分为100 分,分数越高提示患者日常能力越佳,0分为完全依赖,40 分以下为日常功能重度损害,41-60 分为日常功能中度损害,61-80 分为轻度损伤,80 分以上为正常[2]。
1.5 统计学处理。选用SPSS 20.0 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t 值检验,描述用;计数资料:用值检验,描述用(%);P<0.05 时,存在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比较脑室积血与脑脊液恢复时间。观察组患者的脑脊液转清亮时间、脑室积血消失时间与对照组更少,两组数据比较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如表1。
表1 两组脑室积血与脑脊液恢复时间比较,d)
表1 两组脑室积血与脑脊液恢复时间比较,d)
分组 例数 脑脊液转清亮时间 脑室积血消失时间对照组 25 7.11±0.25 12.58±0.71观察组 25 6.26±0.65 8.94±0.58 t - 13.2822 19.8519 P - <0.05 <0.05
2.2 两组GCS 评分与ADL 评分比较。观察组的GCS 评分与ADL 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更优,两组数据比较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如表2。
3 讨论
临床将脑室管膜下方1.5 cm 处出现的出血表现,以及脑室内脉络丛血管出血进入脑室内情况,称之为原发性脑室出血,出血量少时,患者主要表现为突发性呕吐、头痛、意识清晰,预后效果较佳[3]。一旦出血量过大,患者则会快速进入昏迷状态,随着出血量增加昏迷程度加深,病理反射呈阳性,瞳孔缩小,并呈现针尖样的瞳孔,早期可见脑强直,患者易出现血糖升高、大汗、上消化道出血等丘脑下部受损情况,预后效果并不理想,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4]。
表2 两组GCS 评分与ADL 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GCS 评分与ADL 评分比较,分)
分组 例数 GCS 评分 ADL 评分对照组 25 10.11±1.01 79.22±4.28观察组 25 12.77±1.19 86.19±4.11 t - 8.5210 5.8730 P - <0.05 <0.05
临床疾病治疗时,彻底清除第三、第四脑室积血,使脑积水症状有效解除,恢复好脑脊液的正常循环通路,方可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效果。
患者由于脑室系统内充满了血肿,挤压丘脑、脑干、下丘脑等脑内中线结构,血肿对积液循环通路造成压迫,同时血凝块也会造成通路堵塞,进而形成脑积水[5],快速升高患者的颅内压,使脑疝风险大幅度升高,加重脑损害。因此,治疗期间应先将脑室内存在的积血、血凝块有效清除,使脑中线结构因血肿造成的压迫症状有效减轻,减少脑室出血、血压升高造成的丘脑深部组织损害,使脑功能损害减轻,预防相关并发症发生,提升治疗效果[6]。
本组研究结果发现,相比于单独应用锥单独侧脑室引流的治疗效果而言,联合两种引流术式,可使患者的缩短脑脊液转清亮时间,快速清除脑室内积血,可促进患者意识快速好转,避免大量应用脱水剂,导致酸碱与电解质紊乱,肾衰等不良事件发生,使重症脑室出血病人的存活率大幅提升[7]。
研究观察发现,腰大池引流时控制引流量为每日200 mL,可避免引流液速度过快,出现张力性气颅,桥静脉撕裂出血,导致脑室出血加重,对脑疝、低颅压具有良好的预防作用。手术治疗时引流先后选择意义重大,首选引流侧脑室前角,可降低颅内压,在选择腰大池,可避免脑疝形成。术后,对引流情况与液体颜色变化进行观察,及时发现引流管堵塞快速处理,保证引流通畅,使双管引流状态得到良好、稳定保持。侧脑室与腰大池两处的引流时间均需控制在7 d 内,以预防感染发生。
综上所述,重症脑室出血临床治疗时,选择联合引流术治疗,疗效确切,可最大程度减少颅脑损伤,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升生活质量,可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