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磅,第五家全国性AMC横空出世!四大变五大“银河资产”现身,不良资产行业巨震

2020-05-18木浅一

金融理财 2020年4期
关键词:全国性银河资产

木浅一

中国第五家AMC要来了。

3月16日,银保监会批复同意建投中信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建投中信”)转型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并更名为中国银河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国银河”)。这是自1999年中国四大AMC成立以来,再次批复成立全国性AMC。

银保监会首席风险官肖远企在通气会上进一步表示,(新批复的AMC)监管政策和四大一样,没有特殊的安排。新的AMC业务和四大类似,没有行业限制,允许其在全国范围内设立分支机构。

与四大AMC背景不同,建投中信由中信证券、建银投资于2005年共同出资成立,受让中国老牌券商华夏证券非证券类资产,以资产管理公司的标准进行经营。目前,其股东为中央汇金和中信证券,分别持股70%、30%。

分析认为,随着全国性AMC扩容,加上外资控股AMC也正式逐步进入中国市场,或对当前不良资产市场形成一定影响,尤其是四大AMC市场份额。

第五家全国性AMC获批筹建

银保监会官网一则3月5日的《关于建投中信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转型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批复》批复信息显示:同意建投中信转型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并更名为中国银河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批复信息同时要求,自批复之日起6个月内完成转型工作,转型工作接受银保监会的监督指导,转型期间不得从事金融业务活动,转型完成后向银保监会提出开业申请。

这意味着,如果转型成功,建投中信将成为第五家全国性AMC。另四家全国性AMC分别为:中国华融、中国长城、中国东方、中国信达,均成立于1999年,目的为接受四大行不良资产。

事实上,建投中信转型为全国AMC早有端倪。早在2018年起,建投中信開始着手增资、在市场招揽人才,意在为转型为AMC做准备,但一直未得到官方证实。

2019年7月,建投中信总经理还带领各部门向四大AMC之一的中国信达学习交流,深入学习了中国信达的各项制度设计。

2019年12月31日,中国银河金融控股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梅在发表2020年新年贺词时表示,2019年公司成功获得股东增资,建投中信转型为全国性第五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顺利推进。

更早之前,在2019年1月银河金控官网公布的建投中信的招聘信息中,建投中信表示公司承接的政策性处置任务已接近尾声,并意图招聘人才,把公司打造成一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业务的专业化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据了解,2005年原华夏证券重组,建投中信成立并受让了其非证券类资产。

官网显示,中国银河金融控股公司是经国务院批准,由财政部和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发起,成立于2005年,是中国第一家国有“金融控股”公司。目前,中央汇金持股69.07%,财政部持股29.05%,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持股1.88%。即,截至目前,中国银河金融控股公司的增资信息仍未公开。

建投中信近两年来高管变动频繁。2019年4月,建投中信管理层大换血,任职不足一年半的郑国生卸任董事长,由李梅出任,李梅目前同时是银河金控的董事长,为2018年11月就任。同时董事、经理、监事均有变动。

不良资产行业格局生变

目前,中国不良资产“4+N+银行系”格局已经形成,N为地方性AMC(目前56家),银行系为五大行资产投资公司。据银保监会披露信息显示,截至2019年末,全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余额为24135亿元。分析人士认为,随着全国性AMC扩容,加上外资控股AMC也正式逐步进入中国市场,或对当前不良资产市场形成一定影响,尤其是四大AMC市场份额。

2月18日,标普全球发布评级报告《中国不良资产管理公司的核心业务增多而主导地位下降》认为,未来2到3年四大AMC的市场份额将降至80%-90%。

“四大AMC的地位或将随着新的行业参与者进入而被逐渐削弱,而新的不良资产处置方式将给不良资产提供方提供新的选择。”上述报告称,再加上不良资产管理公司为回归不良资管主业,而不得不压缩利润较为优厚的类贷款业务,将导致整体利润摊薄。

近年来,监管要求四大AMC回归主业,逐步剥离非不良资产业务。在多种因素影响下,2018年四大AMC净利润出现不同程度下滑,其中中国华融下降94.92%,幅度最小的中国东方下降22.67%,但不良资产主业地位大大提升。

日前,建投中信在民营科创企业纾解融资困境方面已有所动作。官网显示,建投中信与北京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北京市海淀区国资委签署《银河北金控海国科创纾困基金战略合作协议》,发起设立预计总规模100亿元的纾困基金,通过阶段性持股、债转股、过桥融资等方式为发展前景良好但面临暂时困难的民营科创企业纾解融资困境;通过并购重组、资源整合、升级产业等方式提升企业竞争力,化解经营风险。

除建投中信外,还有许多机构对我国不良资产处置市场十分关注,民营资本和外资也陆续进军AMC。首先是地方AMC再添一家。去年11月,北京资产在北京市东城区正式注册成立,注册资本为12亿元。北京资产的股东构成包括四个方面。大股东为持股52%的北京金控集团,其余三家为北京对外经贸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京东数科、北京首钢基金4家,这也是北京地区第二家AMC公司。

之后是今年2月,首家外资AMC落地北京,但正式开展业务还需要一定时间。北京市金融监管局宣布,全球知名投资管理公司橡树资本(Oaktree Capital)的全资子公司——Oaktree(北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在北京完成工商注册,注册资本542万美元。橡树资本成立于1995年,总部位于洛杉矶,全球管理资产总值超 1200 亿美元,橡树资本在我国不良资产投资领域较为活跃,投资总额已超 65 亿美元。

多方资本争相入局,与我国不良资产行业的巨额市场规模密切相关。

首先,我国不良资产市场的供给充足且保持增长。银行方面,近两年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余额环比增速在 5%左右。2018年6月,银保监会要求全部逾期90天以上的贷款记入不良,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在2018年6月30日执行,地方法人银行预计2020年全面笼罩。因而,2020年银行的不良率大概率会进一步提高,不良资产转让的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此外,近一年来,包商银行被接受重组、锦州银行接受AMC与AIC注资、恒丰银行高层掩盖3亿不良案等大事件频发,也侧面反映了银行系不良资产规模逐步增长的趋势。

在之前举行的《财经》年会金融专场暨第三届中国不良资产行业高峰论坛上,与会人士表示,银行体系不良贷款总额有望在2020年达到3万亿元。

非银机构方面,以信托为例,截至 2019 年二季度信托风险项目 1100 个,规模达 3474 亿元,环比增速达 22.7%。

同时,在疫情的影响下,我国不良资产市场的规模还将有一定程度上升。

而隨着多方资本的进入,传统四大AMC的市场份额也将面临冲击。

未来会有更多搅局者

不良资产管理公司作为具备专业不良处置能力的机构,如果能够及时剥离银行不良资产,将会有助于恢复金融机构的信誉,改善其资产质量和融资环境,进而起到逆周期调节作用。

银保监会强调四大AMC应回归不良资产处置的主业,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希望四大AMC能更多地发挥逆周期调节的作用。

民营资本参股AMC和外资AMC的设立,有助于为我国不良资产处置市场注入新鲜血液,但完全市场化经营的AMC不一定能很好的发挥逆周期调节作用。

市场化经营的AMC以利润为经营目标,为了兼顾经营流动性和收益,处置不良资产包的周期会尽量缩短。

而相对于“赚快钱”,长期持有不良资产包更能发挥AMC的逆周期调节作用。

申万宏源研报称,“现在部分民企参股地方AMC,这样会造成AMC很大的业绩压力,进而助长了AMC在金融危机时快速抛售不良资产的可能,也就不能很好发挥逆周期调节作用。”

而受疫情影响,我国经济将面临较大挑战,逆周期调节力度也急需增强。

民生宏观团队认为,“疫情蔓延全球,持续时间可能较长,进一步加大逆周期调节是有必要的”

相对于民企参股的地方AMC和外资AMC,由中央汇金控股的建投中信,能在逆周期调节方面发挥更多的作用。

而作为新晋全国性AMC,在发挥逆周期调节作用和维持经营利润方面,银河资管也将面临不少挑战。

由于经济下行、债券关系趋于复杂等因素,近年来不良资产处置难度在增大。

此外,随着大量资金涌入不良资产处置市场,银行转让不良资产的价格抬高。2017年年,市场实际成交的资产包价格约在4-5折。而资产包价格呈上涨态势,2019年,部分地区部分资产包成交价超6折,有的甚至高达7-8折。相对较高的折扣率,将对AMC公司的成本端造成不小的压力。

同时,随着不良资产管理公司不断回归不良资管主业,利润较为优厚的类贷款业务不得不被压缩,AMC公司的整体利润将被摊薄。

标普全球评级分析师刘洋称,“我们预计,重新回归不良资产管理主业有助于稳定中国不良资产管理公司的债务水平。不过,利润将会摊薄,资产增速也将放缓。”

猜你喜欢

全国性银河资产
儿童安全座椅首次纳入全国性立法6月1日起实施
银河
问银河
去银河洗澡
银河升起
地方移动媒体做好全国性重大主题报道的“三字诀”
把维护作为一种资产
二战后苏联的全国性反犹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