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疫情推动全球产业链向中国聚集

2020-05-18卞永祖

今日中国·中文版 2020年5期
关键词:跨国企业产业链新冠

卞永祖

在中国基本控制住了新冠疫情后,其他国家的疫情蔓延却愈演愈烈,目前欧美已经处于疫情的“震中”,而俄罗斯、印度等国家的情况也不乐观。疫情对经济的冲击愈加明显,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的最新《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计2020年全球经济将下滑3%,其中欧元区将下降7.5%,美国下降5.9%,日本下降5.2%。虽然中国和印度还会保持1%左右的正增长,但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整体下降1%。世界贸易组織更加悲观,认为今年全球贸易将暴跌13%,在最悲观的情况下甚至会下跌32%。

可以说,疫情很可能造成全球经济的大衰退,其中主要原因就是全球产业链的突然中断事实上导致部分国家进入停滞状态。欧美等发达国家忽然发现,曾经被作为落后产能转移出去的行业,当自然灾害来临时其实也非常重要。比如,如果口罩、呼吸机都不能满足国内要求,会引发很大的社会问题。因此,美国开始号召企业迁回国内,其商务部长罗斯认为此次疫情“将有助于加速就业机会(从中国到美国的)回流”。白宫经济委员会主任库德洛日前也提出,将搬迁费100%用来鼓励公司工厂从中国迁往美国。如此看来,这次疫情很可能导致各国竞相构建自己相对完善的产业链,彼此竞争会加剧。

但是,疫情形势的发展,已经改变了投资人和企业经营者的看法,在这场全球产业链竞争中,中国已经跑在了前面。

一方面,在疫情冲击下,西方国家的跨国企业对整个产业链的掌控能力在减弱,有可能导致其一直拥有的全球研发、全球销售、全球服务能力在瓦解。经过几十年的推动,跨国企业完成了全球布局,生产制造等低端环节被转移到了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大都只保留了设计、研发等高端环节,世界经济基本形成了“中国生产、西方消费”的格局。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封锁边境、居家隔离的背景下,全球产业链受到极大冲击,跨国企业目前已经难以组织有效的正常经营。大众汽车集团CEO赫伯特·迪斯曾说,疫情导致公司在中国市场以外没有任何销售或收入。

同时,这种情况短时间内恐怕难以改观,主要原因在于疫情无法尽快得到控制。近日法国官方就表示,法国人口的5%-10%可能已经感染了新冠病毒,如果按这个比例计算,那么法国目前已经有325万到670万人口已经感染。而目前法国确诊的只有13万多,大量已经感染的人群仍然游离在社会之上,未来的感染比例只能越来越高。除了法国,其实美国、英国等国家都有非常类似的情况。

然而,对于西方投资者来说,却无法等待企业无限期停产下去。在3月份,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美股史无前例的连续熔断四次,已经显示了投资者的巨大恐慌心理以及对上市公司前景的不看好。毫无疑问,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西方央行大规模释放流动性,成为推动股市上涨的最大推手。近11年来,美国三大股指分别上涨了359%、677%、409%,股市泡沫非常明显。如果企业长时间停摆,这对金融市场的稳定性是非常大的压力。因此,即使疫情控制还看不到亮光,但特朗普政府心心念念的仍是要尽快复工。

目前,能够达到复工复产条件的大型经济体只有中国,这也让大多数跨国公司认识到,当重大自然灾害发生时,唯有中国可以提供更加稳定安全的经营环境,也只有中国可以提供西方国家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与很多专家在疫情初期所认为的更多工厂将搬出中国不同,更多的跨国企业比较明智的选择就是,尽快把更多在发达国家的环节转移到中国来,以保证其经营的正常进行,进而维护其股价不发生大的波动。中国已经具有的完整产业配套也会进一步降低它们的物流成本,产业链聚集效应会进一步显现。

另外,中国在网络应用、5G领域的优势,也是驱使更多企业加快迁入中国的重要原因。疫情使得物流和人流中断,但是新技术、新商业模式的加速兴起对冲了这些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在本次疫情期间,中国国内各种经济活动正在加速网络化,经济活动基本上维持了正常运转,人们日常生活没有受到大的影响,关键就是中国已经构建起了相对发达、完善的网络生态。3月26日召开的G20(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特别峰会上,习近平主席特别提出分享信息、构建统一信息平台的重要性。本次会议通过视频方式进行,已经预示着未来政治、经济、社会等各领域将要发生的重大变革。

由此看出,未来的产业链竞争不是重复20年前工厂的搬迁,而是利用5G技术对全球产业链的重构。而中国因为具有领先的5G标准专利,以及华为、中兴等众多知名厂商,也让中国有潜力也有能力成为本次重大工业革命的领导者。

猜你喜欢

跨国企业产业链新冠
推进内蒙古产业链现代化的思路和举措
做好防护 抵抗新冠病毒
长三角人工智能产业链联盟成立
新冠病毒的自白
珍爱生命,远离“新冠”
My Heroes
从研发看企业的“走出去”与“请进来”
浅析在华跨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基于文化多样性的管理沟通技巧构建
基于文化多样性的管理沟通技巧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