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追忆红极一时的“青马红医村”

2020-05-18王国樑

钟山风雨 2020年2期
关键词:栖霞区卫生员赤脚医生

王国樑

近两年因参与采访、搜集、整理《明初京畿重镇——马群》一书的编撰工作,发现了马群历史上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如上世纪60年代发生在马群的“青马红医村”,当时红极一时,影响深远。虽然时隔经年,当我们采访当事人时,他们追忆往事仍历历在目。尽管“青马红医村”已然离我们渐行渐远,然在岁月更替中它见证了世事沧桑,记录了时代和生活的变迁。

“红医村”的历史由来

20世纪60年代,全国许多农村的传染病、地方病、寄生虫病以及伤寒、天花、疟疾病流行,但缺医少药,保健站设备简陋,现实状况令人堪忧。马群公社地处南京市东郊,当时人口约两三万人,仅有一两个卫生站,医护人员不足20人,只能看一些小毛小病,稍重一些疾病只能转诊到城里的鼓楼等大医院。

1968年6月26日,毛泽东主席在卫生部上报中央的一份文件上批示:“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简称“6.26指示”。广大医务工作者遵照指示,组织医疗队深入农村进行巡回医疗,有的医院还派医生护士到农村驻点。据栖霞区党史办编纂的《栖霞区历史大事记》载:为执行毛主席1968年6月26日发出的“卫生工作面向农村”的指示,栖霞区革委会抽调医务人员组成医疗队深入八卦洲、马群等农村巡回医疗。

由于专业队伍人数有限,还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缺医少药的问题。于是全国各地掀起了学医用医的高潮,轰轰烈烈开展“一根针” “一把草”运动,发展“赤脚医生”,人人学针灸,家家存草药,基本做到治小病不出门,治常见病不出村(屯),为农村医疗卫生事业闯出了一条新路,当时人们把这种医疗卫生网称赞为“红色医疗村”(简称“红医村”)而名噪一时。

据时任马群公社革委会副主任、南下干部的蒋南开回忆说:“我们放手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在农村创办了群防群治、专群结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医疗卫生网,将青马设为马群公社的‘红医村示范点,另由各村推选知识青年参加钟山医院(即今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的赤脚医生培训。”至于为何选青马村,蒋南开说:“一是青马工作基础好,各项工作都在前列。二是青马靠近紫金山,有取之不尽的中草药。”经过努力,“青马红医村”就这样红红火火红起来了。

“红医村”的辉煌既往

说起“青马红医村”的辉煌,时任青马大队党支部书记的叶福来娓娓道来,如数家珍。当年搞“红医村”试点,群众热情高,上面有钟山医院派医护人员驻扎蹲点,具体领导还有“工宣队”(工人宣传队),大队腾出一间近30平方米的房子作为村卫生室,药品以及简单医疗器械由公社卫生院提供。首先,建立大队医疗站。过去农村小毛小病都跑卫生院,后来在大队就能看,方便了群众就医。公社又增加了卫生员培训,10个生产队每队配备1名,每天上工时带着医药箱,一个星期打蚊子一两次,一家一户挨着喷洒敌敌畏,消灭病虫害。定期到公社参加培训,学习理论知识,考试合格后,到钟山医院学一个暑期针灸,学习回来后,跟着社员一起上工,社员有问题就地解决,包包扎扎,方便及时。

其次,搞“粪管水改”。动员群众填掉一家一户的露天粪坑,建生产队集体厕所,卫生员定期灭蝇。水改就是尽量让村民吃相对干净的井水(过去有的吃塘水),塘水由卫生员采集水样送到钟山医院化验,井水则由卫生员定期投放漂白粉消毒。

第三,防病治病。由“赤脚医生”、卫生员给社员打预防针,晚上对血吸虫病病人采集血样送检,上门挨家挨户地查血丝虫病,减少传染病的發生。

说到“青马红医村”的成就,当年首届“赤脚医生”培训结业回村,后成为钟山医院主任医师,并担任过栖霞区卫生局局长的夏公旭追忆当年,感慨万千,他深情地回忆道:“是‘红医村成就了我,是‘赤脚医生锻炼了我,刻苦钻研,勤练一根针,勤学一把草,努力把所学知识为村民服务。”当年回村后,他曾用近10种鲜草药治愈了叶福来的毒蛇咬伤重症。这种危重病当时的公社卫生院都无人敢碰,却被他用鲜草药内服外敷治愈,一分钱未花。当年夏天相继又治愈了5例毒蛇咬伤的农民,一时轰动乡野。他还用针刺疗法治愈了一位脑中风半身不遂的农妇。

夏公旭还用所学的针刺、中草药知识培训各生产队卫生员,再让他们回生产队向村民宣传。当时不少农民家里墙上都挂了一些中草药图,如治胃痛的青木香、徐长卿,治疗感冒发热的柴胡、淡竹叶(学名鸭跖草),治疗肠炎痢疾的马齿苋、辣蓼、石榴皮等。他还给村办小学的小学生上中草药课。一名四年级的小学生用紫花地丁外敷治愈了母亲的脓性指头炎(俗称手指疔)。她母亲当时疼痛难忍,开始根本不信自己小小的女儿也会治病,但执着的女儿却很快挖来了鲜草药捣烂外敷,十分钟就止痛,几天就好了,也是分文未花。

村民王福兴患肩周炎,疼痛难忍,插第一茬双季稻时因疼痛难以劳作,听了“红医村”中草药的介绍,服了自采自制的虎杖、菝葜药酒,个把月后疼痛全消。这两位农民在当年的“红医村”经验交流会上都现身说法作了发言,引起与会者的极大兴趣,不少人会后纷纷上门索要草药。

“红医村”的美好回忆

青马村,明初开国皇帝朱元璋环紫金山分包牧战马的军马场,其中一个名见不经传的山村,由于开展“青马红医村”试点成功,来现场会、交流会取经学习的人络绎不绝,红极一时。

1971年1月17日,《新南京报》(即今《南京日报》)登载了《毛主席卫生路线照亮了青马村》的调查报告,还配发了《“红医村”好》的短评。兴无大队(即青马村)党支部、革委会遵循毛泽东主席关于“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教导,充分发动群众,积极开展“红医村”活动,当时家家户户都搞中草药,许多老人和学生都学会了扎针,很快改变了农村缺医少药的面貌,有效保障了贫下中农的身体健康。

挥不去的是记忆,放不下的是情感。“青马红医村”的历史已过去半个世纪,虽然时过境迁,定格成历史的瞬间,但这种艰苦创业的精神,永远激励后人。

(责任编辑:巫勇)

猜你喜欢

栖霞区卫生员赤脚医生
“卫生员”奶奶
栖霞区燕子矶街道:“三线三心”绘就最大侨心圆
老照片里的赤脚医生
南京市栖霞区徐家村M4 出土器物
南京市栖霞区徐家村M1 出土器物
毛泽东为何批示“赤脚医生就是好”
无缝救援系统中基层卫生员的工作要求、流程及培训
南京市栖霞区“8.29”医疗废物非法处置案
评方小平《赤脚医生与现代医学在中国》
基层医院卫生员对优质护理开展的影响因素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