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规融合、精细设计
——新时期工程专项规划设计研究
2020-05-18林渊
林 渊
(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福建福州 350108)
0 引 言
城市规划领域的工程专项规划主要针对市政基础设施,规划范畴涵盖了道路交通、管网综合、安全防灾等城市公用支撑体系的各个方面。工程专项规划是城市公用事业高效建设、有序运营的重要依据,对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实施起统筹引领作用。
新时期,工程专项规划项目类型呈多元化趋势,既包括市政、交通类型的传统规划,又有侧重空间布局的新型规划。基于这种新的发展趋势,本文结合近年规划编制的具体实践,对新时期传统技术与新方法、新需求融合下的工程专项规划一些编制要点及技术路径进行延伸与探讨,提出规划思路与方法。
1 路径
工程专项规划的规划思路、技术路径可总结归纳为“四步骤”:定标-定量-定局-定计。
“定标”即定目标,明确规划目标,是专项规划总纲。目标可以是分层次目标,以《马尾区“十三五”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发展专项规划》[1]为例,规划首先根据城市战略确定总体发展目标(第一层次目标),再根据市政基础设施各子系统的发展特征,提出指标化的具体目标(第二层次目标),如图1所示。
图1 马尾市政公用基础设施规划发展目标
“定量”即定规模,进行规模预测,是专项规划基础。规模预测多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定局”即定布局,落实空间布局,是专项规划重点。工程专项规划设施布局是三维空间上的布局,除平面选址定位外,还涉及纵向定位,即竖向设计。
“定计”即定计划、定措施,制定实施计划(近期建设计划)、规划实施保障措施等,是专项规划支撑。
新时期工程专项规划技术路径、规划步骤没有根本性变化,但在国家转型发展的背景下,受宏观政策、外部市场、行业内部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传统工程规划面临新的需求和调整,向更加注重系统性、实施性的方向发展。
2 多规融合
虽然工程规划属于专项规划的范畴,但面临由单规划单系统设计向多规划多系统融合的演变,越来越注重和相关规划、上位规划的衔接反馈,强调规划间的整合协同。这种趋势与空间规划“规划一张图”“多规合一”的理念一脉相承,客观上也与新时期城乡规划涉及领域越来越广泛相呼应。
“多规”代表与工程规划相关的各类规划,涵盖上位规划(空间规划)、平行规划;“融”即协调、整合,强调规划间衔接、协同、互动;“合”蕴含两层含义,首先是符合、衔接的意思,针对的是上位规划(空间规划),其次是合作、协同的意思,针对的是平行规划(图2)。“多规融合”不仅是空间上的整合,更是贯穿整个规划系统上的协调。
图2 多规融合内涵
多规融合协调,贯穿工程专项规划整个编制体系,重点体现在两个方面:设施空间布局上的统筹以及各专业主要制约要素的协调(图3)。专项规划应以系统性为指引,实施性为目标,为城市建设管理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撑与依据。
图3 多规协调体系框架图
图4为琅岐岛工程专项规划建立的多规布局协调体系,系统解决市政基础设施在布局上问题。
图4 琅岐岛工程专项规划协调体系
规划协调体系分为两个协调层面:首先,总体架构层面,各个专项规划在设施布局时应与空间规划协调,遵循、尊重上位规划确定的整体空间架构;其次,具体布局层面,注重各个专项规划间三维平面和纵向的协调、互动,如道路平纵线形的组合设计、排水管网敷设与道路控制高程的协调、工程管网管综布置的协调等。
工程专项规划除了系统上的协调融合,在关键技术节点上也需要与相关规划的协同。如“定量”——规模确定阶段需要相关规划,特别是上位规划的支持。以《福州市驾校培训场地整合规划》《福州市中心城区邮政设施布局专项规划》为例[2](下简称“专规”),该专项规划中的《福州市驾校培训场地整合规划》,驾培需求主要由城市规模、机动化水平及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决定,而主导因素的衡量指标需依据相关规划、发展战略确定。专规通过对接规划资料,建立驾培需求与主导因素的回归模型,从而定量预测出目标年驾培人数,如图5所示。《福州市中心城区邮政设施布局专项规划》中,规划邮政场所规模按人口密度进行测算,人口数据无疑更需上位空间规划数据支持。
图5 专项规划规模预测示例
落实设施空间布局是工程专项规划的重点,与之对应,“多规融合”最主要的就是各类规划在空间上的协调对接。以《福州市中心城区充电站(桩)专项规划》[3]中公共充电站点布局为例,该规划布局阶段分3个步骤(图6)与相关规划互动衔接。
图6 充电设施规划布局路线图
(1)在中心城区公共充电设施总规模的基础上,确定各分区设施分布规模。基于充电需求与交通需求的同致性,区域交通密度越高,相应区内通行电动汽车数量越多,充电需求也越大,而交通分布特征常以停车需求指标来衡量,因此专规与《福州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福州市停车场详细规划》衔接,在交通OD模型基础上,依据停车需求分布,落实分区充电设施分布规模。
(2)分区规模确定后,落实充电站点具体选址。考虑充电站点多依托公共停车场、加油气站、电力枢纽、公交场站四类场站采取合建模式布设,因此与停车场、加油气站、公交场站等专项规划衔接,将相关规划确定的满足充电设施安装条件的场站筛选出来,再结合服务半径、用地环境条件等因素确定充电站点选址,并根据站点建设时序,对近期建设规划进行调整。
(3)为满足充电站点用电需求,专规依据充电设施规模,测算供电负荷,反馈予电力工程专项规划,协调优化电网布局。
3 精细设计
除了注重规划间协调融合外,工程专项规划也呈现更加注重细节、注重实施的发展趋势,即“精细设计”。
传统工程规划多根据技术规定、既有模板设计;新时期专规在规范化基础上更高要求深度、广度。
“精细设计”两方面内涵:首先是承上启下的设计,需更加全面地理解城市发展战略,落实上层次规划的理念,更加注重细节,面向规划实施,指导下层次设计和建设。其次是个性化,彰显基地特质的设计,需更加深入地掌握现状特征。
《城市交通设计导则》[4]的编制,就是“精细设计”理念在城市交通工程规划领域的贯彻、体现。针对在快速城镇化发展的阶段,城市交通基础设施从规划、建设到管理过程中存在各阶段缺乏联系,宏观规划理念无法在工程实施中落实,甚至走样的问题。
交通设计理念对传统工程专项规划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即在进行道路网规划时,要有交通组织设计的思想,在宏观路网构架下要充分考虑微观交通流组织运行的合理性、充分考虑道路工程的实施性。
图7 站前区交通系统组织图
以某高铁站前区道路工程专项规划为例(图7),该站前区路网规划主要存在两方面问题:
(1)交叉口组织:①从高铁站所处区位分析,客流主要流向为西南、东北方向,专规将南部快速干路立交设置于场站东侧主干路上,将高铁出入交通流集中于东广场集疏,东广场交通压力大,而西广场分流疏解作用无法充分发挥,按照交通流宜分不宜聚的思路,建议将立交设于场站西侧主干路上;②如立交设置于东侧主干路,则应满足交通流交织的要求,专规方案立交出入匝道端点与北面平面交叉口间距约180m,难以满足高强度交通流转向交织的要求;③站前区交通高度集聚,东广场不宜规划设置异形五路平面交叉口,增加交通组织难度。
(2)站前区交通组织:专规方案站前区采用T形架构组织出入交通。T形架构交通疏导压力主要集中于东西两个交叉路口,同时在平面上难以组织各类交通接驳设施出入交通,该型式多用于中小规模铁路站,考虑该站为高铁综合枢纽站,建议采用井形架构组织,均衡交通流分布,如图8所示。
图8 站前区交通组织方式示意
再如:《蓝色经济产业园启动区场地平整工程》咨询项目,随着闽台(福州)蓝色经济产业园开发建设条件的成熟,以中国铝业为代表的企业在启动区落地。在园区“五通一平”工程建设筹备中,面临两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1)启动区内现有多条河流,现状河网与规划水系不一致,如何处理矛盾,近期如何修整河道。针对问题,规划咨询结合水文计算,提出“联通水系、保留调蓄”的河道修整方案,在不影响基地外围区域现状排水系统的情况,满足产业项目建设用地及场地排水的需求,如图9所示。
图9 启动区河道建设问题及修整方案
(2)启动区现状地势低平,平均高程约2.5m,启动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按现状涝水位设防,确定场地平整最低标高为4.4m,相对于水利远期3.0m的规划涝水位,超高较大,近期土方工程投资大,而填方低于4.4m,不满足现状涝水位需求,近期存在较大受涝风险。如何统筹处理填方与内涝的关系,科学制定启动区场地平整标高,在启动区建设中也需要研究解决。规划咨询在综合考虑地形条件、设防水位、水利措施等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3个场地平整方案(图10),从场地安全、水利措施、近远期衔接及工程投资等方面进行方案分析比选,供决策。
图10 启动区场地工程建设方案
此见,传统工程规划,特别是面向实施的规划,除了按既有规划条件进行常规规范化设计外,要考虑工程后续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重大问题(如该案例中沿海地区排涝系统与场地竖向问题就是基础设施建设中重要关注点),提前设计谋划,规划方案需更细致一点,必要时要结合主要矛盾进行多方案比较(表1),为业主提供合理可行的技术支持。
表1 启动区场地工程建设方案比选
4 结论
新时期城市规划技术的发展,应增强城市规划的科学性、权威性、公开性。从设计工作角度出发,“多规融合、精细设计”有利于增强城市规划的科学性、权威性,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多规融合”强调规划的系统性、协调性,“精细设计”更注重规划的规律性、实施性,两者贯穿工程规划的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