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增养 保供给 推动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甘肃省兰州新区生猪复养增养典型案例介绍
2020-05-18采编部,王旭
近两年来,甘肃省兰州新区聚焦国家赋予“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的使命,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构建生态产业体系、推动绿色发展崛起”的决策部署,创新构建种养加全产业链生态循环模式,着力推动种养循环、产加一体,形成产业链完整、业态多样、具有新区特色的种养加产业体系。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兰州新区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发展生猪生产,全力推进复工复产,促进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生猪生产基本情况
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生猪生产,兰州新区全力优化生猪生产及相关产业的营商环境,制定促进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充分发挥未利用土地资源丰富、农业用水充裕等优势,吸引大型规模养殖龙头企业落户新区。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兰州新区200万头生猪生态种养循环全产业链项目2020年10月投产,年底引进生猪5万头,建成达产后生猪存栏50万头,年出栏生猪200万头;四川天兆猪业股份有限公司种猪产业园项目2020年9月投产,年底引进种猪1万头,项目达产后种猪规模达2.6万头,年出栏各类生猪65万头以上;甘肃正农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年出栏10万头生猪种养循环产业园项目5月底投产,年底存栏种猪5000头,达产后存栏基础母猪5000头,年出栏生猪10万头;兰州天欣养殖有限公司建成后存栏基础母猪2400头,年出栏生猪5万头;兰州宏鑫永泰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年出栏30万头商品猪项目目前已引进生猪988头。兰州新区现代种养循环养殖业布局已完成,产业结构已搭建。未来,兰州新区生猪养殖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可基本确保新区猪肉实现自给自足,更好满足人们美好生活的需要。
二、复养增养措施及成效
1.强化规划引领,科学合理布局。坚持科学规划,统筹布局畜牧产业,制定出台《兰州新区现代养殖业发展总体规划(2018—2020年)》,规避城市交通要道、永久基本农田、生态林地等,合理划定禁养区。在此基础上,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规划新建段家川、大斜沟、赖家坡、平岘沟等4个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生态种养循环养殖园,规划总占地面积6万亩。其中,新建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兰州新区200万头生猪生态种养循环全产业链项目占地3万亩,其中建设用地500亩,总投资32亿元。一期建设西岔大斜沟年出栏70万头生猪养殖项目、中川镇平岘村生猪养殖项目、年产45万吨专业化猪饲料加工厂配套有机肥生产设施;二期建设年屠宰量200万头食品加工、冷链物流、研发及展览中心、生物安全检测中心及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等。四川天兆猪业股份有限公司项目占地面积1362亩,其中建设用地150亩,总投资7亿元。猪舍建筑为多层楼房,共建设7层楼房式猪舍。项目建成后饲养加系长白、法系长白、大白、杜洛克、皮特兰种猪,种猪规模将达2.6万头,并配套饲料加工厂、粪污有机肥处理厂等设施。甘肃正农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年出栏10万头生猪种养循环产业园项目总投资2.2亿元,占地面积2000亩,其中建设用地20亩。建设饲养能繁母猪5000头和年出栏10万头生猪标准化育肥区、2000亩饲草料种植区及储藏加工区、有机肥生产区、大型沼气发电站、粪污收集处理区、办公生活综合区及园区内道路、绿化、水电配套设施。兰州天欣养殖有限公司畜牧业繁育养殖示范基地项目总投资3亿元,占地面积2553亩。建设生猪养殖区、办公生活区、饲料加工区、有机肥加工区及种植区。其中,新建存栏2400头基础母猪、年出栏5万头育肥猪场,配套智能化养殖管理系统,采用先进饲养工艺、粪污处理设施,提高资源化利用率。
2.重招商、抓服务,重点项目推进有力。坚持“学、用、谋、创”结合,进一步发挥国家级新区先行先试政策优势,推行“承诺制”,实行简易审批,缩短项目前期手续办理时间,落实产业发展扶持奖励政策,通过招商引资等方式,引进国内大型现代化畜牧养殖企业落地生根。为保证项目顺利推进,兰州新区工作人员常驻大型生猪养殖场建设一线,及时协调解决供水、供电、道路配套等问题,加快项目建设进度。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兰州新区200万头生猪生态种养循环全产业链项目已开工建设,总占地面积3500亩,为大跨度集约式养殖模式,规模为24000头父母代、3000头祖代、300头公猪站,配套办公宿舍区、污水处理区、固废处理区及种植用地等。新希望中川镇平岘村生猪养殖项目,总占地面积30000亩,建设4个存栏7500头种猪和7.2万头育肥项目,6个存栏4.8万头育肥项目,总计种猪规模3万头,育肥规模57.6万头。四川天兆猪业股份有限公司种猪产业园项目已完成2栋钢结构7层猪舍钢架施工85%的任务。甘肃正农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年出栏10万头生猪种养循环产业园项目已完成20栋育肥猪舍的建设及养殖设备安装,3000立方米沼气发酵塔已建设完成,即将准备开始引种投产。兰州天欣养殖有限公司现代畜牧业繁育养殖示范基地项目2400头基础母猪繁育场场地平整全部完成,圈舍土建工程已完成,猪场年底存栏基础母猪1200头,出栏育肥猪1万头。
3.夯基础、促利用,创新发展模式。以“优供给、强安全、保生态”为目标,实现由传统农业向循环经济发展的转变,合理划分管理服务区、生产区、粪污处理区,配强、配齐研发及粪污处理等附属设施,把种猪繁育、生猪育肥、饲草料种植、有机肥生产、屠宰加工、冷链物流作为项目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各自独特优势,展现生猪养殖特色,创新生产模式。新希望公司以打造全区域统筹、全产业布局、全生态发展的“三全”发展模式,实现高效养殖与资源利用有机结合,计划建成现代化生产基地。四川天兆猪业股份有限公司紧扣国家恢复生猪生产有关政策,采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获得多项专利的余式猪场5.0楼房式猪舍。该项目不仅节约土地资源,而且能为西北乃至全国提供优秀的种质资源,还可推动产品在全国应用发展和我国养猪业猪场建设模式转型升级。
4.探索循环发展模式,实现畜禽资源“变废为宝”。兰州新区将畜牧产业发展与畜禽粪污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同部署、同安排。坚持种养结合、循环发展,加强生猪粪污治理和资源化利用,配套、完善畜禽粪污基础设施,采用“干湿分离—两级A/O生化处理—升流式厌氧发酵(CSTR)—沼气/有机肥”“机械干清粪—异位发酵有机肥”等工艺,将粪污进行集中有效处理,促进生猪绿色养殖,构建饲草种植、规模养殖、屠宰冷链、有机肥加工为一体的全产业链。
5.重防控、保安全,严格动物疫病防控。充分认识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全力抓好安全生产。一是强化疫病防控技术培训,集中免疫和分散免疫相结合,扎实开展动物疫病防控检查排查,切实落实好非洲猪瘟、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措施,确保生猪生产安全。二是创新安全生产方式。甘肃正农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在猪舍建造上科学布局、大胆创新,新建猪舍采用全封闭模式和单元格的猪舍设计模式,做到独立栋舍、独立圈舍、独立猪只、独立生产,实行配怀分娩一体化,严格生物安全;采用全机械通风模式,通过自动化环控设备控制温度、湿度和氨气,实现不接触、不交叉、不污染、不传播,让猪群始终在一个舒适的环境中正常生产,保持高效、安全的生产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