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价值链的高校创业教育利益相关者网络结构研究

2020-05-18罗正业刘定巧

铜仁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相关者利益教育

罗正业,刘定巧

基于价值链的高校创业教育利益相关者网络结构研究

罗正业,刘定巧

(铜仁学院,贵州 铜仁 554300 )

目前关于高校创业教育利益相关者的研究较少且深度不够,现有的研究主要是以利益相关者对高校创业教育投入与产出的线性关系作为假设基础,不足以反映高校与创业教育利益相关者之间全方位的、复杂的网络型动态关系。基于此,在界定高校创业教育利益相关者内涵的基础上,用价值链来表示利益主体间关于创业教育方面的资源投入与预期收益的链接关系,并以价值循环为基础分析创业教育利益相关者之间互动关系的复杂性。然后依据复杂的网络状互动关系把高校创业教育利益相关者间的价值流分为六个类别,分析利益相关者通过彼此间的博弈、合作和互动来交换价值并获得增值的链接过程与途径。研究表明,利益相关者对高校创业教育的资源投入与预期收益之间的差异程度会影响利益主体的投资意愿,也会影响网络中价值增值的方式和方向、增值的速度和程度。

价值链; 创业教育; 利益相关者; 网络结构

一、高校创业教育利益相关者的学理综述

随着社会多元化和经济环境多变化,“单边线性关系”的观点越来越难以解释组织与其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合作、博弈和互动关系,具有现代特征的网络结构类型似乎更符合对这种关系的表述和阐释。每一个组织与其众多利益相关者之间都存在一个元问题,即怎样创造更多的价值与怎样更公平地分配价值蛋糕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个元问题,需要新的理论指导、价值观引领和实践验证。许多研究者和企业家开始构建新型组织来解决新型问题,譬如马云创建了淘宝网来链接消费者与生产商,高校以创业教育来链接大学毕业生与用工单位,通过校企合作来链接知识生产与成果转化。

从学术界来看,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一些学者就不再把企业或组织看成是封闭系统,而是倾向于研究组织的包容性和开放性,研究组织与利益相关者及社会各方面的关系。1959年,Penrose把企业看成是人力资产和人际关系的有机混成集合,从而迈出利益相关者理论构建的第一步。1984年,Freeman提出了对组织的利益相关者进行有效管理的观点,标志着利益相关者理论正式从一个纯粹的企业理论转变为一个复杂的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将所有的利益相关者组织构建成一个多目标、多维度的网络结构,并把他们放在同一层面进行整体研究[1]。1993年,Charkham将契约精神和契约理论运用到利益相关者理论中,把利益相关者细分为契约型利益相关者和潜在型利益相关者两种。Itchell和Wood在1997年把利益相关者的界定与分类结合起来并以此把利益相关者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与组织有明确利益关系的人或群体,称之为确定型利益相关者;二是在未来某阶段将会与组织产生利益链接的个人或团体,称之为预期型利益相关者;三是现在与组织没有任何利益瓜葛,但在特定条件下会发生利益交集的个人或团体,称之为潜在型利益相关者。这些研究成果都为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深入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学理依据。

我国的公办高校都属于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具有非营利性质,是典型的非营利组织和利益相关者组织。一些团体或个人对高校的创业教育投入人力、财力和物力等资源,其活动必然会影响到高校创业教育工作,同时也必然会受到高校创业教育工作过程的影响。张婕(2006)认为,中国高等教育管理范式将最终走向“利益相关者管理”范式,其核心要义是凝聚利益相关者共识并建立彼此的合作互动关系。赵红路(2009)等认为,我国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需要利益相关者协同努力才能欣欣向荣,政府部门的政策资源、学校的人力资源、金融机构的资本资源及企业的工作资源等多种资源的整合是创业教育成功的必要条件。

总的来说,针对企业管理的利益相关者理论被成功地运用到高校管理领域,对高校的创业教育工作也起到了理论指导作用,反过来,又拓展了利益相关者理论的研究广度和深度。但问题和不足依然存在:首先,利益相关者的涵盖范围过于空泛,几乎任何与组织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团体和个人都可以称之为利益相关者,过宽的定义会加重组织责任和不利于组织决策的执行[2]。其次,许多研究是基于“组织中心”假设,认为“组织”是处于利益相关者的绝对中心主体地位,其它利益相关者应该为组织服务,以组织利益为重和围绕“组织”转,组织可以以自身为中心去支配和管理利益相关者,根据“组织”自身的利益来预设问题,然后依据利益相关者的资源、法理地位及时间要求来决定优先与哪个利益主体谈判[3]。

“组织中心”观点也出现在关于高校创业教育的研究中,认为高校创业教育的投入与产出是一种简单的线性关系,一个基本假设就是,在所有的创业教育利益相关者中,只要组织的中心主体成员即教育行政机构、高校管理者、创业教育教师、学生和家长等竭尽所能,高校创业教育工作就能卓有成效,而忽视了政策制度、社会文化、经济形势及利益相关者之间博弈、合作互动等复杂因素的动态影响[4]。“组织中心”假设过度强调组织的中心地位,认为利益相关者治理的目的在于降低组织风险、强化组织效率、提高组织声望和增加博弈筹码,提出的治理措施也是根据博弈或谈判结果而形成的零碎的、机械的而且带有利益交换的短暂行为。基于这种假设的利益相关者治理实际上就是通过控制组织内部因素和组织外部的利益相关者来达到组织自身的利益目标,本质上还是一种自私行为,这种意义上的利益相关者组织是经济学意义上的“经济人”组织。

基于双边关系和“组织中心”假设的线性投入、产出观点无法解释高校创业教育组织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动态关系和多边协调问题。因此,一些研究者开始摒弃传统方法和理论,转而采用现代色彩教浓的复杂网络结构分析方法来解决组织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多维动态关系问题[5],Roloff认为利益相关者之间通过要素互换和利益互动构成错综复杂的互动关系网络,每一个利益主体都是网络节点中的一个特定角色,网络中每个节点之间即利益相关者之间存在错综复杂的动态关系。利益相关者之间可以依托契约形成正式的合同关系,还可以通过要素交易、资源合作、环境公用等环节形成各种临时的松散联盟。这些研究关注复杂的网络关系,超越了传统的双边线性关系治理模式,运用了社会网络结构之间的动态学习和系统互动的思路,把网络节点视为具有积极的目标性、功利性和主动性的利益相关者主体。正是这种主动性和功利性及其与环境间反复交换、相互回馈的作用,构成了利益相关者网络系统得以发展和进化的基本动力。

广义而言,高校创业教育及其利益相关者也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社会网络系统,各利益相关者主体有着不同的资源投入和成果产出,彼此间竞争又合作、博弈又互动,形成一种相互制约和依赖的复杂网络关系。高校创业教育的利益相关者网络由哪些主体构成?主体间形成什么样的关系?这些关系又将如何演变?本文将基于投入产出的价值链来研究高校创业教育利益相关者之间复杂的动态网络关系,构建不同网络节点所组成的网络框架,对不同利益主体所构成的相互合作和竞争、相互依赖和制约的复杂关系进行动态分析;对高校创业教育网络中利益相关者的集体行为和个体选择进行分析,从而把整个网络的宏观结构和单个网络节点的微观行为有机地联系起来。

二、高校创业教育利益相关者的范围和分类

(一)高校创业教育利益相关者的范围

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罗索夫斯基指出,大学利益相关者不仅包括认为“自己就是象牙塔守护者”的大学教授以及视大学为“私人领地”的校董们,还包括更多的利益主体如:家长、主管部门、社会公众、行业企业等[6]。在学术方面,大学面向内部利益相关者承担知识管理和知识传承等学术责任;在社会服务方面,大学应该通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等方式来向外部利益相关者尽到完全的“社会责任”。高校组织生态的内外部利益相关者携手合作、互帮互助、共生共赢,共同完成大学的社会使命和实现大学的卓越治理。

与以营利为目标的企业不同,我国高校(本文主要指公立性质的高等学校,不含民办高校)是全民所有制的公益事业单位,所有者是代表全体社会成员的国家,投资者是不以营利为目标的国家财政,也可以是其它个人或团体的资金捐赠(但不得以此来获取任何经济回报)。因此,高校没有严格意义上的个体股东,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能对大学行使独立控制权,更不能够占有学校的剩余利润,只能由全体利益相关者共同决定高校的行为。

高校创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创精神、冒险精神和创业实践能力,在全国、全社会形成良好的创业教育氛围,构建一个全方位的立体创业教育生态培育网络体系。高校、政府、企业、金融、媒体、家庭、学生等都是这个网络系统中的网络节点即利益相关者,利益相关者之间在某些方面和某些时候存在博弈与竞争,但更多时候是相互联系、相互合作和相互支撑,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良性发展的创业教育网络体系。作为创业教育网络体系的主干,高校在创业教育中发挥着核心作用,属于核心利益相关者。高校通过课程设置、资源整合与传播沟通等手段与其他利益相关者进行有效协调和交流,引导他们参与到高校创业教育中来。作为创业教育网络体系的关键节点,政府是高校创业教育的关键参与者和协助者,属于关键利益相关者,在政策指导、财政扶持、部门协调、方向引领等多方面为高校创业教育保驾护航,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企业可以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提供技能培训和实习场地,知名企业更是大学毕业生创新创业的榜样和奋斗目标,在高校创业教育中起着重要的示范作用。媒体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精神激励、舆论引导,银行等金融业则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资金支持,因此,媒体和金融界在高校创业教育中同样担负着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高校创业教育的最终服务对象是在校大学生,唯有学生接受了创新创业观念、拥有了创新创业意识和理念并勇于去实践创新创业,才能说高校创业教育获得了成功。学生的背后是家庭,家庭为学生实践创新创业提供最无私、最直接的支持,也是高校创业教育的强力支持者。

(二)高校创业教育利益相关者的分类

高校创业教育项目涉及到较多的利益相关者,彼此相互作用,构成一张复杂而明确的社会网络关系。已有研究对项目利益相关者进行了分类,Vos等根据参与程度与影响能力两个维度把创新创业项目的利益相关者大致分为两类:一是直接参与项目,对项目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主动参与者如项目客户和项目设计者等;二是那些受到创业项目的影响却无力做出任何回应的被动参与者[7]。王进对高校创业教育项目的主要利益相关者进行了归类,从时间、结果和态度三个维度将大型工程项目的关键利益相关者划分为核心型、战略型及外围型三类[8]。Mitchell等认为可以根据合法性、影响力和紧迫性三个标准来对创新项目的利益相关者进行分类:确定型利益相关者、预期型利益相关者和潜在型利益相关者[3]。

鉴于我国公办高校与政府间的特殊依附关系,高校创业教育属于非盈利性项目,它的利益相关者理所当然地具有合法性。因此,可以从对创业教育项目的利益相关性和影响力两个维度,将高校创业教育利益相关者进行简单分类。如图1所示,纵轴表示与高校创业教育项目的利益相关性,横轴表示对高校创业教育项目的影响力。

图1 高校创新教育利益相关者影响力、相关性分布图

学生家长非常关心高校的创业教育,与这个项目的利益相关性强,但却没有途径或方式影响高校的创业教育即影响力小,对应图1中的II象限。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与高校创业教育的利益相关性较低,但对这个项目的影响力相当大,对应图1中的IV象限。企业作为潜在的用人单位,与高校创业教育的利益相关性较高,因为高校毕业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沟通能力等因素是否达到企业的用人标准至关重要。但企业对高校创业教育的影响力可大可小,大型企业社会影响力比较大,而且很多大企业与高校的创业教育项目有合作甚至资金捐赠或其他形式的合作,因此,大企业对学校项目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对应图1中的I象限。但小企业对高校缺乏影响力,对应图1中的II象限。当然,如果企业希望招聘的毕业生在学校受到全面的、符合企业用人标准的教育,可以采取向学校提前下订单委托学校定向培养的方式增加自身影响力。如果毕业生缺乏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创新技能因而不能满足企业的工作标准,或者还需要接受企业的再培训,则高校的创业教育是失败的,用人单位、学生本人和家长都受到了损失,高校声誉也将受到损失,甚至整个社会在某种程度上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失,也就是说所有的利益相关者都受到了损失。如果高校的创业教育能预先了解到社会需求和企业的用人标准,而企业或相关单位又能够将自身用人标准和高校或教育主管部门充分沟通,则所有的利益相关者都会得到合作共赢的结果。如果这样,企业或用人单位就会从高相关性低影响力的II象限性转变为高相关性和高影响力的I象限。

根据利益相关者与高校创业教育项目的利益相关性和对项目影响力的大小两个维度,可以把高校创业教育的利益相关者分为如下几类:

Ⅰ类:影响力大、相关性高,如高校创业教育项目管理者、承担项目的教职员工、学生、少数大型企业;

Ⅱ类:影响力小、相关性高,如学生家长、高校所在地社区、小企业;

Ⅲ类:影响力小、相关性低,如普通校友、社会公众;

Ⅳ类:影响力大、相关性低,如政府机构、金融机构、产学研合作者、资金捐赠者。

三、高校创业教育利益相关者的资源投入和预期收益

辨识高校创业教育项目的利益相关者,弄清楚每个利益相关者主体的资源投入和预期收益,以及主体预期得到满足的程度、资源投入和收益产出的性价比,是高校创业教育利益相关者价值链及其关系网络研究的前提基础。在构建利益主体价值链关系之前,需要分析每一个高校创业教育利益相关者的资源投入和预期收益,研究利益相关者主体之间的价值流动类型、趋向、程度以及主体间的合作与互动。

(一)第Ⅰ类利益相关者的资源投入和预期收益

第Ⅰ类利益相关者包括创业教育项目管理者、承担项目的教职员工、学生及少数大型企业。从绩效管理的视角来看,作为公益二类事业单位的高校在管理改革上与企业有相似之处,提倡竞争与合作并存、绩效与责任同在、强调服务质量、顾客就是上帝等精神和理念。创新创业教师肩负着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培育学生创新创业技能与服务社会的重要使命,他们的投入包括创新型脑力劳动、深入企业学习和体验实践的经费、时间和其他方面的资源投入。创新创业教师的预期收益很多,在本职工作上,他们希望在创业教育过程中掌握教学艺术和教学经验,在实践教育教学中获得创新创业技能、获得学生和家长的肯定与认可等等;个人事业方面,除了一份体面的工资薪酬外,他们还希望借助创业教育能创造个人的发展机会,有利于为个人创业即第二事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创新创业教师也期望在产教融合的大背景下获得更多的科研成果,为职称评定创造好的条件。因此,高校创业教育教师的预期收益可以归纳为:一是好的薪酬及福利待遇;二是学术发展、职称评定和科研成果;三是兼职创业的可能性,现在的国家政策允许并鼓励高校教师在不影响本职工作的情况下创业。

从创业教育项目市场化的角度分析,学生是创业教育项目的产品,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是创业教育的顾客或消费者。市场化微观运作的宗旨是以消费者(用人单位)为中心,提高产品(毕业生)质量以满足顾客或消费者的需求。学生的投入包括:创业教育项目培训费(包含在学费之内)、企业实践的费用(不在学费之内)、时间、机会成本等;学生的预期收益包括:创新创业精神和首创精神的育成、创业技能和实践能力培养、职业生涯规划、专业前沿趋势分析等。企业(主要指参与创业教育项目合作的大型企业)的投入:资金捐赠、实物、器材捐赠、实习机会和场地的提供等;预期收益包括成为高校成果转化的优选者、获得符合企业要求的潜在员工及赞助高校创业教育所获得的社会赞誉等。

(二)第Ⅱ类利益相关者的资源投入和预期收益

第Ⅱ类利益相关者包括学生家长、高校所在地社区及众多小型企业等。每一个学生背后都站着家长,凡是对学生有利的教育都会获得家长的期待和肯定。除了优秀的专业成绩之外,家长也希望自己的孩子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实践能力和必要的创新创业技能。望子成龙的传统教育理念使家长希望自己的子女所学技能越多越好,只要孩子愿意学习,家长都愿意竭尽所能地提供资金或其他资源保障。家长对子女技术技能的期望会转化为对高校创业教育的期待。学生家长的预期收益包括:学生的未来工作单位、荣誉、薪酬待遇、社会地位、精神回报等。

现代大学在某种意义上已经与当地社区融为一体,大学的影响已经渗透到社区的方方面面,社区的发展也会影响高校治理。高校创业教育项目会给当地社区带来经济效益和非经济效益。如大学生成功的创业项目和校企合作项目都可以为社区居民提供就业岗位,拉动社区经济发展。高校创业教育项目的技术专利和成果转化会为当地小企业带来机遇和效益,驱动地方经济繁荣。

(三)第Ⅲ类利益相关者的资源投入和预期收益

第Ⅲ类创业教育利益相关者包括普通校友和社会公众。校友是已经经过学校创业教育培训和输出的“社会劳动者”。由于校友与母校之间的特殊关系,校友可以优先得到和利用母校创业教育的资源,如有必要,可以很方便地接受母校的再培训和技术支持。创业成功或工作卓有成效的校友会为母校和母校的创业教育带来社会声誉,同时母校创业教育的卓越发展也为校友的创业就业带来许多额外好处。社会公众对知识技能的渴求能促进高校创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作为纳税人的社会公众也为高校创业教育默默地贡献自己的力量。另一方面,高校创业教育工程会孵化和培育出一些新兴企业,从而促进社会发展,增加社会公众的就业机会,增加社会公众的利益。

(四)第Ⅳ类利益相关者的资源投入和预期收益

第Ⅳ类利益相关者包括政府机构、金融机构、产学研合作者、资金捐赠者。政府机构为高校创业教育提供制度框架和适量的财政扶持,为校企合作牵线搭桥并协调二者之间的关系。政府的预期收益包括获有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技能的年轻公民,丰富人力资源积累,增强国家竞争力。

在国家大力提倡“双创”教育和市场经济背景下,将产学研融入到高校创业教育中并为之服务,通过引入拥有实践经验的企业导师、工作资源和实践项目等,以产学研平台、校企合作团队等多种模式,实现创新创业思维训练、创新创业项目实践、产教融合与创业管理教学等目标。金融机构和资金捐赠者为产学研合作项目提供贷款和资金扶持,充分发挥高校、资金和企业各自的资源优势,协调整合、共同发展,从而实现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和实现高校、企业、投资人等多方互利共赢。所以产学研合作的真正内涵是以高校创业教育项目、企业平台、金融机构及资金捐赠者的资金为起点,探索构建企业、金融、高校与大学生都能受益的、良性互动发展的创业教育支撑体系,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就业树立榜样并产生示范效应。在合作模式方面,企业、金融机构和资金捐赠者都参与创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根据高校专业特点,企业提供平台,金融机构提供贷款,捐赠者提供资金扶持,遴选创新团队和创业项目,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解决资金出口和满足企业需求。

产学研合作者的预期收益:通过参与高校创业教育项目获得所需要的人力资源,获得高校的知识专利,增强企业竞争力,对企业产品产生积极宣传的正面广告效应。此外,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会给作为项目合作者的金融机构带来直接的利益,如降低投资风险和贷款利息的获得;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也会为如资金捐赠者带来一系列潜在的利益,并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某种直接利益,扩大了资金捐赠者的社会影响和社会声誉。

四、价值链基础上的高校创业教育利益相关者网络

随着创业教育在高校的广泛开展,高校与其它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协同合作呈现出多样化、纵深化、链式化等多种发展模式。因此,需要在协同合作的价值链基础上,构建高校创业教育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动态关系网络。

(一)利益相关者网络关系模型的构建依据

创业教育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既有合作互助亦有利益上的博弈和竞争,应该把利益相关者主体间的复杂关系放在系统网络中加以分析和认识,才能明确各个利益相关者主体的资源投入和预期收益。在此基础之上,再将利益主体的投入和产出联系起来构建一个动态的社会关系网络模型。高校创业教育利益相关者主体之间产生博弈和竞争的原因在于:资源投入后没有获得预期的收益,或者投入与产出的性价比不高。在网络中考虑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博弈和互动关系时,运用网络分析法来描述高校创业教育项目组织以何种方式和什么状态镶嵌在利益相关者网络中,创业教育项目组织在网络中的地位决定组织将采取何种方式对其它利益相关者做出何种反应。例如,组织有意增加网络节点的密度,更能强化利益相关者主体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并降低利益相关者之间信息分享的难度。

模型假设。模型的构建依赖于下述假设:1.高校创业教育利益相关者的目标离散度高;2.利益主体的资源投入行为建立于预期收益之上,即基于资源投入多少而对未来收益形成某种判断和评估;3.关系度和认知度是高校创业教育网络中利益主体间交流的重要指标;4.创业教育利益相关者网络关系并非一成不变的,节点之间的互动方式随着节点资源多少而发生动态变化;5.网络节点间的合作程度具有非恒定性和变异性,节点成员间的差异性会导致分歧和矛盾及解决矛盾的方法。

第二,模型维度。Mitchel从组织网络的规模、结构、互动关系和互动过程四个层面构建了某些网络特征[9]。Burt以分析单元和分析方法两个维度为基础构建了网络的分析模型[10],受Burt网络分析模型和Mitchel要素模型的双重启发,Michael通过分析网络关系联结的规模程度、疏密强度、结构方式和博弈规则等因素,归纳出组织关系网络模型的四个维度:结构要素、资源要素、规则要素和动态要素。[3]

基于价值链的网络模型关系主要从资源要素和动态要素两个维度来考虑网络节点之间的博弈互动,因为资源要素反映了创业教育利益相关者资源投入的程度,而动态要素主要显示利益主体从彼此间的互动关系中获得预期收益的多少。而Michael模型中的结构要素和资源要素刚好反映了资源的丰裕程度和资源的品质,因此模型构建将使用结构要素和资源要素两个维度。创业教育利益相关者能否获得预期的收益及收益的多少依赖于利益相关者组织网络的互动变化结果,而Michael模型中的规则要素和动态要素则代表了组织网络互动变化的情景条件,因此规则要素和动态要素构成了高校创业教育利益相关者网络模型的另外两个维度。显然,基于结构要素、资源要素、规则要素和动态要素四个维度的网络特征能较好地解释模型中利益主体间的竞合关系、互动频度和博弈强度。

(二)网络模型

从结构形式上来看,组织的社会关系网络都可以被看做是一个由各种关键节点和必要的连线所组成的模型图,而模型图的方法是用来描述组织的复杂社会关系网络的基本方法。基于上述模型假设和模型维度的分析,结合网络模型的概念和符号,可以构建高校创业教育利益相关者关系网络模型,这是一个由众多利益相关者主体和它们之间的互动关系所构成的网络模型。在模型中,用网络节点表示高校创业教育的利益相关者,利益相关者主体之间的互动关系作为节点间的连边,则模型的要素系统G就由一个有序四元组(四个子集合)来表示:

G= (N,R,S,D)

其中:N= {n1,n2 ……,nj}为模型中的关系网络节点系统,这个节点系统实质上是模型要素系统G的一个子集合,子集合中的元素N表示关系网络的节点(Node),代表利益相关者主体的集合,用利益主体所拥有的资源表示集合的涵义。

R={Bij}为利益相关者应该遵循的规则边界子集合,表示R集合中的每一个规则边界Bi都对应着子集合N的一对节点(ni,nj)。R代表规则(Rule),其中元素B则代表边界(Border)。表示利益相关者主体之间的博弈和互动关系必须遵循组织规则,利益相关者有时因利益分歧而相互竞争,形成竞争对手;有时又因利益合作而互动互补,形成战略合作。无论是竞争对手还是战略合作联盟,都不能超越高校创业教育组织的规则边界,不能违反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

S = {s1,s2……,sn}为创业教育利益相关者互动网络关系中结构要素所形成的子集合,结构要素S是指不同情境结构下的因子聚集,作为模型的外生变量可以模拟整个模型中网络节点之间博弈互动结构的时间变化和路径迁移,设置不同互动结构条件下利益主体的状态,任何利益主体对于系统中其它个体状态施加任何方式的影响通常都会受到潜在结构条件的制约。

D= {d1,d2 ……,dn}为动态要素(Dynamic elements)聚集而成的子集合,指不同情景和不同结构条件下的变量集合,变量的演化可以折射出高校创业教育利益相关者动态变迁的路径模式集合,即以何种方式把互不相干的陌生者变成利益相关者,或者说从不相关变成相关及其逆向过程,以及利益相关者主体如何在一个网络博弈中演化的过程。

这个网络模型表明了高校创业教育利益相关者主体之间需要尊重某种大家一致认可的制度或规则,通过规则边界来厘清彼此间的责任和义务,每一个利益相关者都在组织中充当一定的角色,既不能缺位亦不能越位。组织的主要目标是维持正常运营并获取利益最大化,其价值目标趋向于过度维护核心利益主体,与社会公众目标时有分歧,与其它利益相关者的目标也并不完全一致,因此组织在一定情景结构下有漠视其他利益相关者利益诉求的条件和动机,甚至可能会因为维护核心主体的利益而损害其他利益主体的正当利益。为此,作为利益主体之一的政府部门应加强对高校创业教育活动过程的监管力度,还应加强与其它利益相关者主体间的联系,积极运用公共制度规则和市场游戏规则防患于未然,防范公共资源流失或分配失衡而导致高校创业教育的治理风险。

(三)高校创业教育利益相关者的价值链关系

在构建了利益相关者的网络模型后,需要把资源投入和功能产出用价值流回路链接起来,形成创业教育利益相关者的资源投入——价值链网络。譬如,学生的创新意识来源于专业教师的产出,他们的创业技能来源于合作企业导师的产出等。构建创业教育利益相关者价值链的目的在于发现某种可能或不可能:投入了资源却没有得到预期的回报和收益,或者获得的收益与所投入的资源不成比例。价值链的回路由许多的半封闭性的小循环圈共同构成,可以通过大大小小的价值链循环圈来分析各种价值流,从而验证创业教育利益相关者的资源投入和预期收益之间的性价比,如图2所示。在图中,用价值流来代表利益相关者主体间资源投入与预期收益之间的循环,用价值链来表示各种价值流之间的关系联结。高校创业教育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价值流可以分为六类:公共政策价值流P,表示政府部门对于高校创业教育的各项支持政策及政策解释、说明和指导;资金价值流C,包括学生学杂费、金融机构的贷款、捐赠资金和财政拨款等;人力资源价值流H,包括创新创业教师在各个高校间的流动、高校与企业或产学研合作组织间的人才流动、毕业生中的创业者向社会流动、毕业生中的就业者向用人单位的流动;知识和技术价值流K,高校创业教育的知识生产和技术成果向市场和社会流动,社会中的实践知识向高校创业教育反流;服务价值流S,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创业教育项目组织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组织间的相互合作和相互依存的价值关系。

图2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利益相关者价值链关系网络图

作为一种价值流系统的高校创业教育利益相关者关系网络,体现为一系列创业教育项目培训价值的流动过程。高校创业教育的价值流可以分为虹吸价值流(从外部环境流向高校)和溢出价值流(从高校流向外部环境)两种。高校创业教育价值流的重要特点就是:高校的创业教育教师(包括高校专业教师和合作企业的兼职导师)是价值增值和价值传递的重要载体。高校创业教育价值流的整个流程分为:价值虹吸、价值筛选、价值增值、价值传递和价值溢出五个阶段。价值虹吸阶段,外界资源和信息经过某种渠道和方式被吸引到高校创业教育中心;价值筛选阶段,高校创业教育教师对流入的信息进行筛选、辨识后排除无用信息,吸收有用信息和资源的过程;价值增值阶段,教师对获取的有用信息和资源进行消化和升华,最终内化为自己的创业教育知识和技能;价值传递阶段,是指高校创业教育教师把获得的价值即知识和技能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践培训的方式传递给学生;价值溢出阶段,是指高校创业教育中心的知识生产和专利技术通过毕业生向市场和社会溢出,也可能通过产学研等渠道向合作企业溢出。这样就形成了高校创业教育知识或技能的虹吸、筛选、增值、传递和溢出价值链,自身遵循市场规律,获得并输出价值,即高校创业教育所创造的价值向利益相关者传递或扩散,再通过利益相关者反馈和溢出到社会,促进社会发展。

五、结束语

在价值链的基础上研究高校的创业教育,离不开对利益相关者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网络结构进行分析,只有对网络结构经过持续不断的探索和剖析,才能深入了解在高校创业教育实践过程中利益相关者的资源投入能否得到应有的回报,回报和投入之间的比例是否合理,进而促成高校创业教育赋予学生的知识福利最大化。确定利益相关者价值流动的过程和方向,有助于区分利益主体彼此间的义务、价值产生过程以及利益相关者的内在动机,有效维护节点间沟通、交流和互动的路径,促进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互帮互助和协同合作,提高组织的整体效率。

通过构建高校创业教育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价值流路径,可以找出网络节点即利益主体间的链接关系,进而明确可能的合作途径、减少冲突和解决矛盾的可能性。从而增强创业教育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网络理论和价值链理论的结合,有助于获取更多信息,计算最短路径,选择价值最大流和淘汰价值最小流,优化资源投入和预期收益的合理比例。

[1] Steurer, R. Mapping Stakeholder Theory Anew:From the `Stakeholder Theory of the Firm 'to Three Perspectives on Business-Society Relations[J].Business Strategy and the Environment,2005,15(1):55- 69.

[2] Kaler, J. Differentiating stakeholder theories [J].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 2003, 46(1): 71- 83.

[3] Mitchell,R.K.,etal.Toward a theory of stakeholder identification and salience: Defining the principle of who and what really counts[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97, 22(4).

[4] McMeekin, R. Networks ofschools [J]. Education Policy Analysis Archives, 2003, 11(16): 116- 131.

[5] Mattingly,J.E.Stakeholder Salience,Structural Development,and Firm Performance:Structural and Performance Correlatesof Sociopolitical Stakeholder Management Strategies[J].

Business Society,2004,43(2): 97- 114.

[6] 罗索夫斯基,H.美国校园文化——学生·教授·管理[M].谢宗仙,等,译.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6:1- 8.

[7] Vos,J. F. J. ,Achterkamp,M. C. Stakeholder identification in innovation projects: going beyond classification [J].European Journal of Innovation Management,2006,9 ( 2) : 161-78.

[8] 王进,许玉洁.大型工程项目利益相关者分类[J].铁道科学与学报,2009(5):77-83.

[9] Mitchell, J. C.The Concept and Use of Social Networks. Social Networks in Urban Situations[M]. Manchester, England, 1969: 13- 14. [10] Burt, R. Toward Structure Theory of Action: Network Models of Social Structure [M]. New York: Academic,1982: 20- 39.

[11] 张建祥.利益相关者视域下高校办学评价体系建设的协调机制研究[J].教育研究,2017(1):62-69.

[12] 符琼霖,陈立鹏.民族院校章程建设的问题与突破——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分析视角[J].民族教育研究,2019(1):30-37.

[13] 向敏,马东影,卓泽林.包容性创业教育:美国高校创业教育的新范式[J].教育发展研究,2019(21):69-77.

[14] 王雁,张竹,李承霞.中国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关键要素与基本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19(17):44-46.

[15] 陶慧.项目驱动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模式下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探索——评《大学生创新创业实务指导》[J].高教探索,2019(12):138.

Network Structure of Stakeholders in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Colleges Based on Value Chain

LUO Zhengye, LIU Dingqiao

( Tongren University, Tongren 554300, Guizhou, China )

At present, there are few researches on stakeholders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they are not deep enough. The existing researches are mainly based on the 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stakeholders' input and output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colleges, which is not sufficient to reflect the all-round and complex network-based dynamic relationship between colleges and stakeholders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Based on this and defining the connotation of stakeholders in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colleges, the value chain is used to expres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source investment and expected return in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mong stakeholders. The complexity of interaction relationship among stakeholders in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s analyzed based on the value cycle. Then, according to the complex network-like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 the value flow among stakeholders in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colleges is divided into six categories to analyze the linking process and ways of stakeholders exchanging value and gaining value through mutual game, cooperation and interaction.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degree of difference between resource investment and expected return of stakeholders in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colleges affects the investment willingness of stakeholders, as well as the way, direction, speed and degree of value increment in the network.

value chain,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stakeholders, network structure

【大学之道】

G647.38

A

1673-9639 (2020) 02-0029-10

2020-02-11

2019贵州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利益相关者视域下高校创业教育组织变革研究”(2019B204)。

罗正业(1978-),男,湖南邵阳人,管理学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创业教育,高等教育管理。

刘定巧(1979-),女,河南南阳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创业教育,高等教育管理。

(责任编辑 陈昌芸)(责任校对 王立平)(英文编辑 田兴斌)

猜你喜欢

相关者利益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校园篮球利益相关者的分类研究*
题解教育『三问』
乡村旅游开发中利益相关者的演化博弈分析——以民族村寨旅游为例
配偶短线交易利益返还责任的解释论展开
I Love You, Dear China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利益与西瓜
浅谈基于利益相关者的财务会计报告与管理会计报告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