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业特色型院校研究生就业质量及提升策略
——以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5-2017届硕士研究生为例

2020-05-18王胡英宋书路常国军

关键词:生源生涯工科

王胡英,宋书路,常国军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2017年《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指出:面向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面向国际科技前沿,面向教育现代化,全面提高研究生教育的结构适应性、人才培养质量、科技创新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1]。行业特色型院校在研究生培养中具有职业导向、专业化、专门化、专家化的特点,研究生就业质量反映“一流”学科的建设和人才培养成效,衡量高校对社会、行业高级人才的贡献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是一所行业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具有电子信息特色突出、经管学科优势明显,工、理、经、管、文、法、艺多学科相互渗透的特点。为了深入了解行业特色院校的研究生培养质量和就业影响因素,我们通过对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5-2017届毕业硕士研究生整体就业情况分析,并进行抽样调查,共对330名毕业硕士研究生进行调查研究,以就业质量为“镜子”反映人才培养质量,以期为研究生教育管理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建议。

一、基本情况

(一)生源情况

1.性别比例及来源情况

该校2015-2017届硕士毕业生共有2679人,男生占67.64%,女生32.36%;生源来自29个省市自治区(不含港、澳、台),浙江省内与浙江省外生源比约为1:2,其中省内生源占37.14%,其次较多生源省份为河南省、安徽省、山东省,分别占14.82%、13.77%、8.7%

2.本科就读院校情况

根据中国校友会给出的《2018中国大学排行榜700强》,研究生本科就读院校来自排名前100高校的比例最高,占比为32.29%。绝大部分来自前700的院校,占比为84.02%。经过纵向对比分析发现,2015-2017三届毕业生本科学校排名趋向扁平化,来自排名前100的高校的比例有所下降,从35.49%降到29.28%;而来自排名前700名以外高校的毕业生比例也显著下降,从20.92%降到11.63%;而排名在300-500名这一区间的比例上升最多,从13.40%提高到23.25%。

3.专业分布

大类专业分布不均匀,行业特色人才培养突出,其中电子信息、自动控制、计算机、通信四个专业大类学生数就占64.16%;传统经管类专业人数占比16.69%;而文科类仅占3.81%。可见,该校研究生的专业分布,正符合行业特色院校电子信息特色明显的特点。

(二)就业基本情况

1.类型特点

2015-2017届硕士毕业生按就业流向类型不同,分为就业、深造和其他流向,分别占比97.13%,1.34%,1.53%。可见该校的研究生培养具有职业导向特点,绝大部分研究生走上了工作岗位,从就业去向看主要是成为信息领域、商业领域的高级专业人才。

2.地区分布

绝大部分毕业生选择在浙江省就业,共2 084人,占78.53%;之后是上海、江苏、广东、北京等发达地区。对比2015-2017届研究生就业省市流向,发现该校研究生毕业选择浙江的人数呈上升的趋势,从2015届的74.6%到2017届的80.95%。

从浙江省内的分布看,以杭州市为绝对主导,占比近9成(89.11%),宁波以3.56%居第二,其余城市基本持平,在1%上下浮动。

可见,该校2015-2017届毕业生虽然70%来自省外,但毕业后选择浙江省就业的人数超过8成,七成以上选择在杭州就业。该校的研究生人才培养为该区域需求服务的特点非常明显,特定就业环境对人才吸引力的影响较大。

3.岗位性质

该校硕士毕业生就业岗位性质多样但集中。其中工程技术人员占据主导地位,共2 003人,占76.80%。其次经济金融从业人员占6.34%,还有教学人员、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等,分别占4.79%、4.33%,而公务员仅占0.5%。分析发现绝大部分担任工程技术人员,较多集中在知名的IT企业,为信息行业输送大量人才。

4.单位性质

从入职单位性质角度进行分析,该校2015-2017届硕士毕业生绝大部分进入企业工作,占比达到91.87%。其中最多的是进入民企和外企,占57.02%,其次是国有企业与三资企业,分别占18.02%与16.83%,而进入机关事业单位的仅占6.67%。

(三)就业单位的等级情况

表1 硕士毕业生就业等级分布表

为更细致地了解2015-2017届硕士毕业生的就业质量,采取通过就业单位的等级情况分析来评估。就业单位依据其注册资本(企业),或级别(事业单位)进行等级划分,假设企业注册资本超过100亿人民币的为1级,超过10亿人民币的为2级,以此类推,注册资本1亿以上为3级,1 000万以上为4级,小于1 000万的为5级。而事业单位则是国家级为1级,省级为2级,市级为3级,县级为4级,其他为5级。由此得到3届硕士毕业生就业等级分布表,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到,2015-2017届毕业生前三等级的单位比例相近,总占比达到75.08%。占比最少的为等级5,为5.29%。可见,该校毕业生总体就业质量较高,但也反映出去服务基层就业的不多。

二、硕士毕业生就业情况抽样调查

为进一步了解该校近三年硕士毕业生的就业情况,采取问卷调查法,对2015-2017届毕业生进行分层抽样,从不同届的各个学院中,按照男女比例抽取样本,逐一发放问卷,通过问卷星收集数据。发放问卷360份,共获取有效样本330份。以下是通过调查所获取的信息。

(一)职业分布

在抽样的330个硕士毕业生中,有164位从事工程技术工作,占比49.7%;其次为科学技术人员与其他人员,各占比10.61%;从事教学工作以及商业和服务业人员分别为10%和9.09%。接受调查的毕业生职业情况与毕业时职业相比,工程技术人员仍然最多,但占比大幅下降;而科学技术人员、教学人员及商业和服务业人员等则明显上升。

(二)初次就业工资水平

表2 毕业生初次就业工资水平

根据抽样调查结果,该校硕士毕业生初次就业时的工资水平比较可观,见表2。样本中占比最多的为8 000-10 000元区间,有96人,占比29.1%;月工资不足6 000元的毕业生有36人,占比10.9%,而月工资超过12 000元的占比16.4%。工资整体分布接近正态分布,其初次就业平均工资为9 097元。

(三)初次就业五险一金情况

针对毕业生就业时五险一金情况,在该校抽样调查的330名硕士毕业生中,有315人在初次就业时具有完整的“五险一金”,占比95.45%;9人具有“三险一金”,占比2.73%;有6人没有“五险一金”,占比1.82%。由此可见,该校硕士毕业生初次就业绝大部分人“五险一金”齐备。

(四)初次就业岗位难易程度

在对初次就业工作难易程度的认知调查中,我们对工作难度进行赋值,“困难”为1分,“不太容易”为2分,以此类推,“容易“为5分,通过统计,具体见图1,有220位硕士毕业生认为初次就业工作难易程度一般,占比66.67%;有55人认为初次就业工作相对不太容易,占比16.67%;仅有6人认为初次就业工作困难;另外,有33人认为初次就业工作内容比较容易,占比10%;14人认为初次就业工作容易,占比4.24%。在样本中毕业生初次就业工作难度平均分为2.96,说明在整体上,毕业生认为初次就业工作难度一般稍难。这与目前行业的发展趋势和个人的能力有着紧密关系。

图1 初次就业岗位难易程度

(五)跳槽情况

截至2018年1月15日,该校抽样调查的330位硕士毕业生中,有64位自毕业开始有跳槽经历,仅占总体的19.4%,而同期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2017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指出,1/3毕业生半年内离职,2016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半年内的离职率为34%,2015届离职率为35%。由此可见,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毕业研究生跳槽率低,毕业生总体对工作忠诚度高。针对更换工作的毕业生,其中有54位毕业生曾换过3次工作,占比84.4%,少部分毕业生换过1至2次工作。针对曾跳槽的毕业生,调查了他们换工作后与初次就业工资水平情况:抽样调查对象中,64位更换工作的毕业生在更换工作前的平均工资水平为8 312.5元,工资水平占比最多的区间为8 001-10 000元。在更换工作后,平均工资水平达到了10 250元,工资水平占比最多的区间为大于12 000。换工作前工资分布呈现明显的右偏,说明工资较低的毕业生换工作的可能性更高;而换工作后工资分布左偏显著,说明通过换工作,毕业生获得了更好的发展。

(六)对初次就业岗位的满意度

绝大多数毕业生对初次就业岗位感到基本满意与一般,其中认为基本满意的有159人,占48.18%,认为一般的有102人,占30.91%。有30人对初次就业工作感到非常满意,占比9.09%;另有26人和13人对初次就业工作感到不太满意和不满意,分别占比7.88%和3.94%。满意度分布呈现左偏,说明毕业生对初次就业整体上较为满意。

三、硕士毕业生就业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对近三年硕士毕业生就业质量各指标之间是否有关联性,通过SPSS进行分析,涉及到属性数据的独立性检验问题。两个属性相互独立,表明了这两个属性之间不相关。在独立性成立时,根据显著性检验方法所得到的P值进行检验决策,当p<0.05时,则表明两个属性之间存在相关性;否则两个属性相互独立。依照上述检验方法,下文将分别探究性别、生源地、政治面貌、所学专业、竞赛获奖等因素与就业等级是否存在相关性。在此假定就业等级代表就业质量,通过分析某项因素与就业等级的相关性,利用两个正态总体均值检验进一步验证,来探寻就业质量影响因素情况。

(一)就业等级与性别

通过分析就业等级与性别的列联表,如果就业等级与性别无关,则不同就业等级的男生、女生占比应接近调查总体男女人数占比(68.1%与31.9%)。但实际上,除了就业等级2中的男女比例与总体男女人数占比接近外,等级3、4、5中男生比例高于总体男生人数占比,等级1则相反,女生比例远高于总体女生人数占比;从列联表横向看,男生在3级就业等级中所占的比例最高,为30.7%,其次为2级和4级,分别占比22.1%和20.8%;女生在1级就业等级中占比最高,为28.4%,其次为3级和2级,分别占比25%和22.6%。由此初步推断不同性别的硕士毕业生在就业等级上具有差异性。设定5%的显著性水平,利用卡方检验得到p值为0.000,因此,该校硕士毕业生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其就业等级与性别具有显著相关性。

为进一步了解性别与就业等级的具体关系,对不同就业等级赋予相应得分,以此进行均值检验,检验结果显示,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性别与就业等级显著相关,且女生优于男生,即女生反而更容易进入等级高的企业。这说明在信息领域工科的女硕士很吃香,反而容易到优秀的企业去工作。

(二)就业等级与生源地

从列联表纵向看,如果就业等级与生源地无关,则不同就业等级的省内、省外占比应接近调查总体人数占比(37.4%与62.6%)。而数据显示等级1与等级3符合人数占比,等级2中省外略高,等级4、5中省内略高;从列联表横向看,不同就业等级在省内、省外中的占比并无特别显著的区别。设定5%的显著性水平,利用卡方检验得到p值为0.079>0.05,因此,该校硕士毕业生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其就业等级与生源地没有显著相关性。

(三)就业等级与专业

通过列联表分析,如果就业等级与专业无关,则不同就业等级的是否为工科占比应接近调查总体是否为工科人数占比(27.1%与72.9%)。而数据显示等级1中非工科占比远高于其在总体中的人数占比,而等级2、3、4、5中非工科占比又低于其在总体中的人数占比;从列联表横向看,非工科在较高就业等级中的占比情况优于工科。设定5%的显著性水平,利用卡方检验得到p值为0.000。依据分析数据,对工科和非工科的得分均值进行检验,检验结果显示,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就业等级与专业存在相关性,且工科优于非工科,即工科出身的毕业生更容易进入等级高的企业。

(四)毕业生就业等级与其竞赛获奖情况

2015-2017届毕业生中,共有187人在研究生期间在省级以上比赛获奖,占比为7.17%。考虑到获奖人数占比不高,故直接对获奖与未获奖的就业等级得分均值进行检验,检验结果显示,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是否获奖与就业等级显著相关,且获奖优于未获奖,即曾获奖的毕业生更容易进入等级高的企业。据此分析,获奖情况反映了一个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水平,更容易受用人单位青睐。

四、硕士研究生就业质量提升策略

研究生培养质量反映一个高校人才培养的高度,事关高校“双一流”建设,行业特色型院校可以将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及行业的贡献度作为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反馈机制。本文在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5-2017届毕业硕士研究生就业情况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行业特色型院校硕士研究生就业质量提升的几点策略:

(一)提升生源质量

一流的研究生教育是建设一流的学科的重要基石,行业特色的人才培养,在入口关选择好具有本行业特点的“好苗”、好生源,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质量的重要举措。首先,每年对生源情况和就业情况进行联动分析,了解学校生源不同特点以及与就业质量之间的关系,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招生举措。其次,抓住行业特色型院校的自身建设优势,多途径开展招生宣传,让更多考生了解到行业特色院校在一流学科建设中的研究生培养优势。招生宣传是学校整体宣传工作的一部分,要做好整体统筹与谋划,在调研的基础上建立长期、全方位的宣传思路,赢得学校的社会声誉,增强人们对行业特色型院校“一流”学科认同感,并且让相关学科专业在考生中形成良好的口碑,从而有效提升研究生生源质量——“选好苗”,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打下良好基础。

(二)提升研究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提升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就必须在创新能力的培养上下功夫,学校要通过开展各类研究生创新实践活动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增强研究生的学习体验,提高研究生教育过程的获得感和成就感[2]。“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等科技竞赛是研究生创新实践活动的重要平台。学校要组织并激励更多的研究生参与科技竞赛,让研究生在竞赛过程中增强系统化反思和发展能力,提升其科研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等素质。调查结果也证明研究生的就业质量与专业和获奖情况存在显著相关。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的就业去向看出该校为区域的行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撑。因此,学校在人才培养中核心任务是提升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从而为人才培养“育好苗”。

(三)提高研究生的生涯成熟度

研究生阶段的生涯成熟度关系着高素质行业拔尖创新人才的社会适应与职业发展。研究生生涯教育有其独特性,学校应坚持全程化、全员化、专业化、个性化、本土化的原则开展生涯教育活动[3],让研究生能将有限的学习时间更清晰地聚焦于自身综合能力的提升。首先,学校开设研究生生涯教育课程,让有需要的研究生掌握生涯探索的科学方法,学会探索职业世界和认识自我,不断清晰奋斗目标,有效促进自己学业生涯和职业生涯的成熟度。其次,发挥导师在研究生生涯教育中的引领作用。导师作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第一责任人,除了学术的具体指导外,要更加注重研究生的生涯引领,增强研究生的职业潜能,开展个性化指导,突出导师在生涯教育中的作用。再次,整合生涯教育资源,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组建研究生“大师级”生涯教育队伍。“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4],行业特色院校在研究生生涯教育中,要通过引进行业领军人物、世界大师级人物等来分享其生涯之路,不断引领研究生的思想高度和拓宽研究生的视野。通过开展研究生系列生涯教育活动,不断提升其生涯成熟度,为未来成为行业领军人物打下坚实基础,为行业人才“造好苗”。

猜你喜欢

生源生涯工科
中粮工科机械技术(无锡)有限公司
“新工科”和OBE模式下的车辆工程实践课改革
我的教书生涯
新形势下提升传统本科专业生源质量的思考和认识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农村生源不是“摇钱树”
吐槽退役生涯
我的地下工作生涯
《艺术家生涯》开启莫华伦导演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