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运用
2020-05-18付英
付英
(贵阳市精神病医院,贵州 贵阳 550004)
0 引言
精神科是临床较为特殊的科室,风险事故发生率逐年升高,给后续治疗带来很大麻烦。患者由于受到疾病严重困扰,其行为能力和思维能力较差,存有自伤和他伤的风险意外事故,危害性远远高于普通科室。风险管理是利用分析风险发生的原因及可能性制定相应的处理方案,从而降低风险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其他科室比较,精神科护理管理护理难度大,这就对医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科室对43 例患者实施风险管理,现将护理过程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对2016 年3 月到2018 年3 月间本科室收治的86 例患者实施研究。以分别抽样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各43 例,常规组患者男22 例,女21 例;年龄23-60 岁,平均(42.4±8.6)岁;实验组患者男20 例,女23 例;年龄24-72 岁,平均(42.5±8.6)岁。对常规组和实验组的组间数据基线资料实施独立样本检测对比,P>0.05,可进行比对。
1.2 方法。对常规组患者采取常规管理,观察组予以风险管理:①建立风险管理小组。主管护师,护士及有关护理者一同构成风险管理小组,明确每一个成员的工作职责,积极开展关于护理知识的教育培训活动,提高护理者的综合素养[1]。②风险教育。院方需不定期对护理者实施风险识别能力的培训,树立正确的风险意识,尤其是刚刚入职的人员,要做好全面教育工作,并进行针对性学习;对护理者发放与医疗事故有关的宣传手册,从而提高其专业素养;同时增强护理人员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客观、精准、及时并严格的做好每一项护理项目的记录;充分尊重患者的权利,如知情权、隐私权等,详细向患者阐明治疗后发生的风险事故,还有用药后的一些副作用等,若遭受患者拒绝,则应做好准确记录并让患者签字同意,同时向主治医生反馈。③风险管控。院方需加强护理风险的督查力度,引进先进的护理管理机制,由责任护士实行评估,然后由主管护士监控责任护士完成工作,确保风险管理各项流程的真实性,护士长需要检查患者与医生之间的治疗记录是否一致,规范书写要求[2]。对患者的循环症状进行密切注视,切实落实交接班工作;药品需按照药性进行分类存管,最好安排专门的人员进行管理,定期做好分类工作;保管好剪刀等危险物品,这些物品需定点放置,数量也需固定,如果发现缺失遗漏,应立即追查。严格进行门窗、桌椅的检查工作,查验是否发生损害情况,以防后期使用出现问题;约束患者家属访视的时间和数量,并对其访视过程中携带的物品实施认真检查,加强与患者家属的交流按时巡视,对其病情进一步掌控。注意观察患者的饮食情况,防止出现噎食等风险发生,在洗漱中应安排两名护理人员协助患者进行洗漱。④管控机制。护理者需要根据患者实际病情采取对应的风险管理护理模式,制定风险评估表指出风险高低程度,同时,护士长要及时评价重点患者,提示护理者应当开展与之对应的防范交接工作。同时做好隔离措施,对于情绪暴躁者,应将其隔离并实施进一步观察,但是要注意自身安全,尽可能不要使用刺激性语言。
1.3 观察指标。①对比两组不良发生率。包括自伤、意外事故及其他风险事故;采取量表评分制评估护理质量指标。评价内容:护理文书质量、服务行为、病房管理等指标。
1.4 统计学分析。以SPSS 21.0 软件行数据对比分析,护理质量评分用均数±标准差表示,t 进行验证。治疗效果用率表示,以χ 2 进行检验,P<0.05 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率。实验组实施风险管理后,不良反应率与常规组相比明显较低,具备统计学差异,可实施比对(P<0.05),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率(n,%)
2.2 评价对比两组护理质量。实验组患者各项护理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常规组,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评价对比两组护理质量
表2 评价对比两组护理质量
组别 例数 护理文书质量 服务行为 病房管理常规组 43 85.3±4.2 87.5±2.1 88.6±2.3实验组 43 94.5±5.1 92.3±2.3 95.3±5.5 t - 9.1312 10.1062 7.3697 P - 0.0000 0.0000 0.0000
3 讨论
精神疾病属于比较特殊的病症,大多数患者发病后会伴有不同层次的自伤现象,再加上精神患者自主控制能力差,不主动接受治疗,这就极大的增加了风险意外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加大了治疗的难度,尤其是需要长时间服用药物进行治疗的患者。若用药的剂量发生错误,会给治疗带来很大风险[3]。而且,护理管理工作的能力水平直接影响着医院的名誉。因此对精神科实施风险管理护理干预具有促进作用。精神科采取风险管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构建风险管理机制,完善并改进管理制度,从而最大限度提高护理质量,获取家属及患者的理解和支持,提升护理满意度。本次研究中,实验组护理干预后,患者不良反应率明显下降,大大提升了服务质量、护理文书书写质量,还有效加强护理者自身风险意识,从而实现护患之间的实时沟通目的;指导家属积极参与护理过程,减少因交流不畅所引起的管理护理事件[4]。另外,采取风险管理护理,可引导护理者识别风险事故,从而树立风险意识,带动与患者交流的积极性,以便全面掌握患者病况,降低风险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综上所述,精神科护理选取风险管理效果优良,可有效降低不良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临床运用价值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