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脱石减少红霉素副作用的临床观察
2020-05-18惠烨
惠烨
(南京市江宁中医医院,江苏 南京 211100)
0 引言
患儿急性支气管炎伴有高热,考虑支原体血症时候,静脉滴注红霉素,可以明显减轻支原体血症引起的发热,临床中发现患儿口服蒙脱石混悬液后第三日,大多可以建立起对红霉素胃肠道反应的适应性,恶心、呕吐、腹痛等不适逐渐下降[1],且对红霉素的胃肠道反应与体型没有太大的相关性,同时研究表明肺炎支原体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病原微生物,含有DNA 和RNA,但无细胞壁,大环内脂类抗生素如红霉素可通过与细菌50S 核糖体亚单位结合,阻断了转移核糖核酸结合至P 位上,同时阻断多肽链自受位A 位至P 位的转移,抑制多肽合成,进而来抑制细菌蛋白合成,发挥对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革兰阳性菌合成,但静滴红霉素胃肠道反应却比较严重,给患儿造成痛苦[2],我院从2017 年到2019 年,选取60 例急性支气管炎患儿,两组患儿年龄、性别差异无显著性,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静脉滴注红霉素,按照20-30 mg/kg,用5%葡萄糖配成1 mg/mL 的浓度,每日一次,以1-2 mL/min 速度滴注,但治疗组予静脉滴注红霉素半小时前口服蒙脱石混悬液,随后观察两组患儿胃肠道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胃肠道反应明显减少了,疗效显著。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门诊从2017 年到2019 年,考虑支原体感染引起的较重急性支气管炎患儿,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组内成员均为30 例,对照组内男女占比各为50.0%,年龄区间在1-15 岁,平均(7.2±3.5)岁,病程在1-3天,平均(1.6±0.4)天;治疗组内男性占比为53.3%,女性占比为46.6%。年龄区间在1-16 岁,平均(7.5±3.6)岁,病程在1-2 天,平均(1.1±0.3)天。纳入标准:符合急性支气管炎诊断者;未合并严重靶器官病症者;精神及意识正常者;无药物过敏史者。排除标准:合并精神病症者;患先天性心脏疾病及肾脏病症者;临床病案资料不全者。两组患儿年龄、性别等一般状况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儿治疗前均无恶心、腹痛等胃肠道不适。
1.2 治疗方法。两组患儿均给予静脉滴注红霉素,剂量为20-30 mg.kg-1.d-1,加入5%葡萄糖配成1 mg/mL 的浓度,以1-2 mL/min 速度滴注,但治疗组予静滴红霉素半小时之前口服蒙托石混悬液。剂量为1 岁以下,10 mL,1-2 岁10-20 mL,2 岁以上,20-30 mL。
1.3 疗效标准。观察是否出现胃肠道反应及程度。设计0 分为无明显影响无腹部不适,恶心、呕吐,1 分轻微影响表现为轻微的腹部不适,恶心及食欲下降,但能耐受,2 分中等影响表现为较重的腹痛、恶心、呕吐、腹泻、食欲下降,尚能耐受,3 分为重度影响表现为腹绞痛、恶心、呕吐,不能耐受。
1.4 统计学分析。应用SPASS 17.0 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比较采用t 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患儿单独使用急性支气管炎药物干预,其发生率明显高于干预前口服蒙脱石混悬液患者的观察组,数据对比可见明显差异性(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胃肠道反应比较(n,%)
3 讨论
急性支气管炎是好发于婴幼儿的常见病症,多发生上呼吸道感染后,患儿可见肺炎早期症状,以咳嗽、支气管分泌物增多及体温升高为主要临床症状,通常情况下临床为患儿施以抗生素干预以达到控制感染的目的,并施以对症用药[3]。急性支气管炎由多种病因而引发致病,最常见的病因为感染,即病毒、支原体、衣原体及细菌感染,上述感染均可直接侵犯患儿的呼吸道,至疾病的发生。其次见物理及化学致病因素,刺激性气体、冷空气或者粉尘均可对支气管造成刺激,可并发气管及支气管发生粘膜急性炎症[4]。变态反应为较为少见的致病因,但也存在在生活中,如蛔虫的幼虫、有机粉尘、细菌蛋白质及花粉等,当患儿接触上述物体时,极易引起气管及其支气管发生变态反应,而至疾病发生[5]。在为患儿施以药物对症治疗的过程中,施以科学有效的护理也是确保临床治疗效果的关键,给予患儿充分的营养支持是提升患儿抵抗力的关键,也可有效帮助患儿降低胃肠道反应带来的痛苦[6]。
蒙脱石又可称之为胶岭石,为一种天然的硅铝酸盐,常见应用在成年及儿童的慢性腹泻及急性腹泻治疗中,属于临床非处方药物,其最早发生地为法国,具有较高的离子交换容量及吸水膨胀能力,其在缓解胃肠道反应中的作用机制为进入肠道后可与消化道粘液蛋白静电结合,使粘液量增加同时可有效改善粘液的质量,使粘液内聚力及弹性在短时间内提高,从而发挥保护及修复患者消化道粘膜的作用。还可起到预防非甾体类抗炎药、甲醛、胃蛋白酶及各类侵害胃肠道的病毒,有效维护消化道各个机能的正常运行,对降低结肠敏感也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蒙脱石还有另外一个可改善患者胃肠道机能的功效为可有效促进消化粘膜上皮再生,对被损伤的细胞间桥可取得较为理想的修复作用,帮助提升细胞间的紧密度[7]。
其可有效缓解各种病因所致的腹泻,且并进入血液中,不参与血液循环,进入肠道后2 小时可均匀的覆盖在肠腔的表面,6 小时后其具有的攻击因子可随着消化系统的代谢排出患者体内,无体内残留风险,对如何细菌均不会产生耐药性,具有绿色环保的特点。在临床手术治疗中可引导患者术前口服蒙脱石,其具有突出的抗应激作用,术前服用,不仅可降低胃肠道反应且可明显降低其应激反应,因此得到临床广泛使用[8]。
大环内酯类药物红霉素可引起胃肠道反应,红霉素可与胃动素受体竞争结合,引起内源性胃动素释放增加,此外红霉素可刺激胃肠神经中乙酰胆碱的释放,使胃肠道平滑肌强烈收缩,使胃肠运动增强,并作用胃肠道黏膜G 细胞,引起胃泌素升高,导致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而蒙脱石可以缓解腹部不适,可能原因为:①蒙脱石具有双四面体层纹状结构的微粒,是非均匀性电荷分布,能形成粘膜保护膜,形成屏障,阻滞红霉素直接与作用于胃肠黏膜G 细胞,使血清胃泌素水平下降,减少腺体分泌,从而阻止红霉素胃肠道副作用时胃泌素水平的释放。②蒙脱石与黏液糖蛋白结合,提高粘膜屏障对攻击因子的防御功能,所以对消化道病原微生物有固定和抑制作用。③作用于阿片受体,阻滞乙酰胆碱和前列腺素的释放,从减少胃肠道运动,减轻内脏平滑肌痉挛。④蒙脱石有利于上皮组织的恢复[9]。⑤降低结肠过分敏感作用。⑥不进入血循环,不影响肝、肾、心、脑等功能,也不影响红霉素等其他药物的生物利用度。⑦平衡胃肠道菌群和有止痛作用。
综上所述,在静滴红霉素之前口服蒙脱石可以缓解静滴红霉素引起的胃肠道反应,可以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