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踝针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效果研究
2020-05-18乔海燕
乔海燕
(大同市中医医院,山西 大同 037008)
0 引言
原发性痛经是妇科临床常见病之一。指行经前后或月经期出现小腹疼痛,坠胀,伴腰酸或其他不适症状,程度严重,以致影响生活和工作质量,而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者[1]。流行病学研究调查显示,我国原发性痛经发病率为百分之56.06%[2]。影响了广大女性的工作、学习及生活质量。目前,疼痛已成为继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四大生命体征之后的第五生命体征。当前临床上针对痛经患者尚未有很好的治疗方法,现代医学在痛经的病因及病理方面尚未明确,一般采用止痛剂、镇静剂和解痉剂等对症治疗缓解疼痛。这些治疗方法在实际临床应用中存在有较大的局限性,比如说耐药性、依赖性等,虽然可以止痛,但治标不治本,下次依然。也可用激素抑制排卵,但又影响女性生理。根据中医理论,腕踝针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各种痛症的治疗手段,并且具有更大的发展前景。腕踝针较止痛药治疗副作用更小,因此患者愿意接受这种传统治疗手段。本文选择2018 年11 月至2019年5 月在我院妇产科门诊就诊的80 例痛经妇女进行研究,观察腕踝针治疗原发性痛经患者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 年11 月至2019 年5 月在我院妇产科门诊就诊的80 例痛经妇女,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患者年龄20-43 岁,平均(25.25 土3.47)岁,未婚患者28 例,已婚患者22 例,患者的病程时间0.7-11.9 年不等,平均(6.86 土3.20)年;治疗组患者年龄19-42 岁,平均(25.45土3.69)岁,未婚患者26 例,已婚患者24 例,患者的平均病程时间0.8-12.5 年,平均(6.75 土3.25)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治疗前痛经程度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布洛芬缓释片止痛治疗,治疗组给予腕踝针针刺疗法。对照组方法的主要内容有:痛经期间给予布洛芬缓释片1 片/次(0.3g),2 次/日,连续治疗5d 一个疗程,下次月经期间继续治疗。持续治疗3 个月。并提示患者注意保暖,多喝热水、红糖水,月经期间不用凉水洗脸、洗手,注意保暖防止受凉,不宜进食生冷食物和冷饮。热敷和按摩下腹部,可缓解疼痛。治疗组方法的主要内容有:给予腕踝针取穴针刺,腕踝针法是在手腕或足踝部的相应进针点,用毫针进行皮下针刺以治疗疾病的方法。①腕踝针取穴:患者双踝部下1 区和下2 区。②方法:患者取仰卧位,常规消毒后,采用30 号1.5 寸不锈钢毫针进行针刺,左手固定进针点下部皮肤,右手持针柄,拇指在下,食指、中指在上夹持针柄,针尖朝向病变部位,针身与皮肤呈30°快速刺入皮下至所需深度2cm 左右,并紧贴患者皮肤,针身仅在真皮下,行针以针下有松软感为宜,不捻转不提插,一般无酸麻胀痛感,用无菌敷贴固定针柄,询问有无不适,如出现针感时,有可能影响到患者筋膜,及时调整针的深度及方向。留针30min,也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延长留针时间。患者于月经来潮时给予腕踝针治疗1 次/d,至疼痛缓解。1 个月经周期为1 个疗程,持续治疗3 个月。③腕踝针的适应范围:在腕踝针疗法中,每个区所治疗的病症大致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同名区域内所属脏腑、组织、器官等引起的各种病症;其二,主要症状能反映在同名区域内的各种病症。总体来说,本法适应范围广、见效快。④腕踝针注意事项:a、腕踝针法进针一般不胀不痛不麻等,如出现上述症状,说明进针过深,须调至不痛不胀等为宜。b、把握准确的针刺方向。即病症表现在进针点上部者,针尖须向心而刺;反之,病症表现在针刺点下部者,针尖须离心而刺。c、有几种症状同时存在时,要分析症状的主次,如症状中有痛的感觉,首先按痛所在区选点。d、出现晕针、滞针、血肿等现象者,按毫针刺法中的异常情况的处理方法进行处理。
1.3 观察指标。观察患者治疗效果。疗效标准:显效:经1-3个疗程治疗,当时疼痛消失,下次月经周期又发作,但其程度较前明显减轻。有效:经1-3 个疗程治疗,当时疼痛基本缓解,但下次月经周期又发作,其疼痛减轻不明显。无效:经3 个疗程治疗,痛经仅当时有所缓解,但下次月经周期又发作,疼痛程度未减。
1.4 统计学分析。对本次研究的相关数据采用SPSS 21.0 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等级资料采用 Ridit 分析。P<0.05 差异显著,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比较。根据组间比较,治疗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优于对照患者,P<0.05 差异显著,详情见1。
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比较[n(%)]
3 讨论
中医认为痛经多因贪凉、饮冷饮、涉水淋雨等因素所致,其机理也多为寒凝经络,气滞血瘀,故治疗以温经散寒、行气活血为主。原发性痛经的疼痛感主要涉及患者的下腹部,往往表现为痉挛性疼痛,随患者经血的排出逐渐缓解,但也有严重患者需卧床休息3-5 d。原发性痛经在发病期间具有部分并发症,一半以上的痛经患者在发病时有消化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症状发生,例如恶心、呕吐、头疼、头晕等。原发性痛经可根据患者疼痛症状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痛经。由于西医方法治疗痛经“治标不治本”,具有一定的副作用,中医方法调理原发性痛经也越来越受到广大患者的欢迎,腕踝针疗法就是其中应用较为广泛的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方法。腕踝针上下各6 个区,基本上相当于中医的12 条经脉走向的“络穴”上。根据“久病入络,久痛入络”的理论,胡侠[3]认为,腕踝针可振奋皮部及络脉之经气,推动气血运行,疏通气机,调和营为,其中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功效尤强。且腕踝针位于人体腕踝部,为原络穴或其他五腧穴分布所在,是对人体有特殊治疗作用的特定穴。故对人体阴阳、脏腑、气血的影响和调整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达到祛邪扶正的目的。因痛经症状在脐下小腹,故取双侧腕踝针下1 区和下2 区,以治疗相应区域的病变。
现代医学认为原发性痛经由月经初潮开始,多与子宫口狭小、子宫位置异常、神经因素、遗传因素、子宫不正常收缩、内分泌、心理压力大等因素有关,不存在器质性病变。在临床表现方面痛经患者存在乳房胀痛、经前后小腹坠痛等症状。而腕踝针刺从西医角度来分析,接近皮下的真皮层具有丰富的神经纤维末梢,进针后使之受到刺激,通过神经反射,调整植物神经功能,解除血管和肌肉的痉挛,实现对痛经的缓解和治疗[4]。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本研究组发现只要熟练掌握腕踝针的施治要领。确实抓住分区、选点、进针这3 个关键,对患者明确是以“痛”为主的疾病,对症施治,即可收到较好的疗效。
腕踝针的止痛早在多年前已经有研究报道,国内外研究表明[5],通过皮下浅刺法治疗各种病症的腕踝针,止痛效果很显著。符仲华等[6]报道,腕踝针可提高痛阈,与神经系统有密切关系。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腕踝针治疗原发性痛经后,治疗组40 例患者,显效14 例,有效22 例,无效4 例,有效率90%。对照组40 例患者,显效6 例,有效22 例,无效,13 例,有效率70%。腕踝针治疗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布洛芬缓释片的对照组。因此本研究认为腕踝针治疗原发性痛经方法疗效确切,简单易学,无副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