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超引导下神经阻滞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2020-05-18刘晓江张欣
刘晓江,张欣
(海军第九七一医院 手外麻醉科,山东 青岛 266071)
0 引言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当前临床上是非常常见的麻醉方法,它是将局部麻醉药物注入到患者的臂丛神经干周围,使得所覆盖的范围产生神经传导的阻滞而达到患者麻醉的效果[1]。传统的麻醉方法,麻醉药物没有办法深入到理想的位置,不能取得很好的麻醉效果,不能很好的抑制患者的疼痛感,所以在治疗结果的调查中,患者对传统的方法满意度比较低。而B 超引导的神经阻滞,能够深入到目标位置操作的成功率很高,而且麻醉药物使用的剂量少。另外也可以大大缩短麻醉药物的起效时间,在临床上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患者对B 超引导的神经阻滞有比较高的满意度。在本次的研究中,进行了B 超引导下的神经阻滞麻醉效果的调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在我院从2017 年9 月至2018 年9 月之间就诊的手术患者100 例作为研究的对象,随机将上述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 例患者。所选的100 例患者。经美国麻醉师协会分级为Ⅰ-Ⅱ级,都具备手术的特征[2]。所有患者都排除了术前存在神经系统疾病、肝肾心功能不全,以及颈部进针部位存在感染病灶、资料不全等特征性的人群。所有的患者经过了知情同意书的签订才参与本次的研究。在观察组中男27 例,女23 例,年龄从21-78 岁,平均(40.5±10.0)岁,体重44-79 kg,平均(59.67±3.66)kg。对照组中男28例,女22 例,年龄从23-77 岁,平均(39.7±9.8)岁,体重45-78 kg,平均(60.0±3.65)kg。两组患者在体重、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都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有较大的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进行传统的臂丛神经盲探操作,在手术前让患者保持仰卧的状态,上肢贴于身体的一侧并放松,头偏向对侧[3]。医护人员进行标记肌间沟的位置,并在标志的位置及其周围用碘伏进行消毒,在麻醉前30 分钟用鲁米那100 毫克和阿托品0.5 毫克的混合液进行肌内注射。开放患者的静脉通路,连接无创性多功能监护仪,在患者穿刺部位消毒,然后用7 号针头垂直皮肤进针后略超尾端进行穿刺,并慢慢调整穿刺针的位置,用2%的利多卡因和0.75%的罗哌卡因注射20 mL[4]。观察组患者进行B 超引导下的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使用便携式B 超仪,频率设置为7 到10 兆赫兹。指导患者保持仰卧的状态,上肢贴于身体的一侧并放松,然后用B 超探头进行扫描。观察患者的臂丛神经的各个分支在B 超扫描图上的位置,并寻找最佳的穿刺位置。用2%的利多卡因和0.75%的罗哌卡因进行注射,直到检查结果显示患者的神经组织已经完全被药物浸润。要注意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操作,都要由麻醉科同一高年资的医师来完成。
1.3 判定标准
1.3.1 阻滞成功评价的标准[5]:以VAS 评分作为评价标准,分为三个等级,分别是:评分为0,表示阻滞效果很好,患者对结果非常满意;评分为1-3,表示阻滞效果较好,患者不出现明显的不适状况,对结果满意;评分为4-6,表示阻滞效果差,患者对结果不满意。
1.3.2 麻醉效果判定的标准[6]:麻醉效果分为四个等级分,别是优、良、中、差,以下为具体的评判标准:①优:患者神志清晰,在手术中没有出现明显的疼痛,肌肉彻底松弛。②良:是指患者术中没有明显的疼痛感,肌肉没有彻底的放松,但不影响手术的开展。③中:是指患者在手术中会偶尔感觉到疼痛,肌肉也不够松弛,需要进一步加深麻醉的效果。④差:患者术中感到疼痛,肌肉不放松。需要用局麻药转为全麻才可以进行下一步手术。
1.4 评价指标。观察在手术中患者的疼痛感、神志是否清晰以及肌肉松弛的状态来评估麻醉的效果;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药物的用药剂量;用VAS 评分来比较患者术后的疼痛程度。
1.5 统计学分析。选用SPSS 20.0 统计学的软件进行分析,计数的资料用卡方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麻醉效果比较。观察组患者麻醉的优良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明显,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麻醉效果比较[n(%)]
2.2 两组患者用药剂量对比。观察组患者用药剂量平均为(26.7±3.0) mL,对照组为(39.2±2.8) mL,两组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对比。观察组患者VAS 评分平均为(3.70±2.02)分,对照组患者VAS 评分平均为(5.89±3.15)分。差异比较明显,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
3 讨论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方法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骨科手术患者麻醉的过程中,在腋路臂丛神经阻滞中采取肌皮神经、尺神经、桡神经以及正中神经这四支臂丛神经为穿刺点进行阻滞麻醉,提高了麻醉的成功率[7]。盲探方法需要患者在不能直视的情况下查找确定并深入到患者的臂丛神经进行穿刺。所以传统的方法麻醉的效果比较差,很多情况下取决于麻醉师的经验以及操作的技能,存在很大的偶然性,容易造成反复性的穿刺。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痛苦度有了很大的提高,患者不能对此有很好的满意度。
在B 超引导下的神经麻醉是一种臂丛神经麻醉的新型手段之一。在B 超扫描仪的探查下,能够准确的确定臂丛神经最佳的穿刺位置,克服了传统盲探操作的随机性和盲目性[8]。穿刺的成功率比较高,也能够避免对患者造成痛苦。
在本次的研究中发现,B 超引导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达到了94.0%,而对照组仅仅为74.0%。差异非常明显,而且B 超引导下进行麻醉,用的麻醉药剂量也比较少,患者的疼痛感也大大降低。所以由以上结果表明B 超引导的神经阻滞在临床麻醉中有良好的效果,值得进行广泛的推广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