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ICU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干预及有效率影响分析

2020-05-18王晓红

关键词:呼吸机气管通气

王晓红

(江苏省徐州市中心医院重症一区,江苏 徐州 221009)

重症肺炎是的临床表现为气促、呼吸困难、肺部湿啰音等[1]。由于重症肺炎病情严重容易诱发多种并发症,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2],需要在ICU进行治疗,并且机械通气进行治疗的患者若产生并发症对患者的生命威胁更加重大[3]。因此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尤为重要,目前治疗重症肺炎的临床治疗体系逐渐完善,但治疗有效率仍有提升的空间,有研究表明,有效的临床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本文为了分析护理干预对于ICU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的治疗效果的影响,做了如下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收治的47例经诊断确诊为重症肺炎患者,均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男31例,女16例,年龄31~75岁,平均年龄(50.1±4.2)岁,平均病程(23.9±4.1)d。随机分为两组。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监测患者的血压、脉搏、体温、生命体征,伤口有无渗血、渗液现象,严格遵守无菌章程,注意患者的口腔护理和气道湿化护理以及呼吸机管路护理,降低感染的发生率。

治疗组:综合护理干预。

(1)心理护理:患者在治疗时不能交流,护理人员需要与患者沟通,对患者的情绪进行安抚,减轻患者对疾病的畏惧,缓解治疗器械给患者带来的不适[4]。若情况允许,可让患者与家属进行沟通,增加患者的安全感,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积极度。

(2)气道管理:检查气囊压力、插管深度和气管是否固定,记录好气管导管距离鼻尖的刻度,防止后续治疗或移动呼吸机时气管插管下滑或脱落。气管插管固定好能够防止管道扭曲,脱落,保证通气,气管气囊的处理要使用保留最少漏气技术。

(3)吸痰护理:吸痰是重症肺炎患者机械通气过程中保持呼吸畅通的重要步骤。观察痰液性状、颜色、粘稠度等,若患者体温升高同时痰液呈现黄绿色可能有肺部感染现象[5]。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决定吸痰次数,咳嗽痰多、气道压力上升等情况需及时吸痰,若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则停止吸痰。吸痰应在患者胃部排空的情况下进行,饭后半小时内若无突发状况不宜吸痰。若操作中患者心率、血压异常需立即停止吸痰。

(4)营养护理:重症肺炎患者的能量和蛋白质代谢低下,免疫功能减弱,可能会加重呼吸衰竭,需及时补充热量、蛋白质。应以流质食物为主,可根据胃肠排空情况进食,少量多次,必要时可静脉营养支持,防止低蛋白血症。

(5)环境护理:ICU内需严格按照无菌技术操作,每日2次紫外线消毒,患者治疗期间的所有器械必须严格消毒,防止患者感染[6]。呼吸机插管、接头每天更换消毒,呼吸机内的湿化器每日更换无菌蒸馏水和滤纸。护理人员进出病房需按照规定更换隔离衣。

(6)口腔护理:由于患者进食、吸痰和口腔分泌物增加,导致口腔内细菌滋生,可能会导致呼吸道感染,因此需保持口腔清洁,可通过刷牙,饭后、吸痰后用医用漱口水漱口来保持口腔清洁。

1.3 疗效评价标准

显效:痰量基本恢复正常,肺部啰音减轻,胸片检查正常;有效:痰量和肺部啰音有明显改善,胸片检查症状得到改善。无效:胸片检查症状没有改善,特征变化不明显。

2 结 果

详见表1、2。

表1 护理干预对治疗效果的影响[n(%)]

表2 两组患者住院、住ICU和机械通气时间比较(±s,d)

表2 两组患者住院、住ICU和机械通气时间比较(±s,d)

组别 住院时间(d) 住ICU时间(d) 机械通气时间(d)研究组 13.82±1.23 4.14±0.88 26.11±5.14对照组 15.22±3.16 7.24±2.46 33.71±6.87

3 讨 论

机械通气能够缓解患者的呼吸压力,有助于帮助患者的恢复,研究表明,加强营养支持,环境消毒,仪器消毒,呼吸、气道管理等方面的护理干预对治疗有效率有积极地促进作用。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由于对照组也证明了护理干预对治疗有效率的影响。除以上护理操作之外,护理人员还需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针对性护理,如发热、恶心等突发症状。

综上所述加强临床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的治疗效果,可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猜你喜欢

呼吸机气管通气
气管切开术后不同类型气管套管的并发症及处理策略
柯惠PB840呼吸机故障分析与维修
PB840呼吸机维修技巧与实例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早期气管切开对于脑外伤患者的治疗体会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管理的研究进展
地塞米松联合可视喉镜在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OSAHS合并肥胖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