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育人文化融合培养研究生IT创新人才
2020-05-16罗志增席旭刚姜周曙
罗志增, 席旭刚, 姜周曙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院,杭州310018)
0 引 言
大学文化是知识、能力、人格的升华和结晶,大学主要训练科学的思维方式、培育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内在的潜力等,其核心为“大学精神”[1];而企业文化侧重培养员工对企业的认可与忠诚,通过品牌、企业制度、行为准则及道德规范,激励员工的企业归属感、责任感及使命感,其核心是“组织精神”[2]。大学文化与企业文化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前者追求“精神”层面,后者更注重“物质”一些,看似较难找到其共同点,在此情形下,校企联合培养人才需要克服一些障碍,需要一些形式上的措施与融合以便形成共识达成目标。
“联合培养高端人才”作为校企合作的战略目标,共同愿景是合作精神的凝练和协同文化的集聚,是内化于校企间的思想和行为,强制性手段对于建立“联合培养高端人才”共同愿景作用甚微[3]。而另一方面,看似不经意的、频繁的、有效的彼此影响、针对性宣传、信息相互通报等方式是校企间合作愿景形成的较佳路径,于细微处见精神,直至战略目标潜移默化的达成。细致的沟通工作和漫长的协调过程,加强校企在思想与价值维度上的认同,是实现“联合培养高端人才”共同愿景的基础,需要鼓励各相关部门从系统的角度出发重新认知高端人才联合培养工作的现实意义和长远价值[4]。高端人才培养尤其是应用型专业硕士培养,同样需要校企联合育人[5-6]。
文化育人是一项系统工程,实现研究生的文化教育,进而使他们融入文化[7]。在高校育人、培养社会需求的人才等诸多存在的问题上,均指向高校和企业联合培养需要加强文化教育,文化育人能更容易找到学校与企业联合育人的汇集点[8]。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引导和规范学生的思想行为,在大学期间的交叉和融合,使学子毕业后能快速认同现代企业的管理理念,顺利实现从“学生”到“员工”角色的转变。学校和企业在创新型人才培养这一共同目标的引导下,寻找到彼此价值观的交汇点,并将二者紧密结合起来,最终实观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制度文明的融合发展。
校企在社会分工中,学校主要承担培养人的角色,企业则是人才施展才华的场所[9]。我国研究生培养通过10余年的规模扩张,已经进入质的提升时期,人才质量究竟如何,最终必须接受市场是否受欢迎的检验。如果将人才的培养放在“培养社会需求的人才”前提下考虑,校企联合育人就可能成为一种双方的需求,避免叫好不叫座。
网络、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是驱动全球新一轮经济增长的科技制高点[10-11];而杭州又是我国信息经济发展特别迅速的城市,对高新技术IT人才的需求尤为强烈[12],我校(简称杭电)与华为通信技术有限公司(简称华为)在校企育人文化融合培养研究生IT创新人才方面具有得天独厚优势。杭电-华为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促使校内师生和企业导师的交流与融合,通过育人方式上的改革与创新,加强校企育人文化交流,充分发挥双方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科研实践平台和实验设备等方面的综合优势,实现资源共享,并在制度的保障下有组织地对研究生联合进行理论训练和创新实践,结出了人才培养的硕果。
1 全方位多层次的联合育人
1.1 一体化全过程联合育人
联合制定培养方案、教学大纲和考核标准,协同实施招生复试、课堂教学、论文指导、工程实训、创新项目、就业指导等,实现从入学至毕业一体化全过程的联合育人。育人过程突出学术与创新创业结合、人文素养与社会责任并重,解决人才培养与需求脱节的矛盾,形成招生、培养与就业的联动机制。
华为于2014年在我校率先成立了华为俱乐部,将名企的选人用人理念与高校的人才培养有机结合,校企文化深深融合在一起,为工程应用性高端创新人才的培养创造了文化氛围。通过杭电华为俱乐部开展了诸如华为嘉年华、华为零距离、华为校友进校园、华为软件精英挑战赛和校园开发者大赛等系列科技竞赛、杭电-华为研究生创新项目、华为前沿科技体验及展示等活动。文化融合育人硕果尤其体现在创新竞赛中,2016~2018年华为软件精英挑战赛杭厦赛区我校均取得优异成绩,其中2018年还摘取了总冠军。
1.2 “理论研究-实践创新”高水平导师团队
根据“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企业导师遴选办法”(杭电研[2012]40号)要求,遴选华为公司中具有高尚职业道德和严谨科学态度,热爱研究生教育事业,有一定理论基础、技术创新能力强,具有业界丰富专业技术经验的一线工程师做企业导师。经我校研究生院认定,确定为企业导师。经过近几年的联合育人实践,目前已有60名华为高级工程师担任我校研究生企业导师,实行研究生校内外导师联合指导。
1.3 以前沿技术开展模块化教学
将应用性技术导入研究生的校内课堂教学,为研究生从事项目研发创造条件。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中设置由企业导师承担的模块化课程,以专题、讲座、现场指导等形式开展教学,动态设置课时、教学方式灵活多样,由多位企业导师协同完成模块化课程教学,为进入联合培养基地的研究生做好理论和技术知识铺垫。
华为作为全球知名企业,为我校IT领域的研究生人才培养提供了优越的创新实践条件,联合培养的研究生更是从事社会急需或企业领先预研的项目和技术,在企业导师的指导下进行项目设计、工艺实践和技术开发等创新实践活动。利用华为先进的开发环境、实验室和测试设备等条件,完成或协助完成项目研发。
贯彻“产学研用”的人才培养理念[13],联合校企双方优势创新力量,建立协同创新的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平台,形成“互利、融合、动态、持续”的协同创新模式与机制,培养拔尖的实践创新型人才,实现优势互补、协同育人的良好局面。
1.4 多类别综合性工程实践课题助推创新能力培养
为参加实践的研究生提供一流的科研和技术开发条件,在企业导师的指导和带领下,进入欧拉、罗素、分布式、编程技术、媒体、传感器、工程中心等高水平实验室和企业各类产品研发生产线,分别从事中央软件院的软件开发、中央硬件工程院的硬件电路设计、无线网络产品线工艺、交换机与企业通信产品线工艺、IT产品线工艺、固定网络产品线工艺、固定网络产品线工艺(含IP)、企业网络产品线工艺、电信软件业务部项目、研发能力中心培训项目、云核心网产品线工艺、云平台和云智能等类别项目的研发。近5年,每年可供研究生选择的创新实践题目数为35~48项,对应进行指导的企业导师达60人。
严格的项目化管理就是很好的实践教育[14-15]。根据资源、工程实践题目情况和学生的特长、兴趣爱好等,在双导师的指导下完成选题,可以1人或多人成组,并将每个学生分配给对应的企业导师,由导师规定具体的任务和要求。各工程实践题目都需要检索大量的资料、理论分析与论证、项目设计、实际操作、制作调试和实践测试、撰写技术报告等工作,均在企业导师的指导下完成。这种严格的全过程项目训练管理不但培养了研究生的工程意识和实际动手能力,也使他们在创新实践过程中接受技术研发工作的规范训练和职业熏陶,掌握科技开发活动的流程,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为今后实际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事实证明,受过训练的同学在创新性、工程实践能力等方面表现更加突出,普遍获得社会认同,进入培养基地的大部分同学毕业后留在了华为,也深受其他优秀知名企业的青睐。
1.5 创新项目和科技竞赛驱动实践应用能力
学校坚持以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为高端目标,以研究生兴趣为导向,以科技竞赛为载体,拓展实践育人内容和育人空间,将“学中玩”与“玩中学”的理念有机融合[16],建设了7个校内和15个校外创新实践基地,创建学科竞赛、工程实训等系列实践平台,每年立项近100项研究生创新项目,打造良好的创新创业育人生态环境。坚持“低门槛、全参与、多层次”为导向,进入联合培养的研究生,均在双导师的指导下从事研发一线的工程实践项目。通过实际工程项目系统和严格的训练,有力增强了研究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创新研发能力,将工程实践项目有意识地引导参加各类学科竞赛,不仅能检验学生的工程应用和创新能力,还极大地调动了研究生的积极性。近年来我校学生在“全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中获得一、二、三等奖共216项。
学校还充分发挥地方研究院和其他各类研究所、技术中心、联合实验室的育人职能和示范作用,结合研究生创新实践活动,扩大社会服务的范围与影响,推动科技大数据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和知识产权综合服务平台的建设及推广应用,如由我校牵头的浙江省信息技术产业联盟、浙江省军民融合服务平台、杭州大江东高校产学研联盟、浙江省知识产权综合服务联盟等工程实践项目均有效发挥了我校研究生生力军的作用,广大研究生找到了“用武之地”。
2 校企育人文化融合实施举措
(1)邀请华为导师参与每两年一次的研究生培养计划制定,体现校企协同育人、实践育人的要求,设计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方案。
(2)2011年始,每年设立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华为奖学金,并举行“华为奖学金”颁奖大会。华为导师参与华为奖学金的评选,将华为的选人用人理念、创新培养思想、担当敢为精神、政治思想品德和社会责任感融入联合培养的改革之中,有力推动了研究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3)2014年建立了华为研究生工作站。由工程技术研发经验丰富的华为工程师任企业导师,并在学校的研究生培养方案中设置了华为企业导师的模块化课程,对接学科前沿和最新工程技术;现有华为企业导师60人,常驻导师达30余人,通过对进入基地的研究生“双导师”指导,实现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的“交融”。
(4)与企业联合开展“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信息安全专业),共同建设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华为-杭电网络新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5)2014年成立了“杭电华为俱乐部”,成为企业、学校、学生和导师沟通的桥梁,将育人文化的内涵推向更广阔的纵深。发布企业招聘信息、入职信息、实习信息,发布华为杭厦区各类学生学科竞赛(如软件精英挑战赛、校园精英挑战赛、开发者大赛);不定期组织“华为伴您成长”系列讲座、育人经验交流、学科前沿展示、华为校友进校园、华为开放日、华为实习生拓展活动、华为迎新Party和电影节等活动;设立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华为研究生创新项目,参加全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和研究生科创之星评选活动等。
近年来学校与华为联合开展的一系列育人文化活动,包括就业与职业规划讲堂、华为工程师来校做技术报告和授课、共建交流研讨会并签署共建协议、华为奖学金颁奖大会、组织研究生参加华为开发日活动、华为来校组织的校园招聘会、华为电影节华为新年Party等校企文体活动、华为软件精英挑战赛和华为杯电子设计竞赛等一系列研究生教育实践活动共100余项,其组成见图1。
图1 校企文化深度融合的教育实践活动
3 育人文化融合培养形成示范效应
通过校企育人文化深度融合的研究生教育实践培养,杭电-华为在人才培养方案、管理制度上不断健全,校企育人文化交流更加频繁,协同培养更加深入,有力提升了我校研究生的实践创新和工程应用能力。我校与华为全方位人才联合培养合作,一方面为企业提供了人才培养和招聘选拔的平台,同时也为学校在硕士研究生培养方面发挥了极佳的示范效应,促进和带动了学校相关学科与杭州众多IT企业开展人才培养合作,进而推动学校的研究生培养的机制改革和创新。通过校企育人文化深度融合的教育实践培养,高质量研究生得到华为认可,联合培养的研究生大部分留在华为工作,所产生的溢出效应,也使我校毕业研究生近年来到BAT企业及著名IT企业的人数逐年增加,进一步提高了研究生的就业质量;培养的IT人才,受到国内外知名信息科技企业的广泛好评。
(1)每年的联合培养研究生已经形成规模,2014~2017年合计151人。
(2)自2011年华为在我校设立奖学金以来,合计共有170人获得华为奖学金。
(3)2014年来,我校在“华为杯”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等教育部学位中心主办的“全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活动”中,共获得一、二、三等奖共188项;2017年列浙江省属高校第1,位全国高校第17。
(4)2016年,我校学子在华为软件精英挑战赛(面向全球竞赛)中2支队伍进入8强,分获二等奖和三等奖,成为本次比赛中唯一有多支参赛队获奖的高校。2017年两支队伍进入总决赛,2018年获得了总冠军。
(5)2016年我校与华为公司的合作模式被中国校企协同产学研创新联盟授予“中国校企合作好案例”荣誉称号。
(6)据浙江省教育评估院调查显示,我校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持续领跑浙江省高校排行榜,研究生就业率连续多年超过98%,杭电-华为联合培养以来,全校共有679名研究生入职华为。据校招生就业处统计,全校60%以上的毕业研究生在华为、阿里、腾讯、百度、网易、新浪等IT名企,以及海康威视、恒生电子、浙大网新、中控集团等著名上市公司工作。
以点带面产生示范效应,推动研究生培养方式改革。通过人才联合培养,创造良好的科研和文化交流合作环境,一方面为企业提供了人才培养和招聘选拔的平台,还可在工程硕士培养方面发挥示范效应,促进我校相关学科与杭州众多生机勃发的IT企业开展人才培养合作,带动学校各学科与其他企业的联合培养,实现全面推进,达到更多研究生从联合培养中广泛受益的目标,把工程硕士培养改革推向深入。
4 结 语
围绕创新拔尖育人文化营造,使华为公司“敢为天下先”企业文化和学校“求实创新、天下杭电e家人”的校园文化,在研究生的理论教学和工程实践中相互碰撞和深度融合。通过创办杭电华为俱乐部,开展华为职业生涯规划讲堂、华为科技前沿展示、华为软件精英挑战赛、校园销售精英大赛、网络技术大赛、校园开发者大赛、华为零距离(华为校友进学校、华为开放日)、华为电影节、华为新年Party等丰富多彩的创业创新教育、学科竞赛和文体活动,使众多优秀学子脱颖而出。建立了杭电-华为工程实践创新基地,在双导师的指导下,研究生人手一题进行生产一线的工程项目研发训练。杭电-华为校企多模式全方位的常态化互动起到了很好的联合育人效应,校企育人模式的深度融合已经形成了一种育人文化。在该育人文化氛围的熏陶下,培养了一批具有社会责任和使命感的IT高端拔尖专门人才。在研究生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上形成示范效应,有力推动了研究生培养机制的改革和创新。培养的IT创新应用型人才,受到国内外知名信息科技企业的广泛欢迎,全校60%以上的毕业研究生就职在华为、阿里、腾讯、百度、网易、新浪等IT名企,以及海康威视、浙江大华、恒生电子、浙大网新、中控集团等著名上市公司。杭电-华为校企文化融合的育人模式结出了硕果,有着良好的示范推广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