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免疫类体外诊断试剂全生命周期控制要点探讨
2020-05-16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证审评中心上海200003
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证审评中心 (上海 200003)
内容提要: 对发光免疫类体外诊断试剂的不同方法学进行汇总比较,归纳了发光免疫类体外诊断试剂全生命周期的控制要点以及现场核查中常见问题。
发光免疫诊断试剂作为比较先进的体外诊断技术,目前广泛应用于肿瘤标记物、内分泌功能、激素、传染病等医疗诊断的领域[1-4]。我国发光免疫诊断技术还处于发展初期,该技术以及相应的设备主要由国外企业如罗氏的电化学发光技术、雅培的直接化学发光技术以及贝克曼的酶促化学发光技术等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目前,上海已有6家国内企业有该类产品的注册证,且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注册申报中。本文通过对现有免疫发光技术进行对比分析,提出全生命周期的控制要点及常见现场核查问题汇总。
1.发光免疫类体外诊断试剂的原理与优缺点
发光免疫类诊断试剂的基本原理是基于高灵敏度的发光测定技术与特异性免疫反应相结合的分析技术,该方法是由酶联免疫发展而来,但酶联免疫存在敏感性相对较低、所用标记酶与底物可定量测定范围窄、操作繁琐等缺点,正逐渐被发光免疫类产品所取代[5]。根据发光原理的不同可将发光免疫诊断试剂大致分为:化学发光(CLIA)、电化学发光(ECLI)以及时光分辨化学发光(TRFIA),每种方法各具优势,同时存在一定的不足,下面逐一对几种方法进行介绍(见表1)。
1.1 化学发光法
主要是指参与化学变化的物质的发光剂利用吸收的化学能进行辐射而产生光的现象,主要包括直接化学发光和酶促化学发光。直接化学发光最常见的为吖啶酯/过氧化氢系统,其灵敏度相对较高但同时存在发光时间短等缺点。酶促化学发光主要包括辣根过氧化物酶(HRP)系统、碱性磷酸酶(ALP)系统等。其优势是发光信号强而稳定,且发光时间较长,但可能会存在工作曲线随时间漂移的问题。
1.2 电化学发光
电化学发光是以三丙胺作为电子供体,用三联吡啶钌来标记抗体(抗原)在电场环境中发生化学反应。其发光信号稳定,发光时间长,但同时存在测量方式复杂、仪器维护成本高等缺点。
1.3 时间分辨荧光(TRFIA)
TRFIA是将稀土镧系离子在抗原(抗体)分子上进行标记,并对其荧光检测进而实现免疫分析。时间分辨化学发光有着与电化学发光相似的敏感性,且更为稳定。但仪器兼容性差,价格昂贵,操作相对繁琐,对生产过程中试剂、水质与环境要求较高。
2.全周期质量控制要点
2.1 设计开发
①原材料的选择是产品研发的基础,发光免疫类体外诊断试剂的主要原材料为抗体、抗原、固相载体和标记物等。设计开发过程应充分考虑抗体/抗原浓度、纯度、效价并进行功能性验证。同时,固相载体(如微球)的磁性、发光强度、包被能力都直接影响产品的性能。②设计开发的关键是确定包被与标记等关键工艺,如抗体与微球交联的方法和时间、滴配比例、适用机型的选择等。企业应充分验证上述关键工艺,同时输出相应的技术文件。
表1. 发光免疫类体外诊断试剂的比较
2.2 环境控制
①生产环境:依照《医疗器械生产质量规范附录体外诊断试剂》,企业应于10万级洁净车间生产发光免疫类试剂。②工艺用水:工艺用水是发光免疫类诊断试剂的关键控制点,如时间分辨荧光对水质有较高的要求。企业应定期对制水系统进行维护保养,清洗消毒,根据产品特点选择《药典》或YY/T1244标准对总出、总回以及使用点的水质进行监测。③仓储:免疫发光试剂的原材料、中间品及成品的储存条件多为冷藏(2~8°C)或冷冻(-20°C),因此其原材料库、中间品库、成品库、留样库的温湿度控制是保证产品质量的关键。企业应配备温湿度控制及报警系统并考虑产品运输的稳定性。
2.3 采购控制
①企业应根据设计输出的采购要求进行原材料的采购,与关键原材料如抗体/抗原、微球的供方签订质量协议,明确质量要求和验收标准。②原材料的进货检验可采用自检或查看供方质保书,必要时进行功能性验证,最终要符合原材料质量要求和验收标准。③原材料要留存采购记录,如采购订单、采购合同、随货同行单、入库单、发票等,用以保证原材料的可追溯性。④为满足发光免疫类试剂的准确性,企业需重点关注外购标准品、校准品、质控品、生产或质控用的血液是否满足可追溯要求。
2.4 生产管理
①工艺:企业应重点关注其是否按照工艺规程进行生产;关键工序和特殊工艺(如交联和标记工艺)是否经过验证;批生产记录中是否记录了关键工序和特殊过程的参数。②追溯:批生产记录是否对生产批号、数量、关键原材料的批号等信息进行记录并满足追溯的要求。③除成品效期外,是否考虑了中间品、半成品(如交联标或标记好的中间品)的储存条件和储存期限,并完成验证。
2.5 质量控制
①进货检验:企业应根据物料质量要求对关键物料实施进货检验,必要时进行功能性验证,并关注需冷藏冷冻运输的原材料的运输记录。②过程检验:中间品、半成品检验应与批生产记录关联,满足可追溯的要求。③成品检验:应建立批检验记录,同时要涵盖产品技术要求中的性能指标。④检验设备如免疫发光仪等应定期校验,如企业有自校能力也可自行校准。⑤校准品、参考品的量值溯源是保证诊断试剂有效性的关键,企业应建立校准品、参考品量值溯源程序,并按照程序进行赋值。
3.现场核查常见问题汇总
以发光免疫类体外诊断试剂的控制要点为基础,在经过大量现场核查后,对核查过程中常见问题进行汇总。
3.1 设计开发方面
①企业设计和开发输出不满足输入要求,如工艺配方中抗原/抗体等供应商与研发选择不一致,作业指导中滴配方法,比例输出不完整,检验规程不完善等。②当发生设计和开发变更时,未识别相应的更改,也未对设计和开发变更进行评审、验证和确认,在变更前也未得到批准。
3.2 环境控制方面
①制水系统:制水系统无法满足产品特性及生产需要,未按照企业规定进行定期监测,净化车间未区分纯化水与自来水,工艺用水系统未按要求进行定期的再验证。②空调系统:空调净化系统未按规定进行定期的检测以及维护保养。③仓储:原材料、中间品及成品库未设置温湿度计、温湿度记录不完整或不满足产品要求。
3.3 采购控制方面
①未对关键原料的供应商进行评价、未签订质量协议、质量协议中未明确双方质量责任和验收标准。②原材料的进货检验不满足产品质量要求。③生产批记录中未记录原材料批号或原材料无采购记录导致无法追溯。④生产用或质控用血液无法追溯。
3.4 生产管理方面
①未明确生产过程中需要进行清洁处理的如包材等的清洁方法和要求,且未对清洁效果进行验证。②关键工序和特殊工艺未验证或验证不充分。③生产记录内容不完整,不满足追溯要求(如未记录关键原材料的批号信息等)。④未明确中间品和半成品的储存条件和期限。
3.5 质量控制方面
①成品出厂检测不能完全涵盖产品技术要求中的性能指标。②原材料、中间品、成品的检验记录无法关联,不满足可追溯要求。③检验设备如化学发光仪等未能进行定期的校准。④放行程序文件中未明确具体的放行要求和放行人。⑤校准品、参考品未按照企业的量值溯源程序进行赋值,未建立校准品、参考品台账,未对每批生产的校准品、参考品进行赋值。
4.小结
随着我国医疗健康事业的不断发展,体外诊断技术也在迅猛前进,我国自主研发的体外诊断试剂层见叠出,已逐渐打破了体外诊断试剂主要依靠进口的市场格局。免疫诊断领域因其针对肿瘤标记物、内分泌功能、激素、传染病、心脑血管等常见疾病的诊断,占据了体外诊断市场中的重要份额。免疫诊断领域中最具代表的就是发光免疫技术,但该技术在我国起步较晚且多为封闭系统,因此发光免疫诊断试剂及其配套仪器依然以进口为主。不过随着国家对医疗健康事业不断加大投入的背景下,发光免疫诊断技术也实现了突破,目前正朝着成本低、灵敏度高、操作简便等方面不断探索。除研发能力外,如何提升企业的全周期管理能力也是目前亟须思考和突破的方面。对于发光免疫诊断技术来说应从法规要求的理解、人才培养,设施设备维护,生产质控管理等多方面进行考量,进一步提升国产发光免疫诊断试剂的市场竞争力,力求从技术层面到生产质量等全面赶超进口试剂,实现发光免疫诊断试剂及其配套设备的国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