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巴丝肼片联合左旋多巴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研究

2020-05-16曾凡亮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8期
关键词:左旋多巴多巴帕金森病

曾凡亮

帕金森病是临床神经系统常见的退行性疾病,主要的发病机制是由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变性坏死[1],纹状体内的多巴胺含量迅速减少,临床常表现为震颤强直等运动功能障碍及睡眠、抑郁、认知功能障碍等非运动功能障碍。起病初期疼痛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最大的因素,临床以药物治疗为主。多巴丝肼片与左旋多巴常用于治疗帕金森病,可改善大脑内多巴胺能水平,调控临床治疗效果。本研究通过多巴丝肼片联合左旋多巴治疗帕金森病,现将临床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8 月~2019 年9 月于本院治疗的110 例帕金森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纳入标准:①参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国帕金森病的诊断标准(2016 版)”[2],患者存在明显的认知功能障碍;②患者及家属均认可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③患病时间>6 个月。排除标准:①确诊为心理认知障碍者;②存在本研究相关药物过敏者;③治疗依从性差;④患有帕金森综合症及内科常见器质性疾病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5 例。实验组中男35 例,女20 例;平均年龄(51.02±1.03)岁,平均病程(3.27±1.83)年。对照组中男27 例,女28 例;平均年龄(49.72±1.52)岁,平均病程(3.83±1.04)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的康复及认知功能训练。对照组单纯口服多巴丝肼片(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国家准字H10930198)治疗,0.125 g/次,3 次/d,根据患者病情变化适当增减药物剂量。实验组患者口服多巴丝肼片联合左旋多巴(上海福达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0888)治疗,多巴丝肼片用法用量与对照组相同,左旋多巴0.25 g/次,3 次/d,联合用药2 周,病情未见好转或加重,逐渐增加药量,至最大剂量(1.5 g/d)截止,若病情缓解,持续低剂量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均行12 周的治疗。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UPDRS 评分、治疗后MoCA 评分以及临床疗效。①预后生存质量:采用UPDRS 评价患者治疗前后的生存质量[3],共包含4 个评价维度,情感障碍和精神行为为第Ⅰ维度;日常生活能力为第Ⅱ维度;运动能力为第Ⅲ维度;药物治疗为第Ⅳ维度;评分越低,说明预后生活质量越好。②认知功能评价:采用MoCA 量表进行评定[4],分为7 个维度,共30 分,包括语言、记忆、执行能力、命名、定向力、注意力、抽象能力,分值越高表示认知功能越好。③根据汉密顿抑郁量表及《神经系统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评价标准[5],将本次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显效:抑郁量表减分率≥50%,临床症状消失,生活自理良好;有效:抑郁量表减分率≥25%且<50%,临床症状改善,基本生活能够自理;无效:抑郁量表减分率<25%,临床症状未好转甚至加重。减分率(治疗前总分-治疗后总分)/治疗前总分×100%。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UPDRS 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UPDRS Ⅰ、UPDRS Ⅱ、UPDRS Ⅲ、UPDRS Ⅳ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UPDRS Ⅰ、UPDRS Ⅱ、UPDRS Ⅲ、UPDRSⅣ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UPDRS 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治疗前后UPDRS 评分比较(±s,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2 两组治疗后MoCA 评分比较 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MoCA 评分(29.67±1.29)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0.18±1.7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6.3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6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3 讨论

帕金森病是神经系统中常见的非运动症状的退行性变,发病群体主要为中老年人,患者日常生活受到极大的影响。帕金森病临床表现以运动性功能障碍为主,包括运动迟缓、步态障碍、静止性震颤及肌肉强直,同时伴有非运动性功能障碍,部分患者表现为便秘、呕吐、睡眠功能障碍等抑郁症表现,患者定向力异常、记忆力明显降低、计算能力及视空间能力下降,执行功能受损,言语表达能力降低。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尤为复杂,其中非运动性疼痛与大脑内侧的蓝斑复合体区、臂旁核区和丘脑内侧等区域的疼痛系统相关,其中疼痛主要包含运动性疼痛、骨骼肌和神经根性疼痛,造成机体自主反应能力及认知功能的下降,患者感觉疼痛强弱由丘脑底核神经元、黑质网状神经元及苍白球内侧神经元活动调控,活动能力越强,疼痛感越重,因此治疗过程减缓患者疼痛感是一项重要任务,遗传及神经细胞凋亡能够降低机体免疫功能,损伤黑质-纹状体系统[6]。多巴胺类神经元的分泌能力降低,神经元数目大幅下降,造成机体自主神经功能异常及运动功能障碍表现,同时患者仍伴有明显的认知功能障碍,临床治疗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改善认知功能,减缓患者疼痛感的药物是选择的方向。多巴丝肼片作为疾病治疗初期的常见药物,半衰期短,随着疾病的进展,难以维持药效,改变药物剂量的治疗方案通过临床研究,并不能增加治疗效果,反而加重肝脏的代谢负担,长期使用患者出现失眠、恶心、便秘等耐药性的不良反应。为弥补单一用药的弊端,药物联合应用是现阶段临床研究的重点,左旋多巴主要以神经递质的形式通过血脑屏障发挥治疗的目的,是目前临床上的首选药物,可减轻患者临床症状,但该药长期应用会出现“剂末效应”的异动症表现。经有关学者研究表明[7],“剂末效应”的产生与机体长期服用左旋多巴,引起脉冲样多巴胺能刺激作用有关,同时,该药物能够在小肠局部发挥被吸收作用,血药浓度在摄取左旋多巴1 h 后发挥至最大浓度,而多巴丝肼片是左旋多巴和苄丝肼的复方制剂,能够将左旋多巴转变为多巴胺,经机体的L-氨基酸脱羧酶催化作用,将加速多巴胺的合成,提高体内多巴胺含量;苄丝肼是外周脱羧酶抑制剂,具有抑制脱羧反应,提升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同时能够在小肠黏膜及肝脏中转变成三羧基苄基肼,经代谢作用降低左旋多巴的毒副作用,清除左旋多巴的半衰期为1.5 h,主要经过尿液及粪便排出体内,降低单一应用左旋多巴引起的不良反应,有效改善患者症状,临床治疗费用相对较低且安全性高,可应用于帕金森病患者的治疗中。

综上所述,多巴丝肼片联合左旋多巴治疗帕金森病,能够减少药物不良反应,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预后生活质量,患者依从性好,可作为治疗帕金森病的基础治疗方案。

猜你喜欢

左旋多巴多巴帕金森病
关注帕金森病患者的睡眠障碍
改善生活方式,延缓帕金森病进展
手抖一定是帕金森病吗
服左旋多巴药物避开高蛋白饮食
老年“帕友”服药从小剂量开始
观察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新生儿肺炎的临床疗效
帕金森病科普十问
古稀之年靠皮划艇横跨大西洋?
左旋多巴治帕金森病 会越来越没用吗
散落在星夜的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