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后患者心脏康复疗效的对比研究

2020-05-16

关键词:康复训练心肌梗死实验组

李 伟

(泰州市人民医院,江苏 泰州 225300)

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比较急,是中老年人群比较常见的疾病,而多数患者是发生在冠状动脉硬化病变的基础上,心肌血流供给的持久性中断到导致的心肌坏死。常常出现心前区持续疼痛,放射到背部,肩部等部位,常伴有胸闷、憋气等情况出现[1]。而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首选方式之一,在术后对患者进行心脏康复训练的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变心脏负荷,增加冠脉的血流。本文叙述了我院收治的52例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探讨分析患者在实施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后对心脏康复训练的效果,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选取了2017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52例,所有患者均实施了急性心肌梗死的介入手术治疗。在术后按照随机的方式分为实验组患者26例,其中男14例,女12例,年龄48~80岁,平均(60.12±4.73)岁;对照组患者26例,男17例,女9例,年龄44~75岁,平均(57.04±3.28)岁。根据心功能分级,II级有28例,III级24例,2组患者之间的基本资料无明显的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次研究均经过了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和家属同意下进行的。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于实验组的患者在实施介入手术治疗后采用的基础护理的方式进行干预。

1.2.2 实验组

对于实验组患者在术后采用的是优质的康复训练的方式进行干预:在患者经过介入手术后,心脏血管的病变基础还在,微血管病变手术解决不了,引起疾病的危险因素仍在等。所以在术后住院期要保持卧床休息24小时,如病情比较稳定无不良情况发生,然后可以让患者在床边静坐依靠,指导患者进行腹式呼吸,关节被动和主动的运动。逐渐的增加活动范围,5~7天后,可在病房内行走,适当的进行医疗体操,下上楼梯训练。出院后头一个月应保持在住院时的活动量,让后逐步增加运动量。但是在进行运动时要根据自身的情况,保持不出现心慌、气短等情况,通常快慢结合步行,10~15分钟一次,每周进行3~4次。在出院后3个月,患者可以在医学监护下进行有秩序的训练,并接受营养的生活方式,定期复查。维持健康的状态,按时吃药,而且要随时接受随访[2]。

1.3 观察指标

观察2组患者在介入术后进行康复训练的满意度以及2组患者在接受康复训练后心脏康复的效果。

1.4 统计学方法

此次数据采用了SPSS 20.0的数据软件进行处理,组间的对比结果用x2检验,产生的计数资料用%表示,而计量资料用(±s)表示,用t检验,2组之间对比的结果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经过此次研究显示,实验组患者对此次康复训练的满意度为95.1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9.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此次研究显示,实验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和心功能分级均好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心脏康复效果对比(%)

3 讨 论

急性心肌梗死为心肌细胞缺血性坏死导致血供急剧减少,是比较危险的疾病,发病率正逐年的上升。近年来,急性心肌梗死的介入治疗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使更多的患者得到了良好的治疗。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症状缓解已经满足不了患者的需求。为了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心脏的功能,在介入术后的康复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对患者实施康复训练,实施“早活动、早下床、早出院”,降低心血管危险因素,保持健康的行为,使心脏康复,同时也改善了心脏功能的储备[3]。在本次研究中,实验组患者实施康复训练,可以增加患者心脏的耐受量,降低心肌缺血,缓解患者的症状,同时也提高了患者对此次康复训练护理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实施介入术后康复训练的效果良好,明显改善患者的心功能,降低患者的心肌缺血症状,具有临床参考价值。

猜你喜欢

康复训练心肌梗死实验组
BRA V600E 抗体的几种手工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情况比较*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血清IL-12、SAA水平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治疗预后的影响
慢阻肺缓解期患者行肺康复训练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
猕猴脊髓损伤康复训练装置的研制
听觉脑干植入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气压差减重步行康复训练系统设计
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和急诊急救护理
功能性训练手段对大学生基本运动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