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小学数学校本课程的研究与探索

2020-05-15何栋

天津教育·上 2020年2期
关键词:校本课程探索研究

何栋

【摘要】校本课程是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相对应的概念,是由师生根据学校“教”与“学”的实际情况,共同参与研发的课程体系,具备自主性、适用性、地域性、特色性、实践性等特点,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是推进教学改革、实现教学创新的有效手段。基于此,本文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针对小学数学校本课程的研发策略与实施途径展开研究与探索。

【关键词】小学数学;校本课程;研究;探索

本文从小学数学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尝试从“明确课程目标、精选课程内容、优化课程设计、革新课程手段、完善课程评价”几个方面人手,对小学数学校本课程的构建与实施展开思考与实践。

一、以素养为核心。明确课程目标

自2014年《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核心素养发展体系”的概念以后,我国专家、教研员和一线教师陆续对各个学科的核心素养进行了界定。其中,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以下六个方面: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数据分析。因此,在校本课程构建过程中,除了遵循《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明确课程目标之外,还应该参照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体系,保证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六个方面在“三维目标”有明确的体现,从而构建“三横六纵”的网络式教学目标体系,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例如,在针对“平行四边形”的教学模块,教师除了设定本章节的“三维目标”之外,还应该明确本章节的核心素养培养目标:通过本章节教学,培养学生数学抽象、逻辑推理和数学运算能力。在上述案例中,教师通过构建“三横六纵”的教学目标体系,深刻挖掘各个章节在知识教学、能力训练和素质培养中的教育价值和教学作用,以完善教学目标为切入点,实现校本课程教学体系的完善与健全。

二、以兴趣为导向。精选课程内容

新课标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校本课程,应该尊重学生的认知需求和情感需求,以兴趣为导向,精选课程内容,构建富有趣味性与吸引力的课程体系,使小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与信心。

例如,在学习“克、千克、吨的认识”的时候,如果校本课程中直接呈现三者的概念以及相互之间的转换关系,显然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难以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这方面的知识。针对这种情况,在校本课程中,教师就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爱好,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三者的概念及换算关系。

比如,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人手,设置以下教学模块:首先,布置课前任务:请利用課余时间跟家长按照购物清单到超市购物。本次你需要购买的商品包括:1袋大米,1个西瓜,2个土豆,1块散装巧克力。购物完成后,请仔细观察购物小票中的货品重量,并尝试分别用吨、千克和克来重新表达这些货品的重量;其次,课堂讲解:在课堂讲解环节,教师随便抽取若干同学的购物小票,由小票中显示的货品重量,引入克、千克和吨的概念及换算关系;最后,布置课堂任务:请大家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和课堂学习成果,补全下列习题:1头鲸鱼的重量大概9();1根铅笔的重量大概5();1箱矿泉水的重量大概( )克;10本书的重量大概( )吨。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将抽象的课程内容以直观的形式呈现出来,将枯燥的课程内容以生动的形式呈现出来,从而构建了富有趣味性与生活化的校本课程体系,实现了课程内容的优化。

三、以活动为载体,优化课程设计

新课标要求教师为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合作交流创造机会,使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体。因此,在小学数学校本课程中,教师应该以活动为载体,将知识教学、能力训练和素质教育融入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中,从而优化课程设计,创新课程形式。

例如,在《三角形的分类》教学模块,教师就可以以一系列课堂活动为载体,串联起整个教学过程。具体设计如下:第一,设计导入活动。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设计拼图游戏,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各类三角形的拼图,拼出不同的形状。教师从学生的拼图作品中随机选出一幅,在大屏幕上进行展示,让学生通过观察,说出作品中三角形的数量及种类;第二,设计探究活动。在初步掌握了三角形的分类知识之后,教师可以设计探究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采用分类对比的数学方法,将作品中的全部三角形按角进行分类,并尝试总结每一类三角形角的特点;第三,设计小组任务。在学生的探究活动基础上,教师可以设计任务活动,要求学生完成任务:

1.总结不同种类角之间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2.完成下面的任务表格;

3.尝试阐述各种类型的角的定义。

4.设计班级任务。要求学生根据刚才的学习成果,完成判断题和填空题。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通过一个又一个的课堂活动,为学生的体验与实践创造了契机,实现了课程设计的优化。

四、以网络为平台。革新课程手段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注重实效。”因此,在小学数学校本课程的构建与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该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和信息资源的开发,以网络为平台,实现数学课程手段的创新。

例如,在“有余数的除法”的教学模块,教师可以利用flash动画,开发信息类教学资源:动画中先是展示233根木棒堆积在一起的状态,然后,学生轻轻点击鼠标,这些木棒就迅速组合成若干个三角形,在组合完毕后,余下2根木棒;学生再次点击鼠标,木棒迅速组合成若干正方形,并在组合完毕后,余下3根木棒……学生通过信息资源的利用,能够以直观的方式理解“余数”的概念,并通过视频演示,探索“有余数的除法”的运算规则。可见通过信息资源的开发与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实现课程手段的创新,丰富课程内容、灵活课程形式。

五、以发展为目的,完善课程评价

在以往的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很多教师并不重视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完善,从而导致难以发挥教学评价的引导与激励功能,降低了教学评价的效力。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教师应该构建以发展为目的的教学评价体系,完善课程评价标准、优化课程评价流程。

例如,在《负数》这一模块的教学评价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完善课程评价体系:首先,丰富评价主体。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在教学评价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通过自我评价、互相评价、集体评价等方式,结合教师评价,全面了解自己的学习表现和学习成果;其次,完善评价标准。教师应该在构建评价标准的时候,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现状,更要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将学生在《负数》这一章节的学习中学习能力、创新意识、协作能力等方面能力的发展以及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运算、直观想象等核心素养的发展都纳入评价标准当中,以发展的视角对学生做出科学的评价。

可见,通过构建发展性教学评价体系,能够从教学评价的角度,真正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

六、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从小学数学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尝试从“明确课程目标、精选课程内容、优化课程设计、革新课程手段、完善课程评价”几个方面,对小学数学校本课程的构建与实施展开思考与实践。

猜你喜欢

校本课程探索研究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培养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中国人
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及开发研究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