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裕廊西游记

2020-05-15吕美姿

畅游行 2020年4期
关键词:龙窑陶瓷新加坡

吕美姿

提到裕廊,我们许多人大概都会联想到飞禽公园、造船厂或工业区。其实,这一西部重镇也有丰富、精彩的过去,值得我们去一探究竟。登上裕廊山,看名人种下的树木傲然挺立,也俯瞰工业区的灯火与繁荣。了解南大历史、到陶光学陶艺、参观海声渔业,都能串成充满知性的一日游路线。

裕廊地处新加坡西南部.由裕廊东(JurongEast)、裕廊西(Jurong West)、文礼(Boon Lay)、先驱(Pioneer)、大士(Tuas)和裕廊岛(JurongIsland)组成,占有约十分之一的国土面积。今天我们熟悉的裕廊西和文礼,历史上名为秉江(PengKang).而最初的裕廊只是一个介于秉江和武吉知马(Bukit Timah)之间的区域,其范围相当于今天的武吉巴督(Bukit Batok)。

裕廊原是一片红树林沼泽.成群的鳄鱼栖息在此,其沿海地段的原住民是一群从马来亚和荷属东印度群岛移民至此的海人(Orang Laut)。根据1828年的地图记录,这一带有两条河流:裕廊河(SungeiJurong)和班丹河(Sungei Pandan),附近还有五个小岛屿.如今都已合并为裕廊岛。

裕廊河将裕廊划为两个区域.当地华人把东区叫作裕廊,西区称为秉江(因附近的槟榔园而得名)。如今.裕廊河与裕廊湖依然是东西区分界处。传说裕廊河的名字来自马来语Jerong(鲨鱼)、Jurang(断崖)或是Penjuru(角落),虽然真正的原因已无从得知.但由此可推测当时沿海一带应有不少鲨鱼出没。裕廊早期非常原生态,从1819年菜佛士登陆新加坡到20世纪上半叶并未开发。有许多野生动物在此栖息。

橡膠、渔产与陶器福地

1906年,裕廊建有不少橡胶种植园,种植园的名字如“云南”和“洛阳”等都保留至今,成为小区名。当时大部分客工来自中国福建和潮州,多为农夫和胶工。他们居住在橡胶园的亚答屋。除了割胶还帮园主割草.换取便宜的租金。随后,裕廊的农业发展越加蓬勃,在盛产红毛丹、黄梨、百香果之外.还成了韭菜主要种植地。当年小贩只要在炒糅条中放入韭菜,这道菜立刻变得格外美味,韭菜糅亦成了人们喜爱的美食。

渔业也是裕廊另一主要经济来源。鼎盛时期,每天有200艘渔船从海上满载而归。1900年开始.当地开设了许多鲤鱼和淡水虾养殖园,鲤鱼更曾是新加坡热门的海鲜美味.直到二战养殖园才逐渐没落。

1970年后新加坡经济高速发展.各种建筑物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裕廊成为了新加坡最大的砖块制造地.每月生产超过三百万砖块。除了砖块.这里也有不少陶器厂,其中最具盛名的是龙窑陶器,后来人们干脆把龙窑所在的玉宝村(GekPoh Village)也称为龙窑村。过往裕廊的乡村人家.不是饲养牲畜、种菜务农,就是到龙窑工作。

可以说,农业、渔业和陶瓷其实就是微缩的裕廊史.见证着裕廊走过的岁月。

看得见的裕廊往昔

随着人口逐渐增长,学校、工业区、武装部队训练所等人文景观也开始在裕廊出现。从今天硕果仅存的一些遗迹,仍能看见裕廊在上世纪的发展历程。

例如大家都很熟悉的飞禽公园东侧.就坐落着一座小小山丘。年轻人或许对这一裕廊最高点无感,但对许多父母辈来说,山上的小公园可能是儿时庆祝佳节的欢乐时光。餐厅里的日本铁板烧美味至今仍念念不忘。

公园内有个名人园(Garden of Fame).种植的30棵树下都立有解说牌。仔细一看,各个都是赫赫有名的人物,包括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日本明仁天皇、印尼前总统苏哈多、中国前领导人邓小平、新加坡前总统薛尔斯等等。作为新加坡建国初期的工业基地,裕廊工业区是当时不少外宾访问新加坡的参观重点。1969年至1984年期间,裕廊山迎接了多位各国政要。他们所种下的树也在时光流转中见证了裕廊的欣欣向荣。

从裕廊山眺望工业区

现在的裕廊山已不如当年热闹,却也是一处幽静的小公园。游人仍能沿着三层楼高的螺旋状阶梯,登上山上标志性的嘹望台,俯瞰工业区、裕廊港和裕廊岛,细数知名的国际大企业,穿梭于这一工业基地的过去与现在。

寻南洋大学足迹

虽然南洋大学已于1980年和新加坡大学合并,原校址也建为南洋理工大学.但我们还是能透过校园内的旧建筑和地标探寻南大当年的风采。精致典雅的华裔馆中式建筑,既是教研中心.也是图书馆,更是博物馆.馆内还设有与南大和华族相关的展览。1998年,华裔馆和南大牌坊、建校纪念碑列为受国家保护的文物古迹。

华裔馆前方的土地,连同云南园、南大湖刚于2月中完成翻新,不仅恢复了历史面貌.更为该区增添了浓浓绿意。探寻南大足迹,也别忘了到云南园亲近大自然!

硕果仅存的陶光龙窑

所谓陶瓷,是指以陶土和瓷土为原料,经过配料、成型、干燥、焙烧等工艺流程制作而成的器物。中国使用陶瓷的历史超过5,000年,英语中的“China”指的不仅是中国.也有陶瓷的意思.足见中国在世界陶瓷发展历史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除了一般人熟知的江西景德镇.中国各地陶瓷手工业也蓬勃发展.例如广东佛山、潮州与福建德化,都是明清时期的陶瓷业重镇。

在早期新加坡人的生活中.陶瓷器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环。裕廊地区瓷土资源丰富,在历史上是新加坡重要的陶瓷业中心,其它烧窑的地区还包括实龙岗、乌敏岛和德光岛。裕廊20世纪初的制陶方式还很原始.砖厂利用牛只先将粘土踩成糊状.再由工人塑形送烧。二战前夕,机器的引入大大提高了裕廊地区的陶瓷产量,上世纪70年代达至顶峰,当时最大的私人砖厂一个月就可生产出高达三百万块砖。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裕廊窑厂所生产的陶器以割胶用杯、胡姬花盆为主。当地全盛时期有多达十几条龙窑.多为潮州枫溪人经营。由于维持龙窑成本过高.且简单的产品缺乏市场.同时面对高昂土地费的压力,许多制陶公司都已退出历史舞台。目前仅剩位于罗弄大华士的陶光工艺仍在坚守,让人们得以在本地见到传统龙窑的面貌。只是陶光工艺的土地租约目前仅延长至2023年,未来的发展仍是未知数。

关于陶光龙窑

祭拜窑神

在古代,为了提高龙窑烧瓷的成功率,窑工一般会在烧窑前通过祭窑祈求神明保佑。各地情况略有不同,陶光工艺则遵循潮州枫溪人习俗.以烧鸡、烧鸭、烧肉和带有美好寓意的水果作为贡品,如黄梨代表旺来.苹果则象征平安。

课程

小朋友们可以在两小时的课程里学习手捏陶工艺.完成简单的马克杯、盘子或笔筒:进阶版的学员还能挑战手拉坯陶艺,制作专属茶杯或花瓶。陶艺导师会为作品上釉,三四个星期后学员就能获得烧制完成的作品了。此外.陶光也提供长期课程。

娘惹瓷

色彩绚丽,饰以凤凰牡丹图案的精致娘惹瓷,不仅细密、无孔,又能承受高温,是保留娘惹菜美味的一大功臣.早期土生华人一般在婚礼、新年等重要节日时使用。尽管娘惹瓷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目前还是能在陶光见到这类釉彩亮丽缤纷的瓷器。

龍窑薪火相传

龙窑是一种建在坡地上的窑炉.最早可追溯到唐代末年,流传至今已有干年历史,因具有一定的坡度,而且斜卧似龙而得名。在这类窑炉长达数+米的空间里.能够烧制大量的陶胚。加入木材燃烧后,窑内火焰平行流动,使燃烧段逐步向后移,既能减少热量损失,又能提高燃烧的温度.烧成温度最高可达到1,260℃。陶光工艺一年只烧窑三至四次,还能在裕廊见到这一传统工艺,真的很难得。

陶光的龙窑由潮州枫溪人于上世纪40年代创立,1965年由陈钦赐购得.1980年传给儿子陈德育,目前则是由陈德育的侄女陈思慧继续传承家族事业。除了制作传统娘惹瓷.他们也推出许多可爱温暖的产品,如龙猫餐具、动物高脚杯、小鱼碗碟等等。此外。陶光的陶瓷作坊.也是许多游客观光或体验陶艺的好去处。虽然面对新时代抛出的重重难题.但这座历史悠久的龙窑,仍在精益求精、与时俱进.努力让烧窑的精神薪火相传。

猜你喜欢

龙窑陶瓷新加坡
龙窑的火不熄
趣图
新加坡
火焰制造者
“活着”的龙窑
龙泉宝溪百年青瓷龙窑特性思考
陶瓷艺术作品
球赛来了——原载新加坡《联合早报》
在新加坡的兰兰姐姐(下)
在新加坡的兰兰姐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