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把孩子当“出气筒”
2020-05-15安扬
安扬
家长除了要给孩子一个温馨的家、一个好的学习环境,还要把自己和蔼可亲、宽容敦厚、耐心亲善的一面展现给孩子,给孩子心理上的关心和呵护。
那天,我无意中在网上看到一段视频,一位心理学专家向听众分享他的教子经验。这位专家的女儿因同一道数学题错了四次而被老师投诉,他被老师训斥自然很不爽,但当孩子问他为什么比平时话少了的时候,他还是心态平和地对孩子说:“数学老师叫我去学校,说你最近数学考试的卷面明显比以前整洁多了,而且学习态度也比以前端正多了,老师希望你以后做题时认真审题、多验算,以提高成绩。”
心理学专家向听众解释,自己为什么没有教训女儿:小学数学很简单,一道题老师教了四遍,学生还做错,数学老师难免因此不愉快,于是训斥了家长。家长要是因此把自己的不痛快宣泄给孩子,是对孩子的不负责任。孩子既然叫他爸爸,他就要替女儿去“扛”一些东西,这是做家长应该承受的,不应该因为老师投诉孩子,转而去骂孩子。那道题不会因为他骂了孩子,孩子就会做了。最重要的是保持家长和孩子的关系,不要把家长的紧张焦虑发泄给孩子。
这个父亲的做法和说法,让我很自然地联想到一部动画电影《新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3:俄罗斯奇遇记》中的情节:小头爸爸常常为了工作焦头烂额,而且因为疏于和大头儿子交流,不理解儿子古灵精怪的想法和天马行空的想象,每次都对儿子大发雷霆。当小头爸爸又一次因为在俄罗斯的工作不顺利而对大头儿子发脾气时,墙上映出了怪兽的影子。后来,小头爸爸进入了儿子的想象世界,发现儿子故事里那只可怕的怪兽“冲天吼”,原来正是对着儿子发怒时的自己……
心理学有一个理论叫“踢猫效应”:父亲在公司受到老板批评,回到家就把在沙发上跳来跳去的孩子臭骂了一顿。孩子心里窝火,冲出门去,狠狠踹了一脚路边的猫。猫逃到街上,正好一辆卡车开过来,司机紧急避让,却把路边的孩子撞伤了。
生活中,每个人都是“踢猫效应”长长链条上的一个环节,遇到比自己地位低的人,都有将愤怒转移出去的倾向,而对于很多家长来说,在自己烦闷时拿孩子撒气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了。但是如果每个家长都有文章开头那位父亲的智慧和肚量,孩子会更理解家长,也会自觉地好好学习。那么,家长应该怎样做,才能改掉把孩子当“出气筒”的坏习惯,从而保持亲子间的和谐关系呢?
1.家长要注意减压。
现代社会工作和生活压力大,家长也不是神仙,遇到烦恼时产生负面情绪在所难免。平时家长需要注意自我减压,通过做一些轻松愉快的事情、有益身心健康的运动,给自己找一个发泄情绪的通道。同时,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一旦觉得自己情绪激动并有可能失控,可以暂时把自己和孩子分开,等自己的情绪稳定之后,再心平气和地教育孩子,这样就能避免因教育不当对孩子产生伤害。
2.不要迁怒于孩子。
有时候,家长可能会因为一些事情而心情不佳,内心的消极负面情绪无法发泄出来,如果孩子恰巧在这个时候犯了错误,也许只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家长可能会借着这个机会一股脑地把怒火发泄给孩子,不分青红皂白地给孩子一通教训,这不仅对孩子不公平,而且久而久之,孩子也会欺负比自己弱小的伙伴。
3.和孩子说话要注意措辞。
日常和孩子沟通交流的时候,家长要时刻注意自己的措辞。如果家长下班回家后感到疲惫不堪,孩子却想让家长陪自己玩,或者一起出去买东西,家长可能会不耐烦地训斥孩子,让孩子受到惊吓,让亲子关系瞬间遭到破坏。如果家长换一种方式,把自己和孩子摆到平等的位置上,跟孩子说明自己因为疲惫导致有心无力,等状态好了一定弥补孩子,相信孩子会理解家长的苦衷,说不定还会用自己的方式宽慰家长。
4.不要将负能量传递给孩子。
家长把负面情绪发泄到孩子身上,孩子也会产生不开心的情绪,最终导致全家人都处于负面情绪中。一旦受到家长负面情绪的影响,孩子因为年龄和认识的局限性,会一直陷入其中,不容易从负面情绪中走出来,影响孩子的心理发展。另外,家长总是向孩子传递负能量,也会让孩子觉得人生无望、生活晦暗,对自己的未来失去信心,非常不利于孩子的学习、生活,甚至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建立。
5.及时安抚孩子。
家长要勇于向孩子承认,情绪发泄的方式是错误的,希望得到孩子的原谅。要告知孩子不要学习这种情绪处理方式,要正确面对负面情绪的存在,可以向家长求助,通过良性沟通舒缓情绪。家长的身体力行会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特别是在青春期的时候,学会正确看待和处理自己的负面情绪,并想办法去克服。
正如文中开头提到的那位心理学专家爸爸所说,做家长就要有家长的风范和担当。家长除了要给孩子一个温馨的家、一个好的学习环境,还要把自己和蔼可亲、宽容敦厚、耐心亲善的一面展现给孩子,给孩子心理上的关心和呵护,让孩子从小可以依赖和敬佩家长,在一个充满爱的環境中成长!
(责编 刘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