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膜覆盖增产分析与玉米栽培管理

2020-05-15王军霞

农业与技术 2020年8期
关键词:玉米种子覆膜植株

王军霞

摘 要:玉米既可作为粮食作物,也可作为饲料作物,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之一。玉米中富含多种蛋白质、脂肪、微量元素等,由于其丰富的营养价值,被称为长寿食品。近几年,我国玉米的市场需求不断增加,玉米的种植面积也在不断增长,因此应注重玉米种植技术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本文对玉米地膜覆盖增产机理、整地播种覆盖地膜、田间管理等技术进行分析,旨在促进我国玉米种植业的健康稳步发展。

关键词:玉米;地膜覆盖增产机理;整地覆膜;田间管理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754/j.nyyjs.20200430019

玉米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和生物功能价值,在全国各地得到了广泛的种植和应用。我国作为人口大国,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多,对玉米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多,如何实现玉米的高质、高效、高量生产已成为玉米种植业的重要课题。玉米栽培过程中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栽培方式的不同也会造成产量的不同,因此要利用科学的种植方法以提高玉米的产量。覆膜生产、田间管理都是玉米生产中常见的栽培和管理技术。

1 地膜覆盖增产机理

1.1 提高地面温度

相关研究表明,在玉米全生育期,覆盖地膜至土层5cm的玉米田温度比未覆盖的上升1.5~2.5℃,≥10℃的有效积温上升了200~300℃。这种增温现象在玉米生育前期(播种、出苗到拔节期)时最为显著,表层土壤的升温效用最好。种植玉米时覆盖地膜可以提高地面温度,加速玉米的生育和成熟。

1.2 降低土壤水分蒸发率

研究数据显示,覆盖地膜的玉米田,在气候干旱时可以将土壤中水分的含量提高3%~5%,最高可提高10%,可以保障玉米在干旱地区内提早出苗。覆盖地膜的玉米种植区还可以减少大雨引发的涝害对田地的损害。据测定,大雨后,覆膜玉米的土壤含水量比裸地低4%,但在干旱地区不利于接纳少量的自然降雨,不利于蓄墒。

1.3 优化土壤物理状况

土壤被地膜覆盖,使其被降水直接冲刷表层的次数减少,可以有效地减少种植期间中耕和除草的作业次数,降低了人力、物力的消耗。同时,土地覆膜还可以改善土壤的板结情况,降低土壤的板结率。

1.4 改善土壤肥力

土壤覆盖地膜后,由于温度的升高,提高了土壤中微生物的活性,使其活动旺盛,加速了土壤中养分的分解,使土层中速效养分的含量有所提高。但微生物活性的提高也导致了土壤中有机物的分解加速,使全钾、全氮、全磷等养分的含量有所下降。

1.5 降低盐碱

土壤中水分的蒸发会导致其内部的盐分上升堆积在土壤表层,使其盐分增大。土壤覆盖地膜后,减少了土壤中水分的蒸发,有效地降低了地表土层中的盐碱含量。一些保苗率较低的盐碱地区在覆盖地膜后,其保苗率有所上升。

1.6 抑制杂草,降低病害

土壤覆盖地膜后,膜下形成高温环境,抑制了杂草的生长。地膜提高了土壤的温度,加速了玉米种子的发芽速度,减少了种子萌发所需要的时间,也降低了玉米种子在土壤中患黑穗病的几率。

2 玉米栽培整地覆盖地膜技术

2.1 玉米种子的选择

只有高品质的玉米种子才能产出高质量的玉米,种子的选择决定着后期的产量,因此在选择玉米种子时要谨慎。挑选种子时要认真浏览玉米的品种简介,以玉米的株高、种植区、产量、淀粉含量等信息为主。质量合格证、生产许可证等有关证件是选择玉米种子时必不可少的。一般带有“国审”、“省审”标志的种子有更多的保障。为获取更多与玉米品种相关的信息,必要时可以与生产厂家和批发商联系。选种的科学性能够提高玉米栽培的质量和产量,选种时要以抗倒伏、抗旱、抗病、抗虫能力高的玉米品种为主,同时还应优先选择成熟期适宜的品种。在选择玉米种子时,还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种植地的土壤情况、气候环境等条件选择适宜种植的玉米品种。进行过包衣处理的玉米种子有更好的抵抗病虫害的能力,后期也可获得较高的栽培质量。对于未进行包衣处理的玉米种子,在播种前应先用药剂搅拌,以提高种子的抗虫、抗病害能力,提高玉米的质量、产量。农户在挑选、购买种子时,可以多听取专家的意见,以自身条件为依据,通过对信息的对比和筛选来选择最适宜种植的品种。

2.2 玉米种子的处理

选择好玉米品种后,需要对玉米种子进行一定的处理。播种前,将玉米种子浸泡在温水中,筛除其中干瘪、过小、发霉、破损、蛀虫的种子颗粒,同时去除种子中杂物,以保证种子大小均匀、颗粒饱满,对后期玉米苗全、苗齐有积极的作用。将筛选后的玉米种子捞出沥干后,在晴天晒2~3d,破除种子的休眠期,有利于提高种子的发芽率,改善种子的发芽状态。同时,阳光具有杀菌消毒的作用,晒种可以降低玉米后期患黑穗病的概率。

2.3 选地

种植玉米时,土壤的选择对后期栽培的质量和产量都有着重要的影响。若选择种植的土壤粘性较高,则土壤会有较高的酸性值,使土壤营养成分匮乏,对玉米植株的成长有消极的影响。因而,在玉米的生长阶段,需合理选择玉米的种植区,确保植株间距适宜,植株的叶面积较大,植株的生长高度满足生长标准。同时,应保证土壤含有充足的微量元素,在种植玉米期间,结合灌溉的方法可以为玉米的生长提供足够的矿物质营养成分。选择玉米的种植基地时,需检测土壤的酸碱值,并及时修整,确保土壤酸碱度适宜,并具有足够的肥力,这对玉米的健康成长,提高玉米的产量、质量都有积极的作用。

2.4 整地

整地是在种植玉米前进行的,主要有以下2个步骤。

2.4.1 清理土壤

为了使玉米的种植深度符合标准,提高土壤的平整度,农户在耕地时可采用农机进行深度翻垦,既可以去除残留在土壤中前茬作物的根系,破碎较大的土块,增加土壤的疏松程度,利于土壤在冬季積蓄雨雪补充水分,又可以将深层的土壤翻垦到表面,利用阳光进行暴晒,去除土壤中的虫卵,使玉米在第2年春季播种后可以顺利出芽。利用农机进行深度翻垦后,还可以利用农具平整土地,筛除较大的土块,去除田间丛生的杂草和石块等。

2.4.2 施足基肥

根据不同的生产指标,结合对土壤成分的测试结果,对不同的土壤采用不同配方的肥料。合理增施基肥能促进玉米的健康成长,不同的基肥有不同的施加方法。选择有机肥、磷肥等作为基肥时需1次施加;选择氮肥等作为基肥时将1/2作为底肥,1/2作为追肥。春季播种玉米时,可将田块和底肥混合起垄,一同深入土层施加到垄底。根据土壤肥力测定目标产量及备肥,提倡高效施肥,推广一次性长效缓释肥。

2.5 覆盖地膜

覆盖的地膜的厚度一般选择在0.005~0.008mm的塑料薄膜,厚度较大会降低地膜的透光性,对玉米幼苗的生长造成消极的影响。地膜的宽度应以垄宽为标准进行设计,一般使用4kg/667m2左右的地膜量。地膜的覆盖有2种方式,即先播种,后覆盖;先覆盖,后播种。具体步骤:从早春第1场雨到4月下旬期间,进行起垄覆盖地膜,若一直没有降雨,则需在起垄覆膜前人工灌溉以保证土壤保持湿润。对于土地较为整齐、面积较大的种植区可以采取机械覆膜的方式,若种植区的土地较为分散则需人工覆膜。在风力较大的地区,覆膜之后需要及时在地膜上盖土压实,每5m覆盖1段土块,以避免薄膜被风损坏。

2.6 玉米种子的播种

播种玉米时多采取宽窄行间隔种植的方法,宽行一般为70cm,窄行一般为40cm。大型和中型棒的玉米品种种植时每2株一般间隔27~30cm,小型棒品种一般间隔24~27cm。当采取垄上点播、膜侧开沟溜种的方式播种时,一般每垄种植2行,每个土穴内2~3粒,播种深度约3~4cm。如果玉米种子之前没有做过药剂处理,为了防治地下害虫,可以在播种时,加入少量的敌敌畏等杀虫药。

3 玉米栽培田间管理技术

3.1 苗期管理

当玉米种子破土发芽后,需增强对种植区的巡查,当大多数玉米幼苗顶端触及地膜后,应及时掀开地膜,以确保幼苗的健康成长。此时,应注意幼苗的生长态势,遵循3叶期间苗、5叶期定苗的原则。如果出现缺苗少苗的情况,可在定苗时利用移栽、相邻留2株的方法,确保每667m2田地中玉米的种植株数。对玉米进行定苗是为了保证植株有适宜的种植密度,合理的种植密度有利于透光通风,减少病虫害的侵扰。紧凑型的玉米品种种植密度一般为5500~6000株/667m2,平展型品种的种植密度为4000~4500株/667m2。

3.2 肥力和水分管理

地膜种植对玉米的成长期有延长的作用,因而栽培期间需要比普通玉米至少增加1次追肥。充足的肥力不仅可以增加玉米的产量,还可以增强玉米抵抗病虫害的能力。依照玉米生育期对肥力的需求,结合灌溉和降水的方式追加肥料2~3次。当玉米处于7~8叶期时,追加攻秆肥、攻穗肥可以促进植株的生长,攻秆肥施用量以追肥量的50%~60%为宜,攻穗肥以追肥量的40%~45%为宜。

玉米较为耐旱,但若玉米种子严重缺水则会导致其无法顺利出芽,或者植株后期生长矮小。地膜对土壤中的水分起到了保护作用,既可以防止地表的水分蒸发,又可以使蒸发的水分冷凝回流,促进玉米植株的生长。在玉米的后期栽培中仍需进行定期灌溉,尤其是在6月和7月,植物的蒸腾作用旺盛,加强了植株对水分的需求,因此要适时、适量进行灌溉。

3.3 常见病虫害的防治

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是玉米的种植常采取的2种防治措施。

3.3.1 农业防治

选择具有较强抗病虫害能力的品种,可以在玉米种植初期减少病虫害对其的侵害;利用轮作倒茬的方式,每2~3a更换1次种植作物,可以提高作物对病虫害的抵抗力;根据玉米植株的生长状况合理施用含钾类肥料,预防病虫害对植株的侵害;合理的拌种、播种方法可以有效地降低植株的患病率。

3.3.2 化学防治

根据玉米常见病虫害的发病特点,采用不同的化学防治方法可以有效地預防和治愈植株。在玉米植株喇叭口期喷洒一定配比的辛硫酸颗粒可以有效地防治玉米螟虫的侵害;当玉米植株患有大、小斑病时,可以在其患病处喷洒一定浓度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频率以2~3周1次为宜。

4 总结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农产品,其栽培质量对我国农业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科学的栽培和管理技术是高质量生产玉米的关键措施,本文从玉米地膜覆盖增产机理、整地播种覆盖地膜、田间管理3方面论述了玉米的栽培方法,旨在促进我国玉米种植业的健康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胡小鹏.地膜玉米测土配方施肥高产栽培技术[J].河北农业,2017(03):33-34.

[2]雷志鹏.地膜玉米田间管理技术[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9(06):15-16.

[3]刘灵芝.地膜玉米测土配方施肥高产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6(04):59,61.

(责任编辑 李媛媛)

猜你喜欢

玉米种子覆膜植株
不同条件下对济宁地区玉米种子萌发特性的研究
影响玉米种子发芽率的因素及对策
苹果秋覆膜 树体营养好
番茄‘7728’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研究
基于SLS覆膜砂的无模铸型快速制造
花生新品种锦花20覆膜栽培技术
玉米种子生产存在的问题及管理办法
杂豆全覆膜综合配套高产栽培技术
松花菜花药培养再生植株
非洲菊花托的体细胞胚发生及植株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