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重心长的教子诗

2020-05-15牛锐

月读 2020年1期
关键词:教子寇准诗书

牛锐

中国人十分重视家庭教育。写给孩子的“教子诗”是人们进行家教的一种重要方式,其中不乏颇有情趣、又有教育意义之作,很值得今天的家长们学习和借鉴。

要论对子女的疼爱,清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郑板桥可谓数一数二的人物,他52岁时才得一子,爱若掌上明珠。但他对儿子严格要求,从不溺爱,要求儿子自立自强。他曾写过这样的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病危时,要儿子做馒头,儿子不会做,郑板桥就命他向厨师请教。等到馒头做好时,郑板桥已经断气了。想想今天的一些父母,对孩子是“捧在手上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这样的溺爱对孩子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

有的教子诗体现了对孩子人生修养的谆谆教诲,读来也让我们倍受启发。黄炎培是我国著名的民主人士、忠诚的爱国主义者、社会活动家、中国职业教育的先驱和教育家。他对儿女的教育为我们作出了榜样。生前,他给儿子写了一副座右铭:“理必求真,事必求是;言必求信,行必踏实;事闲勿荒,事繁勿慌;有言必信,无欲则刚;和若春风,肃若秋霜;取象于钱,外圆内方。”开头四句是告诫儿子,做人_定要追求真理,不可被纷杂的邪说所诱惑,以致误入歧途。凡事首先要探求其内在的客观规律,按客观实际去做。讲话应当守信用,行动应踏踏实实而不轻浮。中间四句是他对儿子日常的要求,事闲的时候,最易养成慵懒的恶习,因此要时时鞭策自己,抓住时间,勤奋用功,切莫荒废了学业;事忙繁杂的时候,易生焦躁的情绪,一急躁就会因冲动而做出缺乏理性的事来,因此一定要沉着冷静,切忌慌忙。说话算数别人就会相信,没有私欲就会变得刚正。最后四句意味深长,他要求儿子对待同志应和蔼可亲,要像春风一样暖人,而对坏人坏事则要像秋霜一样凌厉。在原则是非问题上应该爱憎分明,不可模棱两可。结句用“古钱”外圆内方作比喻,要求儿子外表随和,内里严正,养成谦虚谨慎的品格,不要锋芒毕露,盛气凌人。黄老的这十二句话,深刻阐述了做人应有的修养。

有的家长因为孩子不务正业、痴迷于赌博而大为苦恼,下面这首《戒赌诗》可谓用心良苦:“贝者是人不是人,只因今贝起祸因。有朝一日分贝了,到头成了贝戎人。”这是一位知书达理的老人为教育嗜赌成性的儿子而写的诗。儿子看后不解其意,老人语重心长地对他说:“贝、者合为‘赌,今、贝合为‘贪,分、贝合为‘贫,贝、戎合为‘贼。凡是赌徒都因嗜赌而起贪心,因贪婪而招来贫穷,因贫穷而堕为盗贼,这就是赌徒的必然下场。”儿子听了老父亲的这番话语,幡然悔悟,痛改前非,改掉了赌博的恶习。

好的父母往往会在关键时刻给孩子以教诲,由此对孩子产生深远影响。北宋的寇准自幼丧父,家境贫寒,全靠母亲织布度日。寇母常常在深夜一边纺纱一边教孩子读书,激励寇准苦学成才。后来寇准进京应试,得中进士。喜讯传到家中,寇准母亲正身患重病,临终时,她將自己亲手画的一幅画交给老家仆说:“寇准日后必定做官,如果他有错处,你就把这幅画给他看!”后来,寇准做了宰相,一次,他为庆贺自己的生日而大事操办,准备宴请群僚。老家仆认为时机已到,便把寇母的画交给他。寇准展开一看,是一幅《寒窗课子图》,画上写着这样一首诗:“孤灯课读苦含辛,望尔修身为万民。勤俭家风慈母训,他年富贵莫忘贫。”这显然是母亲的遗训,寇准反复吟诵,泪如泉涌,并立即取消了寿宴。此后,寇准专心处理政事,成为宋朝一位有名的贤相。

教子诗中也有触景生隋之作,抒写了父辈们的内心体会,这样的诗往往更具有以情动人的效果。“隔窗望见儿喂儿,想起当年我喂儿。我喂儿来儿饿我,当心你儿饿我儿。”这是古时一位教书先生写的一首《训子诗》。这位老先生在儿子年幼时遭遇了丧妻之痛,因家境贫穷而未能续弦。他含辛茹苦地把儿子抚养成人。可儿子结婚后听信媳妇的谗言,致使老人食不饱肚,衣不温体。一天早上,老人隔窗望见儿媳欢欢喜喜地给自己的小孙子喂饭,触景生情,写了这首诗,并把它张贴在大门外的墙上。儿媳看见这首通俗晓畅、寓情于理、发人深思、催人自警的诗后,羞愧难当,终于痛改前非,对老人百般孝敬。

唐代文学家韩愈对子女的教育也极为重视,他在《符读书城南》一诗中写道:“人之能为人,由腹有诗书。诗书勤乃有,不勤腹空虚。……人不通古今,马牛而襟裾。行身陷不义,况望多名誉。……"符是韩愈的儿子。他在诗里告诫儿子,只有勤学苦读才能获得知识,不通古今之事,不明诗书之理,就会身陷不义,难以在社会上立足。这是在教育儿子要发奋读书,成为国家有用之才。

陈俊卿是宋孝宗时的一位名相,他在年老时没有留给子女金银财宝和高楼豪宅,只留下了《示二子》一诗:“兴来文字三杯酒,老去生涯万卷书。遗女子孙清白在,不须厦屋太渠渠。”这首诗表明了陈俊卿以清白为贵、以诗书传家的处世态度,他认为留给后代万卷诗书这种精神财富要远远胜过万贯家财这种物质财富。

猜你喜欢

教子寇准诗书
铁匠教子
“溜须”典故的来历
“眼中钉”的由来
退休咏怀
无情岁月增中减,有味诗书苦后甜
孟母教子
背后说人“好话”的王旦
教子/防范措施
腹有诗书 笔参造化——李轶的书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