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让曼哈顿如此伟大
2020-05-15张丰
张丰
《曼哈顿传奇:世界中心的岛》
作者:[美]萧拉瑟
译者:陈丽丽 吴奕俊
出版:社科文献出版社·甲骨文
出版时间:2019年9月
定价:86元
至少到目前为止,纽约仍然是世界第一大都市。2018年纽约以853万人创造了9007亿美元的GDP(人口为2424万的上海同一时期的GDP是4668亿美元),位居世界城市的首位。而曼哈顿则是纽约的灵魂,某种意义上也是当今世界都市的“中心”。因此萧拉瑟为曼哈顿写的传记,书名就是《曼哈顿传奇:世界中心的岛》。
这本书讲述的不是整个曼哈顿的历史,而是它不为人知的“史前史”。纽约最初是荷兰殖民地,名为“新阿姆斯特丹”,但是被英国殖民者夺取。在美国史和世界史上,一般都只有寥寥几笔提到1664年的这次“交接”。很大程度上,这是美国的主流历史观造成的。
美国的建国精神被总结为“清教主义”。来自英国的清教徒乘坐五月花号来到美洲大陆,从印第安人手中夺取大量领土,以节约、勤俭的精神(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对这种精神有详细叙述)造就了这片土地的繁荣。他们开始不满母国英国的统治,最终通过独立运动,缔造了当今世界最强大的国家。这就是美国的历史起源观。在这种观念下,荷兰在美洲大陆的活动当然不值一提。
事实上,1664年9月6日那個星期六的早上,代表英国的理查德·尼克尔斯上校接受新阿姆斯特丹末代总督彼得·施托伊弗桑特投降的时候,士兵们还接管了48本文件,按照从A到Z的字母顺序编排,内容包括各种会议纪要、遗嘱、投诉、请愿书等,这些都是荷兰殖民者过去活动的记录。当时,曼哈顿已经有1500名居民,而整个新尼德兰殖民地则有1万名居民,这里已经是一个初具规模的繁华港口。
这些文件就此尘封了。但是幸运的是,它们都被妥善地保管了起来。1973年,正在找工作的古荷兰语博士生查尔斯·格林有机会接触到这些历史档案,此后的30年,翻译这些文件就成为他人生中最重要的工作。本世纪初,萧拉瑟开始对这批文献进行研究,《曼哈顿传奇》就是最终成果。
曼哈顿是荷兰和英国纠缠的结晶,这几乎是命中注定的。英国航海家亨利·哈德逊想寻找一条通往中国的快捷航线,前两次航行都以失败告终,股东们也抛弃了他。是荷兰驻英国大使找到他,把他带到荷兰,因为相信他的第三次航行一定能够成功。结果,他在这次航行中发现了哈德逊河。英国后来对曼哈顿志在必得,理由之一就是这是英国人发现的。在那个时代,英国人信奉的是“谁发现就是谁的”,而荷兰人的逻辑则是:只有对新领地进行了测量、命名和记录,才算拥有它。
和北美其他地区一样,曼哈顿也有原住民。但是和英国人不同,荷兰殖民者能够与原住民和谐相处。这是人类的福音。在当时,荷兰还没有完全统一,阿姆斯特丹成为欧洲各种流亡者的乐园,英国几位思想家都曾逃亡到那里。这让这个小国成为欧洲最包容、最崇尚商业的地方。第一批荷兰移民只有16个,他们溯哈德逊河而上,找地方安顿下来。最终,新阿姆斯特丹成为母国首都的复制版,也是乱哄哄的,自由而宽容,崇尚商业与贸易。
17世纪初,世界是西班牙的,同为新教国家的英国和荷兰曾并肩与天主教国家西班牙相对抗,但随着这两国的日益强大,它们之间也爆发了三次“英荷战争”。在战争中荷兰并不处于劣势,终究失去曼哈顿,是出于一个战略误判。因为荷兰看重的是“东印度”,而英国则不断在北美扩充殖民地。对英国人来说,曼哈顿就是在北美的加冕礼上的最后一颗“明珠”。
幸运的是,那位叫施托伊弗桑特的末代总督选择了投降。如果他向英国人开炮,曼哈顿就会毁于一旦。他投降的条件是,英国人要尊重曼哈顿的历史(才几十年),要保持这里宽容和自由的氛围。英国人当然答应,他们需要的也是贸易。一些荷兰籍的官员只要宣誓效忠英国国王,也可以留任。曼哈顿和平交接,新尼德兰改名“新约克”。
施托伊弗桑特灰溜溜地回到荷兰,但是他最终还是申请回到美利坚,成为了纽约市民。他是末代总督,却真正看清了未来。
萧拉瑟在本书中想表达的是,曼哈顿才是美国真正的精神发源地。一种多民族和平共处的包容文化,而不是“清教主义”,才是美国立国的根基。这种说法或许尚存争议,但是这本书至少告诉了我们,一个伟大的现代城市是如何诞生的。所谓天时、地利、人和,曼哈顿都占全了,但是最重要的还是“人”。发源于阿姆斯特丹、又被英国人守护和发扬的包容,才是今日纽约市的硬核。
新书推荐
《群狼环伺》
作者:[德]布鲁诺·阿皮兹
译者: 李昭
出版:三联生活书店
出版时间:2020年4月
定价:58元
这是一个真实故事:纳粹德国崩溃前夕,布痕瓦尔德集中营里,德国地下抵抗组织发起的武装暴动已蓄势待发。此时,犯人们发现了一个被藏在皮箱里的犹太小男孩。如果不交出他,之前的努力就有可能功亏一篑。生命该如何论处轻重?当死亡降临,人是否还能保有最后的人性?
《宋仁宗:共治时代》
作者: 吴钩
出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新民说
出版时间:2020年4月
定价:108元
在宋朝重文轻武的开国国策指导之下,宋仁宗以其温和包容的性格,与其治下宰辅大臣逐渐构筑出一套相对良性的王朝运作机制。在这一机制之下,皇帝并不独揽大权,而是与士大夫共治天下。从表面看,宋仁宗行事总是处处受宰辅大臣掣肘。然而,也正是他的万事不自由,才换来这个时代的空前繁荣。
《奢望:社会生物学与人性的探求》
作者:[英]菲利普·基切尔
译者:郝苑
出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年1月
定价:128元
社会生物学是研究动物在群体中的行为的学科,但如果一定要以动物行为来解释人类社会,就可能被用来支持各种阶级偏见、种族偏见与性别偏见。因此,它迄今仍无法成为一门真正可靠的科学。而流行的社会生物学已经由于其膨胀的野心而步入歧途。
《为爱成婚》
作者:[美]斯蒂芬妮·孔茨
译者: 刘君宇
出版:中信出版集团·见识城邦
出版时间:2020年3月
定价:68元
历史学家斯蒂芬妮·孔茨的这部著作告诉我们,直到19世纪,才有了因感情而结婚的观念。20世纪50年代开启了一段短暂的婚姻的“黄金时代”。近30年的时间里,婚姻的变革超过了此前5000年的沧桑变迁,古老的婚姻“法则”已经基本上不再适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