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6-2018年某院Ⅰ类切口手术中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情况调查及趋势分析

2020-05-15樊聪影杨丽华

宁夏医学杂志 2020年2期
关键词:季度预防性比例

樊聪影,杨丽华

手术感染部位(SSI)作为院内感染的一种,即术后患者切口部位及深部组织部位出现的感染症状,其作为术后常见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症状的恢复,造成治疗时间延长,治疗成本增加[1]。因此,临床上常使用抗菌药物进行预防性治疗,以避免SSI的发生。但临床经验显示[2-4],该给药措施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SSI的发生,降低患者治疗成本,但同时也可导致患者出现耐药性等不良后果。本研究通过对某院Ⅰ类切口手术中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其趋势,为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某院2016-2018年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用药比例,用药疗程≤24 h比例,术前0.5~1 h预防用药比例及预防用药品种选择符合指南的比例的各季度抽查情况。纳入标准为:2016-2018年某院药剂科各季度抽查资料及全年资料。排除标准:①伴有感染或外伤污染切口的患者;②存在Ⅱ类切口以上或伴有其他严重症状的患者。

1.2 研究方法:对比2016-2018年某院各季度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抽查情况,根据抗菌药物指导原则,并对2016-2018年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用药比例,用药疗程≤24 h比例,术前0.5~1 h预防用药比例及预防用药品种选择符合指南的比例等情况进行比较。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比较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016-2018年各季度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率:2016-2018年,某院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使用合理率,从整体来看是一个上升的趋势,且2018年四个季度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使用合理率均达到93%以上,与往年同期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016-2018年各季度某院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使用合理率

2.2 2016-2018年各季度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用药比例情况:2016-2018年,某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用药比例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且各年度用药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2.09,P<0.05),至2018年,基本稳定在32%左右,见表2。

表2 2016-2018年各季度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用药比例(%)

2.3 2016-2018年各季度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用药疗程≤24 h的比率:2016-2018年,某院Ⅰ类切口手术用药疗程≤24 h所占比例逐年提高,且各年度用药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1.99,P<0.05),至2018年,该指标提高至91.52%,见表3。

表3 2016-2018年各季度Ⅰ类切口手术用药疗程≤24 h比例(%)

2.4 2016-2018年各季度Ⅰ类切口手术术前0.5~1 h预防用药的比率:2016-2018年,某院Ⅰ类切口手术术前0.5~1 h预防用药比例全年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各季度给药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4.98,P<0.05),见表4。

表4 2016-2018年各季度Ⅰ类切口手术术前0.5~1 h预防用药比例(%)

2.5 2016-2018年各季度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品种选择合理率:2016-2018年某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品种选择符合原则的比例逐年提高,至2018年,其符合比例达到95.52%,优于2016年的78.65%及2017年的84.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09,P<0.05),见表5。

表5 2016-2018年各季度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品种选择符合原则的比例(%)

3 讨论

自《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5](以下简称《原则》)公布以来,对抗菌药物的使用呈现更为严格的要求,这是由于滥用抗菌药物或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可对患者术后恢复造成严重影响[6]。本次研究通过对某院2016-2018年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其整体呈明显趋势。

3.1 抽检抗菌药物使用合理率: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随着医生对抗菌药物使用意识的提高及相关督导检查工作的开展,抗菌药物的使用逐渐呈现合理化[7]。本次调查表明,2018年某院开展的甲状腺手术、乳腺手术及心脏介入手术等Ⅰ类切口手术已基本不再使用抗菌药物进行预防性给药,目前Ⅰ类切口手术中,使用抗菌药物比例较高的科室为骨科、神经外科。由于这些科室患者病情相对复杂,涉及关节置换及重要器官,极易出现SSI现象,因此,仍需给予其预防使用抗菌药物[8]。但就目前而言,用药合理性也显著提高,也存在抗菌药使用不合理现象。因此,应通过提高医师治疗意识及手术操作技巧,避免感染等情况的发生,进而降低抗菌药的使用。

3.2 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比例:《原则》指出,对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比例指标为不超过30%。2016-2018年某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用药比例逐年降低,且各年度用药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2018年,基本稳定在32%左右,在第四季度已降低至30.80%,基本能够达到相应标准,但仍存在部分问题,其原因主要为医师担心患者出现SSI症状等有关[9]。因此,应采取加强抗菌药物培训、专项点评及反馈干预等措施,提高医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意识,参考《原则》规范、合理地使用抗菌药物。

3.3 用药疗程≤24 h:Ⅰ类切口手术使用抗菌药物的目的在于避免切口和手术涉及的器官/腔隙感染,因此在术后一般无新发感染出现,抗菌药物的使用应及时停止[10]。《原则》中要求,患者术后24 h内应停止用药。本研究结果显示,某院Ⅰ类切口手术用药疗程≤24 h所占比例逐年提高,且各年度用药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2018年,该指标提高至91.52%。有研究表明[11],在术中遵守无菌操作要求的基础上,大多数Ⅰ类切口手术无须进行预防性抗菌药物治疗,且为更有效地避免SSI的发生,对患者进行短期预防用药及长期预防用药效果无显著差异。因此,为最大程度地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12],避免增加患者治疗成本,某院已逐渐降低或取消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的使用。以上结果表明,某院在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疗程方面有显著改善,但在进行部分手术治疗时,用药疗程仍有>24 h,因此,应通过加强护理干预及提高医师相关意识等方面,改善上述情况。

3.4 预防性给药时机:根据相关要求,为保障术中切口暴露时局部组织能够达到杀灭术中侵入切口的药物浓度,因此,应在术前0.5~1 h内或麻醉诱导时给予患者抗菌药物,以保证药物的有效浓度。本次研究结果显示,2016-2018年,某院Ⅰ类切口手术术前0.5~1 h给药比例全年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某院基本能够按照相关要求对患者进行术前预防性用药,但同时,其结果表明各季度给药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导致该类情况的主要原因为:①临床工作突发性事件较多,因此部分医师无法有效把握手术时间,导致给药时间出现偏差[13];②麻醉师对于在麻醉诱导时给予患者抗菌药物存在争议,其认为在该段时间给药,如患者出现过敏及休克等反应,较难辨别导致患者出现该类症状的原因是由于麻醉诱导引起还是由抗菌药物过敏引起;③手术室对于接台手术,预防用药的时机不好把控;④部分新进医师认为,对于Ⅰ类切口手术而言,其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均可在术后进行。因此,应及时改变医师、尤其是新进医师相关意识及认知,提高对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了解程度,并通过与麻醉师进行沟通及采取相应措施[14],以保证患者治疗期间的安全。

3.5 预防用药品种选择符合指导原则:2016-2018年某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品种选择符合指导原则的比例逐年提高,至2018年,其符合比例达到95.52%,优于2016年的78.65%及2017年的84.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随着临床工作经验及相关培训的开展,某院医生基本能够按照《原则》要求,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给予其相适应的抗菌药物,有效避免过度使用广谱高效抗菌药造成的医疗资源的浪费[15]。

综上所述,2016-2018年某院Ⅰ类切口手术中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合理性呈逐年上升趋势,但目前仍存在预防性给药比例较高,给药时间把握不准确及选药不合理等情况。针对以上问题应制订合理有效的措施,同时医院应加强对合理用药信息化技术的干预,逐步完善,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减少和遏制细菌耐药,保障患者安全、有效、经济用药治疗。

猜你喜欢

季度预防性比例
2021年第4季度航天器发射统计
2021年第3季度航天器发射统计
2021年第2季度航天器发射统计
人体比例知多少
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方法研究
翻番的1季度与疯狂的3月
2015款奔驰R400车预防性安全系统故障
按事故责任比例赔付
馆藏唐卡保管与预防性保护
限制支付比例只是治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