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联合口肌生物反馈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效果评估

2020-05-15莉,周瑾,时

宁夏医学杂志 2020年2期
关键词:生物反馈康复训练障碍

杨 莉,周 瑾,时 沛

临床认为脑部供血血管内壁栓子是导致脑卒中发病的主要原因,发病后患者多表现为头晕头痛、肢体麻木、呕吐、昏迷不醒、偏瘫、语言功能受损、吞咽障碍等。患者经治疗后,虽然解除生命威胁,但诸多机体功能受到限制,其中以吞咽障碍较为多见[1]。吞咽障碍虽然相对其他并发症程度较轻,但若未及时改善,则易引发肺部感染、脱水、营养不良等情况,即机体无法正常进食,免疫力持续低下,对治疗效果及预后产生较大影响[2]。当前临床针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多采用常规吞咽功能康复训练方式,对改善患者吞咽功能有一定作用。本研究对口肌生物反馈训练结合常规吞咽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效果进行了探讨,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16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抽取表法分组为2组,每组53例。均知晓本次研究内容及目的,且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对照组患者年龄52~75岁,平均(62.43±3.42)岁;男27例,女26例;病程5 d~5个月,平均(1.42±0.75)个月;脑出血29例,脑梗死24例。观察组患者年龄50~75岁,平均(62.28±3.35)岁;男29例,女24例;病程4 d~5个月,平均(1.48±0.68)个月;脑出血32例,脑梗死21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标准[3]:均经CT或MRT检查发现脑梗死部位,符合《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脑梗死、脑出血诊断标准,为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Brunnstrom脑卒中恢复在Ⅱ~Ⅳ阶段;病程14 d~6个月,年龄40~75岁,生命体温平稳。

1.3 排除标准[4]:采用其他康复训练方案治疗;合并心血管、脑血管、肝、肾、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非脑梗死导致吞咽障碍及咽喉部局部病变;意识障碍及精神异常者。

1.4 方法

1.4.1 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训练及吞咽功能训练,具体如下:①吞咽训练。护理人员需针对患者吞咽障碍程度进行评估,是否存在呛咳反应,并进行舌肌运动范围、呼吸困难和构音障碍等程度进行检测,制订吞咽训练方案。②进食训练。早期进食以半流质或糊状食物为主,随着吞咽功能改善,可逐渐改变食物形态,同时需兼顾患者喜好及营养,激发患者食欲,改善营养不良情况。进食时可采用空吞咽和交互吞咽方式,尤其当咽部存在残留食物时,确保残留食物吞下后再继续进食,必要时可饮水辅助吞咽,连续训练4周[5]。

1.4.2 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及吞咽功能训练基础上,增加口肌生物反馈训练,选择加拿大Though公司生产的双通道生物刺激反馈治疗仪。治疗中协助患者取坐位或卧位,并向其讲解治疗方法及目的,改善吞咽功能应以自我训练为主,不断提高依从性。将电极片放置在颈下后,采取双向方波,脉宽0.2 MS,频率50 Hz,刺激时间5 s,间歇时间10 s,刺激强度0~100 MA;指导患者进行肌电反馈信号观察方法,掌握扬声器发出的声音信号特征,配合做出吞咽动作。每次治疗时间30 min,每周治疗5次,2周为1个疗程。连续训练4周[6]。

1.5 观察指标:①训练前、训练后结合X线透视吞咽检查患者吞咽功能恢复效果,并进行VFSS量化评分,从口腔期(0~3分)、咽喉期(0~3分)及误吸(0~4分)等方面进行评价,分数越高,吞咽功能越强,其中正常为10分,轻度障碍为7~9分,中度障碍为2~6分,重度障碍为≤3分;②训练前、训练后依据藤岛一郎吞咽能力评价标准评价吞咽能力,指导患者取坐位,给予30 mL温水,正常为5 s内一次将水饮完,未出现呛咳现象;轻度为分次将水饮完,时间超过5s,或出现轻度呛咳现象;重度为水未饮完,或反复出现呛咳现象。③训练前、训练后评价2组患者心理状态,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焦虑程度评价,分数越高,焦虑程度越严重;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抑郁程度评价,分数越高,抑郁程度越严重;采用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评价患者生活质量,从进食时间、食欲、心理负担、食物选择、语言交流等方面进行评价,0~100分,分数越高,生活质量越差。④训练后,评价患者治疗效果,显效为吞咽障碍消失,饮食正常;有效为吞咽障碍改善,可缓慢自主进食;无效为吞咽障碍未缓解。治疗有效率为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

2 结果

2.1 2组患者X线透视对吞咽功能恢复效果比较:训练前观察组与对照组X线透视吞咽功能以重度障碍占比较高,分别为71.70%、75.47%,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观察组X线透视吞咽功能明显改善,且与对照组比较优势明显(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X线透视对吞咽功能恢复效果比较[n(%)]

2.2 2组患者藤岛一郎吞咽能力恢复效果比较:训练前,观察组患者吞咽能力重度障碍(62.38%)与对照组(56.6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观察组吞咽能力明显改善,且与对照组比较优势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藤岛一郎吞咽能力恢复效果比较[n(%)]

2.3 2组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改善效果比较:训练前2组患者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均偏高,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观察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等均明显改善,且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2组患者康复训练恢复效果比较: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26%,与对照组(81.1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1,P<0.05),见表4。

表3 2组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改善效果比较(分,

表4 2组患者康复训练恢复效果比较[n(%)]

3 讨论

脑卒中患者多表现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完全性卒中等,经内科检查、脑血管造影、影像学检查等确诊,可采用药物及外科手术治疗。经治疗后,患者虽然可解除生命危险,但神经功能、运动功能等可能出现限制,其中并发症中以吞咽功能较为多见[7]。吞咽功能障碍不仅给患者带来不适感,表现为口唇无力、咽反射消失等,且对其营养摄入产生影响,增加误吸的可能性[8]。

针对吞咽障碍需加强康复训练,康复护理干预小组应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结合病情、神经功能、并发症及特征等进行综合分析,评估其各项功能障碍程度,并依据患者心理状态、疾病及治疗情况等,判断患者心理承受能力、压力耐受度,制订综合心理、生理等全方位康复训练计划。脑卒中患者多伴随一定程度肢体障碍,病情发作后在卧床恢复期间,对其正常肢体活动产生一定影响,因此应依据患者肢体障碍程度开展肢体训练,无法自主活动者以被动活动为主,如肢体外展、外旋等,针对可自主活动情况循序渐进地加强运动强度锻炼[9]。在此基础上需要加强对患者吞咽功能训练,以进食训练、构音训练、刺激训练等为主,即采取各种方式对吞咽过程中参与的肌肉、神经等进行刺激,起到锻炼口腔肌肉的作用,利于促进各种收缩反射,改善吞咽运动肌肉的协调性,利于形成神经肌肉新的侧支通路,实现吞咽功能的改善[10]。但常规吞咽康复训练存在不足,康复治疗还需要注重促进神经网络重组,而采用口肌生物反馈训练,是利用人体意识不到的躯体生物信号扩大后,促使患者可觉察,并依据信号实现自我意识的控制及运动调控,可修复破坏的运动调控训练,加强随意运动模式感觉与运动的相互作用,起到良好吞咽康复训练效果[11]。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训练后观察组X线透视吞咽功能评价明显改善,且与对照组比较优势明显;训练后观察组藤岛一郎吞咽能力明显改善,且与对照组比较优势明显。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26%,与对照组的81.13%比较明显提高,表明采取口肌生物反馈训练结合常规吞咽康复训练模式对促使患者吞咽功能改善有明显作用,利于帮助患者再塑中枢功能,建立吞咽反射,获得良好的效果。训练后,观察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等均明显改善,表明采取口肌生物反馈训练结合常规吞咽康复训练模式促进吞咽功能恢复,利于促进患者心理状态改善和生活质量提升,确保其从身心得以调节,训练价值较高。本次研究结果与吴霜[11]结果相近,均提示采用口肌生物反馈训练对促进患者吞咽障碍改善,恢复正常吞咽功能有明显作用。

猜你喜欢

生物反馈康复训练障碍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联合盆底肌锻炼在治疗中老年妇女子宫脱垂的康复效果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睡眠障碍,远不是失眠那么简单
卒中后运动神经反馈康复训练研究进展与前景
跟踪导练(四)2
老年焦虑症应用生物反馈治疗的效果观察
跨越障碍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多导睡眠图在睡眠障碍诊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