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S-环氧树脂纳米分子杂化材料的固化动力学分析
2020-05-15刘义长光善仪徐洪耀
侯 祥,刘义长,赵 岗,光善仪,徐洪耀
(1.东华大学材料学院与分析测试中心,上海 201620;2.东华大学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上海 201620)
环氧树脂(Epoxy Resin,EP)是指在特定条件下与固化剂发生开环交联反应,形成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三维网状结构的低分子量环氧化合物[1]。由于其优异的黏结性、介电性、耐化学性和力学性能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涂料、胶黏剂、电子产业和复合材料等领域[2]。
笼型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POSS)是一种含有有机/无机杂化结构的纳米材料,独特的无机硅氧骨架赋予POSS 优异的热稳定性[3]、抗氧化性和良好的相容性,各种功能纳米杂化复合材料[4-5]得到广泛的关注。同时,确定树脂体系的固化工艺条件对于得到高性能的固化树脂至关重要,而研究固化动力学有助于确定固化条件和固化过程。因此,本文通过非等温DSC 法,对比n级和自催化动力学模型研究了NH2-POSS/E51/DDS 树脂体系的固化工艺条件和模型的适用性。
1 实验部分
1.1 实验原料
双酚A 型缩水甘油醚(DGEBA 或E51):环氧值为0.48~0.54,购自深圳市吉田化工有限公司;固化剂二氨基二苯砜(DDS):分析纯,购自武汉远成共创科技有限公司;胺丙基低聚倍半硅氧烷(NH2-POSS):实验室自制;丙酮:分析纯,购自国药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1.2 样品的制备与测试
以环氧摩尔量为准,添加0.6mol%的NH2-POSS 于环氧树脂体系中,加入等当量的4,4-二氨基二苯砜(DDS),升温至130 ℃,待DDS 和树脂完全互溶呈透明状后,抽真空脱泡,降温冷藏。采用204 F1型差式扫描量热仪,测试条件为N2气氛,分别以5,10,15和20℃/min 的升温速率从50 ℃升温至350℃。
2 结果与讨论
2.1 固化工艺的确定
图1 为NH2-POSS/E51/DDS 树脂体系的DSC 图。从图1可以发现,在不同的升温速率下,树脂均有一个明显的放热峰,且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加,起始固化温度(Ti)、放热峰温度(Tp)和终止固化温度(Tf)都向高温移动,这是因为在相同温度下,升温速率越快,固化度越低;达到相同的固化度时,升温速率越快,需要越高的温度[6]。
图1 不同升温速率下NH2-POSS/E51/DDS体系的DSC曲线
环氧树脂固化工艺参数的确定通常外推法,即认为固化温度与升温速率成线性关系,以T对升温速率β作图,再线性拟合,考虑到环氧树脂在280℃会发生分解,过高过快的升温会导致固化体系放热过快,发生爆聚,所以采用阶梯升温的方式,增加170℃作为中间固化温度,确定固化工艺为130℃/2h+170℃/3h+200℃/2h。
2.2 模型法固化树脂动力学研究
树脂的固化反应动力学是通过DSC 测试,结合理论方程得到活化能、反应级数和指前因子等一系列参数后,构建出一个合理的方程来描述体系的固化反应过程。根据反应机理的不同,目前主要采用两种动力学模型[7]:
(1)n级反应动力学模型:
2.2.1n级模型动力学研究
对于n级模型来说,可以通过Kissinger、Ozawa 和Crane方程来得到这些参数[8-9]。
其中,β为升温速率(K/min);Tp为峰值温度;R为理想气体常数8.314J/(mol·K);Ea为表观活化能(J/mol)。
依据Kissinger 和Ozawa 方程得到体系的线性拟合方程,依据方程的斜率计算得到活化能Ea,并取平均值,得体系的活化能为68.01kJ/mol。再由Crane 方程计算得到反应级数n,即可得n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即:
根据动力学方程的假设,T时刻的固化度可以用α=∆HT/∆H来表示,所以对固化曲线的放热峰进行积分,可以得到固化度α与温度T的关系曲线,再对曲线一阶求导可得到固化反应速率dα/dt和温度T的关系曲线,即为实验曲线。由之前得到的n级动力学方程,将不同温度下的T和α代入方程,即可得到模拟曲线。在非等温DSC 测试的过程中,温度是加热时间的一次函数,所以:
然后将实验曲线与拟合曲线进行对比,如图2所示。可以发现,拟合曲线与实验曲线并不能很好的重合,说明n级模型并不适合。
图2 n级模拟曲线(实线)与实验曲线(虚线)对比图
2.2.2 自催化模型动力学研究
将Kissinger 活化能和Ozawa 活化能的平均活化能带入方程,以T和α为自变量,βdα/dT为因变量,通过Origin 进行双自变量拟合,得到不同升温速率下的动力学参数A,m和n,最后取平均值,得到体系的自催化动力学方程,即:
图3为自催化模型拟合曲线与实验曲线对比图。可以发现,拟合曲线能够较好地与实验曲线符合,说明自催化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两体系的固化动力学。
3 结论
通过非等温DSC 法,确定了体系的固化工艺为130℃/2h+170℃/3h+200℃/2h,对比n级动力学模型和自催化模型对固化体系的适用性,发现体系适合自催化动力学模型,说明固化过程存在一定的自催化,是个复杂的过程。
图3 自催化模拟曲线(实线)与实验曲线(虚线)对比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