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早期死亡因素分析

2020-05-15孙芳宋晓春陈永铭赵谊薛寅莹章淬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20年2期
关键词:病死率夹层主动脉

孙芳 宋晓春 陈永铭 赵谊 薛寅莹 章淬

210006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南京市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

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acute Stanford type A aortic dissection, ATAAD)为全身性疾病,累及血管、脏器范围广,进展迅速、极其凶险,原则上应急诊手术。虽然目前外科手术已有了长足进步,但ATAAD患者术后死亡率仍高达15%~30%[1]。早期识别、干预影响病死率的因素有助于降低患者术后病死率。本研究拟就151例ATAAD患者术前各因素与术后转归进行相关性分析,以筛选与手术死亡密切相关的危险因素,为临床识别危重患者及治疗决策提供依据。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回顾性队列研究。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本院心胸血管外科治疗的151例ATAAD患者,男性119 例,女性32例,年龄 22~81岁,平均(51.7±12.3)岁。按照预后,分为存活组(134例)和死亡组(17例)。本研究符合医学伦理学要求,并获得本单位伦理委员会的审核和批准。

1.2 方法

对入选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是否≥60岁)、发病至就诊时间、吸烟史、既往病史(高血压、糖尿病)、入院心率、入院血压、术前有无肾功能不全(血肌酐≥130 μmol/L)、氧合指数、白细胞总数、血小板计数、D-二聚体、是否存在中等量以上心包积液、是否有意识障碍、是否急诊手术、是否累及冠状动脉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CABG)、是否累及其他分支血管(在夹层形成过程中,主动脉分支血管的阻塞影响血流,如头臂干动脉、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肋间动脉、肾动脉、肠系膜上动脉等,引起相应组织缺血、灌注不良)等参数行回顾性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基线资料

151例ATAAD患者术后30 d死亡17例,住院病死率为11.3%,其中13例同期行CABG患者死亡7例,死亡率高达53.8%。死亡组患者年龄≥60岁、术前存在肾功能不全比例均高于存活组(52.9%比18.7%,20.1%比52.9%,均为P<0.05)、同期行CABG率死亡组高于存活组(41.2%比4.5%,P<0.05)(表1)。

90例患者行急诊手术,择期手术61例;行升主动脉置换1例,主动脉及半弓(或全弓)置换13例,主动脉及半弓(或全弓)置换 +象鼻术109例,Bentall 3例,Bentall +半弓(或全弓)置换3例,Bentall+半弓(或全弓)置换+象鼻术19例,主动脉弓部切开支架象鼻植入术3例。同期手术:CABG 13例,主动脉瓣置换术9例,主动脉瓣成形术14例,房缺修补联合三尖瓣成形术1例,卵圆孔未闭修补术1例,动脉转流术25例。

2.2 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OR=0.214, 95%CI: 0.075~0.608,P=0.004)、血肌酐(OR=0.165, 95%CI:0.057~0.477,P=0.001)、同期行CABG(OR=0.067, 95%CI: 0.019~0.238,P<0.001)与术后30 d死亡明显相关(表2)。

2.3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60岁(OR=0.279, 95%CI: 0.086~0.909,P=0.034)、术前存在肾功能不全(血肌酐≥130 μmol/L)(OR=0.264, 95%CI: 0.074~0.947,P=0.041)、同期行CABG(OR=0.139, 95%CI:0.033~0.586,P=0.007)为ATAAD患者术后30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表3)。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

注:CABG: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注:CABG: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注:CABG: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3 讨论

ATAAD是指累及升主动脉或主动脉弓部,而不论是否累及降主动脉。ATAAD是一种极其凶险的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在发病后24~48 h内每小时增加1%~2%[2]。近年来,ATAAD的发病率逐年增加。ATAAD原则上应急诊手术,但目前尽管对ATAAD的外科治疗取得了巨大进步,其住院期间的死亡率仍高达15%~30%[1]。本研究中ATAAD术后住院期间死亡率为11.3%,较相关研究死亡率偏低,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导致病死率波动的因素很多,因此需分析影响ATAAD术后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危险因素。本研究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60岁、术前存在急性肾功能不全、同期行CABG是影响ATAAD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主动脉夹层的发病率逐年上升[3]。主动脉夹层发病原因与某些危险因素有关,主要包括未经治疗的老年高血压和主动脉壁疾病。老年人多存在动脉粥样硬化及自身血管的退行性改变,并发高血压时更易发病[4]。老年ATAAD患者绝大多数有高血压,当夹层剥脱导致肾动脉受累时引起肾素分泌持续增加,血压增高更明显。但亦有文章报道超过25%的ATAAD患者表现为低血压,但多见于近段ATAAD患者,常伴有意识、神经功能障碍及肢体缺血表现,此类患者预后极差[5]。高龄患者呼吸、肾脏、循环等功能较年轻人明显减弱,因此手术相关并发症明显高于相同疾病年轻人[3-6]。Chavanon等[7]在一项针对ATAAD患者的回顾性研究发现,50~60岁患者术后死亡率为7.5%,60~70岁患者术后死亡率升至20.7%,70~80岁患者术后死亡率为32%,而>80岁患者术后死亡率高达56.2%。在本研究中,60~70岁患者术后死亡率升至22.7%,70~80岁患者术后死亡率为30.7%,与上述研究相似。

ATAAD可引起肾血流减少,导致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8]。入院时低舒张压与内脏灌注减少有关,导致肾脏广泛缺血从而引起AKI。而AAAD进一步进展可能引起血栓或肾动脉狭窄,这可能直接损害肾灌注,导致AKI[9]。术前已存在较严重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夹层可能已累及一侧甚至双侧。此时,需迅速手术来抑制夹层的进一步撕裂,改善肾灌注。术前可通过提高舒张压或肾脏替代治疗以改善肾灌注,但急诊手术仍是第一位的,切不可延误手术时机[10]。由于体外循环的打击和术中肾脏低灌注, 大多数术后肾功能进行性恶化,相当一部分患者需多次血液透析治疗,重要脏器并发症和死亡率均较高。研究表明,体外循环时间长(>180 min)是术后AKI的独立危险因素[11-12]。因此,应尽可能缩短体外循环时间,以防止进一步的肾损害和改善住院结局。本研究中,术前存在肾功能不全患者术后死亡率25.0%(9/36),明显高于术前肾功能正常者术后死亡率6.9%(8/115)。因此,对于术前存在肾功能不全患者,应尽早手术,尽可能减少体外循环时间,以降低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

IRAD研究结果表明,ATAAD患者冠状动脉受累的比例为14.2%[13],当ATAAD逆行性发展撕裂、内膜片堵塞及假腔血肿压迫等导致冠状动脉开口及主要分支闭塞时,可合并急性心肌梗死,使病情更加危重,死亡率更高[14]。相关研究表明,ATAAD累及冠状动脉导致急性心肌梗死的术后病死率高达50%。当ATAAD累及冠状动脉时,应根据患者冠状动脉受累情况和冠状动脉与夹层的关系,决定是否同时行CABG。本研究中,累及冠脉同期需行CABG患者术后病死率为53.8%,但目前相关研究较少,仍有待进一步的临床研究证实。

综上所述,年龄≥60岁、术前存在肾功能不全、累及冠状动脉同期行CABG是ATAAD术后30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的局限性为回顾性研究,部分临床数据不全;另外,本研究为单中心研究,结果与本院医疗水平有关,可能存在一定偏颇,故本研究结果仍需更多的前瞻性多中心研究证实。

利益冲突:无

猜你喜欢

病死率夹层主动脉
全髋翻修术后的病死率
胸主动脉阻断联合主动脉旁路循环技术建立大鼠脊髓缺血损伤模型
整层充填流动树脂与夹层技术在深楔状缺损修复中的比较研究
浅谈夹层改造常用设计方法
降低犊牛病死率的饲养与管理措施
压缩载荷下钢质Ⅰ型夹层梁极限承载能力分析
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在进展期胃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主动脉球囊反搏应用于胃贲门癌手术1例
死亡率与病死率的区别
隔夹层参数对底水油藏注水效果影响数值模拟研究
——以渤海A 油藏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