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莫伟林:农协运动中成长的革命者

2020-05-14龙魁

文史春秋 2020年9期
关键词:平南农民协会农会

龙魁

热血青年

“热心为国展鸿猷,血洒家园几度秋。青鸟歌声陪壮士,年华砺剑隐山陬。”

莫伟林(又名莫之为).生于1878年12月29日,金秀瑶族自治县罗香乡人。少年时在当地读过几年私塾,勤奋好学、思想进步。土地革命时期,莫伟林在家乡组织农协,开展暴动,打击土豪劣绅;在湘江战役时,组织200多名青年奔赴全州欲参加红军,因队伍已走,留下参加红军伤员救治T作:抗日战争时期,在平南组织2000多名农军的“抗日敢死队”,奋勇伏击日军。莫伟林在积极革命,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反抗日军侵略等方面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1926年至1930年,蒙山、平南、桂平、武宣、象州、鹿寨、荔浦等县的中共党组织分别派出党员深入大瑶山发动各族群众开展农民革命运动。1926年12月,中共梧州支部派共产党员苏国忠、黄启韬、苏其礼等人到平南县开展农民运动。大同区(含今自治县罗香乡及平南县马练瑶族乡、同和乡等一带)瑶族农民龙铁筠在中共党员发动下参加农民革命运动,进入罗香瑶区,发动莫伟林、黄端甫等一批青年参加农民运动。同月,平南鹏化区(今平南县大鹏镇)农运领导人、中共鹏化区委书记余碧光、委员覃昆和进入罗香瑶区罗运乡开展农民运动,大力宣传革命道理和共产党的主张,发动各族群众行动起来,推翻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他们在滑平村召开群众大会,成立罗运乡农民协会及农军,任命涂其英为罗运乡农军大队长。同月,中共党员苏其礼(时任国民黨中央农民部特派员)、黄启韬以及瑶族农民龙铁筠、莫伟林等人在罗香瑶区罗燕村召开群众大会,号召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参加农民协会。

1927年2月上旬,龙铁筠、黄凤鸣等大同区农民协会负责人再次来到罗香瑶区,具体指导莫伟林、黄端甫等开展农运工作,并深入琴朗、加六、占坪、罗洲、龙坪、旱田等村寨发动群众,李显初、潘仲英等一批青年参加农民协会,潘仲英被任命为罗香农军大队长。3月下旬,农民协会领导成员李发南进入罗香瑶区,在公也、六合口、大新等地发动群众。4月上旬,莫伟林、龙铁筠、覃昆和等人在罗运召开群众大会,并向农民协会颁发农民协会会旗和农民协会印章。

罗香瑶区农民革命运动蓬勃兴起,引起国民党反动统治者的极大恐慌,对农民革命运动进行疯狂镇压。1927年8月18日,国民党广西省府通令缉捕大同区农民协会及其农军领导人龙铁筠等22人,罗香瑶区农民协会和农军领导人莫伟林、黄端甫二人亦在通缉人员名单中。

1928年2月,平南县府勾结国民党军进入罗香瑶区,阴谋抓捕农民协会和农军领导潘仲英等4人,抓捕未果,枪杀了农民协会委员黄鸿昌、文书黄勃兴。5月,平南县国民党当局派员到罗香瑶区大庙坪(今罗香乡人民政府所在地)清乡,张贴悬赏莫伟林的抓捕告示。莫伟林、黄端甫、潘仲英等人为安全考虑,被迫转移,流落外乡。

组织农协

“组成众志浪高潮,织就天络网巨妖。农运呼声神鬼泣,协同天下结英豪。”

1927年农历四月十七,大同区农民协会成立之初就下辖龙满、茂林、罗燕、三江、古浔、花赖、利俩、营盘、长治、山寅、利贵、六凭、石刻、大垌14个乡农会,当时还有18个乡农会正在建立当中。6000多名瑶、汉、壮族农民在马练的沙洲召开庆祝大会,区农会委员长龙铁筠,委员莫伟林、黄灼光、莫俊才、韦少豪、黄景衡、郭少依等到会,黄凤鸣任区农民白卫军队长。

5月18日,大中区农会成立:6月13日,大洲区农会成立。两个农会就有3000多人参加,他们先后在松林寺和仰睡仙人岭召开庆祝大会并举行游行示威。消息传出,平南县府与国民党反动势力十分震惊,继续在大同山区“清剿”农军队伍。

1927年10月,国民党军队将都美、板帐、水滴洞等村庄的大同区农会人员围困3天4夜。区农会执委兼乡农会自卫军队长莫俊才和执委莫伟林组织农军利用有利地形巧妙对敌,击毙国民党军12人,伤数人,最后突出重围。之后,莫伟林进入瑶山,利用教书的身份掩护自己。莫伟林在瑶山广交志同道合的进步人士,号召他们参加农协组织。莫伟林告诉他们:“只有跟随共产党闹革命,推翻国民党的反动势力,我们穷苦人民才有唯一的生活出路。”不到半年,莫伟林在瑶山组织了1000多人参加农协会并加入农军。

莫伟林有文化,口才出众、办事果断,有很强的组织领导能力;他一身正气、相貌堂堂,走到哪里都得到人们的欢迎和支持。他号召农民购买枪支弹药,武装农军队伍在他的领导下,农协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

莫伟林的妻子卓氏,马练乡石刻村人,她不仅是一个贤妻良母,而且十分理解和支持丈夫的工作,主动提出让大儿子莫修文参加农军队伍。莫伟林给村民树立了榜样,带了一个好头,村民纷纷效仿,争先恐后参加农民运动,革命队伍不断发展壮大。

抵抗压迫

“抵制劣绅正气骄,抗衡奋起大屠刀。压头不慎群狼至,迫使英雄暂折腰。”

大同区与鹏化山区相连,背靠大瑶山,交通不便。这里是瑶族聚居地,长期以来人民深受地主剥削和压迫,生活困苦,历来有反抗腐朽统治的革命传统。1927年5月8日,武宣、平南、桂平三县农军1000多人围歼南木反动土豪陆宝珊、黄秋甫为首的团局武装,击毙数人。5月9日,农军攻打姜里区大土豪李桐崖把持的团局,李桐崖仓皇逃跑。5月12日,三县农民协会军事委员会调集3000多农军,兵分三路,包围桂平县最大的土豪刘瑾堂巢穴——三江大坪村等几处庄园。刘家房屋多,有土城围着,里面备有大批粮食,还有水源,又有几十名武装分子守卫,平南农军四面包围,攻了3昼夜仍无进展,而且伤亡几千人,后来设法从水沟挖墙,准备爆破攻入。不料,5月16日,国民党军叶丛华率军驰援刘瑾堂。农军腹背受敌,叶丛华以赔偿农军损失来诱骗停战。当时国民党清乡在即,形势对农军非常不利,为了保存实力,军委会答应谈判。邓誉声代表农军赴桂平县城交涉,却在途中被捕,后于县城牺牲。平南农军夺得土豪20头牛,缴获一支枪,但阵亡5人,重伤多人,于16日夜撤回鹏化区、大同区。

这次攻打刘瑾堂的战斗,虽未取得重大战果,但它是武宣、平南、桂平3县农民武装力量的一次大联合,此战引起桂系国民党当局及各地土豪劣绅的恐慌,预示着3县农民武装即将面临一场更大规模、更激烈的斗争。

大同农军从桂平撤回时,以冯佐卿、蓝文英、郭燕卿为首的大同团局的土豪劣绅甚为嚣张,蠢蠢欲动,总想消灭农会。1927年5月21日,为安全起见,大同区农会决定迁移到群众基础好的石刻村。区农会的搬迁船只开到鱼汕坪时,遭到团局武装阻击,农会船队冲过伏击区到达石刻村,然后增兵反攻,追打团丁至九槐村,击毙2人,俘6人,缴枪6支。经农会审讯,俘虏供认是团局指派,区农会立即写了呈词,派人送县署。当天县署正召开行政会议,各机关团体领导人都听到大同区农会代表的报告,迫使县知事黄尚忠进行“调解”,此事称为“渔汕坪事件”。

之后又发生一系列团丁和农军的矛盾事件,但国民党县当局最后偏袒团局,无理压制农军,激起全区农民的义愤。七区农会办事处的苏其礼、余济卿、龙铁筠、黄凤鸣等人商量认为,农会和团局的冲突已不可调和,大战一触即发,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为了增强农军实力,龙铁筠、黄凤鸣在石刻村界山庙开办了一个小兵工厂,雇佣技工日夜开工制造和修理枪支。同时,农军在界山庙前的一片空地上开展训练。

6月1日,在苏其礼、龙铁筠、黄凤鸣、莫伟林等人的组织发动下,大同区农会在长胜乡召开千人誓师大会,在会上,龙铁筠、莫伟林等人报告了“渔汕坪事件”的真相,布置自卫事宜。开会当天,古浔乡农会会员黄信章路过三联长段村土豪冯佐卿家,被冯家家丁开枪打死,消息传来,群情激愤,大会一致通过决议:坚决与土豪劣绅武装斗争到底。会后,大同区农会派黄端甫、黄凤鸣、张恒光等人分别到县内鹏化、惠政、劳五等区农会紧急求援。

6月2日,大同农民暴动开始。大同农军和来援的鹏化农军浩浩荡荡开到马练圩,首先包围三联长段村土豪冯佐卿家,令其交出凶手和全部枪械。冯佐卿自恃楼高墙厚,拒不投降,还打死前来劝降的农军队长潘有珍。农军义愤填膺,搬来柴草,找来煤油,放火烧屋,惩治冯佐卿。各乡土豪劣绅听闻农军义行,闻风丧胆,纷纷逃避。

暴动农军同时围攻都美村反动土豪郭兆南和石凳村张启文家,由于他们有所准备,一时未能攻破。接着,农军攻打新安村土豪蓝文英新居,但人已逃跑。蓝文英之弟、团局大队长蓝文基接到消息,带驻军前来“会剿”农军。这时,国民党军有黄桂丹和姚桐二营600多人,加上平南、丹竹、大同3路团练和警兵,共1000多人。盡管如此,农军毫不示弱,革命群众不断增加。双方交战,农军由于武器简陋,挡不住敌人的进攻,节节退却。6月19日,国民党军占领水晏,农军在石刻一带布控。6月21日,黄桂丹率军攻占石刻,并把大同区农会财产抢光、烧光,同时火烧龙铁筠、莫伟林家。接着,国民党军分5路围攻黄凤鸣所在的长胜村。大同农军战斗失利,伤亡惨重,龙铁筠和黄凤鸣率领余部300多人被迫躲人瑶山,各地农会援军亦因激战10多天,弹尽粮绝,被迫撤退。 大同暴动历时1个多月,时间长、规模大,在当地影响巨大,充分体现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广大农民积极革命的热情。他们反抗国民党当局反动统治和土豪劣绅的欺压,为争取自由和解放不怕流血牺牲,沉重地打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给全县人民掀起武装斗争提供了宝贵经验。

追寻红军

“追求正义负艰辛,寻觅长征引路人。红色湘江尸骨满,军中救治记功绩。”

1934年1 1月27日至12月1日,中央红军在湘江上游广西境内的兴安县、全州县、灌阳县,与国民党军苦战5昼夜。最终从全州、兴安之间强渡湘江,突破国民党军的第四道封锁线,粉碎了蒋介石“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中央红军也为此付出极为惨重的代价,部队指战员和中央机关人员由长征出发时的8万多人锐减至3万多人。

就在这个时候,莫伟林等人组织200多名热血青年奔赴全州追赶红军队伍,决心参加革命打天下。平南国民党政府闻知此事后大惊失色,立即下令派兵围堵。倾巢而出的宪兵军警日夜搜查追捕,要消灭这群投奔红军的“平南仔”。平南国民政府在当地及周边地区四处张贴悬赏莫伟林等人的“通缉令”,布下了天罗地网。在这种情形下,莫伟林等人灵活巧妙地避开敌人追捕,他们背着干粮、扛着枪支,昼伏夜行,从金秀走出忠良,从忠良至荔浦、恭城、桂林、灵川、兴安,直至全州。200多名勇士跋山涉水、风餐露宿、日夜兼程,经过3天3夜的急行才到达全州县城。然而,他们赶到时,经过湘江战役激战后的红军大部队已在5天前转移到湘西各地,他们追寻红军想参加队伍的计划落空。

莫伟林带着这群热血青年伫立在湘江河畔,看到战场硝烟未散,血流成河,惨不忍睹。在全州旁边的湘江转弯处叫岳王塘,此处江水流速很缓,这场战役后,上游漂下的尸体几乎都汇到这里。在水湾处,红军尸体密密麻麻,一眼望去,湘江是灰色的。此时,莫伟林紧锁双眉,他心潮起伏,热泪纵横。

莫伟林对兄弟们说: “我们花了3天3夜从平南赶到这里,虽然没有赶上红军,但不能白来,我们应该要有所作为。”湘江战役过后,在全州、兴安、灌阳一带留下数千名红军伤员,他们得到当地群众的收留救治。莫伟林看到不少红军战士手残脚断、头破血流,当时缺医少药,当地群众没有医疗药品只能干着急。莫伟林心想,自己少时跟父辈学医,还记得几条专治枪伤、骨折的“偏方”。他随即向大家介绍,说自己懂得一点治枪伤的中草药偏方,随后在附近山沟草丛采摘了一些草药给大家看,并告知捣药的用法和疗效,号召大家分头采药救治红军伤员。这种草药生长在冲沟水边,连根带叶捣烂后敷在伤口上,可起到消肿、止痛、愈合的作用,草药偏方一下子治愈了10多名红军伤员。消息传出后,在全、兴、灌负伤的红军纷纷依此方得到救治。莫伟林看到白己与兄弟们能为红军战士作出一点贡献,深感欣慰。

莫伟林带领200多名平南兄弟在全州一带先后待了1个多月,他们主要分散在咸水、零陵、黄沙河、新圩、脚山铺、光华铺、水头、赤兰铺、白沙铺等地,采集大量中草药救治红军战士。莫伟林提供的这一偏方草药,救治了600多名红军伤员。事隔几十年,至今在桂北许多山区农村、街边草药摊上仍流传这种民间草药,药名就叫“伟林草药”。

投身抗日

“投胎乱世人群雄,身跃狼窝斩敌凶。抗战威名功卓著,日军溃败换苍穹。”

全面抗战爆发后,平南也开展各种抗日救亡活动。1943年10月,中美合作兴建丹竹机场,日军为了占領丹竹机场,对机场进行狂轰滥炸,1944年9月29日平南沦陷,大批日军侵入平南县城,所到之处,杀人放火、奸淫掳掠、强行拉夫,制造了一件件惨案,致使当地生产、生存环境恶化。百姓的家园遭到破坏,无数人有家难归,他们逃荒逃难、风餐露宿、忍饥受冻;社会上疾病流行,农业生产不能正常进行,工厂关闭,物价飞涨,民不聊生,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县城和丹竹受害最为惨烈,马练、大安、思旺、安怀、六陈等地也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全县人口由1941年的415764人,减少到1945年的378873人,日军入侵给平南造成深重的灾难。

中国共产党从抗战开始就提出广泛发动群众、武装群众、依靠群众对日作战,实行人民战争的全面抗战路线。日本侵略者的战火已经烧到自己的家门口,在这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莫伟林立即召集各路英雄好汉,准备白发武装起来抗击日军侵略。凭着他的威望和胆略,不到5天时间就召集2000多名农军参加抗日队伍。莫伟林胆大心细,他认真分析敌情,总结过去的经验。他先对这2000多名自愿参加抗日的农军进行筛选,要符合以下条件才能出征抗日:第一身体强壮,第二有长期扛枪打猎的经验,第三年龄在18岁至25岁。几经挑选,最后只有100人符合条件。随后,他将这100人召集起来培训动员,组建了一支坚强有力的“抗日敢死队”。敢死队每10人为一组,共分为10组,莫伟林亲任敢死队大队长。莫伟林说: “我们成立这支抗日敢死队的目的,就是要尽快歼灭日军,保护我们的父老乡亲和自己的家园。我们的每个队员都是一把尖刀,我们要像狼一样凶猛,遇见敌人,坚决消灭。”

在莫伟林的带领下,这支抗日敢死队白天休息,夜间偷袭日军据点。1944年10月11日夜9时,敢死队步行到达平南县城,兵分10路在县城寻找落脚点。各组队员分工明确,四处观察了解日军的哨所、驻防、据点等。12日凌晨3时,敢死队第五组队员在城外的一个哨所用砍刀杀死两个日军哨兵,夺走两杆枪和一个望远镜:凌晨4时,敢死队第四组队员在街上放火烧毁3辆日本军车和大批军用物资:凌晨4时30分,敢死队第六组队员用大刀砍死5个流动日军哨兵并夺走枪支:早晨6时,敢死队第九组队员在大街伏击一辆日军巡逻三轮摩托车,击毙3名日军并夺走枪支。敢死队初战告捷,无一伤亡,队员们兴奋不已。

莫伟林带领这支抗日敢死队在平南县城奋战1个多月,他们先后到过丹竹、思旺、六陈、鹏化、大安、马练等圩镇,哪里有日军出现,敢死队就往哪里走,穷追不舍。这支敢死队就像迅猛的山狼,遇见猎物,坚决吃掉。同月21日清晨,敢死队杀死3个巡逻日军,并在旁边墙壁上写下一行大字“中国人不可欺,平南人不可辱”。这群敢死队勇士在平南活动均是昼伏夜出且来去无踪。他们智高胆大,先后伏击偷袭日军据点共45次,歼灭日军32名,缴获一大批枪支、弹药。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平南人民与全国人民一起迎来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信念坚定

“家里严慈爱子深,院中风水护龙吟。被焚一栋清贫舍,烧起激情天地春。”

龙满村是一个山多林密、土地肥沃的地方。那里山清水秀、民风淳朴。周边几个村屯均是莫姓,是一个很大的莫氏家族。他们历代人丁旺盛,勤耕苦种且和睦相处。龙满村周边山地宽阔,当时谁家愿意勤劳开垦,土地就属于谁家所有。莫伟林一家6口人,经多年开荒拓展,开垦出土地100多亩,种上木薯、大薯、红薯、芋头等农作物,还养有几头耕牛、几头猪。一家人平时生活节俭,年积月累,在当地还算是一个比较殷实的家庭。

1925年,国民党政府的腐败无能导致社会混乱,地方政府压榨农民缴纳各种税费,引起J一大农民的愤慨。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1927年,莫伟林追随龙铁筠、黄凤鸣等人成为农民运动的骨干力量,同年4月17日他们揭竿而起,在大同区成立农民协会,组织农军同国民党反动派展开激烈的斗争。为此,莫伟林遭到平南国民政府下令通缉。1927年5月初的一个夜晚,平南当局派出一大批军警到龙满村围捕莫伟林。幸好,机警的他趁着夜色昏暗及时逃走。军警追捕未果,抢走耕牛,并放火把莫伟林的房屋全部烧毁。当时莫伟林的父母、妻子、儿女一家目睹这冲天大火,家里的粮食、财产等所有家当都在大火中被烧光,他们悲愤交织,泣不成声。1927年上半年至1928年下半年,平南国民党反动派先后3次烧毁莫家的房屋。无奈,莫伟林只好在外面东藏西躲,但他的革命意志丝毫不改。

1928年10月,莫伟林躲到离家较远的罗香乡横岭村落脚。他先在横岭搭起一间简陋草房容身,之后便开始在那里开垦田地。同年12月,全家人从龙满村搬到横岭居住。

解放初期,广西省人民政府任命莫伟林担任广西文教厅副厅长,但他由于身患重病而未能前往赴任。1951年农历七月,莫伟林因病辞世,享年73岁。

猜你喜欢

平南农民协会农会
平南三桥
冰岛政府与农民协会签署新农业政策框架协议
乡村振兴背景下加强村支书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
平南采风暨平南文友会大安分会成立
全国首个省级职业农民协会在陕西成立
英德红旅景点
细数台农印象
象戏之魂(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