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夏丏尊谈教育》有感

2020-05-14牟敦荣

教育·读写生活 2020年3期
关键词:书籍文字读书

牟敦荣

寒假因了防控疫情,便坐在家里安安静静读书。读书心静,就能进入一种“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的妙处。找出书橱里年前或买来或借来但不曾认真读过的书重新翻阅起来,一下子被《夏丏尊谈教育》这本书深深吸引了,书中夏丏尊先生的阅读观、写作观给了我这个有着28年小学语文教学经历的老师以极大的启示。

夏丏尊先生说:“一个理想的中学生应该是这样的——他能从文字上理解他人的思想感情,用文字发表自己的思想感情,而且不至于理解错,发表错。他是一个中国人,知道中国文化及思想的大概,知道中国的普通成语与辞类,遇不知道时,能利用工具书自己查检。他又是一个世界上的人,一个20世纪的人,他也许不能直接读外国原书,博通他国情形,但因平日的留意,能知道全世界普通的古今事项。”从他的表述中,我们可以看到,夏丏尊先生界定了阅读和写作的基本定义,在夏丏尊先生看来,“阅读”是“从文字上理解他人的思想感情”,而“写作”则是“用文字发表自己的思想感情”。从语文教学的现状来看,阅读和写作是紧密联系的,學生通过阅读积累知识,掌握写作的技巧和能力,又通过写作运用这些技巧和能力,表达自己的感情和体验。能阅读,能写作,这就达到了学习文字的目的。

阅读教学,自始至终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那到底读什么呢?夏丏尊先生的阅读观是——把读书和生活两件事连成一气、打成一片,“读书并不只是风雅的勾当,是改进生活、丰富生活的手段。书籍并不是茶余饭后的消遣品,乃是培养生活知识技能的工具。”一个人该读些什么书,看些什么书,要依了他自己的生活来决定、来选择。他主张把阅读的范围分成三个,一是关于自己的职业的,二是参考用的,三是关于趣味或修养的。第一类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专业类书籍。第二类是参考书,也就是供我们学习用的工具书。至于第三类关于趣味或修养的书,应该让每个人自由分别选定。总而言之,读书和生活应该有密切的关联。纵观我们当下的阅读观,尤其自朱永新老师提出新教育的阅读观——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于是“全民阅读”近年来在各地开展得热火朝天。在知识信息爆炸的时代,可阅读的书籍犹如海洋,我们每天有意或无意地接受着各类汹涌而来的畅销书的推荐信息。若对这些书籍不加以筛选一味接受的话,势必会严重影响我们的阅读时间和品质。通过阅读书籍,打开未知世界,感受战火纷飞,畅游历史深邃,探寻文学之旅,享受艺术之宴……阅读让我们丰富人生。 但如今,“地摊文学”无处不在, 网络小说泛滥成灾,“全民阅读” 易被曲解,大家仿佛更关心“畅销书”排行榜,使得“全民共读一本书”的现象发生,心灵鸡汤、 成功学等受到热捧。 如何取舍和选择书籍成了难题,“读什么”尤为重要。在这浮躁的社会,心灵需要沉淀,只有好书才能滋养心灵。阅读对我们的影响巨大,它不仅是我们学习和生活的需要,也是间接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和获取智慧的来源。至于好书的标准,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28年的教学经历让我感觉,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称为经典的书籍,必定是我们选择阅读的首选,毕竟那是溯源民族精神的钥匙。 此外,阅读贵在坚持,不能成为口号 ,更不能形式化。作为老师,我认为阅读本质是心灵的自我反省与人类本性的精神回归,好的阅读效果是体现在阅读时的感受与体验。“全民阅读”注重的是大众阅读素养的培养和全社会阅读质量的提高。阅读永远是个体行为,而非集体行动。一切有效的阅读,都是为自己而读,要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与学习和生活相结合,做到为我所用,把书读活。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方式。快乐阅读,少些功利追求!正如夏丏尊先生所言:“读书并不是风雅的勾当,是改进生活、丰富生活的手段,书籍并不是茶余饭后的消遣品,乃是培养生活上知识技能的工具”。让我们学习并努力推崇夏丏尊先生的把读书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大语文观吧。被这种阅读方式滋养的学生也一定有着学习是为了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的大格局。

关于如何读,夏丏尊先生的观点是:“收到一篇选文,对于其本身的形式与内容,原该首先理解,还须进而由此出发,做种种有关系的研究,以扩张其知识。”这一点与叶圣陶先生的“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举一反三”的说法不谋而合。也就是说我们的阅读教学该在文字的形式方面去努力。那么,文字的形式是什么?形式就是词句和整篇的文字,这些形式构成了内容。章法锻炼结构的法则、句子的构成方式、用词的习惯等等,这些都是形式。夏丏尊先生认为对于语文科的学习,形式是重要的,部分文字的内容是不一样的,但是形式上却有相似相同的地方。尽管语言文字的内容有着千差万别,但是在语言文字的表现形式上却存在着可以遵循的规律。凡事只要找到规律,遵循规律运用起来便会事半功倍。注重形式,并不是说轻视内容。语文学科是学习语言和文字的学科,文法修辞是重要部分,不可能存在没有内容的语言文字。只是说在学习语文学科方面,需要注重的不是事情、情感的本身,而是学习对这些东西的表现方式和方法。这样日久天长便培养起了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有了阅读鉴赏能力的学生在今后的阅读生活中便可过五关斩六将所向披靡了。

可是对照自己的阅读教学,那可就相差甚远了。因自己是个性情中人,所以在教学中一味地关注了文章内容的理解,而很多时候忽略了对文章遣词造句、结构形式的研究,也就是过多关注语文的人文性而轻视了语文的工具性,所以我的课堂很多时候是学生要么跟随我喜形于色,要么跟随我悲悲戚戚,要么跟随我嘘唏赞叹,要么跟随我义愤填膺……可是这样轰轰烈烈的课堂,只是冲击了学生的视觉、听觉和感觉,具体到从这篇文章我们学到了哪些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方法确是微乎其微的。因此想学以致用,学完课文推荐学生读读相同类型的文章,学生还是茫茫然不知所以然,面对试卷上的阅读理解题更是束手无策。虽说平时也教给他们模式化的答题技巧,但往往也是张冠李戴,不能恰如其分地理解作答。所以今后的阅读教学我觉得应该在培养学生鉴赏能力上下功夫。引领学生在一篇文章的章法锻炼结构的法则、句子的构成方式、用词的习惯等方面下功夫,学习一篇文章中那些事情和情感也就是表现内容的方式和方法,并引领学生找出不同文章中几近相同的表现方法,摸出一定的规律来,这样一天一天,日久天长就把学生对文本的鉴赏能力培养起来了。有能力的学生今后无论阅读课外书还是考试时才可所向披靡。

阅读是站在大师的肩膀上攀升,而写作才是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攀升。学生知道读什么、怎么读了,接下来就是解决如何写的问题了。关于这个问题,夏丏尊先生的理念是:“写作是一种郁积的发泄,犹之爆竹的遇火爆发。教师所命的题目,只是一条药线,如果诸君是平日储备着火药的,遇到火就会爆发起来,感到一种郁积发泄的愉快,若自己平日不随处留意,临时又懒去搜集,火药一无所有,那么,遇到题目,只能就题目随便勉强敷衍几句,犹之不会爆发的空爆竹,虽用火点着了药线,只是‘刺地一声,把药线烧毕就完了。‘写作些什么的‘什么,无论自由写作或命题写作,只靠临时搜集,是不够的。最好是预先多方注意,从读过的书里,从见到的世相里,从自己的体验里,从朋友的谈话里,广事吸收。或把它零零碎碎地记入笔记册中,以免遗忘,或把它分了类各装入头脑里,以便触类记及。”夏丏尊先生的写作理念给我们的启示是:写作文,不能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但平时的准备功夫,除了多练之外,还有就是材料的准备。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了材料的积累,写作便有了基础。这不由得让我想到了我家孩子的阅读写作过程。因我是语文老师,亲眼目睹了作文课上学生抓耳挠腮挖空心思的艰难习作过程,于是我家孩子会说话,奶奶就给从邮局订了《婴儿画报》《幼儿画报》《幼儿智力世界》等儿童刊物,我便每天都读给她听,后来随着识字量的增加,她便拿着自己的书读给我和她爸听。在我家阅读和呼吸一样自然,家里目之所及都有书,随时隨地都可以随手拿过书来读,所以说从小孩子的阅读习惯培养起来。读书多了,自然积累的东西就多。三岁孩子上幼儿园了,我便引导孩子练习说话,说完整的话,开始是孩子说,我来记,记到日记本上。虽说只是只言片语,但我这个做妈妈的在意,因了我的在意,所以我从孩子的这一句话里读出了孩子脑海中的故事,有时间我再和孩子一起把这个故事“添油加醋”,那孩子脑海中的故事就丰满了、生动了。等孩子上小学了,我便引导孩子写日记,每天都要写,因了每天要写日记,孩子有了一双善于观察的敏锐的眼睛,做了一个有心人,同学不曾在意的事,我家孩子在意;老师不曾留意的事,我家孩子留意,所以整个小学,孩子过得充实而快乐,日记也日渐成熟,成熟到有的初中生都望尘莫及。尤其是每一次考试,孩子的阅读理解题几乎不出错,理解能力超强;作文更是出类拔萃得令老师们咂舌。这正如夏丏尊先生说的试卷上的阅读题目、习作题目,在我家孩子眼里只是一条引线,平日里她阅读的积累和日记的练习如同储备着的火药,此时遇到火就会爆发起来,那种郁积发泄的愉快不言而喻,正所谓文思如泉涌。此时的文思如泉涌正是源于平时的积累和练习。可是纵观我的学生,尤其那些平时不怎么喜欢读书的学生,写作真的如同挤牙膏。挤一点,再挤一点,凑够字数,亦或想想老师平常讲的文章便随人脚跟,抑灭了自己的个性。文章是表现自己的,各人有各人的天分,有各人的创造力,万不可写一些人云亦云的东西来贻笑大方。

夏丏尊先生的阅读观、写作观,朴素、智慧而又灵活,给了我很大的启示,让我看到了阅读教学和习作教学的明亮那方。

(作者单位:山东省日照市莒县第二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书籍文字读书
Chinese books find an audience overseas中国书籍享誉海外
文字的前世今生
妙趣横生的伦敦书籍长椅
热爱与坚持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曹文轩主编的书籍
梦中的文字
书籍与少年
我们一起读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