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城乡规划专业“顶层设计+1234”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

2020-05-14邱朝红金钊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16期
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高职院校

邱朝红 金钊

摘要: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进入了新的时代,城乡规划行业也面对着“新要求、新挑战、新机遇”。在这种大背景下,城乡规划专业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势在必行。文章首先解析了高职院校城乡规划专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素,并进一步阐述了“顶层设计+1234”的改革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高职院校;城乡规划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20)16-0341-02

一、社会背景变化

(一)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变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在社会经济各方面不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激发各类供给侧要素活力,不断增强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供给侧改革,主要体现为通过市场自动调节,充分发挥劳动力、土地、资本和创新等四大要素的作用,促进经济发展。简而言之,就是通过体制机制的改革实现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1]

(二)职业教育变化

对国家来说,抓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高校的作用至关重要。为此,国家积极推动高职院校的发展,2015年教育部启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和《職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2015—2018年)》两个行动计划。第一个行动计划是聚焦改革创新引领发展,第二个行动计划是强调规范管理保障发展,这两个行动计划形成了政策的合力,成效显著。

(三)城乡规划行业变化

一是国土空间规划。习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指出,将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等空间规划融合为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实现“多规合一”,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

二是新型城镇化。2019年3月,国家发改委印发了《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提出要加快实施以促进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提高质量为导向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加快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为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提供有力支撑。

三是乡村振兴战略。面对新时代的新特点,面对党和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心和要求,面对“望得见青山、看得见绿水、留得住乡愁”的乡村生态发展的趋势,作为城乡规划专业,进行结构性调整是大势所趋。

二、高职院校城乡规划专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素

(一)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素简析

从经济上的需求和供给的结构关系上来看,具有“一个中心,两个方面,若干要素,整体发力”的特点:一个中心——经济增速;两个方面——需求侧和供给侧;若干要素——需求侧有投资、消费、出口要素,供给侧有劳动力、土地、资本、创新要素;整体发力——在需求侧要素改革对经济增长拉动乏力的情况下,转而对供给侧要素进行结构性改革,以继续推动经济的稳定增长。

(二)高职院校城乡规划专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素分类

1.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素。城乡规划专业作为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素,其中心任务就是激发劳动力增提的潜力,提升高职人才质量。其要素包括:专业定位、培养模式、职业素质、综合素质等四个方面。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尤其是地方产业结构调整、核心关键技术升级、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需求和地域文化传承,在服务产业发展中求取高职办学的大作为。[2]

2.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体。城乡规划专业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体,中心任务是激发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增提潜力,增加高职技能型人才中城乡规划专业人才的供给数量,提升城乡规划专业人才供给质量。[3]其要素主要包括:教师、课程、教学、创新等四个方面。

(三)两类要素之间的关系

两类要素的主体都是城乡规划专业,中心是为了增加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在劳动力市场的数量和提升职业人才的质量。但两类要素的层次不同,作为改革要素,其主要目的是整个劳动力市场中高职人才的增提;而作为改革主体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城乡规划专业人才的增提。

三、高职院校城乡规划专业“顶层设计+1234”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办法

(一)顶层设计——专业改革政策支持

国家经济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目的,就是充分发挥市场自主调节作用,减少供给侧要素的流通性障碍。在城乡规划专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政策的支持是改革不可或缺的动力。只有在政策上予以支持,才有可能让学校的供给要素走出去直接面对市场,让社会的需求走进来直接参与人才培养过程。

(二)一适应

“一适应”即“城乡规划专业定位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专业定位应主动适应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优化专业结构,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和质量。各专业应结合学校的办学定位与人才培养目标、专业特色和服务面向等,明确专业培养目标和建设重点,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三)两协同

“两协同”即“城乡规划专业建设与区域规划产业发展协同、人才规格与行业需求协同”。区域规划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高职人才的支撑,高职院校城乡规划专业建设更离不开区域规划产业的人才需求,只有两者协同发展,才能更好地推动区域经济的持续平稳发展。

(四)三链接

“三链接”即“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有机融合协调发展”。规划的“龙头作用”的观点在当今社会得到普遍认同。将人才链与创新链有机融合、人才链与产业链协调发展,高职院校城乡规划专业才能走出一条适合自己、适合当地产业、适合新时代的发展之路。

(五)四对接

“四对接”即“课程设置与产业发展对接、科研与专业攻关对接、教学过程与产业生产对接、学生和教师与企业人力资源对接”。如果说“一适应、两协同、三链接”是对高职院校城乡规划专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向上的指引、宏观上的设计,那么“四对接”就是专业改革的具体措施。

猜你喜欢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高职院校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海尔的影响
学习习近平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 扎实推进淮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