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协同培养环境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
2020-05-14周利民宋成文
周利民 宋成文
摘要:高等学校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对提升国家创新实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论文结合环境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需求,从制定培养目标和方案、设置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实践教学基地、指导毕业论文、评估人才培养质量等环节探讨了高校和企业协同培养人才的创新机制。
关键词:环境工程;人才;创新;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20)16-0031-02
国家整体创新能力提升的关键是对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得到了迅猛发展,取得了许多举世瞩目的成果,为我国高素质人才培养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高等学校作为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摇篮,在为更多的人提供素质提升机会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许多用人单位一直在抱怨无法招到满意的毕业生,许多学生在高校中所学的知识与实践脱节严重,无法立即适应企业的需求,需要一定的实习或过渡期才能胜任现有的工作,尤其是专业性很强的职业,这种现象尤为突出。为了及时扭转高等教育所面临的尴尬的局面,教育部及时启动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其目的是培养一批创新能力强、能适应社会发展和企业需求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1]。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预计在未来几年内,社会对环境工程专业的毕业生需求将会逐年增加。培养出大批量适应社会发展和企业需求的高素质的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对于提高高校办学水平和本科生就业竞争力,化解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的供需矛盾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将结合环境工程专业特色,深入探索校企协同培养环境工程专业创新人才的机制。
一、校企协同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和方案
培养目标和方案决定了人才培养的大方向,为实现高质量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明确了目标。高校要把创新型人才培养作为长期规划有效地执行下去,首先要考虑自身的规模、办学条件、办学特色等因素。培养目标的制定必须要切合高校实际,不能好高骛远,这山望着那山高,要选好国内对标高校,有的放矢地做好培养目标的制定。在这个过程中,高校要联合企业一同进行,综合考虑企业对创新型人才技术和能力的需求,制定出既能满足社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又切实可行的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确定后,高校和企业便需要适时地制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培养方案。培养方案的制定一定要细化,要涵盖本科四年所涉及的所有内容,企业要全过程参与制定培养方案,优化课程大纲,并承担部分案例课程的教学。如专业课程的设置一定要充分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做到学以致用;实践环节要让学生通过实践真正接触到企业实际,加入企业员工队伍中来,以员工的姿态开展实践课程;毕业设计更要紧密结合企业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利用学生专业特长结合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有效地开展[2]。
二、校企协同设置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是实现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核心内容。通常,高校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都是由高校教学职能部门和专任教师来设置和安排,虽然也参照了许多国内知名高校的教学体系来制定,但往往都没有站在企业的角度深入思考創新型人才培养的问题,学生在高校所学的课程在企业中到底能用上多少,也没有具体考量过。如今教育部、高校相关职能部门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再不从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深入变革,我们费尽心思培养出的人才将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这就要求在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设置时将企业需求以及企业中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纳入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设置中来,充分结合企业的视野和前景规划以及专业技术人员的意见和建议,使高校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更加适合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需要。
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具体实施方式是要将校内理论教学和校外实践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其中,校内理论教学以通识教育为主,主要讲授专业基础理论和原理,并配备必要的专业实验教学,让学生对该专业所涉及的课程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和掌握,为以后的深入学习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校外实践教学主要是在企业进行,利用企业特有的实践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基础知识应用的演练场,让学生将在高校中学到的理论知识得以应用,进一步巩固学到的知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3]。
三、校企协同建立实践教学基地
实践教学基地是高校和企业开展合作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础平台,是专门为本科生在读期间开展专业实践研究活动所提供的固定场所。实践教学基地通常采用校企联合建设与管理的模式。高校负责统筹协调基地建设相关事宜和制定相关管理办法,企业为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管理主体,共建双方应组建实践教学基地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实践教学基地的设立、建设、管理及本科生专业实践的组织、实施、考核、总结等工作。
通常,校企协同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可以分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和校内实践教学基地两种类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是指建立在企业的以实践教学为主要目的的高校校外基地,是企业与高校密切合作开展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综合平台,该基地日常管理由企业负责。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应设立明确的实践目标,建立和完善基地运行、管理制度和安全保障制度,并及时向学校通报基地建设情况和本科生实践情况。校内实践教学基地,是建在高校内部的以实践教学为主要目的的校内基地,是高校与企业紧密合作开展联合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校内综合平台,该基地日常管理由高校负责。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应加强本科生实践环节培养方式、培养方法的研究,并结合专业学科实验室建设,不断完善校内培养基地的实践性教学条件。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应不断加强培养基地实践导师培训,打造一支专业的培养基地实践教师队伍。
四、校企协同指导毕业论文
从环境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角度考虑,本科生毕业论文一定要与企业现有的研发课题或目前正面临的实际工程问题紧密结合,因此,高素质的指导教师是创新型人才培养成功的关键。高校教师擅长基础理论研究,偏重于对事物科学问题的探究。企业导师则具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偏重于对实际工程问题的解决。将两者优势有机结合起来,对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为了使高校教师和企业导师能够很好地相互配合,高校教师应定期地参与到企业生产和研发工作中,利用自己的基础理论研究专长指导学生在企业的生产实践活动,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工程实践能力;企业导师也应定期到高校中接受基础理论教育,提升自身的专业理论水平,为其在企业中更好地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提供理论基础。此外,课题的选择也是非常重要的,本科生要通过毕业设计将所学到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应用于工程实践。因此,高校教师和企业导师要共同商讨确定毕业论文的题目、内容及预期目标和成果。企业导师可结合企业在研课题提出用于本科生毕业论文的各种可行性选题,校内导师要分析和判断选题的难度和深度是否适合作为毕业论文。
五、校企协同评估人才培养质量
高校和企业都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主体,需要从各自的角度来定期评价人才的培养质量。一般来讲,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内容是多方面的,需要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定量的评估。首先,需要对构建的校企合作人才平台进行评估。在这方面要对校企合作模式、政策支持、师资队伍、工程基地建设、经费投入等进行定量评价;其次,需要对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教学效果和质量进行评估,主要是对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大纲、实践实习、毕业设计等进行定量评价;最后,为了从不同的视野和角度全面审视人才培养质量,还需要引入多种评价主体如用人单位、毕业生等对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进行评估。
参考文献:
[1]林健.卓越工程师培养:工程教育系统性改革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2]柏彦超,钱晓晴,封克,单玉华,赵海涛,王小治,汪晓丽,居静.校企联合培养资源环境科学专业人才模式的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10,15:101-102.
[3]陈丽春,毛建卫,茹潇潇,陈洁琼.校企协同创新培养应用型工程人才[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3:72-75.
Talent Cultivation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by 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
ZHOU Li-min,SONG Cheng-wen
(Colleg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nd Engineering,Dalian Maritime University,Dalian,Liaoning 116026,China)
Abstract: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ability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in universities plays a vital role in enhancing the national innovation strength.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nnovative mechanism of collaborative talents cultivation in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between universities and enterprises by the following aspects:formulating cultivation objectives and plans,setting up curriculum system and teaching content,establishing practical teaching bases,guiding graduation theses and evaluating the quality of talents cultivation.
Key words: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talents;innovation;cultivation
收稿日期:2019-04-24
基金項目:大连海事大学教学改革项目:多元化实践教学模式提升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探索与实践(2016Z04)
作者简介:周利民(1961-),男,辽宁大连人,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高等学校教学与管理研究。
通讯作者:宋成文(1975-),男,辽宁大连人,教授,主要从事高等学校教学与科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