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儿童感冒的7大误区
2020-05-14张荣
张荣
前几天有一封读者来信:“我是一个3岁孩子的母亲,我女儿在2岁以前身体一直很好,很少感冒发烧,可是近段时间却免疫力降低,容易感冒,为此我很着急,请问该怎么办呢?”
对于孩子感冒,家长有许多认识上的误区,若长期不加以纠正,会对孩子造成意想不到的危害。
误区1:多吃维生素可以预防感冒
受某些商家的宣传影响,很多家长认为多给孩子补充维生素就可以预防感冒。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首先,维生素本身不具备防治感冒的功效,现代科学研究成果证实了其并不能降低感冒的发生率,且维生素药物说明书中也没有指出其能够预防和治疗感冒。其次,过量服用维生素对人体有害,如小儿摄入较多维生素D,会发生烦躁、发热、厌食反应,甚至还会中毒,损害肾脏器官;若摄入较多维生素C,则可能引发腹泻、腹痛症状,甚至造成酸中毒。
误区2:感冒就用抗生素
病毒或者细菌都可以引起感冒。病毒引起的感冒属于病毒性感冒,细菌引起的感冒属于细菌性感冒,而抗生素只对细菌性感冒有用。事实上,很多感冒都属于病毒性感冒,一般来说对病毒性感冒并没有什么特效药,只需要对症治疗,而不宜使用抗生素。不少家长可能都有过这种经历,感冒后习惯性在药店买一些感冒药,同时加一点青霉素或头孢類抗生素。其实,抗生素在这个时候是没有治疗作用的,既是浪费也是滥用。
误区3:鼻音沉重就是得了感冒
幼儿期宝宝鼻子里面经常会有呼噜声,很多妈妈这个时候就会担心孩子是不是感冒。其实,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通常是宝宝累积了较多的鼻腔分泌物,做好清洁就可以了,只要没有出现发烧或是其他症状,则无需过分担心。
误区4:有咳嗽就要吃止咳药
对人体而言,咳嗽是一种生理性反射,当呼吸道受到异物吸入或浸润发炎的刺激,便将此讯息上传至大脑中延髓的咳嗽中枢,引起激烈的反射运动,目的在于将气管内异物排出,因此会猛烈咳嗽,自喉咙深处把空气排出,同时一并将异物喷出。可见,咳嗽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对人体是有益的,因此不应盲目止咳,建议先找到咳嗽的诱因,并去除之,再行止咳。?
误区5:感冒只是小病不用就医
现在有一部分家长认为既然感冒药只能缓解症状而无法治愈感冒,再加上考虑到是“药三分毒”,药物可能会对孩子产生副作用,于是干脆不去医院。其实,虽然感冒本身具有自限性,但是由感冒引发的各种并发症是必须及时加以治疗的,比如头痛、发热、鼻塞等会影响小儿的饮食、作息,因此当发生感冒时,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去医院检查,要排除可能产生的其他疾病,如肺炎或感染等。
误区6:有痰声就要拍背排痰
呼吸系统包括鼻腔、喉咙、气管及支气管,还有肺脏,产生痰的位置可以在上述任何一处。当听到幼儿呼吸声有痰时,应先自行判断或请医师协助了解,有痰位置究竟在“上面”(即喉咙以上),还是在“下面”(即气管或肺部)。若为前者,便不必拍背排痰,反而需要认真清除鼻腔或喉咙分泌物才是。当然,若确实有气管内痰声,则需要拍背排痰。
误区7:感冒发烧打点滴疗效好
“感冒发烧打点滴好得快”不仅被很多家长所认可,还受到部分基层医生的推荐,其实这也是一种误区。打点滴即静脉输液,其主要目的有两种:一是补充水分、电解质和热量,二是将治疗的药物以注射的形式输入体内。事实上,如果患者没有出现失水症状,则无需静脉注入药物。且大量数据显示,静脉输液并不能缩短病程,在病种复杂的观察室内输液还有可能造成交叉感染,再添新病。此外,药物均有两面性,有些孩子输液后会有强烈副作用,甚至还会导致病情加重。因此,对于小儿感冒的治疗,通常建议以药物治疗为主,静脉输液不是最佳治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