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才引进中的知识产权分析评议之我见

2020-05-14孙英伟王翔

学周刊 2020年10期
关键词:人才引进知识产权

孙英伟 王翔

摘 要:知识产权分析评议越来越普遍应用于重大经济科技活动。在人才引进中,通过对拟引进人才的知识产权情报进行分析,对人才匹配度、人才创新能力和引进的知识产权风险等进行评价,提出合理化建议,就能帮助单位引进契合需求的人才。

关键词:知识产权;分析评议;人才引进

中图分类号:D92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10-018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10.094

党和国家历来重视人才工作。打造具有国际水平的科技人才队伍,除了自己培养之外,还要有针对性地引进所需要的人才。引进什么样的人才、怎么引进人才、引进是否会有风险等,正是知识产权分析评议工作要解决的问题。

一、知识产权分析评议概述

(一)知识产权分析评议的基本内涵

评议的本质“是对将要最终表决或做出决定的事项进行周到而全面的分析研究,发表观点意见、提供咨询建议,代表了通过开放而审慎的程序达成决策的理性共识”[1]。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办公室2014年印发的《知识产权分析评议工作指南》,知识产权分析评议被定义为“综合运用情报分析手段,对经济科技活动所涉及的知识产权,尤其是与技术相关的专利等知识产权的竞争态势进行综合分析,对活动中的知识产权风险、知识产权资产的品质价值及处置方式的合理性、技术创新的可行性等进行评估、评价、核查与论证,根据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为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开展经济科技活动提供咨询参考”[2]。广东省知识产权局2019年发布的《广东省知识产权分析评议工作指南》将知识产权分析评议定义为,“利用知识产权情报信息和方法对相关经济科技活动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估,查找出活动进展中与知识产权相关的潜在问题,并合理运用知识产权战略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避免经济科技活动因知识产权问题导致重大损失,为政府决策和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提供咨询参考。”[3]

综上所述,知识产权分析评议就是通过对查询、搜集和其他可得到的公开的知识产权信息进行分析,从知识产权这一纬度对相关经济科技活动的可靠性、可行性、合理性及潜在价值和风险等进行评估和筛选,提出合理化建议,为政府、企事业单位开展经济科技活动提供决策咨询和参考。

(二)知识产权分析评议的价值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重要的新动能。对创新的追求,使得知识产权正在成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开展知识产权分析评议,有助于了解经济科技活动所涉及的知识产权状况,明晰工作目标和方向,识别、防范和应对潜在的知识产权风险,助力科技创新。因此,要重视知识产权分析评议对重大经济科技活动的决策参考作用,推动建立重大产业规划、政府重大投資活动等开展知识产权分析评议,引导企业自主开展知识产权分析评议,让知识产权分析评议为创新发展提供制度支撑,提高创新效率,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知识产权分析评议的应用

自2011年开始,我国开始着手知识产权分析评议工作,目前来看,知识产权分析评议工作已初具规模并达成社会共识。2011年,国务院发布的《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中,首次提出“建立重点产业知识产权评议机制”,推动知识产权融入产业的升级转换并发挥实效。这是我国首次提出知识产权分析评议的概念。同一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制定并印发的《集成电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也提出“在专项工程中开展知识产权评议”。2012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知识产权局等部门的《关于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产权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在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知识产权创造中,应“建立重大经济活动知识产权审议制度”。

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12年8月发布了《重大经济科技活动知识产权评议试点工作管理暂行办法》,启动了知识产权分析评议试点工作。随后,知识产权分析评议试点工作也在地方相继启动。国家知识产权局办公室于2014年印发了《知识产权分析评议工作指南》,对知识产权分析评议的类别内容、具体实施和实施团队等进行了规定。

目前,知识产权分析评议工作正在向纵、横两个方向深入。纵向上看,国家知识产权局正在积极引导地方知识产权局开展工作,目前已有一半以上的地方知识产权局将分析评议工作纳入到工作体系中。横向上看,国家知识产权局积极与相关部委展开合作,协助有关部委和中央企业解决在科技创新管理、投资并购策略方面的一些实际问题。在近些年的企业投资并购、技术引进、产品出口、招才引智等重大经济科技活动中,正在越来越多地采用知识产权分析评议这一有效的项目评价和筛选方法。

二、知识产权分析评议在人才引进中的应用

(一)知识产权分析评议在人才引进中的作用

不同类别的经济科技活动所面临的知识产权问题不同,因此,针对不同经济科技活动的知识产权分析评议工作的目的、评价内容也就不同。比如,科研立项前的知识产权分析评议主要是防止重复立项、重复研发,明确科研的目标和方向,确保创新效率。对于科技人才引进而言,知识产权分析评议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满足引进主体对于科技人才尤其是高层次科技人才的需求,要解决的是拟引进人才所拥有的知识产权的真实性、有效性、与引进主体引进需求的匹配度、人才的创新能力以及人才知识产权风险等。无论对于企业还是对于高校和科研院所而言,科技人才特别是高层次科技人才引进都是一项非常重大的举措,投入巨大,如果未进行严格的知识产权分析评议,盲目引进,不仅可能因知识产权或创新能力问题没有达到预期目的,还有可能因此惹上官司,为单位带来困扰和麻烦。

(二)知识产权分析评议在人才引进中的实践

早在2013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就开始了包括“海鹰计划”高端人才引进在内的三个人才知识产权分析评议试点项目。2014年8月,浙江省在“千人计划”人才评选中采用了知识产权评议。2016年相关部门对第十三批国家“千人计划”创业人才47名拟入选人员申报的知识产权信息进行了分析评议。2017年,湖北省知识产权局设立了“高端人才引进知识产权评议”和“海外高端人才引进知识产权评议”项目。同年,广东省在“珠江人才计划”评选中引入了知识产权评议。

此外,江苏、北京、四川和湖南也在落实高层次科技人才(或海外人才)政策中引入知识产权分析评议制度,通过知识产权分析评议制度,甄别、引进了一批真正具有创新能力的高层次科技人才。

(三)人才引进中知识产权分析评议的主要内容

国家知识产权局办公室2014年印发的《知识产权分析评议工作指南》中将包括人才引进在内的知识产权分析评议的内容分为了三个模块:法律类分析、技术类分析和市场类分析。法律类分析模块包括:知识产权法律信息查证、知识产权权属关系查证、知识产权法律风险分析、知识产权相关权利义务调查、目标市场知识产权法律环境调查、知识产权相关协议条款审查、知识产权稳定性评价、知识产权保护强度评价等。技术类分析模块包括:专利技术趋势分析、专利技术竞争热度分析、创新空间分析、创新启示分析、技术可替代性分析、技术核心度调查、技术创新度评价、技术成熟度调查等。市场类分析模块包括:产业知识产权竞争状况调查、知识产权关联度调查、目标对象知识产权策略及实力评价、知识产权资产审计与评估、知识产权经济效益调查等。

《广东省知识产权分析评议工作指南》中从人才匹配度调查、人才创新能力和人才引进风险三个方面对人才引进中的知识产权分析评议的内容进行了分类,其中人才匹配度调查主要包括引进方所需技术或学科调查和相关技术人才分布;人才创新能力主要包括专利申请量、专利授权量、专利法律状态、境外专利拥有量、专利产出率、专利稳定性分析和专利价值度分析;人才知识产权风险主要包括协议风险、职务发明与专利权属风险等。如果是企业人才引进要增加专利实施的侵权风险,如果是高校/科研院所人才引进则要增加非专利文献以及学术道德行为分析。

从大部分地方发布的人才引进项目评议内容来看,评议内容规定比较粗糙,主要包括引进人才拥有的知识产权数量、法律状态、权利归属、技术水平或高度,如果是创新人才,要增加对权利稳定性风险的评议,如果是创业人才,则评议产业化的知识产权风险和技术壁垒等。

人才引进中进行知识产权分析评议所要解决的是引进什么样的人的问题,考察一个科技人才是否符合引进单位的要求,不外乎这三个方面:一是拟引进人才是否具有创新能力,二是所具有的创新能力是否与引进单位的人才需求相吻合,三是人才引进后是否会存在相关风险等。通过对拟引进人才的知识产权进行分析评议,能辅助引进单位遴选到更为合适的人才。

三、人才引进知识产权分析评议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了解引进单位的真实需求

了解引进单位的真实需求是做好知识产权分析评议工作的前提。不同的单位对人才引进有着不同的目标,对人才考量的指标也有所不同。比如,地方政府可能是基于产业竞争引进人才,高校和科研院所可能更注重基础研究,而企业可能更注重能够产业化实施的技术。因此,分析评议工作开始前要和引进单位充分沟通,了解其真实的人才需求。

(二)引进人才要结合单位实际

在进行分析评议前,首先要对引进单位做详实的调查,了解单位既有的研究基础、创新能力和人才状况,在分析评议特别是在提出人才引进建议时,注意拟引进人才是否能与原单位人才组成团队,形成合力。

参考文献:

[1]孟海燕,知识产权分析评议基本问题研究[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3(2):427.

[2]国家知识产权局办公室.知识产权分析评议工作指南[Z].2014-12-23.

[3]广东省知识产权局.广东省知识产权分析评議工作指南[Z].2019-1-20.

[责任编辑 张翼翔]

作者简介:孙英伟(1969— ),女,汉族,河北元氏人,教授,研究方向:知识产权、民商法学。

王翔(1979— ),女,汉族,新疆和静人,讲师,研究方向:科技法学、民商法学。

课题项目:本文系石家庄市科技局石家庄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高层次科技人才知识产权分析评议制度研究》(项目编号:185790125A)的项目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人才引进知识产权
Mesenchymal stromal cells as potential immunomodulatory players in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induced by SARS-CoV-2 infection
重庆五大举措打造知识产权强市
关于知识产权损害赔偿的几点思考
论我国乡镇企业人才引进的现状与发展
知识产权为“互联网+”护航
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