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秦汉时期漆质妆奁设计美学探究

2020-05-14何恰露

设计 2020年6期
关键词:设计美学

何恰露

摘要:研究秦汉时期漆质妆奁设计美学特征,分析其文化主题、审美思想对造物设计发展的影响。思考和分析秦汉时期的社会大环境,通过探究漆质妆奁在功能造式、装饰纹样的运用与演进,对秦汉漆质妆奁的设计进行分析,研究漆质妆奁所蕴含的设计美学并探索了秦汉时期漆质妆奁的设计美学特征。中国传统器具有着其独特的设计审美与特征,在解决现代设计方面的思想和审美方面,是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的,如材料易得、工艺精巧、功能独特。

关键词:秦汉时期 妆奁 设计美学

中图分类号:J5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 (2020) 03-0111-03

引言

秦汉时期,中国古代手工艺品的创作技术达到了新的高峰。这一时期,秦王赢政“续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政治的统一为手工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秦政府移民入蜀,蜀国农业发达,有“桑、漆、麻、苎之饶”,说明漆树资源之多,统治者对漆树的栽培和生产,带来了蜀汉漆器的兴旺。杨明写于《髹饰录原序》“盖古无漆工别有漆工,汉代其时也”,表明自汉代以来,专门从事漆器工艺的涂漆行业已经存在。《汉书贡禹传》还指出“工官,主作漆器者也”,这证明当时的漆器制造有一个特殊的官方管理,精细的技术分工为漆器的大量输出提供了条件。高技能的设计实践不仅使漆器更美观,而且促进了设计美学思想的进一步延伸。与此同时,思想层面上的独尊儒术,释教的传进和玄教的形成,以及厚葬之风和神仙思想的流行于世,使得秦汉漆器设计美学思想不仅在本体上注重器物的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而且注重造物设计的人伦教化功能。

一、漆质妆奁的概述与溯源

(一)概述

奁,是用来储存东西的小型器物。起初不仅用来储存梳妆器具,而且还用来存放食物或放置香料,后来才逐渐成为存放妆具的专有器物。化妆是一种穿戴修饰的生活方式,妆奁就是在这种生活方式下发展出来归整用具的器物。如青铜镜子,梳篦,镜子刷子,刀具等其他修整工具,还有些皮肤化妆品,如胭脂,润唇膏,化妆粉,眉毛等和其他稀奇的小物件通常都被收集到容器之中。妆奁最早的文献记录出现于许慎在《说文解字竹部》释籢字:”籢,镜籢也。从竹,敛声”,可见妆奁最早是竹制品。漆质妆奁是指在各种胎骨内外髹饰生漆,其功能与竹质妆奁并无—二,同是用于放置梳妆器具。

(二)溯源

漆质妆奁最早可以回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如《长沙楚墓》中所统计战国晚期出土的14件漆器,有6件为放置化妆用具的漆质妆奁;在秦朝时,大部分的妆是单层或双层。合理和灵活的装饰手法,建立了汉朝不受限制的风格,并为其自由不羁的风格定式奠定了基础。除了之前已有的圆形漆状,还添加了一个新的椭圆形样式。在汉朝,青铜器逐渐衰落,瓷器还尚未进入人们的生活,当时最受上层阶级喜爱的器物就是适用、精美、轻巧的漆器。汉代漆奁不但形制多样,而且装饰特征也更加多彩,值得一提的是汉代双层多子结构,作为求子、承载生命不灭的重要器具彰显了时代的特征;东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因社会外部条件发生变化、瓷器的興盛发展,漆器的发展变得衰微,直至隋唐才有所好转,但是大环境使得漆器依旧不如瓷器的发展;宋代漆奁的形制发生了些许变化,样式流行镜箱和套奁,形制也变得系列化和规格化;明清漆奁的样式发展为大型梳妆台和小型可携带的梳妆匣,使用范围日趋广泛,不再是皇亲贵胄独有的器物,普通平民阶级也可以使用,整个漆质妆奁的发展都朝着审美与实用一体化的趋势发展,也受到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由单层到多层经过一系列漫长的求索变换,最后演变到如今的梳妆台,这个过程的梳理总结对我们现代设计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二、漆质妆奁的设计美学分析

秦汉时期的男女在日常生活中格外注重对自已外貌的梳理和化装,人人皆有一颗爱美之心。人们在对漆质妆奁进行造物的时候,他们不仅仅只考虑器物的实用性,还要考虑器物对使用对象感官和心灵的愉悦,从而对物的审美有所追求。从《考工记》中的“天有时,地有气,才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的简单概念来看,不难看出古代匠人们于此概念对技术过程的影响。而漆质妆奁正是这样一种具有地理,时间和人的优点的创作。秦汉两代时期是传统漆艺发展的鼎盛阶段。这一时期的妆奁,在创作的形式与内容、造物的功能与装饰方面,表现出与当时社会文化审美高度的一致性。

(一)材料工艺

中国漆器的历史非常漫长。例如,在浙江和跨湖桥废墟中发现的具有8000年历史的漆器弓和良渚文化漆的镶嵌和绘画技术表明,我们的祖先曾经在新石器时代创造了漆器。漆器成型主要靠胎骨,在秦汉时期,漆奁的胎骨主要包括竹胎骨,木质胎、夹纻胎以及小量的复合质胎骨等。

1.木质胎

竹质胎骨运用比较少,木质胎是漆质妆奁最常使用的胎骨,卷木胎是用卷制的方法,运用木料的可弯曲性卷曲成圆筒状来制作容器的器身,质量比较纤微。汉代以前,木胎的漆奁一般是其器物的壁采用纤薄的木质卷曲胎体而盖部与底部因木胎的沉厚质地,则采用斫木制胎的方式。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双层漆质妆奁的底部就因其质地的厚重,采用在底部胎上挖凿9个形式大趋相同的凹形槽部的方式,而这9个与底部凹槽形制相符的子奁就嵌放其中(图1、2)。为了便于后续的髹漆与刻画,同时克服易于开裂的木质胎接口的不足,并隐匿接口等工作的进行,古时的匠人们在卷制的薄木胎表面上髹涂生漆并裱上麻织物,借助于夏布表面的外心力提高胎骨的稳固性。

2 夹纻胎

夹纻胎出现于春秋时期,经于战国时期的发展,在西汉中期开始广泛传播并到达顶盛。夹纻是指以漆器为胎骨,它完全由夏布和漆灰一层层制成,在木制轮胎上覆盖夏布的做法直接导致夹纻胎的出现。该方法又有木心夹纶和脱胎夹纻之分,前者必须由薄木片制作形成,然后夹裱麻织物以增加强度;后者为泥模塑形,裹上织物,待其干固后进行脱模,故又称为脱胎。夹式轮胎的出现使漆器制胎的技术得到了巨大进步,使得秦汉漆器骨胎工艺经历了从厚到薄的旅程。漆器变得更加轻便灵活,它不易损坏,有利于复杂和不规则形状的制造。在漆器制造中使用夹式轮胎为西汉漆面化妆提供了技术进步。

3.复合质胎骨

复合材料是胎儿骨的漆面。例如,从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单层五斑蝎和双层蝎子蝎子由木制轮胎和布胎江苏邗江甘泉汉墓组合而成。出土的九个儿子由木材和铜复合材料制成。

(二)功能造式

1.妆奁的功能

自古以来,我国就有礼仪之邦之称。《百官志二》中讲述皇帝加原服(男子成年礼)那天,太尉洗手后自东厢房取梳妆盒跪于御座西……礼毕后祝:“寿考惟祺,以介景福”,无论宫中女子还是男子,他们都格外注重对自己外貌的修饰。妆奁的功能性需求便是出于储存、规整这些用具而被设计制作出的,妆奁内部放置的梳妆用具有铜镜、铜刷、梳蓖、镊子、眉笔、刮刀、黛板、砚杵以及一些常见的发饰和其他物件等。

2.妆奁的造式

汉代漆质妆奁的功能造式出现了不同功能需求的系列化、规格化内部样式设计。通过精湛的工艺,古人将每个单层子奁组合成一个可移动的空间结构,并将独立的子奁放置在一起,便捷而不古板,显示出明确的秩序感和节奏感。其中漆质妆奁的顶部盖层突出隆起,顶部凸棱成多数的级梯状排列,其凸起的弧度竟接近半圆球状,如此规划大大增强了漆奁盖部抵抗外部压力的程度。汉代漆奁的形制较秦发生巨大的变化,与秦代仅有的原形、椭圆形造型外,新增了方形(包括正方形、长方形),方形漆奁与椭圆漆奁常常用来放置非梳妆用具,圆形漆奁以放置梳妆用具。

两汉时期,在功能得到满足的同时,思想层面在作品功能造式上的延伸得更为多彩。随着当时多子奁的大行其道,优雅细腻的风格方向转变深受大家的喜爱,除了形扁器矮的单层奁之外,西汉漆质妆奁还有双层化妆奁,它不仅体现了其作为放置化妆工具其他小物件的基本功能,而且对精神层面的愉悦显得尤为突出。

(三)装饰纹样

1.妆奁髹饰的手法

漆奁的装饰分为器物定型的髹饰与成型之后的外部装饰。通常,只有先在胎骨上进行髹漆,一般内髹红漆,外髹黑漆,使表面形成一层漆质的外膜,这个物体才成为漆器。漆质外膜具有光滑、抗湿、防腐的优越性,接着就在漆质妆奁上进行裝饰。汉代漆器的装饰手法主要有用各种不同颜色的涂料进行绘制、锥画、堆漆、金银贴花、金属扣等。由于涂料液具有很大的黏度,为自己拓展了以漆代胶的新型装饰方法一一在漆器上面黏贴宝石、蛋壳.金银片、螺钿等装饰材料,以达到美化的效果。

2.妆奁的纹饰

漆奁的纹样设计也是其一个重要内容,不仅丰富了器物的审美,而且反映了当时的时代特征和社会环境。昔人采用“观物取像”的方式,把身边熟知的动物、植物、自然景观,通过具像化或者概念化总结形成精美的纹饰绘制在器物上。漆奁最常见的纹样有以下几类:

(1)动物纹有虎纹、鹿纹、龙凤纹、鹤纹、朱雀纹、雁纹以及蛇纹等。这些以动物为纹样的装饰往往寄予着人们对顺遂如意的推崇及对生命的敬仰,以获得生活的安静祥宁。

(2)植物纹多以树枝花叶、藤茎、枝蔓等,这些纹样往往在主题中起着烘托的作用。

(3)自然景象纹主要有山川、水纹、云纹、雷纹等。其他还有如几何纹样、神话传说纹样等。这些图示纹样大多数以二方连续的的排列组合方式呈多条状分布在漆质妆奁的顶部盖面以及圆筒外侧壁上。

秦汉期间,“自齐威、宣之时,驺子之徒论著始终五德之运,及秦帝而齐人奏之,故始皇采用之。而宋毋忌、正伯侨、充尚、羡门高最后皆燕人,为方仙道,形解销化不可胜数也”。可看出当时的贵族统治阶级出现了成仙、求仙、追求长生不老的社会思潮。直到汉代,在贵族阶层的推动下,寻求永生和巫术的精神更加肆虐。吕思勉说,汉代社会是“鬼神世界”。汉武帝不仅给予神仙术士丰厚的钱财和极高的名誉地位,甚至将成仙、求仙等行为成为敬拜礼仪这类国家大典的行为之一。

正是由于国家最高统治者对生命不朽的追求,从而促进了长生的思想,这使得大量的仙人,仙境,云彩等装饰内容不仅出现在许多绘画和文人作品中,也主要体现在人们死后陪葬的文物中,随着文物的开采,使得曾经的器物面貌得以重现。1985年江苏邗江姚庄10号西汉墓出土的贴金银箔镶嵌玛瑙珠子彩绘漆奁(图3),从装饰纹样上,妆奁的盖顶之处绘饰银柿蒂,有一颗直径约为18mm的玛瑙珠镶嵌其中,并以金、银箔片装饰纹样镂刻制作在其四周,极其优美。此奁将汉代绘画艺术和多种装饰技法融为一体,妆奁外部表层的装饰带由金银箔和银扣组合而成,其中装饰带和其中金银箔上的间隙之处绘制为云气纹,装饰带上的纹样造型丰富而华丽,精巧且雅致。代表了汉代妆奁漆器的装饰风格和特点,也为唐朝时期的平脱漆器奠定了工艺基础。

三、漆质妆奁的美学特点

中国有众多哲学家及哲学流派,他们的文化思想在当时的造物设计活动中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当时社会的仙人思想在汉代漆质妆奁上显现出了具有明显时代风格性的轨迹。正如宗白华先生所说“工匠艺术家更要走在哲学家的前面。先在艺术实践上表现出一个新的境界,才能概括这种新境界的理论。”文质相和谐的造物设计思想,不仅反映了秦汉时期器物设计精美、灵动、宏大的时代审美属性,并且也彰显出传统造物设计中“格物致用”的思辨精神。综上所述,秦汉时期的漆器妆奁设计及审美,笔者认为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工艺巧妙

秦汉时期妆奁漆器在功能、造式、工艺、式样、颜色等方面都取得了空前未有的成就。无论单层扁圆漆奁还是双层奁和多子奁,皆体现出高超的髹饰技艺水准和设计技巧,为汉代之后漆奁的发展奠定了高水准的榜样,一件精美的妆奁,需要工匠们在造型结构、装饰纹理上颇具讲究的思考。

(二)装饰与实用相结合

从装饰的层面上看,装饰的手法多彩:堆漆、漆绘、针刻、釦器、镶嵌等;从实用功能的层面上看,漆器耐腐蚀、耐高温、胎体稳固扎实;纹样方面,主要有几何纹、云气纹、动物纹、怪兽纹、植物纹等;颜色主要以大气的红黑二色为主;造式精美,又不失意趣。它们不仅体现了这个时期超前的功能主义设计思维,也体现了极高的审美格调,布局审美与实用使用相结合。又由于其因地适宜、简洁实用的特征,上层贵族则重视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实用,使得漆奁逐渐成为区分作阶级地位、身份及化装的复杂程度的不同标志,开始出现实用价值之外的附丽价值。

(三)对传统哲学思想的体现

秦汉时期漆质妆奁的生产也深受传统人与自然和谐的哲学思想的深刻影响,并且敬崇古昔阴阳学说。漆质妆奁在造式上多以圆形为主的式样,目的虽然是为了增加其在功能性上的内部使用面积,但漆质妆奁的外部造型结构大概也是汲取到了传统天圆地方的思想影响,故早在先秦的《考工记》中这一造物自然观就已有记述,先祖这种器以载道的哲学文化造物思想把文化寓意象征与结构功能造式、实用与审美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四)人文意蕴丰富

漆质妆奁在设计上实现了人文意蕴的表达,用理性、客观、科学的思想成就了人们对美的追求,使器物的设计能够最大程度上展现了以人为主体,将有形的器物转化成无形的情感寄托,不仅体现了其设计的价值,而且把人们带进了一个绚丽多彩的烂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不断交相融合的器物世界。

小结

漆质妆奁是中国传统器具之一,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它在漫长历史文化长河中闪烁着其独特的光茫,秦漢时期漆质妆奁的外观起源于当时特殊的社会和人文环境,每件蕴含自然观与造物观的传统器物设计作品都发挥着属于它们所在时期和所属民族的特征性。由于不同时代的思想和审美观念,器物的设计与制作依存于特殊的文化观念和造物目的,它是在实用性和审美性的基础上发明和产生的,反映了文化思想,审美趣味,价值观以及风俗特征。不仅为我们认识秦汉时期创作文化开辟了历史之门,而且在解决现代设计方面的思想和审美方面,如材料易得、工艺精巧、功能独特都是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的。.

参考文献

[1]冯天瑜.何晓明.周积.中华文化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 290

[2]王世襄.髹饰录解说[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8 .19

[3][南朝宋]范晔撰.后汉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193

[4][东汉]许慎.段玉栽.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193

[5][汉]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59. 1368

[6][宋]欧阳修.齐祁.新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75.753

[7][宋]吕思勉.秦汉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729

[8]黑格尔.美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346

[9]宗白华.宗白华全集[M]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 451

[10]刘芳芳.古代妆奁探微[J]文物春秋2011 (5):3-11

[11]刘宗超.从艺术学角度看《考工记》[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1):119 121

[12]叶杰.古代漆奁的美学特征[J]艺术探究2013 (4):124-125

[13]刘芳芳.战国秦汉妆奁研究[D]南京:南京大学2011: 1-254

猜你喜欢

设计美学
论无印良品的设计美学
探议湘西土特产品包装设计中的设计美学内涵
对会展设计中美学意义的探讨
现代汝瓷茶具设计研究
包豪斯对当代视觉传达设计的影响
浅析现代平面设计中的设计美学原理
设计伦理与现代设计美学的构建
论设计美学在动画中的价值体现
唐代铜镜中的设计美学初探
现代设计中对荆楚文化运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