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袭的早春
2020-05-14姚中华
姚中华
没有人想到,这个早春,一个千里之外、遥远而陌生的城市,竟然与自己生命健康息息相关,紧密相连。更没人想到,武汉华南海鲜市场一笔肮脏的交易,犹如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成千上万无辜者因此为它埋单。
早晨起来,透过窗户向外望去,大街上空寂而冷清。鼠年新年的帷幕刚刚拉开,往年,正是人们走亲访友、逛街赏会、互道祝福的日子。而此时,小城安静得如同一座孤城,像是刚刚经历一场劫难。春晚那句刚刚流行的“鼠年,鼠你快乐”瞬间变成“鼠年,鼠你警惕”。神州大地经历着病痛,城乡陷入了恐慌。人们并不能确切知道这种被称之为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机理,只能被动接受一个事实:干咳,变成最可怕的举动;发烧,成了最担心的事情。
工厂延期开工,学校延期开学,人们被告知呆在家中。据说这是防止疫情最有效、最实用的方法。举家团圆,足不出户,本来是人们梦寐以求十分难得的事情,而被贴上“防范疫情”的标签,瞬间成了不祥的代名词。这种间接式的“隔离”对许多人来说是一种说不出的煎熬,它让人压抑,更让人沮丧。一场黑色的风暴席卷了神州大地,让原本喜庆的传统节日也变得黯然失色。
电视清一色滚动播放着有关疫情的消息,手机被一条条接踵而至的真假信息刷屏。浩浩长江,悠悠楚天,那座“一城分三地,三镇压两江”的古城,吸引了人们眼球,也成了全世界关注和谈论的焦点。这座有着“九省通衢”的城市,早已是万里长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平日里灯红酒绿,车水马龙。而如今,它却被如洪水猛兽般蔓延的疫情侵扰得支离破碎,折磨得遍体鳞伤。封城、隔离、抢救、物资告急……街头警灯闪烁、救护车呼啸而过!一支支驰援的白衣队伍,让人想起十几年前“非典”时期那些令人惊悸难忘的场面。一座城,有着牢固坚硬的钢筋水泥支撑,却被比虫豸小上千万倍的病毒推到了悬崖的边缘。有人叹息,生命原来是如此脆弱,如此不堪一击。
天,终于渐渐放晴。上午十点,久违的阳光穿过厚厚的云翳,照在大地上,有些晃眼。
我走出家门,想到不远处的公园里走走。那里树木繁多,空气清新,应该是安全之所。
在小区门口,门卫拦住了我的去路。几位原本和蔼可亲的门卫变得严肃而滑稽。他们统一佩戴红色袖章,正襟危坐,眼睛在面部硕大口罩的上沿闪动着警惕的目光。一名门卫指了指身边一块巨大的白色告示牌,另一位则不容置疑地用测温仪对着我的额头,比划测量了一通,看到我体温正常,这才示意让我通行。我知道,疫情如敌情,小区实行严格管制并非个别,眼下就连乡村,一个个村头也重现当年抗战时期站岗放哨的景象。面对灾祸,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早已变得不堪一击,如同一张不能遮风挡雨的薄纸。
大街上空空荡荡,原本生意兴隆的几家饭店,大门紧闭,只有崭新的春联,还有张贴的痕迹,流露出一丝过节喜庆的气氛。偶有一两个行人,行色匆匆,硕大的口罩戴在脸上,只露出两只眼睛,让人看不清面目。车辆稀少,遇到一两辆也是急驶而过,像是正在经历一场逃亡之旅。
公园在小区的对面,以小城一位古代名人命名。平日,这里广场舞、徒步群,轮番上演;遛弯的、晨练的,人满为患。现在,整个公园阒无一人。一棵光秃的树桠上挂着一只风筝,被风吹得左右摇摆,那是年前几个嬉耍的少年留下的遗憾,此时已不见少年的身影。一个人踟蹰在寂静的小路上,我能听到自己的心跳。
公园湖边,几处芦苇早已枯萎,枯黄的叶杆连接着冰冷的湖面。我突然看见几只水鸟在芦苇丛中,一边游弋,一边觅食。我不知道这种被俗称为“水咕噜”的水鸟来自何方,又是如何来到这座公园里狭小的水面,并且驻扎生存下来。儿时,在家乡广阔的水域,能经常看到这类水鸟的身影。这些看上去小巧玲珑的水鸟,水陆两栖,行动敏捷,想捉住它们绝非易事。有时,见到它们,只要喊一声:“水咕噜子不穿裤子,丑呀。”它们就会立刻钻进水里。而如今,在这座北方城市,鳞次栉比的高楼已经把城中仅有的水面压缩到公园一隅,水鸟在这片弹丸之地栖息,随时要面对天敌的威胁,还有人类的侵扰,它们能够繁衍生息,实属不易。看着它们孤独而弱小的身影,我心中滋生一种怜悯,也油然而生一种敬意。
这些弱小的生灵与我们人类到底有着怎样的关系?看着湖面上漂游的水鸟,我又想到这次疫情。现代科技基本确认,这次疫情的罪魁祸首是寄生在野生动物身上的冠状病毒,有人吃了野生動物,导致病毒传播给了人类。人类曾经与万物生灵共同拥有脚下这片土地,如今主宰了这个世界,为了满足一时所谓的口福,对它们大开杀戒,疯狂杀戮。飞禽走兽、尘螨虫豸都成了盘中美食。病毒的传播、蔓延,如同是一种报应。
一阵风吹过水面,寒冷的水面掀起了波纹,水鸟像是受到惊扰,立刻消失得无影无踪。
公园深处,两棵小树上悬挂着一条红色的横幅,上面写着“武汉加油!天佑中华!”的横幅被寒风吹得左右摇晃。望着条幅,我的眼睛有些湿润,我似乎听到那座正在病痛中的城市发出一声声凄厉的呼唤,一声声沉闷的呐喊。
大寒节气尚未过完,我不知道,人们迎来的将是怎样一个逆袭的早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