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刘太后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
2020-05-14木匠
木匠
因了历史剧《清平乐》的热播,我已在上周给大家介绍了历史上的宋仁宗赵祯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皇帝,本周,再和大家聊聊仁宗亲政前,一直以太后身份垂帘听政的宋真宗的皇后刘娥。
刘氏,生于太祖开宝元年(公元968年)。《宋史》说她祖籍太原,后徒益州,她的祖父是五代十国时的后晋和后汉右的骁卫大将军刘延庆,父亲刘通太祖时曾做过虎捷都指挥使,领嘉州刺史,所以她家才举家迁至了成都华阳。但从现有的证据来看,这都不是真的。她应该就是益州一普通人家的女儿,不但出身低微,而且父亲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母亲不堪生活的重压,只好把她送给别人。当她大约十四五岁的时候,嫁给了当地的一个银匠,不久,那银匠来到汴京,开了家首饰店,她也就跟着来了汴京。
那《宋史》为何要给她编造那样一个出身?想来无非就是为抬高一下她的门望吧,这在极重视门第的古代,完全可以理解。
刘氏与宋真宗赵恒的初相会(赵恒是宋太宗的第三子,当时还叫赵元侃,刚刚被册封为襄王,也还没被册封为太子),是她一天去襄王府,给府中的女眷送打好的首饰,结果就遇到了赵元侃,年轻的王爷一眼就看上了天生丽质的刘氏。隔天就派人到银匠家,要将刘氏收入王府,银匠不敢不答应,只好眼泪汪汪地看着他们把刘氏带走了。
劉氏进入王府以后,年轻的王爷就开始耽溺于情色而不能自拔。刘氏也渐与他生出了感情。不到半年,两人已是如胶似漆。可是刘氏出身低贱,年轻的王爷不敢向父皇宋太宗赵炅(本名赵匡义,后因为避其兄宋太祖赵匡胤的讳,而改成了赵光义,赵炅是他登基后又改的名字)请求婚姻。情报很快传到老皇帝那里。老皇帝大怒,圣旨一道下来,命将刘氏逐出王府,并为自己的这个三儿子赐婚了忠武军节度使潘美的第八个女儿。然而,潘氏在嫁给赵元侃后6年就去世了,随后,太宗又给她赐婚了宣徽南院使郭守文的次女。
年轻的王爷虽迫于父皇之命将刘氏送出了王府,但割舍不下这段感情,便将刘氏藏在了自己一心腹的家中,不时与之私会。
直到15年以后,至道三年(公元997年)三月,59岁的宋太宗驾崩了,遗诏传位于已立为太子两年的赵恒(他被立为太子后,就改名为赵恒了)。
赵恒登基后,即册封了郭氏为皇后,但他并不喜欢郭后。于是,很快又把刘氏接进了皇宫,并封了她为四品美人。其时,刘氏虽然已经36岁了,可是她聪慧温柔,是以一直得到真宗的专宠。
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郭后所生的9岁的皇子赵佑夭折了,半月后,另一名两个月大的皇子也夭折了。至此,真宗此前有过的五名皇子竟一个也没有活下来。
景德四年四月十六日,伤心过度的郭后也去世了。真宗本想立刘氏为后,但由于她出身低微,且也没能生下皇子,群臣都不同意。真宗索性就让后位空着,说等有了皇子再行定夺。
刘氏虽长年受宠,但就是无法怀孕。不意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10年),刘氏身边的一个侍女李氏突然怀上了龙种。一直想立刘氏为后宋真宗赵恒,遂与刘氏商量出了一个“借腹生子”法子来,并马上就对外宣布了刘氏怀孕了,并册封了刘氏为修仪(九嫔之一,在后宫中的地位要高于美人)。转年四月十四日,李氏生下一子。孩子一生出来就被抱到了刘氏那里,对外就说是刘氏所生的。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狸猫换太子”。
刘氏既已“生子”,真宗便诏告群臣,欲立刘氏为后。然而很多大臣都知道刘氏“生子”的真相,仍不同意真宗立刘氏为皇后。刘氏审时度势,知此事不可强为,是以真宗几次欲“立之”,刘氏亦几次“固辞之”。直至大中祥符五年(公元1012年)十一月,真宗再晋刘氏为德妃,又给百官加官进爵,并答应百官,只要你们同意我立刘氏为后,册后礼仪都可从简,汝等亦不必进贺。百官这才同意刘氏封后。就这样,其时已经44岁的刘氏,终于成为了大宋王朝的皇后。
要说刘氏这些年,还真是读了不少书,每与真宗议论政事,往往能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的关键。久而久之,真宗也越来越离不开刘氏了,每日批阅奏章,都要刘后陪在旁边;外出巡幸,也必带着刘氏,为的就是随时可以商量。皇帝是项十分艰巨的工作,真宗本就体弱多病,年过50以后,就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了,便索性将政务全都交给了刘氏处理。这刘氏也果真了得,以自己的亲信丁谓为相,钱惟演为枢密使,同时又重用了王曾、张知白、吕夷简等一批能臣,把个国家治理得是四海升平,国泰民安,并将反对自己的大臣,如寇准、李迪等人,全都驱赶出了朝堂。
乾兴元年(公元1022年)二月,54岁的真宗驾崩,遗诏由皇太子赵祯,也就是当年刘氏从李氏那里抱来的孩子,继承皇位,是为仁宗,尊刘氏为皇太后,因当时赵祯只有11岁,是以军国大事都要“权取”太后处分。至此,刘氏正式从后宫走进朝堂,开始了她长达10年的垂帘听政,可谓登上了权力的登峰。
这里有必要提一下的是,刘氏虽不是仁宗的生母,但自将他从李氏那里抱过来之后,就一向对他很好,可谓视若己出,克尽母职。仁宗和她的感情也一直很深。而对于仁宗的生母李氏,更从无起过加害之心。在她怀上龙种之后,刘氏即与真宗商量,将其晋升为了崇阳县(郡)君(宋后宫,皇后以下,依照位分,还有贵妃、贤妃、德妃、淑妃、宸妃、昭仪、昭容、修媛、修仪、修容、充媛、婉容、婉仪、顺容、贵仪、婕妤、美人、才人、国夫人、郡君、红霞帔和侍御),在她生下皇子后,又将她晋升为了才人,还将她的兄弟李用找来,授予了官职。真宗崩后,刘氏又以太后的身份,下诏晋升了李氏为顺容。在李氏临终前,又将她晋升为宸太妃,并准其穿上皇后的衣服下葬,并了升了其兄弟李用的官职。当然,她这么做,也有怕以后儿子以后知道了真想,会记恨于她的因素在里面。
总的来说,在刘太后垂帘听政的十年中,可谓号令严明,赏罚有度,在大是大非面前,也更尊重士大夫们的意见。比如丁谓,自以为在帮刘氏肃清朝中的反对党时,功劳甚大,在刘氏垂帘听政后,就开始膨胀了,屡屡做出僭越之事,如勾结宦官弄权,还大肆贪污,刘氏查觉后,即以雷霆手段,罢了他的官,并抄没了其家产。刘氏也很注意自己的言行,对自己下人的要求非常严格,如太后宫中的侍女,见皇帝的侍女穿得都很华丽,觉得她们身为太后的侍女,不应该被比下去?都希望能换装,但刘氏却不为所动,说:“那样的服饰,只有皇帝的嫔御才能享用,你们哪里有这样的资格。”
刘太后执政日久,小皇帝也逐渐长大了。她虽不愿还政于仁宗,却也从未想要自立。一日,时任御史中丞,知开封府的程琳给她献了一幅《武后临朝图》,刘氏一见,立即手掷于地,道:“我是絕不会做出这样的事的!”
所以,史书称她“有吕(稚)武(则天)之才,而无吕武之恶”,还是相当中肯的。
转眼十年过去了,看着自己治理下的大宋,物阜民丰、四海安定,刘氏心中也涌起了一丝豪迈。谁说女子不如男?自己的功绩虽不能比肩于秦皇汉武,但同历史上大多数中庸皇帝相比,那还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欣慰之余,也有缺憾。在这个男权的世界里,她就是再位高权重,但终究还是一个太后,是先皇的老婆,现皇帝的娘,许多年以后,人们提起本朝,只会说起这是仁宗朝,谁会记得她这个坐在帘子后面的真正王者?
明道二年(公元1033年)二月,又要举行祭太庙的大典了,自觉大限将至的刘太后,想要生前能穿一次天子的服装———衮冕(也就是想要形式上,过把皇帝瘾),于是,便提出了她要着衮冕祭祀太庙,同时为了不让朝臣们觉得不舒服,还特意提出只带女眷祭祀。
可就是这样,还是引起了群臣的反对。毕竟衮冕是只有皇帝才能穿的,其他人别说穿,就是私藏,也是要杀头的,即使是皇太后也不行。
但刘氏不是普通的皇太后,是已摄政十年的皇太后。她想这样,谁敢反对!可偏偏就有人站了出来,这个人就是晏殊!
不过,仁宗也坚持要帮“母亲”完成这最后的心愿,群臣只好妥协,准刘氏穿衮冕祭祀太庙,但须将衮服上的十二种图案,减为十种;冕冠上的十二道旒,减为九道,且在祭祀完太庙后,太后就要撤帘,也就是将朝政全部归还给仁宗。
刘氏当时身体已经很不好了,只要能实现自己此生这最后愿望,权力对她来说,已经不重要了。是以当群臣做出让步时,也就一口答应了。
到了祭祀这天,刘皇太后一大早起来,就让宫女精心为自己梳妆了起来,然后便穿上了稍加改动的衮冕,在近侍引导下,前往了太庙……
祭祀活动结束后,刘太后便来到太庙的文德殿,颁布了从此彻底还政于仁宗的懿旨,同时又接受了“应天齐圣显功崇德慈仁保寿皇太后”的尊号,以及群臣拜贺。
一个月后,刘氏突然昏迷,仁宗下诏,四处征召名医,为太后治病,又大赦天下,为太后祈福,然而,终没能留住刘氏的生命。几天后,刘太后病逝于宝慈殿,享年65岁。
仁宗下诏:谥刘氏为庄献明肃皇后(后又改为了章献明肃皇后),准其入葬永定陵(也就是真宗的皇陵)。据说在起灵这天,仁宗还不顾大臣们的反对,坚持要为刘皇太后亲行执绋之礼(即牵引棺材的绳索),一直将她的棺材送入了永定陵。
九月,在仁宗终于知道了早已在数年前就亡故了的李宸妃才是自己的生母后(电视剧中说仁宗是在李氏去世前,就知道了她是自己的生母,这是不对的),又下旨:谥李氏为庄懿皇后(后又改为章懿皇后),并将她的棺木也移入了永定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