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理念下完善齐齐哈尔市社会治理路径思考
2020-05-14刘程程曲建兴
刘程程 曲建兴
在我国确立的“创新、和谐、绿色、协调、共享”的五大发展观中,共享发展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民本思想在社会各领域的贯彻和体现。人人共享发展成果,这是出发点,也是归宿。用共享理念指导齐齐哈尔市社会治理新发展,促进社会共同进步,共建美丽鹤城。
一、全面落实共享理念的重要意义
作为一座拥有300余年历史的城市,齐齐哈尔曾为全国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现在作为欠发达地区的农业大市,实现共享式发展意义深远。
(一)这是齐齐哈尔市现实发展的客观需要
十八届五中全会的召开在国家层面确立了破解发展难题的五大理念,共享发展是五大发展理念的终极归宿。实现人民普遍拥有更多的“获得感”的前提是发展,最终却要依靠全面共享才能实现。以人民为主体的共享式发展,需要全体人民的共同参与。〔1〕齐齐哈尔市在地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有优势也有不足,发展面临巨大挑战。如何更好地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加强社会治理,实现社会共享,建设美丽城市,最终使全市人民获得脱贫致富的发展机会,进而享受社会文明进步的成果,这是理论界、政府和其他各方主体都应高度重视的迫切需求。
(二)可以不断丰富共享理念的制度探索和实践指导
推动并实现社会的共建共治共享发展,经济发达地区无疑走到最前面。纵观这些地区的发展无不是完备的制度与政策措施作保障,建章立制民为本,以雄厚的经济基础为支撑,全方位提高福利待遇和社会保障,践行谋人民幸福之初心,共享社会发展之成果。对于欠发达的西部和东北地区,以较大的市齐齐哈尔发展为例,谋求改变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相对落后的现状,向发达地区学习经验,立足地方实际,挖掘地方特色,探索出一条不发达地区共享实现的路径,缩小地区间不均衡不充分的城市发展差距具有积极的案例价值。
(三)推进农业大市社会基层治理,丰富新发展理念,我市可以做排头兵
在社会转型过程中,落后地区人民群众的利益相对脆弱,矛盾往往更加尖锐,容易激化,这使得社会不稳定因素大大增加。我市经济发展以农业为主,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打造现代农业经济产业链基础,创新涉农科学技术,践行绿色可持续发展观。立足经济基础和地方实际,谋求发展,让人民享有平等的发展机会,努力让发展的成果普惠人民,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感。在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中,我市基层组织建设和作用发挥、群众参与、新兴物业治理、“互联网+”行业发展和创新社会治理方式等还处于起步阶段,探索地方发展道路模式,提供范式需求。
(四)从长远来看,探索地方共享发展模式将是未来一段时间国内重点研究的内容和方向
共享是社会发展的高阶形式。调动各方因素,凝聚各方力量,谋划全局的长远发展,立足国家重大战略,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我市有着天然绿色发展优势,有着协调龙江与内蒙经济社会发展的自然条件,但是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不多,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对外开放受地域影响,没有充分开发和利用地缘优势。破除与新时代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思维模式,在优势与不足并存的现实面前找准方向和重点,实现地方发展与人民共享,这也是未来一段较长时间国内区域发展和社会治理研究的重点方向和内容。
二、新时代我市社会治理存在的困境分析
(一)发展理念难俱进
现阶段我国各项工作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經济不发达、发展相对滞后、民生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的情况下,五大发展理念难以全面贯彻落实。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制度与五大发展理念渐不完全适应。一方面效率与公平既有促进又有矛盾,为发展重效率而轻公平,会损害到人们的积极性,共享初心受影响。另一方面,在当今谋求发展之时生态环境保护理念已深入民心,但生活中或是缺少足够重视,或是缺少相应的知识技能,环保宿愿实现倍艰。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几乎人人皆知刻不容缓,但我市乃至全国许多地方都还尚未全面实施。此外,人们的法治观念薄弱,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普遍不高,这在某种程序上也影响到社会治理能力的整体提高。
事实上,如何在全地区全社会落实新发展理念,并最终使人民在社会发展中获得共享机会和共享发展成果,这是政府和社会都应致力于解决的重大难题。
(二)政策制度不完善
1.信用机制缺失。我国信用制度建设起步晚,虽在某些危害公共安全等领域建立失信人员黑名单制度,但信用制度建设明显还不完善。哪些行为影响个人征信,不利后果有哪些,规则条款与公开、宣传力度都远远不够,老百姓普遍不知或知之较少;查询渠道单一,公众知悉度较低,失信人员所要承担的否定性后果也不足以发挥惩戒作用。
2.信息公开制度不完善。有关信息公开的国家法律规范性文件并不缺少,在涉及国家公共卫生安全重大事件时,信息公开制度执行得较好,政府能够及时向社会通报情况,但在其他领域的信息公开方面还存在不足。各级政府尤其是基层政府普遍存在公开与不公开的选择随意性较大,公开内容不全面,公开平台不统一,解读回应不及时不到位,办公服务不透明等诸多问题。
3.监督与问责机制不健全。目前开展的各项攻坚战中民生领域扶贫任务最为艰巨,监督机制也不健全,廉政建设工作也有待于全面加强。地方治理离不开完备的监督责任机制保驾护航。
(三)共享主体多元多层次,公众参与度普遍较低
在共享社会发展进程中,我市青壮年劳动力普遍到外地谋生,人才流失较为严重,留守儿童、孤寡老弱病残等现象普遍存在于我市各地,这加大了我市社会治理的难度。一些人认为共享是不劳而获,可以坐享其成,可以不付出而无偿享有经济社会发展成果,这违背现代社会治理中公众参与原则和权利义务相统一的原则。实际上,共享不是一些人的获得感建立在另一些人让渡既得利益的基础上,而是要依靠制度调控、社会发展、人的素质普遍提高,从而实现全体成员利益最大化。区域社会治理中,人们普遍认为这是政府责无旁贷的事,社会治理目标没实现、效益差,往往首先想到的是政府和工作人员的责任,与其他参与主体无关,一些干部中确实存在不作为就不担责的思想。作为社会治理主体的各政府各部门,往往立足本辖区本部门的职责,各自为政,缺少联防联动机制,难以形成合力推进社会治理的高效化。
(四)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难以有效实现共享
我市位于中纬度内陆地区,基础设施不发达,交通不便利,发展潜力受限制。2018年全市GDP为1340.2亿元,比上年增长6.2%。其中,第一产业增长5.0%;第二产业增长8.5%;第三产业增长5.4%。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9.1%、41.5%和39.4%。〔2〕我市国企老工业基地改革困境重重,工业发展下行压力大,农业基础薄弱,市场化发展不充分,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弱,服务业不发达,地区产业结构不合理,技术创新落后,污染企业向落后地区和农村转移,中高端产品产能不高,低端产品产能过剩,可持续经济发展后劲不足。留守儿童、孤寡老弱病残等普遍存在的情形导致教育、生产、生活等方面可持续发展负重前行。一方面是经济增长相对缓慢,贫富差距逐渐拉大,生态环境继续破坏,深层次矛盾也日益暴露出来。另一方面科技创新水平低,经济发展缺少新突破口,科技支撑不足,秸秆处理技术落后。低效产出的背后是高投入、高消耗和高污染,这种发展模式严重影响社会可持续发展,人人共享美好生活的愿望难以实现。
三、共享理念下完善社会治理之思考
实现我市可持续发展,推进社会治理,需要多方协作,多途径多措施配套共建、共治,实现共享。
(一)价值理念以民为本
社会的发展进步是由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发展的成果由人民普遍共享是新时代发展的目标所在。理政善策要始终以人民为中心,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尊重创新,勇于改革,致力于提高制度自信。地方发展和社会治理要始终以民本为指导思想,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协调好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关系。加强法治建设,树立法律思维和底线思维,依法治理;以共建共治为途径,共享共富为目标,注重包括公民生存权等在内的权利建设,协调效率与公平关系,保护和调动生产积极性,建立科学合理的分配制度来保障人民群众公平享受社会发展的成果。加强社会治理,还要立足国家安全利益至上的大局,强化安全观教育,增强人们公共安全领域应急防御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重视隐患排查防范化解安全风险。
(二)完善政策规章制度体系
1.完善信用制度规则,建立公共信任资本。人人守诚信规矩社会秩序井然,人人重契约而为法的价值卓然。共享以公平正义为价值追求,要靠完备的制度体系保驾护航才能有效实现。加强信用制度、信用经济和信用社会建设,统一信用考核评估标准,改革人民银行个人征信查询职能,畅通信息时代信用数据查询渠道,严格对失信行为的制度处罚措施,广泛开展个人征信制度宣传教育工作,使人无信不立于社会落实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2.利用区域链信息技术加强政府公开制度建设。对现行国家和地方信息公开法律法规进行汇编,利用区域链技术实行汇编数据信息同步共享,确保公布信息的真实性、全面性和可溯性,建立并严格对依法应当公开而未公开或未全面公开的行为追究机制,使信息公开效益最大化。
3.完善政策,加强责任制度和监管机制建设。制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招商引资政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吸引高科技品牌创新型企业投资办企;全域谋划,全面防控,加强责任制度和监管机制建设,改革城乡医疗重大疾病、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加强廉政建设,构筑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环境,协调推进五位一体建设,实行生态责任审计无死角式全覆盖。
(三)队伍建设强根本,人人参与创共享
在社会发展中,不同主体在不同行业领域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共建共治形成和谐统一整体。美好家园的建设不只是各级政府和公职人员的份内事,也是社会每一个成员共同的责任。具体而言,首先要加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并牵头负责的机制建设,引导和鼓励其他企业和社会组织广泛支持、社会公众普遍参与的人人皆有责、人人须尽责、人人谋创造、人人可共享的地方治理共同体,这符合权利义务相统一的原则。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打造综合素质高和服务能力强的执法队伍,培养全面治理大局观和社会利益整体观,贯彻并实现执政为民,人人为民理念。协调各方主体的政治优势和资源优势,健全利益分配激励制度,实现分配领域的公平正义,调动社会各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齐心共建社会治理新局面。
(四)大力发展集约型经济
为改变地方经济发展落后的现状,应立足以低投入、低消耗、低污染为突破口,致力于推进城乡建设一体化发展,实现高效益高产出,争取早日实现美丽中国、美丽鹤城建设。促进地方发展,加强政府规划引领,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制定措施实现国企转型;促进农业市场化,创新农业科技,降低农业风险,实现核心品牌带动、现代金融物流管理等服务行业全面保障的共治模式;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搭建网络政务和社会服务等平台,以大数据、权威平台、全系统的信息化发展推进市县区镇村协同一体化建设,提高社会综合治理水平。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强化执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措施,全面落实国家“水十条”、“气十条”、“土十条”〔3〕等污染防治规定和食品安全监管法规,做到重民意、解民忧,民生为本,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目标。
〔参 考 文 献〕
〔1〕付海莲,邱耕田.共享发展的现实困境及其解决路径〔J〕.江西社会科学,2019,(11).
〔2〕市统计局.2018年齐齐哈尔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齐齐哈尔市人民政府網.http://www.qqhr.gov.cn/News_showNews.action?messagekey=171553,2019,(05):13.
〔3〕市信息中心.齐齐哈尔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EB/OL〕.齐齐哈尔市人民政府网.http://www.qqhr.gov.cn/News_showNews.action?messagekey=121089,2019,(05):13.
〔责任编辑:孙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