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凡岗位绽放不凡的光彩
2020-05-14
幸福源自奋斗、成功在于奉献、平凡造就伟大。近段时间以来,由中宣部、中组部等部门部署开展的“最美奋斗者”学习宣传活动人气高涨,推荐“最美”、评选“最美”、学习“最美”形成热潮。一批新中国成立70年来各地区各行业各领域涌现出来的来自生产一线、群众身边的先进模范,作为“最美奋斗者”,他们是共和国建设者、新时代奋斗者的典型代表,他们用自己的不懈努力,生动地向我们展示了他们与祖国共成长、共奋斗的感人故事。
据新华网、《人民日报》等整理
郑垧靖院勤奋努力的“土记者”
脚蹬黄胶鞋、身背旧挎包,风尘仆仆地奔走在乡村邻里之间。郑垧靖在老百姓心中定格了一位基层宣传工作者的感人形象。
郑垧靖,1971年8月生,云南龙陵人,生前系云南省龙陵县平达乡党委宣传委员。1992年从保山师范学校毕业后,他被分配到距县城100多公里的木城乡鱼塘垭口小学任教。
2003年,鄭垧靖从教育战线转行从事宣传工作。不会摄影、摄像,他就对照说明书琢磨;不会电脑,他就买来资料钻研;平日里大量阅读报纸杂志,上网浏览新闻学习写作。勤奋努力让这个只有中专学历的“门外汉”,很快成长为能说会写的“土记者”。
每天清晨7点,“平达之声”广播总会准时响起,把党的惠农政策、科技法制知识、乡间新闻趣事,传递到偏远山乡70个村民小组3000多户群众的耳畔。从栏目的策划、开播到运作,广播站的前前后后一直都是郑垧靖亲自操办。
郑垧靖虽然只是一名乡党委的宣传委员,却经常干书记、乡长的事,无论是挂钩村寨发展经济,还是全乡信访、综治维稳工作的重担,他都扛在肩上。在先后挂钩的5个村里,他带领群众种山葵、烤烟,为群众办信贷、跑销路……不论事情大小,不管分内分外,他都干得有声有色。
2009年12月14日,在平达乡河尾村村干部民主评议会暨第三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专题组织生活会上,郑垧靖作主题发言时,突发大面积脑溢血,经抢救无效去世。2011年中共中央组织部追授郑垧靖同志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那迪拜克院排忧解难的“帐篷哥”
在新疆波斯特班迪尔村和新迪尔村之间,坐落着一座以一名塔吉克族民警名字命名的村警务室。多年来,这个警务室不仅是周围乡亲们来往办事的落脚点,也成为维护民族团结的纽带。
那迪拜克·阿瓦孜拜克,1 973年8月生,新疆喀什人,现任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公安局班迪尔派出所教导员。从小在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长大的那迪拜克,中专毕业参加工作后因表现突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2006年,33岁的那迪拜克来到塔什库尔干县公安局班迪尔派出所担任热布提警务室民警。
2011年初,班迪尔派出所决定在大山深处的波斯特班迪尔村和新迪尔村之间成立警务室,从那时起,那迪拜克就成了这一片的“片警”。虽说是“片警”,但他所负责的片区足足有2000平方公里,分散居住着几百户牧民,平均海拔3400米。为不打扰牧民,他在征得县公安局领导同意后,买来钉子、木头和篷布等材料,自己动手搭建起了一顶简易的帐篷,从此帐篷警务室成了他工作生活的地方。白天调查走访,晚上巡逻防范,真心实意为各族群众排忧解难,他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帐篷哥”。
那迪拜克常挂在嘴边一句话,“做群众工作需要耐心和爱心,就像是煮奶茶,奶茶越煮,品起来越清香,做警务室民警和农牧民心贴得越近,工作就越顺畅。”辖区居民,无论年龄和民族,凡是找上门来请他帮忙办理的大小事情,他都会尽心尽力地认真对待。时间久了,辖区农牧民觉得那迪拜克特别平易近人,家长里短的事都来找他调解。在遥远的帕米尔高原,那迪拜克用无声的行动诠释着人民警察的奉献与忠诚。他荣立个人一等功、三等功各1次,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模等荣誉称号。
窦铁成:努力创新的“工人教授”
“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工程,不同的地点、不同的时间就要用不同的办法来施工,可以说每个工程都要创新。在这个过程中,施工技术人员因地制宜将知识、技术创造性地用于工程,解决难题,就会从中得到快乐。”回想起自己40年的工作经历,被誉为“专家型技术工人”“工人教授”的中铁一局电力工工匠技师窦铁成如是说。
1979年,23岁的窦铁成通过招工考试,被中铁一局电务处录取,通过学习和历练,1983年,窦铁成满怀信心来到京山压煤改线和京秦线之间的沱子头变电所,这也是他第一次接触变配电施工。窦铁成白天干活,晚上把自己关在备用调压器房里,对照专业书籍,一张张图纸、一条条线路、一个个节点地分析解读。施工期间,他把7套各类不同技术图纸齐齐地画了一遍。最后,工程不仅顺利完工,还获得了国家优质工程银质奖。
1999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变配电设备的测试开始采用电脑进行分析,这对已经40多岁的窦铁成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为了工作需要,对计算机一窍不通的他立刻买来计算机教材,从最基本的原理学起,慢慢地学会了表格制作、工程制图等,成为中铁一局3万员工中掌握电脑设计绘制电力图纸的第一人。
40多年来,窦铁成先后提出设计变更7次,解决送电运行故障400余次,并且主动攻关新课题,解决新难题,累计为企业创造和节约成本近1800万元。
正因其钻研深挖的工作作风和炉火纯青的技术水平,窦铁成逐渐成为行业内的名人,并于2016年被推选担任陕西省总工会副主席。2011年11月,窦铁成技能大师工作室成立,作为全国首批挂牌成立的工作室,窦铁成主动担当,发挥劳模的影响力和引领作用,带领技术攻关小组先后成功取得了疏散平台测量小车、刚性悬挂接触网垂直向上钻孔平台等多项研发成果。累计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证两项、各类专利42项、工法39项、获奖科研项目48项、BIM大赛获奖11项、软件著作权10项。
多年来,窦铁成授课和举办专場讲座300余场次,签订师徒协议400余份。为了能将优秀的施工工艺留下来、传下去,他自学CAD制图软件,和两个徒弟一同完成了443页、10.6万字的“牵引变电所施工工艺”和中铁一局电力试验所第一刊4万多字的“电气试验作业指导书”。“工作40年来,我悟出最重要的经验就是要勤奋、吃苦、学习、不断探索、不断攀登,不学习就没有积累,不攀登就没有创新。”窦铁成说。
杜丽群:为生命站岗的护士长
她在传染病护理岗位上坚守了30余年,专注艾滋病护理14年,参与指导护理艾滋病患者达1万多人次,始终用心护理每一位患者,守护着患者的尊严与希望。她就是广西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艾滋病科护士长杜丽群。
2002年,作为全南宁收治传染病的专科医院,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决定筹备成立艾滋病科,对艾滋病人单独管理治疗。杜丽群自告奋勇,主动请缨参加艾滋病护理培训。她放弃休息时间,既主持着结核科繁重的护理工作,又见缝插针地收集关于艾滋病护理的相关资料,还到北京、广州等地进行艾滋病护理进修及培训,连女儿中考都没能顾及。
经过3年筹备,2005年6月,广西首个艾滋病专科成立了,杜丽群又主动请缨担任艾滋病科护士长。她将多年的传染病护理经验与艾滋病护理相结合,带领团队制定了临床护理规程及操作规范,成为全国抗癌防艾职业规范护理规程的主要参与制定者。在她的感召下,多名年轻护士追随她到艾滋病科,组成广西首批艾滋病护理团队。
科室成立不久,收治了一名艾滋病重症患者,皮肤已经溃烂,发出阵阵臭味,几名护士护理一会儿后难以坚持下去。情急之下,杜丽群利用自学的颈内静脉穿刺技术,终于为难以找到血管的病人打上了针,经过近3小时的抢救,患者最终脱离了生命危险。
艾滋病人免疫力差,每个病人每天大约需要静脉输液3次。经过反复实践,杜丽群从麻醉科引进了一种适合的技术———对输液病人采取静脉输液留置管,不仅可以减轻患者痛苦,还能减少医疗费用,还可以为护理人员建起一道安全防线。
“为这个特殊群体奉献特别的爱,为每一个生命的尊严与希望站岗。”杜丽群十分理解患者内心的脆弱,她动情地说:“他们不仅要跨越生与死的挑战,还要应对世俗的偏见,我们发自内心的关爱与尊重比药物治疗更让他们感到踏实。”
为治疗患者的心理创伤,杜丽群开设了“温馨病房”和“红丝带中心”,配备电视机、网络、象棋等,把单调冰冷的办公室和病区布置得温馨舒适;为鼓励患者坚持服药,志愿服务队建立了一个QQ群,让大家在这个平台上相互鼓励;杜丽群还鼓励护士们学会多种少数民族语言和方言,用病人熟悉的方言去交流和沟通病情,拉近心灵之间的距离……
杜丽群和同事们在抗艾一线坚守10余载,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艾滋病科收治了艾滋病抗病毒药物治疗患者近5000人,患者服药依从性达95%以上,门诊抗病毒治疗的患者死亡密度降低至每百人年死亡0.63人,远远低于国家标准。艾滋病科室变成了医院品牌科室、南宁市重点学科,护理团队也在不断壮大,从建科时的10人扩增到60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