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双百”方针的深刻内涵及时代意义
2020-05-14朱继东
朱继东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主席从提出“百花齐放,推陈出新”到鼓励“百家争鸣”,并在此基础上明确提出了著名的“双百”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此后,他一直身体力行地大力推行“双百”方针,并多次纠正党内外对“双百”方针的错误看法、做法,坚持“双百”方针和“二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方向的统一,使其成为新中国科学文化建设中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遵循。并且,“双百”方针还被应用到国家建设的众多方面,成为治国理政的重要方针。“双百”方针不仅推动着新中国的科学文化建设实现大发展、大繁荣,而且为加强党的建设、巩固社会主义政权作出了重要贡献……认真总结毛泽东“双百”方针的提出、发展过程及其经验,不仅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更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确立重要遵循,今天仍具有重要时代意义。
一、“双百”方针是社会主义科学文化建设中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遵循
新中国成立之初,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蓬勃发展,一片欣欣向荣的大好局面。但同时,由于受教条主义、官僚主义等影响,也出现了思想文化领域中的个别同志不能科学区分政治原则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学术观点问题甚至科学技术问题,对一些文化、艺术乃至学术问题动辄上升到政治高度,采取贴标签、扣帽子、打棍子等错误方式加以处理,造成了不良影响,也阻碍了科学文化建设的推进。也许是早就预料到了这些问题的出现,毛主席在科学文化建设中不仅倡导和确立的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而且将其作为新中国科学文化建设的重要遵循确立下来并长期坚持。
“双百”方针并不是一下子提出来的,而是有一个发展形成的过程。1951年3月,由我们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创建的延安平剧研究院改组而来的中央文化部戏曲改进局京剧研究院将要扩建成立中国戏曲研究院,就请毛主席题词。3月下旬,毛主席为中国戏曲研究院成立题词:“百花齐放,推陈出新。”1953年8月5日,中共中央批准设立中国历史问题研究、中国文字改革研究、中国语文教学研究三个委员会。负责中国历史问题研究委员会工作的陈伯达向毛主席请示工作方针,毛主席讲了四个字:“百家争鸣”。第二年创刊的《历史研究》杂志,更是以此作为办刊方针。随着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百家争鸣”逐步成为整个科学文化工作的重要指导方针。
随着新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在深刻总结古今中外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毛主席水到渠成地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并将其确立为党在科学文化领域的重要指导方针。1956年4月28日,他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总结讲话中专门把“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作为八个问题中的第五个提了出来,明确指出:“艺术问题上的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的百家争鸣,我看应该成为我们的方针。”这是他第一次把“百花齐放”与“百家争鸣”并列放在一起,是新中国科学文化建设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一次讲话。在此基础上,他进一步详细阐释了“双百”方针:“‘百花齐放是群众中间提出来的,不晓得是谁提出来的。人们要我题词,我就写了‘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百家争鸣,这是两千年以前就有的事,春秋战国时代,百家争鸣。讲学术,这种学术也可以讲,那种学术也可以讲,不要拿一种学术压倒一切。你讲的如果是真理,信的人势必就会越来越多。”5月2日,他在主持召开最高国务会议第七次会议时再次强调了“双百”方针:“在艺术方面的百花齐放的方针,学术方面的百家争鸣的方针,是有必要的。”“现在春天来了嘛,一百种花都让它开放,不要只让几种花开放,还有几种花不让它开放,这就叫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说春秋战国时代,有许多学派,诸子百家,大家自由争论。现在我们也需要这个。”并进一步指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范围之内,各种学术思想,正确的、错误的,让他们去说,不去干涉他们。”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正式把“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作为繁荣文学艺术、发展科学文化的指导方针进行公开强调,标志着“双百”方针正式成为党在科学文化领域的重要指导方针,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科学发展的重要思想理论指南。
毛主席对“双百”方针非常重视,并一次次提醒、告诫大家要坚持好、贯彻好。1957年1月27日,他在主持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最后一次会议的讲话中谈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问题时说,这个方针,我看还是对的,是合乎辩证法的。从对立统一的观点出发,我们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个方针。真理是跟谬误相比较, 并且同它作斗争发展起来的。禁止人们跟谬误、丑恶、敌对的东西见面,跟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东西见面,跟孔子、老子、蒋介石的东西见面,这样的政策是危险的政策。它将引导人们思想衰退,单打一,见不得世面,唱不得对台戏。2月27日,他在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一次(扩大)会议上发表、后来被确定题目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重要讲话中,进一步详细阐述了“双百”方针。不仅指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的方针,是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方针。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利用行政力量,强制推行一种风格,一种学派,禁止另一种风格,另一种学派,我们认为会有害于艺术和科学的发展。艺术和科学中的是非问题,应当通过艺术界科学界的自由讨论去解决,通过艺术和科学的实践去解决,而不应当采取简单的方法去解决。”并揭示了对科学、真理探索的曲折性:“历史上新的正确的东西,在开始的时候常常得不到多数人承认,只能在斗争中曲折地发展。正确的东西,好的东西,人们一开始常常不承认它们是香花,反而把它们看作毒草。”而且进一步强调:“对于科学上、艺术上的是非,应当保持慎重的态度,提倡自由讨论,不要轻率地作结论。我们认为,采取这种态度可以幫助科学和艺术得到比较顺利的发展。”“正确的东西总是在同错误的东西作斗争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真的、善的、美的东西总是在同假的、恶的、丑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只有采取讨论的方法,批评的方法,说理的方法,才能真正发展正确的意见,克服错误的意见,才能真正解决问题。”不仅进一步强调了“双百”方针决不是暂时性、可有可无的,是一个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方针,是认识真理、发展繁荣科学文化的必由之路,要求全党要增强坚持“双百”方针的自觉性、主动性,深刻认识到马克思主义者决不应该害怕批评,更再次宣告了“双百”方针在理论上、实践上的极端重要性,为如何更好地坚持“双百”方针指明了前进方向、做出了科学部署。
1957年3月8日,在党的全国宣传工作会议期间同文艺界代表的谈话中,他再次谈到“双百”方针,批评有的人因为怕放出不好的东西来而不认可、不执行“双百”方针,语重心长告诫大家:“解决思想问题,不能用专制、武断、压制的办法。”进一步解释了为什么要采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政策,指出怕放的人“就是没有看到大多数知识分子是要走社会主义道路,希望国家富强、人民生活好、文化提高,要经过他们去教育中国几亿人民。”进一步鼓励大家要不怕批评,要积极、主动地坚持、贯彻好“双百”方针。正是在毛主席的倡导和坚持下,越来越多人认识到了坚持“双百”方针的重要性、迫切性,我们党在探索中逐步走出了一条发展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的正确道路。
毛主席不仅一直坚定地坚持“双百”方针,而且再三做那些因为“双百”方针贯彻执行中出现问题而持怀疑、否定的人的工作,提醒其不要好心办坏事,告诫全党要长期坚持下去。1957年3月12日,他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就强调:“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是一个基本性的同时也是长期性的方针,不是一个暂时性的方针。”“要人家服,只能说服,不能压服。压服的结果总是压而不服。以力服人是不行的。对付敌人可以这样,对付同志,对付朋友,绝不能用这个方法。”再次强调了“双百”方针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方针,要求真正做到说服而不是压服。
即使到了“文化大革命”期间,毛主席也一直坚持并多次提醒不要忘了“双百”方针。1973年11月21日,他在阅署名“一个普通的共产党员”批评江青的来信后作出批示:“印发政治局各同志。有些意见是好的,要容许批评。”来信提出八点意见,其中第八点意见就是:“要加强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设立统管全国文艺工作的机构,重申和切实执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一直到了1975年7月14日,他在同江青谈话时仍特别强调:“对于作家,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如果不是暗藏的有严重反革命行为的反革命分子,就要帮助。”“处分人要注意,动不动就要撤职,动不动就要关起来,表现是神经衰弱症。”可见他对“双百”方针是一直坚持的,并且对违反“双百”方针的言行一直在进行批评、纠正。正是在毛主席的坚持下,“双百”方针成为新中国科学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针,对发展繁荣新中国的科学文化事业发挥了并持续发挥着重要作用。
改革开放后,“双百”方针作为社会主义科学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针继续得到坚持,并被给予了富有时代特色的解读。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更多次强调必须长期坚持“双百”方针,使得“双百”方针继续成为社会主义科学文化建设的重要遵循。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讲话强调指出:“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营造积极健康、宽松和谐的氛围,提倡不同观点和学派充分讨论,提倡体裁、题材、形式、手段充分发展,推动观念、内容、风格、流派切磋互鉴。”2016年5月17日,他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进一步指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繁荣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方针。要提倡理论创新和知识创新,鼓励大胆探索,开展平等、健康、活泼和充分说理的学术争鸣,活跃学术空气。要坚持和发扬学术民主,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提倡不同学术观点、不同风格学派相互切磋、平等讨论。”正是在习近平总书记再三强调和带头坚持下,“双百”方针的旗帜在新时代高高举起,推动着新时代的科学文化建设发生历史性巨变。
二、实现坚持“双百”方针和“二为”方向的统一
“双百”方针的贯彻执行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当一些发人深思的问题出现时,如何保证“双百”方针的正确前进方向成为毛主席深入思考的重要问题。因为“双百”方针不仅合乎科学文化发展规律,而且符合社会主义中国的国情,是真正能够实现我国科学文化事业进步、繁荣的正确方针,深受广大科学文化界人士的欢迎,也在全社会得到广泛认同。但是,在“双百”方针贯彻执行的过程中,有些人却把其理解成为是不受任何约束、没有任何底线的自由,并暴露出一些问题,毛主席也注意到了这些问题。1957年1月27日,他在主持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最后一次会议的讲话中就强调:“无论在党内,还是在思想界、文艺界,主要的和占统治地位的,必须力争是香花,是马克思主义。毒草,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的东西,只能处在被统治的地位。……从这样的观点看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就是有益无害的了。”3月8日,他在党的全国宣传工作会议期间同文艺界代表的谈话中指出:“我们采取有领导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3月12日,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他进一步深入阐释、科学完善了“双百”方针:“我们提倡百家争鸣,在各个学术部门可以有许多派、许多家,可是就世界观来说,在现代,基本上只有两家,就是无产阶级一家,资产阶级一家。或者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或者是资产阶级的世界观。共产主义世界观就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它不是任何别的阶级的世界观。”强调了坚持“双百”方针必须坚持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必须是马克思主义的东西占统治地位,这是我们应该始终坚持、永不动摇的重要原则。
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本宗旨。为了更好地坚持、贯彻“双百”方针,虽然没有明确提出“二为”方向这一概念,但毛主席却实际上一再强调新中国的文化建设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并坚持和真正做到了“双百”方针和“二为”方向的统一。早在革命战争年代,他就多次强调文化要为人民大众服务,并以此作为文化建设的出发点、落脚点。新中国成立后,他更是把“人民”两个大字写在了社会主义文化的旗帜上,在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的同时,进一步要求文艺为社会主义服务,加强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进一步确立了科学文化建设要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前进方向,并同时强调科学文化建设要为社会主义服务。在坚持、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他从来没有一放了之,更没有对其放任自流,而是重视开展批評和自我批评,鼓励大家敢于进行思想斗争,强调批评和斗争是“双百”方针的题中应有之义。1957年1月18日,他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一来,不敢去改造知识分子了。我们敢于改造资本家,为什么对知识分子和民主人士不敢改造呢?”1963年12月12日,他在关于文学艺术的批示中一针见血地指出:“社会经济基础已经改变了,为这个基础服务的上层建筑之一的艺术部门,至今还是大问题。”并批评:“许多共产党人热心提倡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艺术,却不热心提倡社会主义的艺术,岂非咄咄怪事。”这也让更多人深刻认识到,只要我们真正坚持、贯彻“双百”方针,不仅不会削弱马克思主义在思想文化领域的指导地位,反而能够不断加强、巩固。
改革开放初期,为进一步加强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邓小平同志不仅继续坚持“双百”方针,而且推动提出了“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二为”方向,对当时一度有些迷茫甚至错乱的文艺界起到了指引方向、凝聚力量的作用。1980年1月16日,他在中央召集的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针对当时思想文化领域出现的一些问题,不仅强调了文艺的意识形态属性、政治属性:“文艺是不可能脱离政治的。任何进步的、革命的文艺工作者都不能不考虑作品的社会影响,不能不考虑人民的利益、国家的利益、党的利益。”而且特别谈到了如何科学全面正确地理解“双百”方针:“我们要永远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但是,这不是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可以不利于安定团结的大局。如果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可以不顾安定团结,那就是对于这个方针的误解和滥用。我们实行的是社会主义民主,不是资本主义民主。所以,我们坚持安定团结,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双百方针,是完全一致的。”澄清了当时不少人的模糊甚至错误认识,在告诫全党要沿着正确道路坚持、贯彻“双百”方针的同时,进一步强化了文艺要为社会主义服务,决不能搞资本主义那一套。1980年7月26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社论,正式提出,我们的文艺工作总的口号应当是:“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从此,“二为”作为社会主义科学文化建设的正确前进方向被正式确定下来,并在全党、全军和全国范围内得到广泛认同。
在新時代,习近平总书记旗帜鲜明地坚持“双百”方针和“二为”方向的统一,推动着科学文化建设发生历史性巨变。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讲话,在强调要继续坚持“双百”方针的同时,进一步强调指出:“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这是党对文艺战线提出的一项基本要求,也是决定我国文艺事业前途命运的关键。只有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真正做到了以人民为中心,文艺才能发挥最大正能量。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这篇在新中国文化建设史上、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讲话,不仅强调了要坚持“双百”方针,而且强调了要坚持“二为”方向,并强调这是决定我国文艺事业前途命运的根本方向。在此基础上,提出文艺工作要真正做到以人民为中心,并阐明了怎样做到以人民为中心。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他再次强调:“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为我们的人民昭示更加美好的前景,为我们的民族描绘更加光明的未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他进一步强调:“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造。”2019年3月4日,他在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联组会时的讲话又指出:“文学艺术创造、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首先要搞清楚为谁创作、为谁立言的问题,这是一个根本问题。”“新时代的文化文艺工作者、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明大德、立大德,就要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树立高远的理想追求和深沉的家国情怀,把个人的艺术追求、学术理想同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紧紧结合在一起,同人民福祉紧紧结合在一起,努力做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有贡献的艺术家和学问家。”一次次强调要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并且大多数时候是把三者联在一起、“二为”方向放在前面加以强调,就是告诫我们,不仅“二为”方向、“双百”方针二者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这三者也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是紧密联系的统一整体,必须把三者都坚持好、贯彻好。
三、“双百”方针也是治国理政的重要方针
“双百”方针的提出是和毛主席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密切相连的,这也决定了其指导作用和重要价值的体现绝不仅仅是在科学文化建设方面,而是治国理政的重要方针。1957年3月12日,他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就强调:“百花齐放是一种发展艺术的方法,百家争鸣是一种发展科学的方法。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个方针不但是使科学和艺术发展的好方法,而且推而广之,也是我们进行一切工作的好方法。这个方法可以使我们少犯错误。”不仅强调了“双百”方针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方针,而且明确指出了其具有普遍意义,可以推而广之到一切工作中。事实上,毛主席提出“双百”方针的思想,最初主要是为了指导科学文化建设,但他一开始就没有将其局限在科学文化领域,而是作为治国理政的一个重要方针加以推行的。
《论十大关系》的这篇影响深远的著名讲话,是探索具有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篇巨作。值得注意的是,毛主席一开始便提出:“提出这十个问题,都是围绕着一个基本方针,就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在谈到党与非党的关系时,他明确指出:“我们有意识地留下民主党派,让他们有发表意见的机会,对他们采取又团结又斗争的方针。一切善意地向我们提意见的民主人士,我们都要团结。像卫立煌、翁文灏这样的有爱国心的国民党军政人员,我们应当继续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就是那些骂我们的,像龙云、梁漱溟、彭一湖之类,我们也要养起来,让他们骂,骂得无理,我们反驳,骂得有理,我们接受。这对党,对人民,对社会主义比较有利。”虽然此时还没有明确提出“双百”方针,但讲话中已充分体现出“双百”方针的精神,并且这样做就是为了推行“双百”方针作出重要部署,是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举措。几天之后的4月28日,他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总结讲话中提出“双百”方针也显得水到渠成,这也表明“双百”方针的推行从一开始就没有局限在科学文化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