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组管理护理模式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中的应用
2020-05-14赵新雁潘爱珍洪居陆陈秀玲周嫦英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CT室广东佛山528000
赵新雁,潘爱珍,洪居陆,陈秀玲,周嫦英 (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CT室,广东佛山 528000)
数字化血管造影(DSA)为诊断血管性疾病的金标准,但其为有创检查,可增加并发症风险,存在一定局限性。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为一种无创检查手段,患者容易接受,近年来逐渐代替DSA成为临床诊断血管性疾病的首选方法[1]。尽管CT技术可解决心脏快速跳动对冠脉成像的问题,但仍有多种因素影响冠脉成像质量,如何避免冠脉成像影响因素,提升患者依从性,有效缩短检查及候诊时间,提高检查成像质量,成为临床护理重点[2]。群组管理(GV)为一种新型护理模式,指将患者诊疗管理、群体健康教育、个性化治疗集为一体的疾病管理模式[3]。本研究将基于GV的护理模式用于CTA中,旨在研究其作用效果。
1 资料和方法
1.1 病例与分组
选取2018年1-6月于我院进行CTA的1 690例患者进行分组研究,随机分为研究组(n=845)和对照组(n=845)。研究组男467例,女378例,年龄41~72岁,平均(56.32±2.79)岁。对照组男470例,女375例,年龄42~73岁,平均(56.29±2.82)岁。两组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护士对患者进行一对一管理,检查前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讲解CTA目的、方法、流程及注意事项等,对患者心率、血压、呼吸屏气时间、一次检查成功率、检查时间等指标进行测量记录。若患者心率超过70次/min,需提前30 min给予美托洛尔25~50 mg口服,调节心脏频率及节奏。指导患者进行常规屏气训练,先吸气后屏气,期间不做吞咽动作,屏气10~15 s吐气,检查时指导患者舌下含服硝酸甘油。
研究组行CV护理模式,具体措施见下:(1)建立GV管理团队,包括诊断医师1名、技师1名、护士2名,并对其进行专业培训,共同制定GV的健康教育形式及内容。培训包括讲解GV概念、方法,培训GV相关的管理技能等。(2)团队以“小组围坐”的形式实施管理,每次5~10名患者参与,连续进行约40 min的5个环节。(3)放松活动。安置患者于安静环境,播放轻音乐放松,时间5 min,期间简单进行病友介绍,讲解心情对检查的重要性,嘱患者放松心情,积极配合检查,并对患者的问题耐心回答。(4)群组健康宣教。医师讲解冠心病概念、病因、影像学检查、治疗方法、注意事项、影响成像的因素等,加深患者认知,提升依从性。技师讲解闭气训练的技巧,护士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检查过程中全身制动、静脉置管等护理操作。(5)互动活动。耐心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鼓励患者进行群组交流,互相分享检查经验、加油打气,消除紧张情绪。对年轻、文化程度较高、可熟练掌握闭气训练的患者,可提前检查,检查后观察30 min,观察有无对比剂过敏反应。期间可邀请病友现身说法,与其他待检者交流聊天,分享检查成功的经验,获取病友信任,缓解患者恐惧、焦虑等负性情绪。(6)个性化护理:部分老年患者特别是农村患者,对CT检查设备认知不足,易产生恐惧感,护士可组织该部分患者提前观摩检查过程,鼓励患者间互相交流,说出疑惑,以减轻紧张感。(7)休息。嘱患者休息5 min,期间对其进行测血压、心率等个体化诊疗服务。(8)制作直观、易懂的冠脉CTA检查流程图,并制定GV健康宣教手册发放给患者。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检查前后血压、心率情况。对两组检查依从率、检查成功率及图像优良率进行对比,并比较两组候检时间,比较两组实施相关管理后3个月内检查人次数。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检查前后血压、心率的情况
检查前两组血压、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检查后研究组患者的血压、心率与检查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低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检查后血压、心率明显高于检查前(P<0.05),见表1。
表1 两组检查前后血压、心率的差异 (±s,n=845)
表1 两组检查前后血压、心率的差异 (±s,n=845)
与检查前比较:a P<0.01;与对照组比较:bP<0.01
images/BZ_121_204_2458_2271_2591.png研究组对照组139.86±10.25 140.05±10.28 139.89±10.17b 62.71±3.21b 143.51±12.15a 62.59±3.15 62.62±3.1265.74±3.65a
2.2 两组依从率、一次性检查成功率、图像优良率
研究组依从率、一次性检查成功率、图像优良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见表2。
2.3 两组候检时间、检查人次数
研究组候检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3个月内的检查人次数多于对照组(P<0.01),见表3。
表2 两组依从率、检查成功率、图像优良率的比较例(%)
表3 两组候检时间、检查人次数的比较(±s,n=845)
表3 两组候检时间、检查人次数的比较(±s,n=845)
与对照组比较:aP<0.01
images/BZ_122_221_512_1150_583.png 研究组对照组4.89±0.78 7.98±1.02 a 985.23±12.85 925.46±10.96 a
3 讨论
心脏冠动脉疾病在临床较为常见,近年来发病率不断增长,对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影响。DSA为诊断颈动脉病变、冠动脉病变常见的检查手段,但仅能对血管内部官腔轮廓进行显示,难以有效评价管壁及斑块特征,且属有创检查,检查时间较长,费用昂贵,存在一定局限性。近年来CTA逐渐用于临床检查,其有效克服了DSA的有创性及无法显示血管壁钙化等缺陷,可利用后处理软件对血管走行、形态等进行确定,并对斑块成分进行判断[4]。冠脉CTA为检查血管性疾病的常见方法,其质量和患者呼吸运动伪影、心率、屏气训练等有密切关系[5]。检查过程中实施合理的护理干预手段,对保持患者心率稳定性、获取更高质量的图像有重要意义。
GV护理模式为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护理模式,指由医务人员对相同或不相同疾病患者实施集诊疗与管理、群体宣教、个体化治疗为一体的疾病管理模式[6]。GV管理强调将病人作为护理中心,其注重医患间沟通交流,充分利用卫生资源构建一种高效率、高质量的护理模式,利于提高检查质量,缩短患者检查及就诊的时间[7]。GV护理模式可使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达到最佳状态,通过放松活动可放松患者全身,缓解紧张等情绪,利于患者在检查过程中保持最佳心理状态,维持平稳心率及呼吸,减少对检查的干扰,可有效提升一次性检查成功率,获取更高质量的图像[8-9]。通过进行群体健康宣教,使患者了解检查目的、流程、注意事项等,注重与患者的交流与互动,鼓励病友现身说法、分享检查成功经验,同时做好一对一个性化护理,可有效缓解患者恐惧、焦虑情绪,增强检查信心,指导患者闭气训练的技巧,可有效控制心率、血压,提升检查成功率[10]。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检查后血压、心率与检查前无明显差异,提示GV护理模式可维持患者心率、血压平稳。研究组依从率、检查成功率、图像优良率高于对照组,提示GV护理模式可有效提升患者检查依从性及检查成功率,还利于获取更高质量的图像。研究组候检时间、同一时间内的检查人次数明显优于对照组,提示上述护理模式可有效缩短患者候检时间,增加检查人次数,值得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