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域三:聚焦大都市区建设,推动公共服务共建共享
2020-05-14
《行动计划》提出,推动宁波都市区融合发展,以提高民生获得感为最终要义,增进教育、医疗、人才、社保、养老等领域跨区合作,推动优质社会资源跨区共享,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和社会发展水平。
推进都市区联动发展。主动融入上海大都市圈,共同编制实施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推进产业合作、生态共保、服务共享等领域一体化体制机制建设,共建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提高宁波都市区发展能级,重点推进“规划一张图、交通一张网、产业一张表、市场一盘棋、民生一张卡、环保一条线”等六个一工程。加快建立宁波都市区重大事项协调推进机制,探索协同治理新模式。
相关链接
长三角企业百强出炉:宁波7家企业入围 数量仅次于沪杭
杭州:打造人工智能产业集聚高地
近期,由上海、江苏、浙江、安徽三省一市的企业联合会共同发布的国内首届“长三角百强企业排行榜”出炉。宁波7家企业入围,数量排在上海、杭州之后,位列长三角城市第三位。
入围长三角企业百强的7家宁波企业分别是第40 位中石化镇海炼化、第60 位雅戈尔集团、第64 位奥克斯、第68 位金田铜业、第81 位远大物产、第92 位中基集团、第95 位均胜集团。
总榜排名前五的企业分别是上汽集团、苏宁控股、太平洋建设集团、中国宝武、交通银行。从省份看,浙江入围36家,居三省一市之首,接下来是上海27家、江苏26家、安徽11家。从城市排名看,上海一马当先27家,杭州紧随其后22家。接下来依次是宁波7家、苏州6家、南通6家、无锡5家、南京4家、合肥4家、温州3家、芜湖3家、铜陵2家、湖州2家,徐州、盐城、绍兴、泰州、常州、淮安、淮北、嘉兴、马鞍山各一家。
根据已经发布的2019年各城市GDP,宁波目前位列长三角城市第5 位,在上海、苏州、杭州、南京之后,入围企业数量排名高于GDP 排名,这是比较可喜的。■
提升教育合作发展水平。立足共享长三角优质教育资源,共同参与打造长三角教育合作发展高地。加快推进浙江大学宁波“五位一体”校区,建设浙江大学宁波研究院、浙江大学工程师学院宁波分院。大力实施高水平大学引育工程,支持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名校名院到宁波共建研究院、教学基地。支持宁波财经学院与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合作共建财会金融等专业群,联合申报沪甬合作及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研究智库。深化普通高中特色多样发展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合作,开展民办教育和终身教育合作交流。继续开展中国—中东欧教育合作交流。
推进医疗卫生跨区域协作。加强跨区域优质医院资源共享,深化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与宁波市杭州湾医院合作,推动跨区域医疗共同体高质量发展。借鉴上海成功经验,推动公立医院薪酬制度和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探索扩大异地就医医疗费直接结算范围,推进定点医院纳入省级异地就医联网平台,推进长三角异地门诊直接结算,加强就医地经办机构监管合作和信息共享。
深化人才资源合作。推进人力资源信息共享和服务政策有机对接,建立统一的人才一体化评价和互认体系,推进户籍等制度改革。加强沪甬两地人才发展战略研究、平台共建、国际人才引进、高端人才共享、青年人才培养等方面合作,鼓励本地企业与中科院上海分院等高端科研机构开展常态化互访交流合作,支持在前湾新区建设沪甬人才合作示范区。加强长三角地区干部交流,定期选派干部到长三角其他城市锻炼。
扩大社保养老服务供给。参与推动区域民生档案信息化工作协同,建立互认互通的档案专题数据标准体系,建立统一信息化工作平台。落实劳动保障监察委托协查制度、劳动者工资支付异地救济制度,及时有效处理跨区劳动保障违法事件。建立健全欠薪失信行为的联动惩戒机制,协同开展拖欠农民工工资“黑名单”共享。引导社会力量深入参与养老服务,推动养老机构公建民营和规模化、连锁化、品牌化运营,发展养老服务多元供给。探索建立长三角养老补贴异地结算机制。■
相关链接
宁波甬江科创大走廊呼之欲出
杭州:打造人工智能产业集聚高地
眼下,宁波甬江科创大走廊呼之欲出,从“全球生产网络”到“全球创新网络”,大走廊的建设将让宁波进一步融入长三角协同创新发展,促进高校及科研院所、创业者、跨国公司紧密互动,全面参与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服务创新。
目前,甬江科创大走廊空间规划体系完整、逻辑清晰、目标明确、内容丰富。总体来看,这份规划站位高,具备全球视野,又符合宁波发展实际。
例如,规划提出要打造新材料中心,在该领域,宁波有研究基础,也有产业基础;在数字经济发展高地方面,宁波有着坚实的制造业基础,正发展以工业物联网为主的数字产业,推动制造业向数字化转型。
近3年,宁波与上海共达成科技合作项目超800个,合作金额逾7 亿元。目前,沪甬已签署了7个领域的专项战略合作协议,上海交大宁波人工智能研究院、复旦宁波研究院、复旦科技园(浙江)创新中心等高能级平台加快推进,中意复旦(张江)科创中心、慈溪上海科技飞地等一批“科技飞地”正加紧落地。
与“中科系”的合作也愈发密切。近年来,中科院上海分院与宁波市共建了城市环境研究所宁波城市环境观测研究站、上海分院慈溪应用技术研究与产业化中心、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宁波新材料创制中心、上海药物所宁波生物创新中心等一批研发与转化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