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栅洁:努力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加快打造宁波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2020-05-14
3月中旬,宁波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抢抓机遇加快重点领域新兴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医疗健康产业、工业互联网产业、“5G+”产业、数字经济、智能物流产业等5个重点领域新兴产业的发展方向。《指导意见》出台后,引起了各方面的热烈反响。大家普遍认为,这是宁波产业深化发展特别是新兴产业走向“春天”的信号,倍受鼓舞、充满期待。
中共浙江省委副书记、宁波市委书记郑栅洁在近期讲话中,号召全市各级各部门和广大企业、机构要深刻领会市委、市政府的决策意图,敏锐把握产业趋势和市场前景,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只争朝夕、大干快上,努力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加快打造宁波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深刻认识加快发展新兴产业的重大意义
郑栅洁指出,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加速兴起,新兴产业已经成为国家之间、城市之间产业竞争的焦点之一。谁能在新兴产业发展上先行一步,谁就能在未来竞争中领先一筹。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发展的契机,以信息化、智能化为杠杆培育新动能,优先培育和大力发展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构建产业体系新支柱。
郑栅洁指出,宁波加快发展新兴产业,主要有四方面考虑:
第一,加快发展新兴产业,是服务大局的使命担当。宁波作为长三角南翼经济中心、“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制造业规模居全省首位,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占全省的22%,有条件、更有责任扛起发展新兴产业的大梁,为建设制造强国、制造强省作出重大贡献。
第二,加快发展新兴产业,是危中抢机的应时之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疫情对产业发展既是挑战也是机遇,要以此为契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一些传统行业受到严重冲击,而不少新兴产业大放异彩,展现出强大的成长潜力、广阔的应用空间。在疫情防控中,互联网、大数据、现代通讯、人工智能等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新兴产业是未来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性基础产业。我们要牢牢把握产业链、供应链加速重构的机遇,以超前思维布局新兴产业,以超常举措发展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消费,做大规模总量,提高市场份额,努力走出危中求机、危中抢机的新路子。
第三,加快发展新兴产业,是增强能级的必然选择。去年我们启动了“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建设。这12个产业,既有传统产业,也有新兴产业,既有资本密集型产业,也有技术密集型产业,是宁波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支撑。我们提出要加快发展5个重点领域新兴产业,不是另起炉灶,也不是新瓶装旧酒,而是在“246”产业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拓展、聚焦细化,目的就是要提高抓工作的精准度,力求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要把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作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加快优化产业结构、厚植发展动能,以“鼎新”带动“革故”,以增量带动存量,引领宁波产业迈向产业链和价值链中高端,不断增强城市发展能级和核心竞争力。
第四,加快发展新兴产业,是造福百姓的现实需要。当前,我国消费需求持续增长,消费结构加快升级,特别是受疫情影响,一些新型消费、升级消费异军突起,这为新兴产业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市场空间。我市加快发展的5个重点领域新兴产业,不少是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满足人民群众医疗、建康、线上办公、数字生活、国际采购等方面需求的惠民利民产业。我们要坚持产业升级与消费升级相互促进,通过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不断增加高品质的产品供给、服务供给,持续创造多元多样约消费新需求、新场景,更好满足人民群众个性化、多样化、高品质的消费需求。
准确把握加快发展新兴产业的主攻方向
郑栅洁强调,各级各部门和广大企业要紧密衔接“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加快做大做强5个重点领域新兴产业,为宁波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郑栅洁指出,医疗健康产医疗健康产业涉及面广、产业链长、融合度高,是国家重点扶持约战略性新兴产业。宁波要在医疗器械、生物医药、健康服务、健身产品等领域聚焦发力,培育形成“防—治—养”一体化的产业链条。
对于发展工业互联网产业,郑栅洁指出,工业互联网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关键支律,也是未来制造业竞争的制高点。宁波工业互联网产业起步比较早,拥有上海交大人工智能研究院、宁波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宁波清水湾智能技术研究院、宁波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等一批强院强所,研发推出了全国首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操作系统,并在汽车、纺织、家电等领域培育了一批行业云平台步,要加大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和应用推广力度,深耕操作系统、应用软件、智能设备等领域,把宁波打造成工业互联网产业领军城市。
关于发展“5G+”产业,郑栅洁指出,2020年是5G 正式商用元年,5G 技术将逐步实现商业变现,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去年我市发布了5G 应用和产业化实施方案,先后引进了宁波鲲鹏生态产业园、5G 新技术研究联合实验室、基于工业制造的5G 实验室、5G 联合创新中心等一批高端创新平台和产业平台。在5G 新基建与5G 商用化交互的历史性机遇中,宁波完全可以在新型基础设施、核心器件、应用场景和终端产品等领域抢滩登陆、占得先机。
在发展数字经济上。郑栅洁指出,这些年,我市通过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走出了具有宁波特色的数字经济发展路子。下步,既要加快做大集成电路、大数据、软件等产业实力,也要积极培育在线消费业态,推动宁波制造、宁波服务发生脱胎换骨的变化。
郑栅洁同时指出,宁波拥有世界第一大港宁波舟山港,发展物流产业的条件得天独厚。特别是经过多年布局,我市智能物流产业基础比较扎实,集聚了一批具有较强影响力的服务(平台)型企业。下步,要依托港口、开放和制造业优势,进一步提升智能物流产业发展水平。
认真落实加快发展新兴产业的工作举措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事关宁波长远发展。郑栅洁提出了8 条加快发展新兴产业的工作举措:
一要加强规划引领。要结合“十四五”规划和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抓紧编制重点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和专项行动方案,重点在高新区、开发园区、特色小镇布局新兴产业,每个细分产业主要布局的区域原则上不超过2个,防止碎片化发展、同质竞争。符合条件的区县(市)、开发园区要依托龙头企业,规划建设一批新兴产业专业特色园,吸引上下游企业和配套服务企业入驻,形成集群发展格局。
二要推进创业创新。创新实力决定新兴产业的发展水平。希望广大企业围绕新兴产业发展方向,加强科技攻关和创新研发,努力抢占细分行业领域的制高点。各级各部门要以甬江科创大走廊为主平台,继续下大力引进集聚强校强院强所和创新人才,完善首购首用、知识产权保护、创新成果转化等支持保护措施,打造一流的创业创新生态。
三要激发民间投资。新兴产业发展,为民间资本带来了许多投资机遇。要大幅降低民间资本参与新兴产业发展的准入门槛,坚决清除各种不合理的限制,实现投资增长与产业发展的互促共进、外延扩大再生产与内涵扩大再生产的相辅相成。要建立各种合理回报机制,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新型基础设施领域,参与城市治理、公共安全、市政服务等应用场景建设,确保民间资本进得来、有保障、得回报。
四要推动强链补链要把发展新兴产业与建设“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紧密结合起来,围绕绿色石化、汽车及零部件、高端装备、电子信息等重点优势产业,开列清单、逐项对接,开发一大批高附加值的核心产品和关键零部件,打造20 条标志性产业链。特别是要针对企业复工复产中暴露的产业链风险,提升本地产业配套供应能力,实现产业安全和发展的双赢。
五要优化营商环境。要持续深化“三服务”活动,纵深推进“最多跑一次”“最多跑一地”改革,打造更具人性化、更有竞争力的营商环境,让本地企业深耕宁波、让外来企业扎根宁波。要全面推广“互联网+政务服务”,使企业开办、项目审批、政务办理更加便利。要加强“条件管理+事中事后监管”,建立对跨界融合产业的部门协同监管制度,健全在线、移动、大数据监管体系,确保要素自由流动、市场公平公正。
六要完善产业政策。要逐一制定普惠化、功能性的专项政策,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定向采购、联合攻关、基金支持等多种途径为新兴产业发展助力。各级各部门要多管齐下宣传好、落实好、兑现好,确保企业应享尽享。
七要强化要素保障。要加大人才引进培育力度,有效解决企业缺研发人才、缺技能人才、缺营销人才的问题各在南高校要抓紧优化专业设置,持续深化校企合作,培养一大批适用人才、港域工匠。要做好新兴产业相关基础设施、产业平台、重大项自布局与国土空间规划约衔接,统筹全市土地、能耗、排放等指标,优先保障新兴产业项目建设需要。
八要狠抓工作落实。各级各部门要把加快发展新兴产业摆在高质量发展的突出位置,抓实抓细抓落地,见行见事见效果。
郑栅洁指出,新兴产业因“新”而“兴”,城市发展也因“新”而“强”。面对新机遇,我们一定要拿出新的思路、新的举措、新的作风、新的效率,努力开创宁波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