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不良资产市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2020-05-14於楷智

法制与经济 2020年3期
关键词:不良率余额参与者

於楷智

(武汉大学,湖北 武汉430000)

一、不良资产行业的现状

当前的不良资产市场虽已经扩容为万亿规模的竞争性市场,但相比于百万亿规模的信贷市场来说,不良资产的市场还算相对“小众”,为更好阐述相关政策对未来发展趋势的影响,笔者将从规模、参与者和产品三个角度介绍一下当前不良资产行业的现状。

(一)不良资产行业规模

根据银保监会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三季度末,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2.37万亿元,较上季末增加1320亿元;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86%,较上季末增加0.05个百分点。另外,商业银行正常贷款余额124.75万亿元,其中正常类贷款余额120.93万亿元,关注类贷款余额3.82万亿元。

根据公开数据可知,虽然不良资产余额的绝对数值是稳步增长的(如图1所示),但是相对于庞大的信贷规模来说,不良资产率呈现明显的周期性规律(如图2所示)。

图1:工商银行不良余额逐年增加

图2:工商银行不良率呈现一定周期

但是,在不良资产市场规模整体稳步上升的同时,也可以发现当前各行业间不良率的差异,并且明显察觉当前经济的寒冬下,风险继续在产能过剩的行业逐步暴露,尤其是制造业、批发零售业(如图3、4所示),不良贷款率增长速度相比于整体涨幅较快。在当前经济增长逐步放慢的背景下,我们需要站在更高层面对国内不良资产的变化进行评估,与此同时,还要警惕高负债行业和地区债务恶化引发的问题,因此对不良资产的风险评估不可掉以轻心。

图3:制造业的不良率持续增长

图4:批发和零售业的不良率持续增长

(二)不良资产行业参与者

当前不良资产市场形成了以一级市场、二级市场和外部服务机构组成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参与格局,其中一级市场主要以“4+2”为主,但是近些年不良资产市场逐年火热,使得一些热门地区一度出现了“僧多粥少”的局面,从而导致不良资产的价格节节攀升,甚至江浙地区出现成交价接近债权本金的情况。二级市场主要以非持牌资产管理公司为主,他们更多出于对利润的追求,在各家持牌AMC手中受让意向债权或就特定债权与债权行进行协议转让,后期精心运作从而获取超额收益。第三块参与者主要是服务商机构,包括但不限于律所、评估等机构,他们通过各自渠道为相关项目方提供各类专业服务。

与此同时,近些年,随着我国金融行业对外开放快速推进,外资背景的参与者越来越多,他们显著特点是资金量巨大、资金价格便宜、处置周期较长,相比于境内资金来说,他们更偏向于长期稳定持有,更多的是赚取经济周期的价值。

众多的参与者为不良资产市场提供了充足的流动性,同时对不良资产的市场价值发掘提供非常优质的环境。

(三)不良资产市场产品

当前不良资产市场主要供应方还是以银行为主,主要的产品还是以银行信贷的债权为主,但是随着资管行业的爆炸式发展,以收益权类为代表的新型债权越来越多,例如:资管计划收益权、信托贷款、保险债权,等等。

从总体来看,当前不良资产市场的供给充沛,市场价格将回归理性,但存在大幅上扬的空间和基础,市场规模稳步扩大,市场产品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多的市场参与者大大激活了市场的流动性,为整个市场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越来越多的新鲜动力。

二、当前不良资产市场的特点

(一)不良资产规模稳步扩大

20世纪90年代末,为支持四大国有银行上市,国家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一方面,通过财政注资扶持四大国有银行,给予充足资金补充银行资本金,以确保银行资本充足率满足相关规定;另一方面,成立四大金融管理公司,承接四大国行剥离的不良资产,使四大行轻装上阵。

2008年为应对金融危机推出“四万亿”刺激政策以来,我国信贷规模爆炸式增长,在实现经济“软着陆”同时带来银行不良率逐年下降。但从2012年开始,早些年巨量的信贷规模衍生的不良资产逐步暴露。与此同时,银行表外理财资管规模爆炸式增长,许多银行通过高速增长的资管业务利润覆盖陆陆续续的不良贷款。在2016年下半年开始的“去杠杆”监管政策下,我国银行业利润率逐步降低,过往激进的放款带来的不良资产逐步暴露,导致近两年我国不良资产市场供给量逐年增大。

(二)不良资产市场参与者多样化

当前不良资产市场的参与者呈现多样化的局面,原先不良资产市场容量相对较小,参与者主要还是银行和四大资产管理公司,流动性也较差,随着商业化处置不良资产的推开,伴随着不良资产的扩容,目前我国不良资产市场形成了“4+2+N”的局面,特别是“N”中参与者多元化。现在民间资本参与不良资产的热情高涨,各类金融机构、外资机构甚至许多上市公司都纷纷参与到不良资产的市场中。

与此同时,各类型的参与者合作方式多元化,例如:互联网+AMC、AMC+上市公司、AMC+地产企业、不良资产+产业基金等等。多元化的合作方式衍生出多元化的处置手段,越来越多的参与者已经逐步从诉讼清偿进化到债转股、证券化等等方式。参与者和参与方式的多元化大大激活了不良资产市场的流动性,同时推动了市场对资产价值的发掘作用。

(三)不良资产市场“红海”化

随着实体经济的不景气,相比于逐渐利薄的传统行业,动辄20%起步的不良资产行业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参与者,同时也带来竞价白热化和利润“红海”化。现阶段信息披露较为充分,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高利润率情况逐渐减少,许多处置项目在扣除资金成本和相关费用后仅仅打平,甚至稍有不慎就会有亏损的风险。

如何在“红海”化的不良资产市场中存活并且壮大起来,已经成为每一个参与者必须面对的问题。银行作为主要不良资产的供应方,如果突破持牌机构在一级市场竞争不够充分的限制,使得自身资产最大化保全;持牌机构如何在一级二级市场中最大化自身利润;二级市场中以民间资本为代表的投资人如何准确地分析债权、参与并实现利润最大化。

总而言之,当前白热化竞争的不良资产市场对参与者的专业度要求越来越高。

三、未来不良资产市场发展趋势

(一)银行业内部之间不良资产差异加大

2019年4月30日,银保监会关于《商业银行金融资产风险分类暂行办法》征求意见发布,文件中第一次区分了零售资产和非零售资产的风险分类标准。分类对象也从贷款拓宽到全类型金融资产,表外资产也参考表内分类。此外,逾期金融资产至少归为关注,逾期90天以上至少归为次级,同一债务人所有银行逾期90天以上债务超5%,各家行均应纳入不良。[1]

本次征求意见稿出台后,各家银行为尽快适应新规定逐步提高不良资产认定的标准,甚至某些地区银保监局强制规定60天逾期即认定为不良资产。此举将在加大不良资产供给的同时,大大拉开银行间不良规模的差距。与此同时,新的不良认定标准也将对银行业的利润增长和业务结构产生重大冲击,特别是银行理财子公司未来的定位,理财子公司是否会作为主体银行不良出表的通道等不同定位会引发不同的影响。

相比于传统国有银行规范的不良资产处置流程,地方城商、农商在不良资产的管理上或多或少存在着各类问题,特别是经历了过去几年高速扩张后,相对偏远地区的农村商业银行较弱的风控能力将会对自身资产质量产生较大的影响。整体评估来说,从不良贷款总余额来看,国有行不良资产余额体量较大;从不良资产率来看,地方农商城商不良率较高。

总体来说,国有大行和外资行的经营相对稳健,新型民营银行风控技术先进、金融科技含量高、没有历史包袱,所以资产质量相对较好。以2018年3月末数据为例,外资行不良率最低,仅为0.66%,国有银行不良率次低,达到1.50%,而城商行、股份制银行不良率分别为1.53%和1.70%,农商行不良率最高,达到3.26%。[2]

(二)非银行的不良资产稳步释放

随着过去几年以银行表外资管为代表的“影子银行”爆炸式发展,我国非银金融机构在实体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但与此同时,非银金融机构的不良率和不良资产规模也是逐年增加。根据公开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年中,公开披露有违约偿付风险的信托项目总规模高达3400多亿元,此外,由于许多信托风险项目暂未披露,预计未来信托类资产不良率将会持续维持在较高水平。与此同时,随着近些年银行表外理财急剧扩张,3.82万亿的关注类贷款和22.04万亿的非保本理财未来都会是潜在的不良资产聚集地。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类企业间15.95万亿元的应收账款,会有一定比例转化为不良资产。由此看来,非银金融机构潜在的不良资产总量仍然巨大。[3]

除此以外,个人消费信贷和地方政府债务中也有相当部分的潜在不良资产,尤其是目前天量的地方政府债务,整体规模估计在30万亿元左右。巨大的地方债务给地方带来了沉重的包袱,有的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甚至不够维持利息支出。更普遍的现象是,许多地方政府,特别是偏远地区政府高负债融资形成的资产很多都是效益低下、不能产生现金流的项目,有的产业园、文化旅游项目甚至已出现了烂尾。当前中央出台的“专项债”等财政约束政策也让地方政府的债务链条趋于断裂,如果地方政府债务的周转出现无法维持可持续的问题,必然会造成大量不良资产的暴露。个人消费信贷这方面,根据公开数据显示,我国2017年末消费信贷余额9.8万亿元,2019年将达到15万亿元;各类小贷机构借贷金额0.98万亿元,网络借贷余额2.2万亿元,这些非银行机构的资产中存在着大量的不良资产需要处置。

(三)不良资产处置方式的多样化

随着参与者的增加,市场规模的增大,为获取超额收益,不良资产处置手段也越来越多样化,其中包括但不限于诉讼追偿、资产重组、债转股、资产置换、资产证券化等等。

特别是当前以房价为代表的资产价值,明显呈现出城市间和行业间的差异化,即:一二线高位企稳甚至小幅增长,三四线缓慢下跌,有核心技术的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落后产能差距越来越大。与此相对应的是不良资产中资产估值随着地区和行业差异也逐渐加大。在资产处置过程中,结合地区资产特点和资产本身行业特点进行整合,实现真正将不良资产做成错放的资源。

多样化的处置方式带来多样化的市场格局,多元化的市场也将大大促进不良资产市场未来的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不良资产市场定会越来越完善,越来越丰富多彩。

四、结语

近些年,我国在产业结构上通过供给侧改革淘汰落后产能,在金融结构上通过去杠杆降低实体经济杠杆率,在此过程中,不良资产行业规模急剧扩大,原本小众的行业也逐渐成为各路资金追逐热捧的市场。作为一个逐渐成熟的市场,不良资产市场注定要走向规范化、稳健化、多元化的发展路径。

在当前金融对外开放的“十字路口”,如何在新形势下健康发展?如何提高资产收益率?如何更有效地做好产品风控?都将成为这个行业每个参与者不得不思考的问题。与此同时,作为实体经济的补充,不良资产行业也不能忘记化解实体经济风险的初心,笔者相信,作为行业从业人员应秉承开放的胸怀、创新的思维和严谨的态度,牢记初心使命,助力实体经济发展,该行业将会获得更长远的发展。

猜你喜欢

不良率余额参与者
央行:2022年三季度末个人住房贷款余额38.91万亿元
休闲跑步参与者心理和行为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台胞陈浩翔:大陆繁荣发展的见证者和参与者
2020,余额不足
浅析打破刚性兑付对债市参与者的影响
我国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发展研究
银行辞职潮中苦不堪言的小微企业信贷部
海外侨领愿做“金丝带”“参与者”和“连心桥”
余额宝的感知风险
沪港通一周成交概况 (2015.5.8—2015.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