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在教学中的渗透探究

2020-05-13施钰帅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16期
关键词:复习备考高中地理核心素养

施钰帅

摘  要:地理核心素养由人地协调观念、地理综合思维、区域认知以及地理实践能力四部分组成,基于此,本文结合高中地理课程内容,对学科核心素养指向的高中地理教学做简要分析。

关键词: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复习备考

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是掌握地理知识与技能价值的体现,其中涉及到个体知识、能力、品格、观念等等,涵蓋了丰富的基础地理知识与基本技能。它是地理方法、能力、与思维的升华,深化地理核心素养,对学生日后的全面发展有重要意义。

一、人地协调核心素养

1、明确人与自然间相互作用的联系

人地协调是地理乃至世界生存中一个重要观念和法则,人类社会处在快速发展和变化当中,但这绝不意味着就可以违背自然发展规律,肆意放任自己的一切行为。反之,作为大自然的一份子,每一个人都应当有意识地去不断约束和调节自己的生存行为,真正为实现人地关系的和谐长久发展而不懈努力。自新石器时代,人类从逐渐地完全依靠自然资源生存,到自己生产资源,生产力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但仍需要明白,大自然的馈赠并不是无止境的,她与人类一样有着承受的极限,因而人类在选择利用自然资源谋求发展的同时,也应该以生态环境为第一考虑点,一切按照规则进行。

2、通过实践活动深化人地协调观念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是可以应用于生活实际的,那么教师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进一步地对一些问题展开深入、多角度的辨析和思考,更能够有效印证所学的地理知识。

课上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来播放一段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加剧的视频,早期的黄土高原曾是一片风景秀丽的地方,充满了鸟语花香,数千年后的今天,人口增多,导致垦荒和屯田面积日益扩大,这同时也使得黄土高原的植被受到了严重破坏,水土流失日益加剧。视频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展开小组探究,尝试寻找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根源,比如受风力、水力等自然原因,以及人类生存活动的双重作用,致使土地表层受到不断的侵蚀,水资源流失加快,从根本原因上来让学生感受到人地关系协调的重要意义,重新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二、生活化地理实践素养

实践是增长经验的最快方式。同样地,在高中地理教学当中,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是提升学生地理核心素养以及丰富其地理认知的重要途径。而且越是贴近学生生活认知经验的知识应用演示越是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增强知识以及学习过程在其脑海中的印象。教师要充分认识到一点,就是将知识与客观存在的地理现象结合教学,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应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例如,在讲解工业区位时,其中会涉及到三个主要因素,即“运输、土地和集聚”,其它因素还包括有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生产技术以及市场等等,从学生角度来看,很多时候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对这几个名词留下了印象,但并没有对其内在的含义做深入了解,这只能说明教学让学生获得了表象,而并未把握内涵。学习理论性较强的知识时,教师就应选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来用生活素材传递和解读地理知识。那么要使学生了解区位所代表的真正涵义,就需要让学生充分了解从原材料到加工再到成品运出的过程,通过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让学生从一个企业领导者的角度来观察和分析多种工业区位,印证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看待地理知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切实的使学生的地理素养得到提升。

三、区域认知素养

区域性是地理知识中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区域认知核心素养的培养更是帮助学生认识和强化人地关系概念和地域系统的重要手段。教师在教学中既要培养学生在地理世界中认识区域,又要使其了解区域在地理世界中的独立性,区域认知也是学习和了解人地关系的基础。

1、加强识图能力

考试中常常会出现以区域为载体进行切入的题目,而近些年的高考题目也在更多地选择一些小区域进行问题设计,因此,只有提升学生的定位识图能力才能够使其对题目中所涉及区域的区域位置和基本区位有一个轮廓性的了解,从而进行具有针对性的解题。

2、横向对比,纵向分析

区域之间虽相互联系,但又彼此独立发展,比如河流、土地、气候等等,但每个区域又分别有各自的特征,形成了区域与区域间明显的差异界限,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区域对比来对区域本身的特点以及其与周边区域的联系和不同。

此外,任何区域都在不断地发展变化,教师应让学生在认知过程中了解其存在背景,明确其发展的各个阶段。例如,在纵向维度上来看深圳的发展,改革开放以前,深圳还是一个鲜为人知的小渔村,改革开放后被划为特区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到现在其综合经济实力进入中国大陆城市前4名,人均GDP和人均可支配收入居首位。因此,在认知区域现状的同时,也要了解其发展的前因后果,明确其每一个发展阶段中的特殊区位条件。

3、定期巩固,反复强化

知识在大脑中的记忆存在是有一定周期的,只有不断地强化和巩固,反复进行定期的训练才能够确保知识常用常新。总的来说,地理作为一门文科课程,它需要记忆的知识点是不亚于其它课程的,基于记忆的短暂且延续性特点,教师应该根据实际知识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为其量身定制合适的训练方法,以达到反复刺激,形成长期记忆的目的。比如定期的组织课堂交流会,通过与他人之间的交流互动来使知识点不断来往于每个人的大脑思维当中,甚至有可能获得取长补短之效。此外,还可以设计小规模的定期测验,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例题来让学生在答题过程中主观地去运用到所学知识,既可以明确自己遗漏的部分,也能够发现自己的薄弱点,便于之后进行更加有针对性的复习。

综上所述,在高三复习阶段,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方式,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通过引导和鼓励,演绎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过程,从而培养学生从地理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习惯,有效提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尚锦雄.核心素养下高中地理高考复习策略研究[J].华夏教师,2019(14):64-65.

[2]  应向莹.浅谈高考地理复习的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3):80.

[3]  石国亮.通过高三地理复习提升学生读图、析图能力的研究[J].名师在线,2019(15):16-17.

[4]  冯霞.高中地理教学中区域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研究——以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3)为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9(05):42-43.

猜你喜欢

复习备考高中地理核心素养
高考语文考纲变化与应对策略
高三数学复习备考的方法研究
中考英语复习备考的实践与体会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具体分析
实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相关策略
探讨如何构建高中地理双动两岸的教学模式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