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黑龙江乌裕尔河省级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2020-05-13霍忠文刘炳友徐贵全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乌裕尔河生态旅游自然保护区

霍忠文 刘炳友 徐贵全

摘 要:本文作者对黑龙江乌裕尔河省级自然保护区目前的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破解对策,对促进保护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有一定积极意义。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乌裕尔河

黑龙江乌裕尔河省级自然保护区是2006年3月经省政府批准建立的,为自然生态系统、内陆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类型,是集自然资源保护与恢复、宣教、科研、监测、资源合理利用和生态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丹顶鹤、东方白鹳等7种,二级保护动物大天鹅等32种和国家重点保护植物野大豆等,是松嫩平原半干旱地区重要水源涵养地,是乌裕尔河流域生物区系重要组成部分,东亚鸟类重要国际迁徙通道和停歇地,同时也是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重要的水源地。

一、黑龙江乌裕尔河省级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存在的主要问题

1.生态环境污染严重。发展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客观地讲具有双重性:一方面,开发生态旅游可以使投资进入基础设施建设、景区建设等,既改善了经济文化发展条件,又带来了旅游经济效益。另一方面,旅游开发也给保护区带来环境污染和环境压力,游客大量进入保护区,很大程度上会影响生态质量;旅游经济发展和游客的进入也将带来外来文化的冲击,本土地域文化有可能创生和繁荣,也有可能被替代、甚至消亡。

保护区内的污染主要是旅游车和旅游活动造成的固体、液体和大气污染。水资源不合理的管理和过度的收割芦苇也被认为对鹤类等种群有不良影响。乌裕尔河上游地区、县镇的工业发展对下游湿地也可能有负效应。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体现了生态旅游与自然资源的相互依赖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就是到自然保护区欣赏优美的、特殊的、原始的自然景观。然而游人超负荷的活动以及各种有损社会公德的行为给保护区带来了破坏。如游人过量所造成的三废污染,拆木损花,狩猎禽兽等,都会使生态环境质量下降。

2.所需经费严重不足。关于经费问题根据调查表明,我国的自然保护区仅有1/3具备较健全的管理机构,经费基本够用的保护区只占11.5%。这样的数据对于乌裕尔河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来说不能不令人担忧,但也说明了一些问题。国家对自然保护区投入的资金十分有限,除了支付管理工作人员的工资之外,几乎无力进行管护和建设。

多年来,乌裕尔河自然保护区经费一直严重不足,投资水平也很低,致使自然保护区未能发挥其应有的生态效益,远远不能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生态旅游事业发展的需要。该保护区处于高纬度地区,主要的气候特征是:夏季短暂,冬季漫长,春季和秋季不明显。旅游的旺季仅有4至5个月,夏季游客人数占全年游客总量的80%左右,冬季旅游设施基本闲置。因此,国家投入的资金较少,景区并未形成规模,设施还不健全,接待游客能力也较差,湿地生态旅游的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3.管理体系不健全。自2006年黑龙江乌裕尔河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成立,有关部门给保护区规定了“三统一”原则,即统一保护、统一规划、统一管理。这种硬保护管理与软资源利用的矛盾,给生态旅游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乌裕尔河省级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体系并不完善,管理素质参差不齐,自然保護区的工作还是以资源保护、科学研究、科普教育等工作为主,行政管理只是为了完成保护区历史使命的管理措施之一。那么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当中,人类过度的利用资源、管理力度不够、生态环境污染、宣传不到位等原因造成的生态资源衰减、水资源短缺等问题得不到根本解决,都将威胁着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发展。因此,进一步完善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制度,更好地发展湿地生态旅游,已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二、黑龙江乌裕尔河省级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存在问题的破解对策

1.有针对性的解决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污染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1)旅游收入中应当有足够份额用于自然保护区的环境保护工作。自然保护区作为为保护自然资源而设立的特殊区域,其开展旅游所获得收入的用途应当是为了更好地保护自然资源。为了实现这一点,开展旅游活动所获得的收入首先就应当用于减轻旅游活动给自然保护区带来的环境污染,也就是说,旅游收入中应该用足够甚至更多的部分用来清理旅游垃圾。(2)自然保护区开展旅游的部分应当优先使用环保产品。自然保护区内的商店和其他营利性机构,应当优先选择环保产品进行销售。虽然这样可能会降低其利润,但是自然保护区作为保护自然资源而设立的特殊区域,不能只考虑到旅游收入的多少,在开展旅游的同时必须注重对环境的保护。(3)自然保护区的管理者有对游客进行环境保护宣传的义务。公民环境保护意识的淡薄并不代表公民喜欢乱扔垃圾破坏环境。实际上,很多情况下是由于景区垃圾处理系统设置的不合理,以及缺乏适当的宣传和教育。开展旅游的自然保护区所获得的旅游收入,应当用于增强宣传教育公民保护环境,提高公民环境保护意识。

2.结合保护区与当地经济发展,拓宽多种筹资渠道。旅游经济是社会化的大产业。自然保护区的旅游开发应当与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相结合,搞清旅游市场现状和发展趋势,把生态旅游与周围乡村规划结合起来,为保护区及周边农村社区引来资金、信息和就业机会。加快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建设一方面为了促进地方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同时也使当地群众受惠。由此,人们必将更珍惜和自觉的保护自然保护区的各种资源,实现其可持续发展.生态旅游业建设往往需要大笔资金支撑,仅靠地方财力是不行的,还必须考虑多种筹资渠道,如采取“争取项目”、“招商引资”。将“荒漠化治理”、“湿地未开发补偿”和“新农村建设”等结合起来,以解决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

3.完善管理制度。(1)开展生态旅游活动的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应当重视旅游垃圾污染问题,建立一套长期稳定的旅游垃圾处理制度,利用旅游收入招募足够的人员定期清理旅游垃圾。(2)对自然保护区有监督义务的当地环境保护行政部门应当切实履行监督义务,定期对自然保护区开展旅游的区域进行环境调查,并制作报告向社会公布。

作者简介:霍忠文(1967-)男,黑龙江省富裕籍,大学本科学历,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保护区资源管理和监测工作。

猜你喜欢

乌裕尔河生态旅游自然保护区
生态旅游之利弊
生态旅游的不同类型
生态旅游
七姊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写满四季的乌裕尔河
乌裕尔河
我爱您
心中的仙境
保护自然保护区刻不容缓
浅淡黄岗梁自然保护区的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