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精准思政”背景下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思政教育探析

2020-05-13金莹莹王鸿祥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思政教育互联网

金莹莹 王鸿祥

摘 要 近年来,随着高校资助政策体系日益健全,资助力度逐渐加大,越来越多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得到经济资助,解决了“上学难”、“上不起学”等问题。但是,部分受助大学生的生活状态消极颓废,奢侈浪费,感恩意识淡薄,诚信意识缺失,防范意识较弱。在当前互联网迅速发展、倡导精准思政的大背景下,高校受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思政教育成为学生工作中急需关注的热点话题。本文通过分析当前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思想问题,进一步提出当下应该紧密结合“互联网+精准思政”模式,有效开展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思政教育工作。

关键词 互联网 精准思政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思政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越来越关注和重视解决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入学问题。为了不让每一位学生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高校学生资助政策和体系不断健全,精准脱贫工作日益深入。据《2018年中国学生资助发展报告》统计,2018年,高等教育共资助学生4387.89万人次,资助金额达1150.3亿元,比上一年增加99.56亿元,增幅达到9.48%。高校国家助学贷款、学校投入、社会投入(包括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捐助等)共752.87亿元,较上一年增加12.11%。这些数字表明,越来越多的在校大学生得到了国家、政府以及学校在经济上的资助。但是,当前互联网迅猛发展,大学生的思想相对活跃、超前、极具个性化,甚至迷失在五颜六色的网络世界中不能自拔。部分受助大学生思想消极堕落、毫无目标、缺乏感恩意识,认为自己得到资助实为理所应当,逐渐变得懒惰颓废,整天坐等资助;部分受助大学生缺乏诚信意识,虚假伪造家庭经济困难情况,得到经济资助以后奢侈浪费;还有部分受助大学生缺乏防范意识,无法辨别国家政府以及学校正规资助与“校园贷”等“诈骗”渠道,贪图便宜而陷入“诈骗”陷阱。所以,在“互联网+精准思政”背景下,高校受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应该成为高校学生工作迫切需要关注的焦点问题。

1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思想问题

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作为高校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其思政教育工作更应得到重视。

大部分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思想观念较为积极,他们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理想信念较为坚定,奋斗目标较为明确,道德品质优良,乐观积极向上,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轻易否定自我,对他人帮助极具感恩意识,懂得珍惜;但是,还有部分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思想观念较为消极,他们理想信念不坚定、没有长远的规划和目标,生活颓废消极、浑浑噩噩、不思进取,感恩意识淡薄、认为自己得到资助理所应当,诚信意识缺失、虚造家庭经济困难情况,防范意识不强、容易跌入“诈骗”陷阱,尤其当前互联网高速发展,自制力太弱、沉迷网络世界、安于自身得到的资助,心理问题较为突出,大多数学生易自卑、焦虑、孤僻,长时间容易导致抑郁。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所暴露出的负面思想问题对学生自身成长、高校校园建设以及社会和谐安定都会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

2高校加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思政教育的措施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思政工作从本质上而言是“资助育人”工作的诠释。在“资助育人”工作上,高校往往更多关注“资助”工作的开展,“育人”工作容易抛之脑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作为特殊学生群体,加强关注和开展对他们的思政教育工作,对育人体系的建立健全尤为必要。

2.1将“精准思政”贯穿“资助育人”工作的始终

“精准思政”与“资助育人”工作环环相扣,紧密联系。首先,资助工作要“精”。资助工作“精”了,思政工作才会“精”。所以,资助工作者要严格把关,严格精确资助对象、资助程序以及资助措施;其次,思政目标要“准”。准确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制定全面的思政目标,瞄准其励志教育、综合素质教育、工作能力教育、感恩教育以及诚信教育等方面,制定合理全面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思政目标体系;最后,育人工作要“实”。将思政工作与育人工作紧密融合,落实、落细、落地。

2.2将“互联网+新媒体”深入思政工作的内部

网络文化发展日益多元化,现在的大学生喜欢新事物,追求新时尚,利用好“互联网+新媒体”将会极大促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思政工作的开展。一是要利用好“互联网+新媒体”发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不同阶段的思想动态变化。及时关注他们的QQ、微信、微博等网络新媒体,早发现,早解决;二是要利用好“互联网+新媒体”创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思政工作方式。如在线直播间的形式定期开展网上主题教育活动、校园文化活动,鼓励励志榜样学生拍摄Vlog视频,宣传励志学生的优秀事迹等。通过创新多样化的工作方式,走近学生,拉近距离,从而更好地达到育人目标。

2.3将“家校沟通”建成思政工作的桥梁

高校只是加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思政教育的一部分力量,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也离不开家庭的力量。高校应该设立“家校沟通”小组、建立“家校沟通网络平台”,分配到个人、责任到个人。定期、定时、定质、定量地做好“家校沟通”工作,及时掌握家长提供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阶段性思想状况以及所在家庭的基本情况、经济情况或者突发情况变化,提早做好相关问题的解决对策。真正利用好“家校联系”,合力推动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思政工作长效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4将“思政队伍”拓为思政工作的后盾

提高思政队伍整体综合素质,打造学生思政工作坚强后盾。合理利用线上线下,定期开展思政队伍人员专题培训,加强思政队伍人员理论学习;定期召开思政队伍座谈会,与时俱进,分享思政工作心得,收获思政工作特色,提高思政工作技能;鼓励更多任课教师和学校管理人员加入一线思政队伍,壮大思政队伍建设;突出思政队伍重点,尤其是最频繁接触学生的辅导员队伍,要着重关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这个特殊学生群体,充分利用好微信公众号专题文章推送、专题博文分享以及简书APP等新媒体广泛展开互动,经常开展線上线下谈心谈话,放下姿态,以情动人,及时捕捉问题,思想上做好引导,情感上做好沟通,做好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

当前“互联网+精准思政”的大背景下,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道阻且长,却是我们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责任。我们应该继续不断与时俱进,跟上思政工作新步伐,摸索思政工作新方法,更好地做好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工作,真正实现“资助”与“育人”相结合。

参考文献

[1] 徐士元.高校精准思政论[J].浙江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9(01):85-89.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国学生资助发展报告(2018)[Z].2018-02-28.

猜你喜欢

思政教育互联网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互联网+”环境之下的著作权保护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