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适应性分析
2020-05-13张俊青
摘 要 高职教育对接区域产业发展需求的有效性,可具体表现为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适应性。通过对2011-2018年间广西产业发展和专业发展相关数据的数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高职院校专业建设过程中存在中低端人才供给过剩、人才培养效率和质量偏低、专业建设目标与人才需求目标错位等突出问题。需要提升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适应性程度,作为“需求端”的产业界要真正参与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培训的全过程,作为“供给端”的高职院校要主动适应产业发展的多元需求,走特色化专业建设道路,建立起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协同发力、有效对接的良性互动关系。
关键词 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产业结构;适应性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20)06-0061-08
产业结构是指各种生产要素在各产业部门间的比例构成及其相互关系,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生产要素在国民经济各部门的配置状况及制约方式,反映了各个产业在国民经济整体中的分布状况及产业之间的内在联系,通常用各产业部门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来表示,即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之间的构成以及比例关系[1]。专业结构是指专业的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包括专业数量、规模、布局等。高职教育专业结构一般分为专业大类、专业类、专业三个等级。其中,对应产业的是专业大类,对应行业的是专业类,对应职业岗位群或技术领域的是专业。从类型特征分析,一个区域的职业教育与产业经济之间具有内在联系,实现职业教育与区域产业发展的对接,也成为职业院校办学特色的重要标志。根据教育与经济的关系原理,产业结构决定专业结构,同时也决定就业结构,因为人才是联系产业结构与专业结构的纽带。专业结构对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也具有反作用力,产业结构变化要求人才结构随之变化,而人才结构变化主要通过专业设置和调整来实现。因此,高职教育作为一种直接面向市场、服务产业、促进就业的教育类型,为地方支柱产业、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培养和输送应用型专门人才,是其重要使命。
本文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例,对广西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适应性进行数理统计分析,并依据统计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结论和建议。
一、现状分析
(一)广西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广西经济实现快速发展。2001-2018年广西GDP年均增长率为10.9%,其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主要源于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第一产业比重逐渐降低,第二、第三产业比重不断上升。广西经济以制造业为主,工业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农副食品加工业、汽车制造业和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等十大产业。
2018年广西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14.8∶39.7∶45.5,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3.1%、25.4%和61.5%。其中,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1.5%,并且从2010年以来一直处于下降趋势。从工业增加值增长率看,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率最高的是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21.7%),增长率最低的是汽车制造业(-6.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比上年增长1.9%,其中,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9.3%,制造业增长0.1%。第三产业对广西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最大,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1.6%。与全国水平相比,广西第一产业比重比全国高7.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比全国低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比全国低6.7个百分点(2018年全国产业结构为7.2∶40.7∶52.2),2018年广西城镇化率为50.22%[2]。
(二)广西人才供求结构现状分析
从就业结构看,2018年广西全社会从业人员构成为49.3∶17.3∶33.4。与全国水平相比,广西第一产业就业人口比重比全国高23.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就业人口比重比全国低10.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比重比全国低12.9个百分点(2018年全国产业结构为26.1∶27.6∶46.3)[3]。
根据《2018年广西人才网联系统人才供求分析报告》,2018年广西人才供求比仅为0.40,人才需求总体大幅增长,人才供给总量却增长乏力,人才缺口为636156人。分析不同产业的人才需求得知,第三产业是用人单位和人才需求的主要来源,需求占比为74.10%;第二产业占比为24.63%;第一产业占比为1.27%。从行业分布看,制造業、建筑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等行业合计需求人数占比达到82.89%。其中,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人才需求量涨幅达69.13%,人才缺口达到214812人;制造业人才需求量涨幅高达87.82%,人才缺口达到109543人。在54个主要职位类别中,供求比最高为5.23,最低仅为0.13,有27个职位类别的人才供求比大于1,另外27个职位类别存在人才缺口。人才供求比排名前10位职位类别合计人才供求比为2.11,后10位职位类别合计人才供求比仅为0.20,其中技工类人才供求比仅为0.44[4]。
(三)广西高职院校专业结构现状分析
截至2018年,广西共有高职院校36所,其中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2所、骨干院校3所、自治区示范性高职院校10所。从学校布局分析,南宁有20所、柳州4所、百色3所、桂林和崇左各2所,梧州、北海、钦州、河池、来宾各1所,其他4市没有设高职院校[5]。
从专业布局来看,为对接“一带一路”建设、广西“国际大通道、战略支点、重要门户”三大定位等国家发展战略,以及广西重点发展的食品工业、生物农业、养生长寿健康等产业,广西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基本覆盖三大产业对应的19个专业大类,专业总数为334个,专业布点数为1440个。其中,第一产业对应的专业大类有1类,设置专业数20个,专业布点数27个;第二产业对应的专业大类有8类,设置专业数134个,专业布点数499个;第三产业对应的专业大类有10类,设置专业数210个,专业布点数914个。具体数据分布见表1和表2。
二、研究内容与分析方法
(一)研究内容
1.广西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的相关性分析
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存在密切关系,专业大类招生比率变化在某种程度上是产业结构调整的结果。本研究利用2011年至2018年广西高职19个专业大类的招生比率来反映专业结构变化,利用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分别在GDP产值中的比率来表示广西产业结构变化,利用就业人口分布于第一、二、三产业占总就业人口的比例表示广西就业结构变化,使用SPSS软件工具对广西高职专业招生数据、产业结构数据和就业结构数据之间的内在关系在统计学上进行相关分析,来检验广西产业结构和高职专业结构之间的适应性程度。
2.广西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的偏离度分析
本研究分别采用广西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广西产业结构与专业结构之间的偏离度来反映产业结构与专业结构之间的适应性情况。
(1)根据产业-就业偏离度(C-J)公式,C-J结构性偏离度=产业产值比率 / 就业比率-1
(2)根据产业-专业偏离度(C-Z)公式,C-Z结构性偏离度=产业产值比率 / 专业大类招生比率-1
当C-J结构性偏离度趋于0时,表明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关系处于均衡状态;当C-J结构性偏离度大于0时,表明产业GDP增加比率高于就业人口增加比率;当C-J结构性偏离度小于0时,表明产业GDP增加比率低于就业人口增加比率。对C-Z结构性偏离度数值分析同上。偏离度的绝对值越大,表明结构越失衡;偏离度的绝对值越小,表明结构越均衡。
3.广西高职教育经费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
本研究使用Eviews软件,从统计学意义上分析广西高职教育经费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是否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
(二)分析指标与方法
1.分析指标
本文所选取的统计指标有:广西高职院校专业大类招生比率;广西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产值比率;广西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就业人口分别占广西就业人口的比率。以上数据作为本研究的基础数据。操作性定义包括:
一产产值比率:第一产业产值占广西GDP的比率;
二产产值比率:第二产业产值占广西GDP的比率;
三产产值比率:第三产业产值占广西GDP的比率;
一产就业比率:第一产业就业人口占广西就业人口的比率;
二产就业比率:第二产业就业人口占广西就业人口的比率;
三产就业比率:第三产业就业人口占广西就业人口的比率;
一产招生比率:第一产业对应的专业大类招生人数占招生总人数的比率;
二产招生比率:第二产业对应的专业大类招生人数占招生总人数的比率;
三产招生比率:第三产业对应的专业大类招生人数占招生总人数的比率。
2.分析方法
相关系数是用来评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联或关系强度的统计指标。本研究使用SPSS统计软件的皮尔森(Pearson)相关对广西高职专业招生数据、产业结构数据和就业结构数据做相关性检验,来分析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的相关程度。
偏离度是指实践数据与目标数据相差的绝对值占目标数据的比重。本研究运用偏离度公式分别计算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专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偏离度数值,来分析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的均衡状况。
格兰杰因果关系是经济学家格兰杰从预测的角度对因果关系给出的定义,即“在时间序列情形下,变量X、Y之间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可定义为:若在包含了变量X、Y的过去信息的条件下,对变量Y的预测效果要优于只单独由Y的过去信息对Y进行的预测效果,即变量X有助于解释变量Y的将来变化,则认为变量X是引致变量Y的格兰杰原因”[6]。本研究使用Eviews软件,从统计学意义上分析广西高职教育经费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是否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
(三)数据来源
本研究基础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局、教育部、广西统计局和广西教育厅等官方网站公布的数据,在参考《中国统计年鉴2012-2019》《广西统计年鉴2012-2019》基础上统计而成。2011-2018年广西产业产值比率、专业招生比率和就业比率的数据统计情况见表3。
三、实证分析
(一)广西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相关分析
1.研究假设
基于专业大类招生比率与对应产业的产值比率、就业比率做相关分析,提出以下假设:
首先,通过分析散点图得出专业大类招生比率与对应的产业产值比率、就业比率之間存在线性相关。然后,运用皮尔森相关对三次产业对应的专业大类招生比率、产业产值比率和就业比率三个指标之间进行简单的相关分析,表4为输出结果。
2.相关性检验结果
观察表4数据可得出:
一产招生比率与一产产值比率、就业比率之间均不存在相关性;一产产值比率与一产就业比率之间相关系数具有统计显著性,相关系数是r(8)=0.849,p=0.016,p<0.05,具有高度正相关,说明随着一产产值比率增长,一产就业比率也不断增长,反之也一样。
二产招生比率与二产产值比率之间相关系数是0.805,与二产就业比率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76,都呈高度正相关,说明第二产业对应的专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基本适应。二产产值比率与二产就业率相关系数为0.801,说明第二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呈高度正相关。二产产值比率与一产产值比率、一产就业比率相关系数分别是0.875、0.903,说明第二产业发展促进了第一产业的产值增长和就业率增长。
三产招生比率与三产产值比率之间相关系数是0.831,与三产就业比率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67,呈高度正相关,说明第三产业对应的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就业结构之间高度适应。三产招生比率与一产就业比率相关系数为-0.983,三产就业比率与一产就业比率相关系数为-0.982,呈高度负相关,说明第三产业发展和对应的专业大类发展降低了第一产业内部的就业人口。三产招生比率与二产招生比率、二产产值比率、二产就业比率的相关系数分别是-0.933、-0.846、-0.868,均呈高度负相关,说明第三产业对应的专业发展在客观上成为第二产业发展的阻碍因素。
(二)广西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的偏离度分析
本研究分别采用广西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广西产业结构与专业结构之间的偏离度来反映产业结构与专业结构之间的适应性情况。
1.根据产业-就业偏离度(C-J)公式,由表2数据可计算出:
①第一产业平均C-J结构性偏离值= 一产产值比率/ 一产就业比率-1= 0.157/0.518-1=-0.7
第一产业C-J结构性偏离度为-0.7,负值说明第一产业GDP增加值比率严重低于就业人口增加比率,結构性偏离度较大。
②第二产业C-J平均结构性偏离值= 二产产值比率/ 二产就业比率-1=0.469/0.185-1=1.535
第二产业C-J平均结构性偏离值为1.535,说明第二产业GDP增加值比率高于就业人口增加比率,并且第二产业仍有吸收大量劳动力的趋势。同时C-J结构性偏离度比较稳定,其最高值、最低值与平均值相差不到0.1%。从2014年以来,C-J结构性偏离度呈持续上升趋势,这表明第二产业发展对人才需求依然旺盛。
③第三产业C-J平均结构性偏离度=三产产值比率/三产就业比率-1=0.376/0.299-1=0.258
第三产业C-J平均结构性偏离度为正,C-J值0.258更趋向0,表明第三产业GDP比重不断增长的背景下吸收了大量的就业人口,而且结构性偏离度较小、稳定性较好。
2.根据产业-专业偏离度(C-Z)公式,由表2数据可计算出:
④第一产业C-Z平均结构性偏离度= 一产产值比率/专业招生比率-1= 0.157/0.018-1=7.72
第一产业C-Z平均结构性偏离度为7.72,这一数据说明随着第一产业产值比率增长,第一产业对应的专业大类招生比率下降得很快,结构性偏离度也很大。
⑤第二产业C-Z平均结构性偏离度=二产产值比率/专业招生比率 -1= 0.469/0.317-1=0.48
第二产业C-Z值为0.48,说明第二产业的产值增长率高于专业招生人数的增长率,第二产业在产业结构中依然占主导地位。从数据上看,高职专业大类招生基本适应第二产业发展需求,2013年以来,第二产业C-Z值也存在增长趋势。
⑥第三产业C-Z平均结构性偏离度=三产产值比率/专业招生比率-1= 0.376/0.663-1=-0.432
第三产业C-Z值为负,说明广西第三产业GDP增长率明显低于专业招生增长率。结合表3数据,从2011-2018年,第三产业产值占总产值1/3左右,对应的专业大类招生比率超过2/3,说明第三产业对应的部分专业出现招生过热现象。
(三)广西高职教育投入与广西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
1.分析样本和指标
为分析广西高职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本研究选取2007-2016年作为分析的样本期,把高职教育投入年增长率与广西GDP年增长率作为分析变量,分别用GZTR和GXGDP来表示,分析数据是根据《广西统计年鉴2017》《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2017》公布的数据统计而成,具体见表5。
2.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
首先运用皮尔森相关检验得到广西高职教育投入年增长率与广西GDP年增长率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86,说明广西高职教育经费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高度正相关。在此基础上,检验二者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必须在满足假定时间序列是平稳的前提下才能进行因果分析,然而大多数时间序列是非平稳的,在非平稳的情况下做出的因果关系检验结果是无效的,协整理论恰好能够解决这一问题。根据表5中广西高职教育投入和经济增长数据,运用Eview软件对数据进行运动迹检验(Trace test)和最大特征根检验(Max-eigenvalue test)两种方法的协整检验,检验结果见表6和表7。
根据表6和表7检验结果显示,在0.05显著水平下,运动迹检验和最大特征根检验都拒绝协整方程数量为0,即职业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一个协整方程,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协整的,满足因果检验的前提条件。然后,根据表5的统计数据对广西高职教育投入和经济增长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见表8。
观察表8可得出:原假设1“广西经济增长不是高职教育投入增长的原因”的P值0.6263>0.05,因此原假设成立;原假设2“高职教育投入增加不是广西经济增长的原因”的P值0.0152<0.05,因此拒绝原假设,即高职教育投入增加是广西经济增长的原因。
四、结果分析
(一)第一产业内部低端人才供给过剩,有效人才供给不足
分析相关性输出结果得知:第一产业对应的专业大类招生比率与第一产业产值比率、就业比率都不存在显著相关性,2011-2018年间其招生人数和招生比率也呈下降趋势。但是从就业结构上看,在第一产业就业的人口数量最多,2018年其就业人数占就业总人数的比重接近1/2,创造的产值却不足1/7,说明在第一产业内部劳动年龄人口的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非技术类或低技能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现象比较显著,这也是其劳动生产率偏低的根本原因。
分析结构性偏离值得知:第一产业产值增长比率与就业人口增长比率的平均结构性偏离值为-0.7,即第一产业产值比重最低,就业比重最高;第一产业产值增长比率与专业招生增长比率的平均结构性偏离值为7.72,即对应第一产业的专业招生增长比率严重低于产值增长比率。这些数据分析结果充分说明第一产业内部呈现“人才供给过剩”与“有效供给不足”并存的结构不均衡状态,广西当前的产业结构,尤其是第一产业依然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导。2018年广西劳动年龄人口所占比重为67.98%,说明在第一产业内部依然具有通过提高劳动年龄人口的劳动生产率来持续提升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比较优势,以及扩大释放人口红利的空间。同时,2018年广西受教育程度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8.71年,所以提高劳动年龄人口素质最合适的途径是通过接受中职教育与技能培训,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提高城镇化率,有效措施还包括重点发展现代农业、强大农业创业平台、加强教育扶贫和产业扶贫等。
(二)第二产业是广西经济发展的主导,但专业建设目标与产业发展需求还没有形成有效对接
分析相关性输出结果得知:第二产业对应的专业大类招生比率与第二产业产值比率、就业比率之间都呈高度正相关,说明人才供给与人才需求之间基本适应;但是与第三产业产值比率、招生比率和就业比率都呈高度负相关,说明第二产业的工业化发展与第三产业的信息化发展之间还没有形成互相促进的内在联系。
分析结构性偏离值得知:第二产业产值增长比率与专业招生增长比率的平均结构性偏离值为0.48,说明对应第二产业的专业结构是基本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第二产业产值增长比率与就业增长比率的平均结构性偏离值为1.535,说明第二产业吸纳就业人口的能力还在不断增强。根据广西统计局公布的相关数据显示,2017年广西六大高耗能行业[7](包括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9.7%,其综合能源消费总量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84.2%,也就是说,六大高耗能行业以超过80%的能源消费,才产出不到40%的增加值。2018年广西制造业人才缺口超过10万人,但技工类人才供求比仅为0.44,工业增加值增长率为4.3%,利润增长率为0.1%,高技术产业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只有6.5%。从以上数据分析可得出:第一,对应第二产业的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可能仅仅表现为数量上的适应性,正是因为制造业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需求数量的“井喷式”增长,所以产业发展对人才供给结构的数量需求大于质量需求。第二,高职院校所提供的人才供给在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高技术产业创新壮大、高耗能产业绿色发展等方面并没有发生实质性作用,说明推动广西制造业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劳动成本比较优势更加弱化,低成本的人口红利逐步消失,如果产业工人的工作技能不能得到及时更新,他们将会被固化在低附加值的简单生产环节或造成技术性失业[8]。所以,伴随着产业结构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的转型升级,人才供给结构也必须完成从“人力资源供给”向“人才资源供给”、从“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型升级的过程。当供给结构不能基本满足需求结构变化的情况下,很有可能出现人才浪费现象,导致就业市场结构性失衡。从相关性分析看,二产招生比率与一产就业比率之间的相关系数是0.916,呈高度正相关,这一结果证明了在第二产业内部无法吸收的就业人口,很有可能流动到劳动生产率较低的第一产业内部。
(三)第三产业吸收了大量就业人口,但专业人才培养效率和培养质量偏低
分析相关性输出结果得知:第三产业的招生比率与其产值比率、就业比率之间均表现为高度正相关,说明对应第三产业的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就业结构之间的适应程度要远远超过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招生比率、就业比率与第一产业就业比率均呈高度负相关,说明对应第三产业的专业大类发展对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城镇化率起到了关键作用;第三产业招生比率、就业比率分别与第二产业产值比率、就业比率具有高度负相关关系,说明由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所产生的“制造业服务化”和“生产性服务业”等商业创新模式还没有形成,以提高科技创新效率为核心的产业结构升级和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为核心的劳动力结构升级都还处于艰难的转型过程中。如果人才供给结构不能有效推动产业升级,第三产业内部将依然以传统服务业为主,服务业发展还将继续处于低层次、低水平和低效率阶段。
分析结构性偏离度结果得知:第三产业产值增长比率与就业招生增长比率平均结构性偏离值为正,表明第三产业产值比重不断增长的同时也吸收了大量就业人口;第三产业产值增长比率与专业招生增长比率平均结构性偏离值为负,说明广西第三产业GDP增长率低于专业招生增长率,这一结果与近几年第三产业对应的专业大类招生人数持续上升的事实有关。2018年人才缺口最大的是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2019年广西高职排序前10名的热门专业中,前3名的专业分别是会计、市场营销和电子商务。对应第三产业的专业招生热度不减的客观原因是因为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内部分离出来的农业相关服务业和工业相关服务业都纳入了第三产业系统,所以对各类服务业的人才需求数量不断攀升;主观原因可能是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内部的工作环境相比,第三产业内部工作强度较小、收入水平较高等特点有关,越来越多的受教育适龄人口和就业人口更愿意选择在第三产业相关领域学习和工作。
(四)高职教育发展是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原因
从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得知:广西经济增长不是高职教育投入增长的格兰杰原因,而广西高职教育投入增长是广西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这说明广西经济发展并不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内生动力,很可能是政策推动的结果,而高职教育发展加强了技术技能人才资源的积累,是促进广西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这一结果在很大程度上说明,在广西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中,专业发展处于被动地位。
五、研究结论
从广西高职教育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相关性、偏离度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可以得出:高职教育发展有力促进了广西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但是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适应性较差,人才供给与人才需求之间既存在总量不足,也存在结构性失衡。要实现专业结构适应产业结构、专业建设符合产业发展、人才供给满足人才需求等目标,必然要求作为“需求端”的“产业”和作为“供给端”的“专业”双方共同发力、协同发展。
在产业结构方面,目前广西处于工业化发展中期阶段,在加速工业化进程的同时也面临着提高产业结构高级化程度、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程度的双重要求,化解产能过剩矛盾与绿色发展要求对广西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带来了双重挑战。制造业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基础,当前,制造业对于经济发展的意义,已主要不是通过提高在经济增长率中的比重来吸纳更多就业人口,而在于制造业是技术创新的主要来源,先进制造技术的广泛应用能够为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互动发展、制造业与服务业协同发展增添新动能、培育新优势,也就是说,制造業的转型升级对于加快发展现代化农业和现代化服务业具有很强的牵引需求。所以,对应第二产业的专业建设目标与人才培养质量要最大程度地符合产业发展对人才素质结构的多元化、复合型和创新性需求,产业界要高度关注和真正参与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劳动年龄人口的素质教育和技能培训的全过程,并提供恰当的师资培训、技术指导和资源共享等必备的合作办学条件,以及市场化的高技能产业工人培养培训体系。
在專业建设方面,高职院校要主动适应产业发展的多元需求,走特色化专业建设道路。首先,高职教育专业建设特色化改革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重点分析专业所在区域的地缘优势、资源优势、人才需求结构等因素,确定专业建设的区域化特色。第二,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要适应区域产业发展布局需要,以提高专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和未来的高度适应性。第三,高职院校要提升适应区域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的人才培养能力,实施专业结构与现代产业结构有效对接、人才培养规模与产业需求规模有效对接、人才培养层次与产业转型升级的人才层次需求有效对接的产教融合办学模式[9]。
参 考 文 献
[1]张慧青.基于产业结构演进的高职专业结构调整研究——以山东省为例[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7:42.
[2]广西壮族自治区统计局.2019年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19-12-23)[2020-01-10].http://tjj.gxzf.gov.cn/tjsj/tjnj/2019/zk/indexce.htm,2019-12-23.
[3]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9[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9:18.
[4]2018年广西人才网联系统人才供求关系分析报告[EB/OL].(2019-03-04)[2019-12-20].https://www.gxrc.com/Article/info/99700,2019-03-04.
[5]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9)[EB/OL].(2019-01-30)[2019-12-20].http://jyt.gxzf.gov.cn/gxjyt/zwgk/gdzyjyzlndbg/20654.html,2019-01-30.
[6]百度百科.格兰杰因果关系[EB/OL].(2018-07-02)[2019-12-20].https://baike.baidu.com/item/格兰杰因果关系1660411#1,2018-07-02.
[7]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2019—2020年能耗调控工作的实施意见[EB/OL].(2019-12-06)[2020-01-10].http://fun.gxzf.gov.cn/php/index.php?c=file&a=detail&siteid=1&id=2314880,2019-12-06.
[8]张俊青,彭朝晖,徐宁.高职教育专业建设特色化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J].教育与职业,2018(7):48-52.
[9]张俊青.高职院校外部治理环境建设初探[J].教育与职业,2019(8):36-41.
Abstract The adaptability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docking with regional industry development can be concretely manifested. Based on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nd specialty development in Guangxi from 2011 to 2018,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are some serious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specialty construc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uch as excessive supply of middle and low-end talents, lower efficiency and quality of talent training, misplacement of specialty construction objectives and talent demand objectives. Therefore,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adaptability of the specialty structure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the industry should really participate in the whole process of skilled personnel training, and th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actively adapt to the diversified needs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take the road of characteristic construction, and establish a good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 of deep combination, collaborative efforts and effective integration between education and industry.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pecialty structure; industrial structure; adaptability
Author Zhang Junqing, research associate of Guangxi Traffic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Nanning 53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