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思维更深处追溯
2020-05-13刘美辉
刘美辉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建构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即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其中“思维发展与提升”是核心中的核心,因为语言建构与运用、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都离不开“思维发展与提升”。本文意在以《火烧云》一课重点段落的教学为例通过对作者写作思维的探索,实现学生高效的“语言建构与运用”。
一、教学过程:抓住重点,层层推进,揭示写法
《火烧云》选自萧红的《呼兰河传》,在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其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把事情写清楚的;初步学习整合信息,介绍一种事物”。在初读课文让学生了解作者从“颜色”和“形状”这两个方面来介绍火烧云之后,我重点带领学生探究作者是怎样描写火烧云颜色的。课文描写火烧云颜色的段落为: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这一段的教学过程分为两个环节十个步骤,每步之间紧紧衔接,环环相扣,逐步推进,直达作者思维的底层。
(一)体会颜色之丰富与变化之多端
1.词语分类。让学生画出描写颜色的词语,并对这些词语分类,学生大体分为三类,即红彤彤、金灿灿是一类,都是ABB型的,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是一类,葡萄灰、梨黄、茄子紫是一类。
2.词语比较。教师出示并读两个句子,让学生体会一下有什么不同?你体会到了什么?(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的,一会儿金的。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让学生感受到“红彤彤的”“金灿灿的”能够表达出作者喜欢的情感。然后老师指出:把词语变成ABB型,就表达出了喜欢的情感,变一变,情感现。最后让学生说出一些ABB型的表示颜色出词语。
3.体会复杂。教师让学生体会“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这些词语描写了怎样的颜色?引导学生理解这类词语写的火烧云不是一种颜色,而是两种颜色的复合,可以写出火烧云颜色的复杂。然后让学生写几个这样的词语。
4.体会形象。让学生观察“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词语的特点,都是“水果+表示这种水果颜色的词语”。让学生读读,体会它的作用:灰有很多种,黄有很多种,紫也有深浅的不同,单纯的一个灰、黄、紫我们想象不出到底是什么颜色,前面加上葡萄、梨、茄子,变成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样的描写我们一读就能想象出它的颜色,变得非常形象。然后让学生模仿着说几个这样的词语(表示颜色词语的前面都是水果)。
教师小结:这就是祖国的语言,它是那么的具有活力,不同的组合,能创造出千万的变化,表达千万的不同,千万的情感。
5.体会意味。教师出示: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让学生就把这句话换成省略号来表示火烧云还有很多颜色可以不可以展开讨论。让学生发现:省略号只能表示还有很多颜色,却写不出颜色的复杂。而“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写出了火烧云颜色不仅多,而且复杂,作者没法用词语表达。
教师小结:语言就是这样奇妙,看起来意思差不多的句子。仔细体味,却发现有很大的不同。
6.体会变化。让学生找出课文中描写火烧云颜色变化多端的词语,然后一起有感情朗读,表现它的变化多端。最后小结:火烧云五颜六色,色彩斑斓,颜色非常复杂,各种颜色交错在一起。下面我们就来欣赏各种火烧云的图片。
课件出示各种火烧云的图片。
(二)揣摩作者思维之艰辛与情感之痛苦
7.体会习作场。教师和学生谈话:面对这样美丽、变幻无穷、五彩斑斓的火烧云,作者用了各种各样不同表示顏色的词语来描写。最后甚至说“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我们来想象一下,当时萧红写这段的时候,她肯定经历过非常复杂的心情、过程。她艰苦地回忆各种火烧云的颜色,艰难地创造各种表示颜色的词语来表达。一种不行,就用另一种;两种不行,就用三种;这个不形象,就再创造。其实,写作就是这样,就是你在和语言搏斗,在艰苦的历程中去寻找那个最能表情的词语、最能达意的句子。我们在写作的过程中,也要这样,不怕艰苦,不怕劳神费力,不断去寻找语言,去创造语言,来表达我们的所见所闻。
8.模仿小练笔。请你从网上搜索火烧云的图片,选择最喜欢的一幅,学着萧红的方法写写它的颜色。可以用课文中的词语,也可以学着课文的方法创造一些词语,还可以用其他的方法来创造词语。我们轻易不要放弃,要有萧红的那种韧劲,看谁能把图上的火烧云形象地表达出来。
9.成果展示台。通过展示练笔,我发现学生不仅活学活用课文中的词语、课堂上运用课文的造词方法创造的词语,很多同学还用课文以外的方法创造了一些词语,甚至部分同学创造了新的方法来表现火烧云那瑰丽的颜色之美。
10.思维训练场。对于优秀的练笔,我让学生谈谈他当时是如何思考的。他们大都是先观察图片上火烧云的颜色,仔细区分各种颜色,然后尝试着用各种方法去描写,有的甚至去请教父母,去查资料。通过作业,我发现同学们不仅较好地积累了课文中的语言,掌握了课文中语言的创造方法,最主要的是他们也能够像作者那样沉醉其间,努力和语言做搏斗,尝试着用恰当的语言去描写自己的所思所感。
二、案例反思:关注形式,聚焦思维,直抵内核
(一)当前阅读教学之问题略析
歌德曾说:“题材是人人都能看见的,含义只有有心人得之,形式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还是一个秘密。”语文教育家张志公先生主张:“教师要带领学生从文章中走个来回。” 他们都强调不仅要关注文本表达的内容、情感,更要带着学生一起去探究语言表达的奥秘。这就是现在很多学者提倡的“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
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老师对如何让学生掌握文本的表达方法却不得要领,往往停步于“文章用了什么样的修辞,什么样的结构,什么样的表达方式”的浅层次。日复一日,学生除了掌握一些可以用来进行阅读分析的文章学、修辞学的术语外,写作能力并没有真正提高。究其原因是这种教学剥离了表达和思维的关系,眼中只有文本,缺席了作者;心中只有文本形式的了解,缺席了对写作思维的把握。这是一种低思维含量、低思维层次的教学。
(二)本课教学案例之价值探寻
本片段的教学以“语文核心素养”为指导,以先进的语文课读解学理论为基础,对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方式进行了大胆改革。这种教学模式以破解文本情感密码、思维密码为基本内容,注重提升语言的建构层次。
一是引导学生关注语言形式特点。在画出描写颜色的词语后,教师让学生把词语分成三类。这属于初步的感知,还没有进行形式上的分析。
二是引导学生关注语言表达作用。教师用不同方法让学生体会ABB式词语对情感的表达作用、第二类词语对表达复杂色彩的作用、第三类词语对表达形象性的作用。
三是引导学生关注语言形式所包含的方法。教师从“红彤彤、金灿灿”中提炼出“ABB”式构词方式,从“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词语中提炼出“用一种蔬菜或者水果加上颜色来表达颜色”的表达方法,并进行模仿练习。这就是方法层面。这种方法对学生具有一定的啟发作用,但缺乏广泛的迁移性。
四是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思维。在第三个层次的基础上,老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其实呀,前面那个词语不一定都是水果,只要它是一种带颜色的东西,就可以。你们再试试。”从而总结出作者是通过用某种具体的事物的颜色来表现火烧云。让学生明白词语是活的,是可以按照一定规律来建构的。这不再是具体的方法,而是提升到了思维层面。老师在引导学生关注是语言的组成、构造规律。这种基本规律具有广泛的迁移性。
五是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习作场。案例最后通过教师的叙述揣测萧红写作这段文字时的状态,这种状态我称之为“习作场”。它包括作者写作时与文本相通的情感、与文本形式搏斗的困境,是情感、态度、人格的综合体。它位于最底层,是最难探寻,也是最有价值的部分,属于元认知的范畴。这种探寻具有一定的揣测性,但也具有一定的真实性。关键在于教师自身写作经验的丰富性、写作能力与文本的解读能力的高度。
本节课通过由表及里有层次的教学,学生不仅了解了火烧云颜色的美丽、复杂、变幻莫测,体会了作者的情感,还探寻了作者的习作场,领略了写作的奥秘与艰辛。这种阅读教学,融合了语文读解学的文本中心、作者中心、读者中心三种理论。它以文本为基、以思维为核,勾连起文本内容、情感、意义、形式、思维、规律、人格之间的丰富联系。这是真正有深度的阅读。
追溯,追溯,激起思维涟漪无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