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探索
2020-05-13孙冬怀
孙冬怀
〔摘要〕针对九年一贯制学校实际,坚持人本主义理念,把心理潜能开发自然融入办学特色之中,把积极心理文化塑造自然融入学校文化之中,围绕“文化、课程、队伍”三个要素,基于积极心理学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研究与探索。
〔关键词〕心理潜能;校园;文化;积极心理学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0)13-0069-04
心理学本身也是一种文化现象,而学校就是传承和创新文化的地方。近年来,大连市西岗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学校努力让积极心理学浸润整个校园文化,让身在校园的每一个生命都享有安全感、幸福感和价值感,因为,我们坚信心理学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
一、塑造積极心理健康教育文化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遵循发展性取向,以促进学生心理发展为终极目标。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人的尊严、价值、创造力、自我实现和潜能的发挥。为此,我们将人本主义理念作为学校心理教育工作之道,营造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文化。
(一)把心理潜能开发自然融入办学特色之中
2015年,学校在传承原有文化的基础上,将启发潜能教育作为学校发展的新增长点,依据人本主义理念顶层设计学校办学思想,把心理潜能开发自然融入办学特色中。
办学理念:无限相信人的潜能
办学目标:办一所有意思的学校
育人目标:向上向善,精进不休。遵循启发潜能教育的五个理念“尊重、信任、关怀、刻意性、乐观”。
校训:向上向善
校风:有意、有品、有趣
教风:因势利导、因材施教
学风:独乐乐、众乐乐
(二)把积极心理文化塑造自然融入学校文化之中
1.空间文化
操场、走廊与教室是学生学习与活动的三个主要场所,我们秉承“教育在空间里,而不仅在教室里”的理念,将这三部分空间整体规划,从审美的高度让所有的空间表达滋养学生的生命成长,激发善意,激发心理潜能。
2.管理文化
(1)教师管理——附校标准
2018年初,基于相信、尊重、内动力的主导理念,确定了15字“附校标准”——自管理、内生长、有始终、思共情、学创新。
自管理:老师、家长和学生不断地进行积极、自觉的计划、监察、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通过自我监控走向自管。
内生长:不断认识自我,加强学习,修心养性,提升自身的学习力。“内生长”和“自管理”是教师正确理解自己与所在群体之间关系的基础。
思共情、有始终、学创新:为了共同的学校发展目标,师师共情、师生共情、干群共情、家校共情,做事有始有终,不断优化改进。
“附校标准”下的管理文化呈现五个特征:每位教师都愿意为群体分担责任;教师之间有积极的相互影响;价值取向有着高度的一致性;安全感有着最大程度的发展;教师群体动力强大,成长清晰可见。
(2)学生管理——成长型思维评价
我们发现学生的很多心理问题源自习得性无助。为此,我们按照成长型思维——“相信每个人都有变好的力量”设计评价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归因,激发潜能。
每日九问:今天,充分利用时间了吗?今天,上课积极动脑了吗?今天,作业独立完成了吗?今天,班级的任务认真完成了吗?今天,主动帮助同学了吗?今天,不懂的问题解决了吗?今天,做了无效劳动了吗?今天,爸妈正在干什么?明天,我怎样去改变自己?同学们在每日个人上善日记中针对上述九问进行反思小结,努力做到日日新,又日新。
上善日记:学生轮流撰写每日班级上善日记,记录一天里班级同学向上向善的好行为,并利用每日夕会进行总结。
天才时光:每周五下午第三节课固定为一二三 四年级学生“天才时光”班内展示时间,学生根据自己多元智能强项自选项目和形式展示;每个月班内推选优秀的展示在年级内进行分享;每学期学校进行天才时光优秀个人和优秀班级评选,按照多元智能设计优秀个人奖项。
展示性评价:一年级入学一个月学习成果展示会;四年级起始学段结业学习成果展示会;七年级巩固学段学习成果展示会;九年级毕业学习成果视频记录展示;等等。
集体生日会:每月举行一次学生集体生日会,大家互赠图书、品尝蛋糕、齐诵感恩誓词等。
3.课程文化
依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见表1),以发展心理潜能,塑造积极心理品质为目标,将一至九年级分为三个学段:起始学段(1—4年级)、巩固学段(5—7年级)、提升学段(8—9年级),设置“爱玩会玩—友善有爱—自主自信”的培养目标(见表2)。
二、把握好“文化、课程、队伍”要素
我们针对九年一贯制学校的特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家长对学校发展各领域关注视角的差异等,围绕“文化、课程、队伍”三个要素,研究践行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文化。
(一)“无处不心理”校园文化建设
1.整体规划校园空间
(1)一上楼、一善楼、一合阁。将中小学两栋教学楼分别以“一上楼”“一善楼”命名,将“向上向善”育人目标巧妙融入其中。将报告厅命名为“一合阁”,意为团结融合、交流共进,定期在此举行学生成长展示会、观摩研讨课以及上善影院播放电影等活动。
一上楼每个楼层都设一间心理咨询室,都有走班环境学习中心,包括走班教室、学生自主学习室、教师综合研讨室。在楼梯缓步台上设计左右脑、左右手功能、记忆规律、沙盘游戏、多元智能等心理学理论与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展板。
一善楼设有成长型思维与固定型思维宣传板,每个班级都以积极情绪理念设计个性化班牌,走廊里各种“上上善善表情包”,让学生在认识情绪、表达情绪的基础上,不断形成成长型思维。
(2)儿童早期发展中心、少年创客中心。依据“幼小”“中小”两个衔接轴,在一善楼创设儿童早期发展中心,重在关注一到四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中心设有以下专用教室:
绘本教室、“我画我心”绘画室:平日美术课上,学生在此大胆创作表达心情;定期开展亲子共读表演心理绘本故事,绘画心理疗愈活动等。
麦斯教室:开展益智游戏校本课程,如飞叠杯、魔方、九连环等。
节气体验室:让学生在此体验茶艺文化,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
心理沙盘室:开展各类沙盘课程。
小肌肉群训练室:开展感统协调训练,实现运动促学。
上善超市:以校园上善币为流通货币,模拟现实超市进行购物体验活动,定期(或不定期)开展班级承包超市和上善大集活动,让学生在自主体验中实现规划、诚信、表达沟通等心育目标。
在一上楼创设少年创客中心,重在关注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力开发,中心设有以下专用教室:
木工创客工坊:六年级每周开设一节木工主题科学课,在学科融合中培养工匠精神。
电子音乐室:东北首家校园电子音乐教室,实现音乐与信息技术的完美融合。
比特实验室:五、六年级科学课和七年级校本物理体验课定期在此进行,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体验中感受物理知识原理。
(3)趣园。在操场创设七处园地,悠趣园、创趣园、忆趣园、沙趣园、种趣园、和趣园、陶趣园。
(4)心理壁画。操场内围墙绘制三幅大壁画,赋教育心理学内涵寓意于其中,分别呈现三个主要意象“鸟、花、房子”。
2.“感动附校”彰显“附校标准”管理文化
在“知校”手机app平台上设置“感动附校”栏目,由每日值班干部、青年骨干教师、党员积极分子等轮流采取图文并茂的方式,记录当日全校工作情况。老师、家长通过该栏目欣赏到学校每天的大事小情,大家为学校的发展共同努力、共情成长。同时取消早上签到,以教师欣赏“感动附校”后的留言作为一天签离的方式。从“签到”到“签离”,每一位老师感受到极大的认同感、归属感与有力感。
(二)科学设置心理课程
1.整体设置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基于学校省级课题——“三三三”阶梯课程(基础课程、衔接课程、创意课程)建设,设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框架(见表3)。
2.课程融合
我们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各学科教学中,尤其是与心理健康教育联系紧密的课程,如道德与法治课,我们将教材中与心理健康教育元素结合多的单元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主题设计,既提升了国家课程质量,又将心理健康教育扎实落地在课堂。
3.心理校本课程
(1)基于认知心理学的学习能力训练课程
专注力训练。在小学设置注意力训练课程,一、二、三年级重点训练。以学科知识为训练内容,调动多种感官,采用视觉集中、分辨、转移、视动协调、听觉分辨、听动协调等方法,对注意力稳定性、分配、转移、广度四大品质进行训练。
记忆力训练。在小学中高学段重点训练,采用串联记忆、配对记忆、谐音记忆、定桩记忆等方法,进行记忆能力与策略的训练。同时,在专注力训练的基础上,结合益智游戏校本课程和学科实践活动课程,同步开展魔方、九连环、华容道等结合古文古诗词诵读训练,扑克牌速算,24点游戏等。
思维能力训练。在小学中高学段重点训练。采用兩种方式:一是嵌入学科教学中,教师的板书以导图的形式书写,整堂课全程有机结合。二是每周校本课程固定训练,包括思维发散训练、思维导图等。
在小学阶段打好以上三方面基础,到了中学我们重点对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策略的培养和指导,循序渐进,效果显著。
(2)心理拓展训练课程。每年新生入学第一课团体素质拓展训练,每月年级大会心理拓展训练,中考前夕心理拓展活动。
(3)沙盘游戏系列课程。小学低段亲子沙盘活动、小学高段语文口语交际主题沙盘活动、中学团体沙盘活动、与道德与法治课程相融合的主题沙盘活动、个体问题自愈沙盘活动、教师团体沙盘活动。
(4)心理活动月主题活动课程。将每年五月定为心理健康活动月,开展上善影院心理电影、运动促学体验、曼陀罗绘画、音乐冥想、心理拓展、家庭心理健康主题讲座、优秀学生学习方法分享会等活动。
4.基于心理健康实施的课堂教学改革
(1)基于友善用脑的双自互课堂教学
2015年前,学校课堂教学模式是“双自互”教学。“双自”即学生自学与自查;“双互”即互学与互教。2015年始,我们在课堂上要求老师更多关注学生大脑的活动和学习情绪心理,按照友善用脑八大策略(学情调查、音乐、健脑操、多感官教学、思维导图、冥想、团队学习、以自己的方式记忆)完善双自互教学模式。
(2)关注学习联结的走班分层课堂教学
2015年以来,我校开始尝试“走班分层”教学,依据学习内容难易度将部分学科分为三个或四个层次的不同学习进度,学生根据平日学习成绩和状态自愿选择学习层次,并可根据实际变化适度调层。依据不同层次学生学习心理的差异性,确定了不同层次的心理培养目标:A层激励创新,B层激发潜能,C层夯实基础,D层激发动力,并设计了走班课堂环境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见表4),包括三大类;一是融合原行政班团队文化的年级活动;二是不同层次的主题沙盘和团训活动;三是初三考前系列活动。
(三)建设队伍全面赋能
1.日常研修
在日常研修中将启发潜能理论和心理学、脑科学等学习纳入每月校本研修规定动作,同时开发校本研修教材,形成学习力研究实践汇编和优秀班主任教育智慧汇编等,作为全校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和班级日常管理的校本教材。
在课堂教学质量分析会中,将心理健康因素分析作为重要内容。心理健康教育导师列席会议,班主任、学科教师、学校干部分别从影响学业质量的学生心理因素与家庭教育因素进行现状分析,心理健康教育导师和大家一起研讨。
成立青年教师分享会和心理健康教育导师团,定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习成果和实践体会交流。
2.课题牵动
以省课题为牵动,设计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健全人格培养、走班环境下学习品质培养等心理健康教育子课题。组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室,八名二级心理咨询师和优秀班主任分别领衔心理小课题研究。
3.技术学习
近几来,学校先后派出80多人次外出学习二级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指导师、沙盘游戏、心理绘画、曼陀罗绘画、运动促学和项目化学习等,老师们将所学成果及时转化,从感性走向理性,带着思考和感悟,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支持。
教育首先是人学,要研究人的心理。在未来的教育工作中,我们将努力让教育更加走“心”,让每个人都享受到美好的学习和教育生活。
(作者单位:辽宁省大连市西岗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学校,大连,116011)
编辑/刘 芳 终校/刘永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