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例肉种鸡坏死性肠炎的诊治

2020-05-13李惠敏李安平朱连勤王金勇陈甫

家禽科学 2020年3期

李惠敏 李安平 朱连勤 王金勇 陈甫

摘  要:300日龄肉种鸡零星发病,排黄褐色或黑褐色稀粪;剖检可见小肠肠管肿胀、出血明显,肠壁增厚, 有大量出血斑点,局部覆盖黄褐色伪膜,肠粘膜坏死、脱落,内容物腥臭;细菌培养菌落呈磨面灰色圆形,有溶血,菌体革兰氏染色为阳性, 为两端钝圆的粗大杆菌,初步鉴定为产气荚膜梭菌。因此,诊断肉种鸡患有坏死性肠炎。

关键词:肉种鸡;产气荚膜梭菌;坏死性肠炎

中图分类号:S858.3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1085(2020)3-0029-03

鸡坏死性肠炎是由产气荚膜梭菌(魏氏梭菌)感染引起的一种鸡的急性散发性傳染病,又称为肠毒血症[1,2]。本病以精神沉郁、食欲减退、羽毛蓬松、排出黄褐色至黑褐色的煤焦油状稀便和急性死亡为主要临床特征,剖检腹腔恶臭,可见小肠肠管肿胀,出血,粘膜坏死脱落,形成棕黄色伪膜,肠内充满褐色或黑色稀便,有腥臭味[3,4]。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在炎热潮湿的夏季多发。自然条件下2~8周龄的小鸡多发,成年鸡发病率较低,死亡率通常在2%~8%之间。临床上易与球虫病、非特异性肠炎等疾病相混淆,如治疗不当,易造成养鸡场巨大损失[5,6]。本文对一例肉种鸡发生坏死性肠炎的诊治过程汇报如下。

1  发病情况

2019年6月,山东省潍坊市某肉种鸡饲养场20000只300日龄平养肉种鸡陆续出现残弱鸡,1栋鸡舍突然出现部分鸡精神沉郁,食欲减退,羽毛蓬乱,排黄褐色或红褐色稀粪,甚至水样粪便,伴有肠粘膜脱落的情况,鸡群生产状况下降,产蛋率、受精率下降,死淘率上升,未出现呼吸道症状。发病鸡480多只,死亡110只。养殖场长使用抗球虫药和土霉素治疗4d,病鸡腹泻症状稍微减轻,粪便颜色、形状没有改善,死亡也没有大的改善。

2  临床症状

多数发病鸡精神沉郁,采食量下降,饮水减少,羽毛逆立,鸡冠色淡,呈灰白色。粪便少数呈黄白色,大部分呈黄褐色或黑褐色,稀水状、泡沫状或煤焦油状。部分鸡粪中含有脱落的肠粘膜或暗黑色血液。个别鸡嗉囊积液,病鸡口流涎。

3  剖检变化

对发病鸡和死亡病鸡进行剖检,发现病鸡消瘦, 脱水,鸡冠肉髯苍白。口腔食道内发现混有饲料的胃液,腹腔内有难闻的臭味。小肠中后段肠管肿胀、出血明显(图1A)。肠壁局部覆盖黄褐色伪膜,增厚(图1B、C、D), 有大量出血斑点(图1D、E), 肠粘膜坏死、脱落(图1F),内容物散发腥臭味。

4  实验室诊断

球虫检测未发现球虫卵囊;无菌取小肠粘膜接种至血琼脂平板, 37℃厌氧培养24h。菌落呈磨面灰色圆形, 边缘整齐, 菌落溶血,见图2。

挑取菌落,经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革兰氏阳性、两端钝圆的粗大杆菌, 单个或成对或长链状排列,见图3。

5  诊治

根据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和细菌分析鉴定,确定此肉种鸡患的是坏死性肠炎。

建议先使用长效阿莫西林或氨苄西林、新霉素饮水,连用5d,鸡群死亡得到了控制,鸡群的采食和精神恢复正常,粪便也基本正常,然后使用复合电解多维连用两个疗程,随后产蛋率和受精率等也有所回升,各项指标都恢复正常。

6  讨论

诊断本病的关键技术是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和细菌分析鉴定。病鸡排黄褐色至黑色稀粪是本病的主要典型症状;小肠肿胀、出血,肠壁增厚,覆盖黄褐色伪膜,有大量出血斑点, 肠粘膜坏死、脱落,内容物腥臭,呈黄褐色至黑色等,均是本病剖检的典型病变;细菌分离培养菌落为呈灰白半透明的磨面、溶血、革兰氏阳性的粗大短杆菌。

鸡坏死性肠炎的病原是产气荚膜梭菌,在自然界广泛存在,是鸡消化道的常在菌[1,4]。鸡的免疫力低下或某些应激因素可诱发本病的发生,一些能使肠粘膜损伤的疾病如球虫感染也会导致坏死性肠炎的发生[7,8]。因此,鸡坏死性肠炎的治疗一般采取消炎、增强免疫、消除应激等措施。本病例应用氨苄青霉素、新霉素和电解多维饮水配合治疗,效果显著。

总之,认准本病的典型症状、剖检变化和细菌分离鉴定特点是诊断本病的关键,与球虫的鉴别诊断也很重要,球虫发病伴有坏死性肠炎的情况时有发生,需要现场解剖结合实验室诊断共同确诊。另外,治疗本病时要同时考虑抗炎、抗球虫、增强免疫配合抗应激,才会使治疗效果达到预期。

参考文献:

[1]  张波.蛋鸡坏死性肠炎的病因、临床特征、剖检变化、实验室检查及防治[J].现代畜牧科技,2020(02):95-96.

[2]  王启琛,邹开宇,王守春,等.鸡源产气荚膜梭菌分离株的生物学特性鉴定[J].中国兽医杂志,2017,53(11):16-19+66.

[3]  阚刘刚,刘艳,吴媛媛,等.鸡坏死性肠炎模型构建和发病机理研究进展[J].中国家禽,2019,41(13):41-46.

[4]  王佰魁,徐歆,毛予龙,等.禽类坏死性肠炎发病机理的研究进展[J].中国畜牧杂志,2016,52(23):103-107.

[5]  董成东.鸡坏死性肠炎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J].现代畜牧科技,2019(10):147-148.

[6]  阚刘刚,刘艳,吴媛媛,等.鸡坏死性肠炎生物性防控研究进展[J].畜牧兽医学报,2019,50(06):1123-1134.

[7]  林栩慧,周海波,孙铭飞.鸡球虫病与鸡坏死性肠炎流行特点及防治技术[J].养禽与禽病防治,2019(06):40-43.

[8]  伭功江,许英民.鸡球虫病与坏死性肠炎的流行特点和防治措施[J].家禽科学,2015(12):32-35.

基金: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家禽创新团队资助项目(SDAIT-11-07);国家蛋鸡产业技术体系济南综合试验站(CARS-40-S12); 鸡蛋生产质量安全控制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201608);山东省重大科技创新项目 (2019JZZY020611)。

作者简介:李惠敏(1980.3-),女,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家禽信息技术和环境控制研究工作,E-mail:345809375@qq.com;并列第一作者:李安平,男,博士,主要从事家禽生产与疾病技术研究,E-mail:93659977@qq.com。

通讯作者:陈甫(1979-),男,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动物营养代谢病与中毒病研究,E-mail:fuch_qau@163.com。